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1篇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的本质,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基本本质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内含的质量特征和特性均满足用户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诸特征的最佳组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它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桥梁,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起约束的作用,是提供信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在会计目标被定义为决策有用性的前提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特征。投资者把资源投资于企业,目的在于未来获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资本利得等,出于这一目的,投资者需要做出持有还是出售的决策,债权人需要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等等。这些人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会计信息,即有利于他们做出决策的信息,对其预测未来时会导致决策差别的信息。所以,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他们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虚假和误导的信息都比没有信息更有害,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证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其他质量特征有: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

二、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美国国家商务部在1999年度报告中将新经济定义为:“新经济指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高速的电子通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的市场的不同名称加在一起的简称,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社会’以及‘风险社会’等。”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新经济对会计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以下两种挑战:

1.国际需求与国内需求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与他国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方面要满足本国会计目标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化和多样化,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挑战。

2.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虽然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也导致不确定性,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相应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都使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显得十分迫切。

三、关于我国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几点设想

1.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纳入框架体系中。“概念框架”一词是在1966年由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中提出。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纷纷效仿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提高了会计准则制订的效率。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已达到较高水平,使得现有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在理论上与具体准则不匹配、不协调。因此,修订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建立概念框架显得十分迫切。在修订时应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概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基本理论中的地位,有利于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符合我国的会计目标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取决于会计目标,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的会计目标也不相同。FASB在其第1号概念公告中指出:“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报告主体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也将会计目标规定为“决策有用性”,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偏向于相关性,德日的会计目标定位为“受托责任观”,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偏向于可靠性。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目前并不十分明晰,但主要体现的是“受托责任观”,这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但所有者缺位现象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实现。笔者认为,“决策有用性”是指对信息使用者有用,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委托人等相关各方,因此“决策有用观”实际涵盖了“受托责任观”。根据新经济时代的特点,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大大增加,“决策有用性”将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国会计目标应定位为“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二者的结合,这样才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扩大到全球范围的变化相适应。

3.构建多层次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建立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模式,但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应多层次化,第一层次为总体质量特征,即有用性;第二层次为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透明度、可比性和充分性;第三层次为次要质量特征,包括如实反映、公允性、谨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前瞻性和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的制约因素包括及时性、成本效益原则及相对性和动态性。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该采取的对策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有赖于企业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生产与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其中,企业会计信息生产是企业会计师在企业经营者领导下,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利用会计劳动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如实反映。为此,若将经营者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蓄意干扰、企业会计师的业务素质低两因素搁置不论,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质量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由于审计问题已经成为今天的焦点,本文在此就不再赘述,本文着重从会计信息的生产方面来考虑,如何更好的生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一)必须建立严格而不繁琐的会计准则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向IAS看齐,力求制定出一个通用,简约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2001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中期财务报告、固定资产和存货的三项会计准则,并且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还正在起草《企业会计准则每股收益》和《企业会计准则终止经营》这两项会计准则。中国证监会也先后出台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2002年,证监会、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公司治理准则》,并且首次组织了对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联合大检查。这些事件准则的制定正是在我们的证券市场出现各种问题的情况下及时的提出来的,同时也以较为简约的风格顺应了IAS的特点。我们国家这几年会计准则的制定、出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跟别的国家来比较,这个速度是惊人的。另一方面从质量上看,我们目前已经非常迅速地在接近国际规范的水准,这应该说也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非常大的成绩。所以世界会计师大会在中国召开,是对中国会计行业的认可。包括对会计准则制定的认可。(二)必须保证会计准则严格执行,及时披露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精神在会计界的影响,为了适应一些行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关的一些方法,但是由于缺乏实践,往往造成被一些套利企业所误用,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借着新方法手段,借以取代会计准则,这些公司无不是其财务人员在CEO的授意和逼迫下,利用自己熟悉会计制度、熟悉审计稽查的思路和方法大肆造假,大肆违规。

会计准则实质是一份“社会契约”,是企业的各外部产权主体与经营者通过谈判达成的关于通用会计规则的约定,是与企业剩余有关的各利益主体的代表进行博弈的结果。既然大家制定的游戏规则,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不折不扣的予以遵守,否则就不适合再在游戏里出现,也就是必须被“除清”。

(三)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保持一个平衡的心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心智结构,承担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责任。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和职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使每一个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经营知识和手段。再者,要求每一位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念,一方面要增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道德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

(四)改善会计人员的从业环境

重拾会计诚信必须注意到在现在所发生的很多财务事件中,尽管会计人员是很不光彩的,但是,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来自更高层领导的压力的。会计人员的地位一直是争论的问题,并且一直会争论下去,但是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公司的最高层管理人员,从公司长久发展来考虑的话,就会给予会计人员一个没有任何压力与合理要求的会计环境,使得会计人员可以独立行使和发挥其专业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高质量的信息。如果我们的CEO们继续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大肆逼迫财务人员造假,就会如美国一样,股市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通等一连串公司欺诈案所引发的信任危机。目前,美国投资者的普遍感受是“玩股”等于“玩火”。一些调查结果显示,近一段时间,美国投资者有的转而投资房地产,有的转向国库券,有的转向黄金市场,还有的转向投资艺术品。财务“造假”公司股价一夜之间由几十美元跌到几美分,吓走了股市投资者。从而导致公司失去血液,从而走向灭亡。为消除美国股市的信任危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945家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提交有本人签名的财务报告,如有不实之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个人负有法律责任。可见公司财务问题绝对不仅仅是CFO,而且更为重要的因素来自于CEO。尽管美国进行多方努力,以化解这场信任危机,但仍有很多分析家认为,恢复信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伴随着股市的暴跌,美元也明显贬值,美元与欧元的比价已经跌到1∶1的心理界限之下。股市和汇市的动荡互相交织,可能严重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只有我们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我们的会计人员一道,共同营造一个高效的会计环境,才会真正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重拾投资者的信心,建立一个诚信的会计环境。

(五)改进与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

从可靠性谈会计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规法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其次,会计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能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若年终财务报告采用企业内部公示的制度,对预防会计信息的作弊也是一种有效方式;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制度,对于不负责的注册会计师,要进行曝光,追究其法律责任,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

从相关性谈会计信息的披露。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与需求者相关,对决策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拘泥于目前这种通用模式的财务报告必然满足不了使用者千差万别的需求。因此,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突出其相关性。首先,要解决历史信息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其次,要建立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互补的财务报告体系。第三,规范和完善分部信息的披露。

(六)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内部治理结构。它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个三级结构。在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变得激烈了,但是仍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竞争,因此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我国国有公司形成了六套组织机构(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等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新三会),但相互之间责权界限不清,运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会计不是兼顾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这些外部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构成了对经理人的威胁机制。(2)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要对复杂的新、老三会进行责权的明确划分,必要时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3)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岗位;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危害极大,它不仅违反了会计的真实性原则,还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这与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内部会计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严格制定会计岗位责任制、严格内部会计制度。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一)会计法规不完善,会计管理体系不完备在我国,虽然近年已相继修订了《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但由于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有关规定不配套,执法环境欠佳及执写作论文法者本身素质低下,对违规违纪者惩罚不力等因素,会计法律规范的执行仍不理想。但就现有会计管理法规、会计管理体系而言,还存在理念滞后,规定内容空泛,监管手段不明确等局限。(二)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不健全一方面是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有所削弱,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管理民主化程度不高,会计行为透明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真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个人素质,这就不可避免的要留下隐患。(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在人事管理上还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也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帐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尤其近几年会计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较多,如无形资产、增值税等给会计核算增加了不少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的信息质量。

二、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会计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尽快制定并完善具体会计准则并继续完善会计制度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既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严格执法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环节。从法律上对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形成约束,一旦发现企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的凭证、帐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就要依法严肃处理,做到打假不手软,包括对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进行处罚。(二)改进会计管理体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便是如何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受制于经营者,真正落实会计人员的监督权,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1、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即会计人员及会计机构直接由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会计人员由国家委派,统一管理,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代表国家监督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具有单一身份。这一管理模式在上海浦东新区实施后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其具体作法就是设立具有法人性质的会计服务所,隶属政府直接领导,服务所人员实行招聘,经过考核择优录用,被录用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由服务所统一管理。企事业单位需要会计人员,一律向服务所申请,由服务所派出会计人员,提供有偿服务。2、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制是由一具有特定人员执行的,为保护所有者利益,通过直接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组织,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的外部会计监督系统。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会计管理体制,使会计的双重监督职能得以真正落实。财务总监的存在会使财务总监与企业负责人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牵制、共担责任,同时会抑制任何一方权力的过分膨胀。在两者之间会形成及时性、经常性、有效性、自觉性的特点。所以说,财务总监制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力举措。3、会计人员申诉制度和会计主管任免审批制度。财政部门在会计管理上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可考虑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申诉制度和会计主管任免审批制度,并以法令形式颁布。企业任免会计主管须向财政部门提交任免意见书,说明原因。会计主管如有不同意见,同样可以申诉。不服会计争议裁决的,可以向上一级财政部门申诉。

三、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作为新世纪的优秀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发挥基础性功能的品质,立足岗位,踏实苦干。在此基础上,优秀会计人员还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锐意进取,为我国会计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其次,会计人员还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如国际上通行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知识,同时还应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如一般商业知识,财政、金融、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第三,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门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会计的法规准则也在不断发展,中国的会计制度要和国际接轨,改变是必然的,会计人员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再学习的能力,不断接受再教育,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虞文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2、朱元午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两难选择《会计研究》2004年7月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3篇

1.1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做的具体描述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它具体规定了会计信息为实现会计目标应具备的质量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它是联系会计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桥梁,对会计信息起约束的作用,并使会计信息符合会计目标的要求。

1.2可靠性的内涵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可靠性是由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五个方面的具体特性来支撑的。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表述只将真实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而对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则是以单独条款与可靠性并列表述,但没有条款对中立性进行表述。

1.3相关性的内涵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有关的经济决策。一般认为,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要取决于其预测价值、反馈价值与及时性。(1)预测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使用者预测未来事项的结果,则此项信息具有预测价值。使用者可根据预测的可能结果,作出最佳选择。由于信息的预测价值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因而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因素;(2)反馈价值:如果一项信息能使其使用者证实或更正过去

(2)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内控体系的正常运行的“土壤”,房地产企业应该从公司战略、治理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人手,逐步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

(3)建立系统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的实效是建立在内控体系的系统性的基础上。系统的内控体系应包括内控的组织机构、管理权责、内控、内控流程、内控指标、审批程序、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各种实现工具等。

(4)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失败,不是市场问题,而是没有很好地控制风险。通过建立和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风险,通过各种具体的控制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保证企业的持续经营。

(5)设立有效控制措施。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设置有效控制措施,并确保措施的有效运行。通常控制措施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等。

(6)完善内控信息沟通渠道。实现财务核算业务和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信息一体化,充分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沟通效率,进而完善内外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在共享平台上的动态决策和动态管理。

(7)加强内控监督检查力度。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手段,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分解和战略实施反馈,实现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资金和成本监控,实现对各职能部门重要经营和业务活动的预测、控制、分析、考核、反馈、修正动态循环,并与部门绩效考核紧密联系起来。

5结语

总之,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房地产企业长期良性运行的有效保证,建立健全和强化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体系也将成为房企致力于持续发展的强身之道。的预测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通过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证实过去的预期是否有误。从而避免再作同样的决策时再犯错误。可见,信息的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因而也是相关性的重要组成因素;(3)及时性:任何信息要想影响决策,就必须在决策之前提供。虽然及时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具有相关性,但信息若不能及时提供必定会失去效用。2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新要求2,1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条就对可靠性进行了诠释,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它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资产、负债、收人、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这些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2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1)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定为主要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过程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其本质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为此,新准则正式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确定为主要计量属性,主要表现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债务重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等具体准则中。

(2)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充分,为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服务。

首先,利润的表述强调构成要素。旧准则将利润表述为“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明确利润分别来自企业的产品销售、对外投资所得和营业外收入三方面。而新准则将其表述为。“利润包括收人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这样表述强调了收入、费用两项会计要素的作用,同时明确提出利得和损失,把企业提高利润的关键点定位于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和降低费用这两点上。无论利润是增加还是减少,企业都必须从收入和费用这两大方面及利润的构成中寻找和披露原因,这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吉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其次,新准则扩大了信息披嚣的范围。这些新增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列示,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和分析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有的放矢地进行投资。3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思考

(1)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财务欺诈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治理当局从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中获得的预期短期收益将超过其预期成本。

(2)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防止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转换不确定性·会计上需要一系列基本假设,也需要限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限定会计处理对象,是为了防止无限制地拓宽财务会计的边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庞杂。在提高相关性的同时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削弱。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系列程序、方法的存在,制约着单一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却未必能够必然衍生出最终整体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其间会计人员的估计、判定等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大量存在。

(3)改进与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第一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规法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I其次,会计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能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若年终财务报告采用企业内部公示的制度,对预防会计信息的作弊也是一种有效方式l最后,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制度,对于不负责的注册会计师。要进行曝光,追究其法律责任,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第二必须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突出其相关性。首先,要解决历史信息滞后性与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其次,要建立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互补的财务报告体系。第三,规范和完善部分信息的披露。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失真原因;改进建议

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和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虽经多方治理,仍未得到根本改观。造成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弄虚作假造成的,即故意制造虚假的信息;另一类则是由于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会计系统内在的缺陷性等造成的。本文拟从会计核算原则,特别是确认、计量原则本身的缺陷来探讨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主要是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转等信息。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特征。信息要为人所用,又必须同时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会计信息的这三个特征中,有用性是最高层次,它建立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各种决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决策相关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是否相关,应视其有无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时效性。如果会计信息能为使用者了解过去、现在或未来事项的影响及变化趋势,则会计信息是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第一位的会计原则。因此,如实反映是可靠性的内涵。如果信息不真实、不可靠,就会导致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出相反的结论,使决策失误。

2.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的负面影响

会计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一方面,它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它又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加工整理及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原则,对信息的真实性起保证作用。但是,受一般原则的广泛适应性、原则的运用需要主观判断等因素的影响,会计核算原则,尤其是会计确认、计量等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偏离了经济活动的真实状况。具体表现在:

2.1权责发生制对可靠性、相关性的负面影响

首先,权责发生制可使企业盈利的可靠性降低。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的基础,它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本原则,即企图把成果或损失归入导致发生收入或支出的那个报告期,而不归之于实际收付现金的那个报告期。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核算要运用诸如应计、应付、预提、递延或摊销等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也就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要受人们主观评价的影响。这种主观判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要界定确认的量,这使得企业部分收入、费用的“量”的概念成为一种“虚拟”而非实在的发生额;二是要界定确认的时间,这使得企业的收入、费用的确认与实际发生的时间“脱节”。这些都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企业利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可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同时提前或推迟确认相应的费用,达到减少或虚抬利润的目的,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盈利信息的可靠性。

其次,在权责发生制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削弱。例如,就企业现金的收付而言,本期收到的现金,可能产生于前期经营的结果,而本期的现金支出又可能是为了后期的经营活动,这使信息的使用者难以判断本期现金的真实收付情况,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

2.2稳健性原则对信息可靠性的负面影响

稳健性原则要求少计或不计可能的收入,多计可能的损失或费用,这就使会计人员偏离了客观、公正、中立的立场。主观判断的偏向性必然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例如,运用稳健性原则后,如果可能的收入在将来实现,可能的损失在将来不发生,那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影响。稳健性原则也是建立在会计人员判断基础上的。如果用之过度,就会成为企业操作利润、玩弄数字的工具。例如,企业在业绩好时,过度运用稳健原则,多计可能的损失、多提准备,对即使是可能性很大的收益也不加以确认,以此隐埋其真实利润,为业绩差时虚增利润作准备。又如,企业通过过度运用稳健性原则,使其亏损尽量集中于某一年,从而制造以后年度业绩稳步增长的假象。

2.3历史成本原则对信息相关性、可靠性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类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构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则不能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但是,现实生活中,物价变动,尤其是通货膨胀是客观存在的。物价变动使资产的变现价值和其历史成本出现较大偏差,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同时,在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由于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收入则按以后取得时的市场价格计价,这样,将通货膨胀引起的较高收入同较低的历史成本配比,结果是多计了收入少计了成本,造成虚增利润的假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4除此以外,其它会计核算原则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重要性原则,要求考虑成本与效益之比较,这就舍弃了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信息,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出现偏差;有些企业还以重要性为借口,拨弄会计数据,达到粉饰会计信息的目的。

3.改进建议

3.1首先,权责发生制和稳健性原则等对会计信息的负面影响,是由于这些原则为主观判断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受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是不可能避免的、必要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规范。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增强他们的正确判断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对会计报表等的审计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尽可能避免主观判断的有意或无意的失误。

3.2其次,应对一些主观性判断较强的原则的运用制定相应的约束条件。例如,在运用稳健性原则时,对“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可制定相应条件:即当存货按市价计价时,存货的市价只能在一个上下范围内;对低于下限的只能按下限规定的金额计价,对高于上限的也只能按上限的金额计价。

3.3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等尽快制定相应的具体准则,以减少实务中无章可循的随意性,增强操作的规范性,从而缩小会计主观选择的范围。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5篇

在会计文献中,对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解释和定义。笔者认为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企业的会计资料及财务报告不能如实地反映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客观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照这种解释,我们可以将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分为模糊、错误和造假三种形态。

模糊是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使现有的会计规范和会计制度无法如实反映形成的信息失真。按照规范会计理论的解释,模糊是实践见诸理论的选择性失真。这种失真不是企业主观上造成的,可以说模糊是不可避免的,目前的理论只能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来保证金融市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错误是实务工作中会计处理对经济活动客观实际情况无意识的背离。比如对会计资料的计算和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偏差等。在实务工作中,错误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在其核算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类错误。只要财会人员经手足够数量的业务,就可能产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错误,尽管熟练人员的出错比例可能较小,但不会是零,即使再有经验的财会人员也不例外。

造假,即假账真算与真账假算,也就是财务虚假。这是企业有意识的错报金融市场会计信息,是主观动机驱使的结果,是有预谋的舞弊行为的产物。如《经济参考报》一篇文章《郑百文:“龙头老大”跌落的背后》报道:“郑百文财务部一位经理杨东回忆说,郑百文其实根本不具备上市的资格。”

二、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在会计领域,假账、假发票、假报表、假审计报告等已像假烟、假药一样,已成普遍之事。在相当多的大中型企业中,都存在着会计秩序紊乱,不严格遵守法律和制度规定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经济晴雨表”的上市公司,其信息披露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主要表现在文字叙述失真和数字不真实,存在有意歪曲经济业务内容的现象。曾经是股市里面一个神话的“银广夏”被一些人形容为一匹黑马,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从此踏上发迹的征途。1999年以后银广夏股价一路飙升,从13.97元飞涨到35.83元,2000年天津广夏再立新功,当年实现出口1.8亿马克,并且与德国诚信公司续签出口合同60亿元,使银广夏的业绩和股价成为深沪两市“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银广夏因媒体一份质疑,露出了造假的破绽,经中国证监会一个月的稽查,结果表明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

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据此,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破灭了,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浮出水面。

2、金融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一些公司对其应披露的信息未作全面披露,通常都采用避重就轻的做法,故意夸大或隐瞒部分事实,误导投资者。这些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在被查处之前有关公司根本没有通过任何方式予以披露。

3、金融市场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按照相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中不少于两次向公众提供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的前6个月结束后60日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120日内(即四个月)完成,并刊登在中国证券管理委员会指定的全国性期刊上。如此之长的期间,为那些知道内幕信息的人士提供了充分的机会,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充其量也只剩下反馈价值了。

三、上市公司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经营者的本位主义和腐败

所有者缺位现象自然而然导致了经营者行为放纵,经营者不再考虑所有者权益和自身受托经管责任而是只关注企业利益和自己的物质享受。《中国资产新闻》于2005年5月刊登的中国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在国有企业中,首先关注国家出资者利益方面的经营者只占34.1%,有57.6%的人认为经营者的无能和腐败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对于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息现象,真正归因于会计人员自身的为数不多,危害很小,决大多数是经营者以满足企业利益和自身贪欲为目的,指使会计人员造假而形成,因此经营者的本位主义和腐败是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2、会计监督不力

按我国会计界一般理解,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控制,以保障各项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由于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会计监督自然也包括对经营者的监督,这一点在法律上也予以确认,《会计法》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对企业负责人违法行为应进行抵制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后,由于所有者缺位致使经营者权力急剧膨胀,一方面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受制于这些为所欲为的经营者,另一方面却又要监督经营者行为,处境十分尴尬,产生了“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现象,相当数量的会计人员迫于压力屈从于经营者的命令大肆造假,形成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3、内部审计不力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是将内部审计当作国家审计的延伸,甚至是整个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的。全面恢复政府审计制度时,面临如何实现对当时数以十万计的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的问题,而最终实行了以内部审计为基础作为国家审计一种辅助手段的做法,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部门或企业管理当局和国家审计机关双重领导制,在职能方面,内部审计又被要求监督管理当局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这种制度上的矛盾使得内部审计受到了企业排斥,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至今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与会计监督下的会计人员境遇相

同,无法行使其监督职能。

4、外部审计不力

外部审计指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国家审计和独立审计,他们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根据《审计法》要求,对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接受财政补贴较多、亏损数额较大的国有企业,审计机关应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审计,而对一般的国有企业逐步委托独立审计进行查证。

由此可见独立审计已成为我国企业审计队伍的主要力量,但独立审计执业状况却令人担忧。在机构设置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大多挂靠于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或社会团体,这一方面导致这些部门滥用行政权力,为地区、部门利益插手审计业务,搞区域垄断和不正当竞

争,另一方面使得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丧失独立审计所必需的独立立场和精神,受上级干预,对本系统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视而不见并出具无保留意见。另外,由于职业道德和行业监管的落后,事务所和会计师为拉拢客户与企业经营者合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证券市场上恶性违规事件暴露后几乎都有会计师受到牵连和被追究责任也反面证明了这一点,独立审计在较大程度上已失去其“watchdog”的作用。

四、对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治理对策

1、完善所有权制度、建立专门经营管理机构

转变政府职能,使之真正能代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首先必须区分社会行政管理者和作为资产所有者的不同职能;同时把原来由各部门行使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分离出来,由专职的所有权机构按照市场经济对所有者的一般正常要求进行责任化管理,使之能像一个真正的所有者那样有热情和动力关注其管辖资产的安全和增值;其次是要强化政府的所有权职能,坚持政府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主体地位,原来分别由各部门分散行使的所有权职能应集中由政府所有权专职管理部门行使,这个专职部门以盈利为唯一目标,不承担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其具体职责有以下几项:负责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负责制定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等。

2、改革会计监督、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有效的会计监督不仅仅是会计部门自己的事,而要求于企业内所有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制约,因此会计监督首先要以有利于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的完善为基础,这要求做到:(1)恰当的职责分工,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明确部门之间、岗位职员之间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权限。(2)保持部门组织上的独立性。主要部门负责人应直属于总经理(厂长),具有相同的级别,以保证管理上互相独立,业务上相互牵制,这也有利于客观考核和评价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和经营效果。(3)明确各部门的资产安全责任。在规划组织机构、设置岗位时必须明确资产保管责任,包括在规定用途内使用资产、经营或使用资产必须经过授权并限于指定人员等等。

3、加快准则、制度建设

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国家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等一方面是会计审计人员执业必须遵守的标准和程序,另一方面是人们衡量其工作,确定和解脱法律责任的准绳,应加快建设和完善。

治理金融市场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使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以确保金融市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会计法培训教材立信出版社苏州市财政局编.

[2]赵炳秀.浅析如何提高金融业会计信息质量.河北财会.

[3]朗菁.对金融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综合分析及对策.财会研究.

[4]高家敏.严治金融业会计信息失真.现代金融业会计.

[5]财经法规中国财经出版社江苏省财政厅编.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6篇

(一)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是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个人经验、职业判断能力及职业道德等。会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会计事项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的全过程中,都要求会计人员以自身的职业素质来作出判断,提供最能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比如:(1)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当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形式不相一致时,应注重经济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对一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以及是否应单独披露等,会计准则、制度中没有也难以给出具体的识别标准,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2)会计政策的选择,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等的选用,资产的期末计价及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等的选用以及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等事项的判断。(3)会计估计,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及坏账损失的确认,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残值率的确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以及如何判断或有事项并对其做出表内确认或表外披露的处理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其实是一门貌似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很多问题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取舍标准。会计过程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多半是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产物。即使严格按准则行事,对相同的会计原始资料进行处理,不同的会计人员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时很难有一个客观标准。不过,只要本着公允的原则,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同的处理结果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是为了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它是由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预测(计划)、评估等一系列环节有机构成的系统。受会计方法等的限制,会计系统不是直接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而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及利润等,形成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信息。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从理论上讲,无论会计系统在哪个环节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标准。

真实反映的基本含义为: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为基础,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同时经过核实后向相关利益需要者保证它具有这种反映情况的质量。我们强调并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方面应在会计准则中尽量缩小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择余地,降低企业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利润操纵、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也应着重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使他们在面临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现实或潜在的交易事项时,选择合理合法且适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交易范围愈广、愈复杂,会计的处理方法也越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会计人员的过失行为造成。会计人员的过失行为指的是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标准时产生的,但又不是其主观故意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如由于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受心情、情绪或因劳累过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产生的错误,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错误的存在,是一种无意识的错误。这种无意识错误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多发生于基层单位会计工作者和会计基础工作之中。还有一种过失行为更多发生于会计工作的管理者中,是指行为主体已经预见到错误可能存在而没有尽到检查核实的义务,认为自己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或根本不会犯错误。这种自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程度比前者高,其原因在于他们所涉及的事项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并且他们被寄予的主观注意的期望也更高。

(二)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有限。过失性行为强调会计标准执行者在行为上负有一定程度的过错责任,但还有一些行为主体不必受到责备的非过失性行为,即会计人员的认知能力。在会计领域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以下几方面:(1)根据已有的会计知识对实际业务进行职业判断的能力。会计规则执行者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会计规则和具有特殊性的经济业务联系在一起,需要依赖职业判断能力;(2)不断学习会计新知识的能力。会计领域知识的动态性决定有效的会计规则必须不断适应新经济业务和经济现象的要求,及时加以调整和修改。要把握这些不断更新的会计规则,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目前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然而由于惰性或自我满足等原因,很多会计人员不愿再继续学习,因而造成知识更新滞后。如果会计人员不通过学习就能具有某种“非凡”的认知能力,那么无论会计规则如何难以理解和把握,无论经济现象如何复杂,他都能根据具体的会计规则和实际经济现象,生产出真实的会计信息。但这种“非凡”的认知能力,是任何一个会计人员都不可能具备的,因此,他在执行会计规则时极有可能产生差错和偏离。

(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近年来随着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越来越关注。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忽视职业道德,有法不依,进而违法犯罪,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欺骗广大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

1、外部因素。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传统价值观中应继承和发扬的精华部分被抛开,在追求自利的过程中出现了私欲膨胀的现象,引发了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而整个社会道德规范又缺乏约束力,不能引导会计人员走向真诚;同时,外部中介机构监管不力,不能很好履行其监督职责,甚至为企业作假提供便利,成为会计造假的保护伞,进一步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

2、内部因素。会计人员在单位听命于领导,使得会计职业道德从属于领导权威,会计工作质量受到单位负责人的严重影响。而目前单位领导人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指使、授意会计人员作假账,提供虚假信息。会计人员面对领导的授意指使,即使内心不愿意,但由于从属地位的原因,一般也会选择听命于领导的指令。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会计人员为企业利益而故意造假,侵害了广大投资者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增强会计信息质量

(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

1、加强业务培训。会计职业判断的技术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一方面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积极主动强化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会计管理部门要通过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如阐释和培训新准则、各项法规制度的要点、难点以及对新经济业务的讨论,以提高其职业判断技能。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相关是会计信息的基本标准。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当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时,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就在于促使企业及会计人员自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并且不受权势和偏见影响,确保判断所产生的会计资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主要靠会计人员内心道德感和职业良心,而不是受制于外力,其制定和颁布主要是自发形成的各会计职业组织。因此从长远来看,应建立以行业自律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管理机构,实行行业自律与政府行为的统

一、协调,行业自律解决各种违规会计操作问题,政府管理的重点主要是利用法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计职业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应注重会计职业道德的追踪评价,由会计组织或社会其他组织对会计从业人员或企业的行为进行道德或不道德的评价,以达到扬善惩恶的目的。它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和重要的行为约束方式,是促使道德力量发挥作用的必要环节。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7篇

目前,八项准备中频繁被部分企业当作调节企业利润粉饰会计报表的利器的主要项目是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这几项。以下笔者试对这四项进行浅析。

1、坏账准备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

由于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可以对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对于那些资产较好,会计核算规范的企业来说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财务报告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之,只能成为部分企业调节财务状况的砝码。调增计提比例,就会增加当期费用,减少利润,还可以减少当期纳税。

2、短期投资减值准备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由于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选择――总体、类别和单项,达到左右利润的目的。例如,投资类别分A、B、C等多种类别,其中A分a1、a2两种,B分b1、b2两种,C分c1、c2两种。期末对各项投资进行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各项投资跌价损益如:a1为-200元,a2为200元,A类合计互为抵消;b1为-300元,b2为200元,B类合计为-100元;c1为400元,c2为-200元,C类合计为200元。分别按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如:单项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1+b1+c2=-700;分类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B+C=-100;总体计提的跌价损益为:A+B+C=-100。

3、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企业持有的长期投资有的有市价,有的没有市价,对持有的长期投资是否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更据下列迹象判断。

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

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这里所说的"判断"主要是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出主观的职业判断。客观的说,由于每个企业实际情况的不同和每个会计人员的价值观的不通,可能会使判断的结果有所偏差,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有某些企业却利用这个空子为达到自身目的,对资产减值在提与不提之间随意判断。

另外,从会计处理的角度上看,长期投资有成本法和损益法两种。一般情况下,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一般情况下投资比例不低于20%即可采用权益法)。权益法要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当期损益要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投资损失为负"-"表示),因此部分企业就根据自身的利益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比例在20%上下随意变动,以致达到控制利润的目的。

4、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准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会计信息质量范文第8篇

会计信息是维护企业与投资者关系的重要纽带,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企业与社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文章对内部控制角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

一、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理论研究

1.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根据COSO报告,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守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主要有内部环境要素、风险评估要素、控制活动要素、信息与沟通要素以及监督要素共同组成,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企业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就必须要以这五个要素为前提,制定科学的控制机制实现对风险点的控制,以此保证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的实用性。

2.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研究。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对外的时间段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以及其他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可行性等,是企业财务自身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因此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色环境要求,社会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面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社会投资者要求企业提供不同内容的会计信息,但是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以满足所有信息需求者的要求,那么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造成严重的后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最早是在FASB中提出来的,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相关性,会计信息必须要与未来的事件相关联;可靠性,企业进行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准确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对某项事项的确认;可理解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必须要清晰明了,满足向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的需求;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即通过前后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判断出企业的发展趋势。

二、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及影响

内部控制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一致。COSO报告中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则是为了更加规范企业的管理活动,因此它们二者之间具有目标一致的共同基础;其次,完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会计透明度,而透明度的提升有效地避免了会计舞弊现象,为此在根本上提升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1.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内部控制环境属于一种企业文化,企业控制文化的氛围决定着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如果企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那么企业内部控制的氛围就浓厚,相反则反之。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而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结果导致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二是企业的管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等落实不到实处;三是人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作用。

2.风险评估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风险评估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企业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风险,只有合理地评估与应对这些风险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控制活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执行过程,其主要是企业用来发现与纠正错误会计信息的手段,通过内部控制活动可以帮助企业披露更加真实的会计数据,例如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活动实现了对企业岗位责任的认定、对财务人员的授权审批以及对企业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等等,提高了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进而提高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三、会计信息质量缺陷

1.会计信息处理问题。在我国部分公司发展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信息失真且失效的问题时有发生,所以公司在进行财政收支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不均衡、不对等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着公司的发展,还阻碍了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建设。而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工作归纳整理不及时、不准确,出现的错误使会计行业的的相关执行原则不能够在公司使用,影响了会计的真实可靠性,导致公司受到了错误性信息的引导,不能够为公司创造最高的经济收益。

2.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在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准确性还是信息的充分性,都受到会计管理人员的影响而存在问题。首先,部分企业当前内部各项费用展现不明确,这样混乱的会计账目可能导致会计报告不能如实反映公司存在的问题,不统一的信息也影响了公司的利润生产,无法令管理者根据财务情况来调整经营策略。这样的信息披露准确性隐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大缺陷,而缺少内部控制,正是其缺陷存在的主要原因。

四、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障,也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再控制,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提高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避免出现会计舞弊现象。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一是要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时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作用,对会计信息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不真实的信息,为利利益投资者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二是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监督的主要部门。

2.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进行。首先要加强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企业要对会计岗位进行优化配置,依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对会计岗位进行职责权限的划分,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3.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为经营风险,其二为财务风险。对于经营风险,需要企业做好市场的调查及分析工作,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销售预测及盈利预测措施,并以市场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对预算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对于财务风险,需做好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工作,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定期分析,同时向上级提供有效的分析报告及相关意见。

4.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基于当前信息不对等的关系,企业要通过建立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披露的控制,目前企业委托人与被委托人之间的绩效评价主要是以企业利润为唯一的标准,这种模式容易出现会计舞弊现象,因此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以股票期权的方式避免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二是将企业绩效考核指标量化,提高企业长远利益指标的比重;三是将激励与约束制度形成有机的整体,从根本上消除人制造的会计虚假动机。

五、结语

总之,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我们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入手,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以及构建风险评估机制等措施实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颖.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5.

[2]黄冬雪.煤炭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