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

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多媒体

一、前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尤其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1]。因此,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地位和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验教学。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以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1.做好多种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问题难度应把握好,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从而达到循循善诱的效果,帮助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进一步掌握实验变化的内在规律。如在演示“电解水”实验时,教师可以跟学生说一下实验用的装置和仪器,然后在做实验之前再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在以往的学习中学到水具有怎样的导电性?什么样的溶液才是导体?怎样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紧接着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提出几个问题:两极出现怎样的现象?两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多少?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进行验证?对于前三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顺利得出答案,而对于第四个问题,学生不能立刻说出答案,此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你们所熟悉的气体都有哪些?这两种气体中是否有氧气?怎样进行验证?这时候在教师的点拨下,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起来,认识观察教师的验证过程,结果证明这两种气体分别为氧气和氢气。因此,在演示实验中通过层层设疑,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2.在化学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如果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则无法深入认知事物本质[2]。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排除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观察的重点,从而认真有效地完成化学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在具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过程中,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仪器装置,以及它们的连接方法,还有实验药品的情况;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反应的多种现象,尤其要学会对实验现象做出全面的解释,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例如:在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实验现象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火星四射的场景上,在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即不容易观察到;在观察“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时,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白烟的同时,注意观察燃烧时火焰的形态;在“酸碱中和实验”中,当酸碱度达到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出现变色的时间很短暂,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瞬间的突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敏锐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重点,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实验对象的外部属性、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使其明白观察应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更要有始有终。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初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所包括的内容与培养目标。”[3]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原理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蜡烛在点燃前、燃烧中、熄灭后的具体现象,然后对燃烧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蜡烛火焰各层不同的温度,而且认识了石蜡燃烧所产生的物质,提高了操作能力。又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的内容时,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将燃烧的蜡烛熄灭:1)用嘴吹灭;2)用手摇灭;3)用水浇灭;4)用盖盖灭;5)用沙扑灭;6)用灭火器扑灭;7)剪断烛芯。所有的熄灭方法都指向一个原理,就是将火源与氧气隔开,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开展探究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通过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探究与合作,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体现知识的构建性。实验教学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因为知识是不可能通过别人的传递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是需要经过自身的接收与消化过程。由此可见,知识的本质在于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和重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布置相应的探究课题:“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某一固体物质能否无限制溶解?”此课题一出,学生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否定的结论。此时教师继续追问:“那么怎样才能使不能再溶解的固体继续溶解呢?”这一问题尤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继续溶解的条件。之后再提出问题:“已经不再溶解氯化钠的溶液是否能够继续溶解高锰酸钾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了浓浓的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掌握了实验操作过程,明白了实验结果,让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探究,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生活并从生活中收集实验的材料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不断转变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加强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有机联系,积极提倡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实验材料,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改进实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此外,作为化学教师,还要经常开发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身边,能够给生活带来精彩。如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身边的碳酸盐,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石灰岩、鸡蛋壳、牙膏、鱼骨等物品,再搜集一些用于对比的鹅卵石。课堂上,教师将浓盐酸滴在石灰岩、牙膏、鸡蛋壳、鱼骨上,均有气泡产生;但是将盐酸滴到鹅卵石上,却没有产生气泡。通过实验证明,能够产生气泡的物质中均含有不同质量的碳酸盐,而鹅卵石中不含有碳酸盐。同时也验证了教材所述:石灰石与黏土混合加热可制得水泥;石灰浆抹的墙面接触CO2后会转化为碳酸钙,鹅卵石中基本不含碳酸钙。可以看出,实验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可以增强化学实验的效果,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实验做得更加有趣味性,同时还能学以致用。

5.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实验效果

通过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可以将实验过程进行大小、速度的变化,便于学生细致观察。特别是做一些实验现象不太明显的演示实验时,教室后排的学生往往无法观察清楚,为了让他们能细致观察实验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清楚楚地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化感性为理性,不但便于学生观察体会,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无法完成的实验,促进学生理解。由于受到场地设施的限制,有的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或者实验结果过于危险,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对概念、定义、定理的理解能力,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稀释浓硫酸时,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演示:在水中加入浓硫酸后,水马上沸腾起来,不但热气腾腾,而且硫酸飞溅得到处都是。通过这样的模拟演示,可以引发学生的高度重视,提醒学生要正确操作,促进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求知精神。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海燕.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J].理科考试研究,2012(24):102-103.

[2]徐余堂.如何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0(07):201-202.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化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所展现出知识技能、过程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各方面的发展,其中蕴含着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所息息相关的化学原理、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1]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实现教学观念由旧向新的转变,首先要将学生的实际与发展需求当做教学参考点和切入点,把学生化学素养培养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其次要不断延伸和探索教学方法,从而让化学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挖掘学生的化学潜力

高中化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特点。这对于思维尚未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极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进而学习兴趣低下。对此,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常常将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作为化学教学的侧重点,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多样性、趣味性、实效性兼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新知的自主性,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化学知识的内涵和精髓。第一,问题式教学情境。问题是师与生进行思路或概念沟通的主要方式,能够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我在教学时,就常常把教学内容揉合成多个问题点,对学生进行设问与引导,并实现了学生化学思维的有序建立。例如,在讲授“化学计量的实验应用”知识点时,我向学生提问:“我们要如何测量分子质量、原子质量或者一杯水的分子含量?”让学生进行思考以及探究。第二,合作式教学情境。化学知识有着极强的探究性。教师可组建多个化学小组,让学生针对新知识进行合作探讨,促使学生互相分享看法与探究问题,达到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的目的。例如,在讲授“有机化合物”时,我先将学生分配成5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乙醇和氧气的反应。这样,学生的认知度和理解度得到了极大增强。第三,信息技术形式的教学情境。信息技术是一种富有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的教辅工具,能够以音频或影像方式,将复杂、抽象的文本知识变得生动和形象,让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得到刺激,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要点和精髓。因此,笔者在实验教学时,常常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学中,向学生讲授一些不易操作或危险性较高的实验知识,让他们学会实验操作技能。

二、加强观察,注重辩识,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

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楼芝英(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浙江义乌322000)培养学生从微观以及宏观的角度辨识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种辨识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可通过实验教学或者概念教学等方法来培养。从宏观上来说,化学反应当中诸如气味变化、颜色变化以及其他一些可观察的激烈反应变化,都属于宏观的化学反应现象。而这些现象由于可视性强,学生能够从中直观和形象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现象。从微观上来说,其指的是通过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如分子活化、碰撞等等。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微观反应是引发化学宏观反应的起因。因此,我在教学时,就非常重视从两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例如,在讲授“高分子化合物”知识点时,我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向学生阐述了结构单元、单体以及聚合度等化学概念,并与学生一同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辨识聚合反应。这样,学生们都很好地掌握了高分子化合物的知识点。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领悟化学新知识的内涵精髓以及价值,笔者要求学生以科学和严谨态度,来辨别化学反应,正确判断高分子化合物链节和单体结构,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2]

三、突破思维,转变思想,健全学生的化学素养

在化学反应中,变化以及平衡是其两大突出观念和思想。化学的变化思想主要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化学物质产生或大或小的改变。这种变化可以是微观的,也可以是宏观的。化学物质如果没有发生改变,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化学反应。平衡思想是化学物质的可逆性。由于受到其他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反应物完不成反应时,就产生了逆反应,如反应速率逐渐变快、生成物浓度渐渐变大等。这最终会使正逆反应以同等速率完成,浓度没变,实现平衡的状态。学生变化思想以及平衡思想的锻炼,对于其探究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就非常注重学生这两种思想的培养,尤其是较难理解的平衡思想。与此同时,我常常督促学生正确认知可逆反应,掌握辨析化学平衡的标志。比如,间接判断其他物理量、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除此之外,笔者还将化学例题渗透到教学中。这不仅便于学生更加理解反应平衡,还让学生学会将变化和平衡思想应用到实际化学问题中来。在高中化学中,学生经常会应用到变化思想以及平衡思想。对此,笔者常常针对这两种思想,让学生反复进行训炼,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将教学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次要将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求当作化学教学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不断延伸和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俊.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新区,2017(01).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课堂

众所周知,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以来,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的教学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线的教师也把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每个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化学教学中,要以化学的核心知识作为基础,把核心能力和科学品质的培养作为学生长远发展的内驱力,培养学生拥有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正确的态度以及合作意识,这是为他们终身学习和未来的人生奠基。

一、我们在教学中要着眼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过程的再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波利亚曾说:“在教一个科学的分支(一个理论、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最关键的步子,当然我们不应该让他们重蹈过去的无数个错误,而仅仅是重蹈关键的步子。”多年的教学经验验证了波利亚说的“重蹈关键步子”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化学概念、化学现象以及重要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升他们的化学素养。

1.化学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概念教学可以说是基石,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消化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是建立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重中之重。在探究学习概念的教学中,我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课堂的正中央,能够着眼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探究能力培养,关注自主学习以及他们的感悟,极其重视再现概念形成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化学规律形成过程的探究。一线教师都知道,化学规律的教学是“魂”,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探究化学规律的过程,同时还必须学会运用化学规律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化学规律的重现,引领学生总结前人发现规律的方式方法,以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得他们爱上化学,由此产生爱上科学的情感,从中体会到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至此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形成助力。

3.通过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发掘他们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课程里面实验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深度课程改革下的实验教学,备受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力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化学思维。实验部分,教师可以把实验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两部分。课内实验人人参与,课外实验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组建兴趣小组,以自主设计实验为主,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实验教学中,会在课前根据文本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验能力设计精美的导学案,在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演示等相应手段,把枯燥的化学知识引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激励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全身心的观察,能够做具体的分析,热烈的交流、辩论,总结,得到结论或者概念。

4.激励学生亲历和感受化学问题解决过程,重视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果。解决化学问题,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化学思维的形成、发展以及提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引领学生处理习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剖析化学过程、形成建模、选择规律、建立方程,最后求解。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要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励他们寻求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养成多维思考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爱上化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化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知识源自于生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从他们的生活感知入手,通过生活案例使得他们了解到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比如我在讲解《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是引导学生讨论:你们理解的油脂是什么?他们就纷纷发言,联想生活中的豆油等液态形式呈现的油脂,然后有个别同学犹犹豫豫的地问:比如猪油等是不是油脂呢?最后我总结了液态和固态的油脂,接着反问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油脂对人有什么作用?”立刻有同学反应过来说:油脂一定可以给人提供热量,因为减肥的人整天吵着要少吃油腻的东西......这些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一旦和他们认为的枯燥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就变得立体鲜活、有趣味,不但增加他们的好奇心,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化学的亲切感。

2.教师凭借实验的优势,激发他们喜欢化学。实验课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实验课上孩子们精神焕发,活力四射,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达到课堂上没有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鼓励他们组建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鼓捣一些小发明创造,培养他们从小崇尚科学,同时要着眼于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快乐。

3.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在化学课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深受师生的青睐,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可以变得立体鲜活、形象、直观,易于理解掌握。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绪言开始,每章都设计了相应的实验帮助学生来了解、认知、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技能。但调研发现几乎所有老师们精心准备并讲解的都是应该如何正确操作实验,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少有老师能做引起失败的实验。有时有学生做了不该有的操作、不符合规范的实验,老师会立即纠正,不敢让学生探究失败的原因。而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却是知识考查的重点,这些问题往往是实验之外让学生猜想、思考、摸不着边际的问题,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健所在。就像第一位老师讲解过滤实验,学生们都顺利完成了过滤操作,不会有浑浊现象,学生们都对习题很狐疑。滤纸是按要求做的,都贴得很紧,会影响什么呢?如果在实验的一开始,老师就放手让学生去做,给学生的仪器也未必干净,学生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出现了问题,就会提出猜想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参谋解决问题并帮助汇总提升。这样看起来课堂是乱了,教学效率低下了,但却是真正有了探究的意味了。

那么有让学生探究“失败”实验的必要吗?人类经验的获得、人类智慧的生成不是一帆风顺的,无一不是通过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的反复循环最终获取的。我们教学不可能把历史上所有知识的生成历程都让学生经历一下。但我们在获得、享受或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换不同的方式得到,而不是只会用呆板的方式接受。知识的生成有时走直线,有时走曲线。没有失败的洗礼,一个人的心智是不完善的,精神内涵也不会趋于成熟。化学实验的教学尤其如此。失败实验的教学会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不该做出的动作做了会带来的直观影响,能加深实验结论的理解、识记、运用,会让学生感悟到前人获得经验、知识、真理的艰难历程,会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教师不能主动设计失败性实验,究其原因是什么呢?①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着老师的教学安排。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更直接的是要出成绩,所以花时间进行不该做的实验,担心会做无用功,影响教学效果,不如反复强化训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②做失败性实验浪费时间。浪费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教师要额外花时间策划、准备、演示或分组失败性实验,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③担心存在安全隐患。做失败性实验存在着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这是失败性实验存在的不利因素,宁可不做也不能发生不良的后果。④节约仪器药品的需要。失败性实验的操作,不可避免地要多损耗仪器和药品,学校经费的支出直接制约着化学仪器与药品经费的使用,这也是不得不需要考虑的制约因素。

2初中化学实验中可以尝试的“失败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可以尝试的“失败实验”有哪些呢?①基本操作中:试管中竖直放入块状或颗粒状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再把导管伸入水中;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或仰视;高温的试管接触水、灯芯或其他低温物体;用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对试管中液体加热比较温度升高的快慢;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注水的烧杯;盛有超过1/3水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装有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药品的试管加热,管口倾斜向上;过滤操作时,滤纸不贴紧漏斗壁、盛接液体的烧杯不干净、玻璃棒下端靠在一层滤纸上等。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制取的实验中: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取不足量的红磷、慢慢放进燃烧匙、装置气密性不好、过早打开止水夹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不在瓶底注少量水或细沙、用稍粗的铁丝做对比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在集气瓶底部放几只小害虫;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快速伸到集气瓶底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用棉花堵住试管口、用气密性不好的装置进行实验、刚产生气泡就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先移开酒精灯,后移开水槽;制取CO2时,不把长颈漏斗下端伸到液面以下,收集时,用向下排空气或排水法收集;测定溶液pH值时,把pH试纸较长时间伸到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测量,看溶液颜色的变化、或用水润湿后测量;稀释浓硫酸时,把水倒入浓硫酸中等。③课外探究性实验: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成分的检验及变质后的变化;铁生锈条件的验证;香烟烟气中CO含量的测定;制作叶脉书签检验碱的腐蚀性、碱对毛发的腐蚀性和护发素的pH值测定与护发的作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检验;皮蛋粉在制作皮蛋前后成分的变化等。

3“失败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原则

(1)破立结合的原则“失败实验”的操作绝不是孤立完成的,它的“破”是为了准确结论的“立”而做的。所以,可以把它们看做课本规范实验的对照实验,不能只做不评、只做不比。通过这些实验要让学生达到新的知识高度,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素养。

(2)创新拓展的原则虽然一些“失败实验”源于课本或基于课本或是课本知识的应用,但原理不一定同于课本,操作也就未必相同。一些操作需要得出与课本结论不同的现象或危险性的后果,就要在实验中进行调整改进。如食品干燥剂一般是生石灰和铁粉的混合物,那么依据的性质应包括:生石灰的性质、熟石灰的性质、铁粉的性质、三氧化二铁的性质;涉及的操作可能有磁铁的吸引、溶解、过滤、pH试纸的使用等,创新性、拓展性、应用性增强了。

(3)节约性原则包括材质和时间。对于破坏性较强的实验,宜用旧不用新、能用废不用旧;老师演示能说明问题的,尽量演示,既能减少材耗,又能节省时间;仪器、药品用过了尽量分类回收贴上标签保存,以便再次循环使用;计划做的“失败实验”,教师一定要预先备好教案,准备好可能要用的药品、器材,不能等到实验时才手忙脚乱地准备,这样会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化学课程的主要特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师生的良好互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从而打造优质课堂,成为了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改进行到今天,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技巧都应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应该把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放在首位,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实现课堂的高校教学,这不但符合课标要求,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关键词:

中学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技能,从而保证他们能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体验。在当下的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法是新一轮课改的基本要求,化学核心素养的提高是近几年课改的普遍要求,教师在用新的理念教学的同时,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是摆在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有限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浅见,期望能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一、建设积极班级文化,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它有利于今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学科特色。可以在教室角落里设置小型化学展览馆,展示一些分子模型、化学仪器、化学趣味读物、优秀作业等;开展专题交流会,鼓励学生进行化学见解和学习方法的交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工厂、收集不同种类的电池、生活中的化学实验等;积极宣传化学的人文性,包括化学史料、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让学生理解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魅力的学科,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把化学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中而不只是停留在冰冷的试卷上,让学生怀着新奇、愉悦的心情去主动求知,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二、切实立足科学素养,降低学习认知负荷

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观念要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设计有机融合、指向性强的三维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把握化学学科特点,强化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对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重要作用,改变知识灌输式教学,把教学重点从化学知识转移到科学方法的教学,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的理解;改进作业设计,设计个性化、开放式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需时间、思考方向、参考与问询的深度与广度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可能性和选择性都能够较好体现。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教学致力于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以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为教学起点,精选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组织教学活动,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以期达到学生对化学本质的理解,这是与降低认知负荷的研究相一致的。

三、突出学生问题意识,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催化剂”,在问题和问题解决中活化课堂教学。加拿大McMasterUniversity首创的PBL教学模式对化学课堂教学很有借鉴意义,PBL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以问题形式呈现教学任务,采取多样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参与问题解决创造机会,而且要使全体学生参与;任务设置要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避免使基础差的学生感到任务太难而产生挫折感,又不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因任务简单而失去兴趣;教学评价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诊断和改进,弱化考试竞争,鼓励学生自我超越。通过基于问题的教学,提高化学教学实效,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化学。

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学生主动探寻化学本质的好奇心、欣赏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态度、高效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自觉监控化学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等是高效化学学习的重要支撑。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尤其是高效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中促成知识学习和能力获得的两大支撑,是解决“会学”和“能学”问题的钥匙。化学学习要注重围着核心概念建构知识体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研究物质的经典模式,按照物质的组成、化学式、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用途、制备的线索有序进行;化学用语学习要抓住宏观———符号———微观三重表征的实质;化学理论学习要注重其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化学规律学习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对跳出规律的特例要重点记忆;化学实验学习要注重实验对化学原理的验证和解释等等。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自觉监控反思学习过程。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做笔记,认真完成作业,有效地寻求帮助、主动使用错题本等都让学生更加轻松、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抗压训练和归因指导,以增强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耐受力。

五、结语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中考,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

参考文献:

[1]刘成坤.新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37).

[2]李丽霞.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7).

[3]毕华林,陈勇.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探究活动的设计分析[J].化学教学,2011(10).

[4]陈志.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应树立五种意识[J].化学教学,2011(3).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6篇

摘要: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认识,通常情况下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学生进入高中之后,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与初中化学知识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抽象性更强,如果学生未能改变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化学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化学教师就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措施进行优化,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此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优化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的是主导的作用,对知识的讲解仅仅局限在课本上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化学教师就应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化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1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在现阶段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将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使化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要想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化学教师就应该最好以下几点教学工作。

1.1将多媒体技术运到教学工作当中:在化学教学的工作当中,课本是最基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因为只有全面掌握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才能够为后续的实验以及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认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比如在对“乙醇”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乙醇在生活当中运用的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来。同时借助图像、视频等教学资源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1)乙醇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2)在什么领域能够运用到乙醇;(3)根据自己的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是什么?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描述之后,教师就可以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通过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对乙醇运用的领域以及化学性质特点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

1.2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学习内容。通过这样的环节,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化学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导入问题,诱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验当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比如在进行乙醇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问题:“手上的圆珠笔油可以运用无水乙醇进行清理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紧接着再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比如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对水、煤油以及乙醇进行鉴别,通过这一类问题的设置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水、煤油以及乙醇进行鉴别,鉴别的方法有溶解性、气味等。同时化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知识点的延伸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比如“钠和乙醇是怎样进行反应的?”“钠和水是怎样进行反应的?”“这两个化学反应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还应该打破原有教学观念的限制,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探究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等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推导,最后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推导的结果进行论证。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结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前提,同时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重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韬.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J].学周刊,2013,23:49.

[2]毕淑娟.优化教学策略推进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创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8:156.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新课程理念;素质教学;课程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已成为经济能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主旨的化学课程改革,就是要引导教师与学生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从而强调科学的过程及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得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将成为理解化学思想、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及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在新教学理念下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以科学探究为主,进行多样化的素质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参与,重视实证资料,注重学习经验与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以及机械训练的现状。

一、当前素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当前化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对教师与学生分别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对待新课程的问题在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实质性的转变,“以讲代教,以听代学,以练代思”的教学方式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2.落实教学的整体目标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已有新的认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为关注。然而,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时,对知识技能的教学把握较好,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仍显得有些吃力。3.学生学习方法转变的问题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对学生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化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以学科为中心进行组织教学内容,将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的经验及生活背景为基础,使得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与生活背景基础上,随处可见的化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教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二、中学化学教学的新策略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策略:1.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首先要打破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界限,密切课堂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生活与知识密不可分,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就有可能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进而学习就会变成一项乐在其中的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课堂形式变得生活化,使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学内容上须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到知识十分贴近他们的生活,让课堂更具有亲和力。对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我们更新了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当今生活、技术、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新发展及新状况,把生活引入课堂,增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其次,我们讲明知识的应用,强调各项知识在实际生活与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让学生明白知识其实就在生活与实践中,如此一来,知识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最后,我们表明知识的来源,展示知识的产生及创新过程,通过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际需要,得出理论知识,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判断问题与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2.寻求各种交往互动,促进师生交流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它的实质就是交往。只有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没有师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交往,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是平等对话。平等对话也就是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他们主动发言、积极参与的机会,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他们之间相同的权利,用各种方式平等对待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及情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二是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情感需要。如果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就会有归属感,进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是共享知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因此,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师生共享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注意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以一种超越且理智的态度,面对并汲取他人的知识。学会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做到知识共享,从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成长的活力。

三、新教学方式的实施

化学新课程的教材建议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取材。这一建议,打破了过去按照化学知识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格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化学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我们以原电池的教学改革为例,分析如何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化学素质教育。在学习原电池这一内容时,我们采用了如下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原电池,探讨原电池的构成及如何装配原电池,从而引申到原电池的一般原理与构造;其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镀锌铁及镀锡铁,通过观察生活所得的经验,得出不同镀层的铁抗腐蚀能力的强弱,再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出一般结论。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活跃地参与实验,提高了化学实验的能力。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意不断,还能提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像这样走进生活与社会的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最好方式,不仅可以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有机地融合,而且在实验中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化学教学策略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科学素养;化学教学

科学素养是一种品质,是化学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在成长路上必需的装备。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学生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拥有较强的探索和发现意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在化学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中学生处于性格、思想的形成阶段,容易受外界环境和思想的影响,化学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在做好日常教学的同时,注重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把科学素养作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主题,不断更新化学教育理念,改变固有的教学策略,引入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增强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培养中学生勇于探索新事物的能力。

一、当前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现状

(一)化学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当前很多化学教师仍然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牢笼中不能自拔,日常教学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只要学生成绩好,无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行,认为传授书本上的化学知识是第一要务,只要学生完全掌握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各种解题方法和解题套路,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限制了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中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参与精神,不会思考问题,只会被动接受,发现不了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使中学生缺乏科学探究意识。

(二)学生缺乏科学意识

在传统教育观念和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仍旧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获取化学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课本和化学教师的教学。很多中学生认为只要把教师教的内容学会就足够了,导致中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课后不会主动利用课外资源、互联网等媒介来扩充自己的化学知识,使化学学习仅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上,缺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强,自控能力较差,很多中学生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内心排斥化学学习。

(三)对化学实验不重视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本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也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很多化学教师只注重化学知识的讲授,轻视实验环节。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压缩实验教学,以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的自主实践操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结论,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情感体验较差。一些中学还存在很少做或者根本就不做实验的现象,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在下面背实验,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科学能力。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科学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外,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化学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科学素养,适应社会需求。化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化学重难点融入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和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化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化学教师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增添动力。化学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向中学生展示当前最前沿的化学成果,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感受化学的魅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新想法、新意见,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轻松的心情认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

(二)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体验,帮助学生探索物质的多重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既神秘,又有趣,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在现行的中学化学课本中,大部分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对一些化学前沿知识涉及较少,有些实验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部分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局限于课本,缺乏对化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探索欲望不强。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应摆脱传统实验教学思路,积极学习优秀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更好地了解、应用化学。许多化学知识和原理都是从化学实验中得出的,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认真总结化学规律,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发展科学精神。在实验操作中,化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自主设计化学实验,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大胆设想,自主设计化学实验的步骤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提高学生探索的欲望,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利用化学习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的思维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化学习题,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会思维、敢思维、善思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由于中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喜欢钻研和实验,而有的学生自学能力差,不会看书,不会归纳总结,缺乏广阔的化学视野。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化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开放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利用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的化学习题设计大多依附于现实生活,在很多习题中有大量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带来干扰,为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化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大量文字中提取有效的化学信息,将文字表述转化为直观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化学是一个神奇的学科,由一个化学公式可以变形、衍生出多个化学公式,化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在公式的变换中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完善化学知识体系,深化化学思维的灵活性。

(四)利用化学史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史是化学学科的认识史,是化学科学的方法史,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学化学教育中融入化学史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关注和探索化学。中学化学教学要勇于突破,不再局限于课本,要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穿插几千年来的化学史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理清知识脉络,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索的热情。中学化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用科学家的故事来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顽强毅力;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并将其内化为学习的动力和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韧意志。化学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化学史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或研究性学习,实现知识共享,使学生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化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当前最新的化学成果提出、发展、实验的过程及其在现实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科学的信念。

(五)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内化和发展,化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重塑化学学习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在“做”中总结出来的。过去有些化学教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实践化学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案例,使学生没有科学探索的机会,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不会应用。中学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自然和社会情境,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正确认识、发掘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中学化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实践,亲历生产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课本知识并用课本知识指导实践,将化学知识用到实处,也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除了校外实践活动,化学教师在校内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化学竞赛优化中学化学教育,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才智,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化学学习和研讨的队伍,实现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综合发展备受关注,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势在必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中学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融入化学实践,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化学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亚敏.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智慧,2020(7).

[2]吴成.试论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1).

[3]高辉霞.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及评价研究[J].明日,2019(30).

[4]张磊.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方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