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6篇

时间:2023-10-31 10:57:53

产妇心理护理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论;产科护理;产妇;不良情绪

引言

产科护理与其他科室的护理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产科护理的自主性更强,产妇的主观能动性占据主要地位,医疗护理起到辅助作用,妊娠期女性具有巨大的生理变化,心理状况也随着生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产科护理是贯彻“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积极心理学能够给予产妇力量和心理动力,塑造产妇的积极心态[1]。本文通过在产科护理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干预并进行研究,将产妇在积极心理学干预下的护理效果进行推广,希望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心理健康水平,结合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为产妇提供更好的护理,提高护理效果,改善产妇家庭生活质量,研究证明其具有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8位产妇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位产妇中,初产妇42位,经产妇27位,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1±1.09)岁;对照组69位产妇中,初产妇42位,经产妇27位,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9.3±1.01)岁,将观察组中69位产妇与对照组中69位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进行血尿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按时进行心电图检测,待产妇出现宫缩之后由助产士陪同家属与产妇一同进入产房准备生产;检查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收集产妇母乳喂养率。观察组产妇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干预,建立和谐的、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建立并保持产妇乐观的心态,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向产妇讲解新生儿的照料知识和分娩知识,减轻产妇因知识缺乏带来的恐惧感,增加产妇的勇气;给予产妇家属个性化指导,教给产妇相关的自我保护常识,树立坚强的信念。

1.3评价方法

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护理结束后对两组产妇进行调查,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将产妇得分统计为表格形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使用χ2检验(率,%),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采用t检验(±s),可信区间为0.95,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评分,观察组产妇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说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倾向低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两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产科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工作量繁多、细节要求程度高的护理工作,产妇在妊娠期情绪波动较大,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快,这会导致产妇的大脑皮层过分活跃,部分功能发生紊乱,消耗大量脑内营养物质,造成内分泌失调,激素分泌不均,使机体电解质失衡,最终影响产妇的妊娠安全分娩结局[2]。在产妇妊娠期和分娩期对产妇进行积极心理学干预,联合家属对其进行引导,帮助产妇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与产妇多沟通,使其认识到挫折的重要性和战胜挫折的心态的重要性,帮助产妇积极面对,快速调整心态,减少内耗[3]。给予产妇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产妇意识到分娩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唤起产妇分娩的欲望,促使其体验分娩的感受,增强愉悦感,提升分娩积极性,提高产妇的心理预期[4]。在产科护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需要产科护理人员提前学习相关知识,学习必备的心理学理论,首先提高自身的积极情绪,然后通过自身的情绪去感染产妇,带动产妇的情绪,在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幸福感的同时,提高产妇的愉悦感,使产妇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5]。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产科的实际护理工作中加以运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友好、和谐的护理环境,使产妇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护理过程中鼓励家属的参与,提升家属的参与感,同时也能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家属给予产妇鼓励,增强产妇的勇气,提振信心[6]。为产妇制定分娩目标,产妇完成目标后给予鼓励,提升产妇的成就感,可以减轻产妇的抑郁情绪,提高产妇对生活的希望[7]。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配合产妇的护理可以显著提升产妇的满意度,产妇在经过护理后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护理效果具有明显提升,对产妇的不良情绪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与未接受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的产妇相比拥有较大优势,护理效果获得产妇及其家属的认可,显著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8]。

参考文献

[1]凌燕兰.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高危产妇心理状态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129-2132.

[2]徐燕.围生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36-237.

[3]王涛.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08-209.

[4]刘晓华,马超群,宋春霞.积极心理干预的新进展对我国临床护理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6,30(3):912-914.

[5]乌雅罕.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109.

[6]黄莉华,王小芳,黄文丹.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护理价值评价[J].医药前沿,2018,8(6):316.

[7]杨微.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作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127.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科护理新模式;初产妇;临床效果

分娩对于女性而言为自然生理过程,但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期间心理变化复杂多变,易抑郁、焦虑、担忧及紧张等,因初产妇不了解分娩过程,且思想准确不够充足,再加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故而初产妇不良情绪明显。研究称68%的产妇分娩期间因紧张过度而延长产程,进而被迫转行剖宫产术[1],部分产妇甚至畏惧分娩疼痛而主动行剖宫产术,因此临床提出一定要纠正初产妇不良情绪,以确保母婴安全,维护产妇健康。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护理中心为个体,重视家庭支持作用,属于产科新型管理模式,研究证实该模式可促进母婴安全,提升产科护理质量[2,3]。为具体探讨其作用,本文选取初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产科待产的初产妇90例,均经产前检查与超声检查明确为头位单胎妊娠,测量胎儿双顶径及骨盆值均无异常,无剖宫产指征与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5)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5)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年龄为21-35岁,平均年龄为(27.6±4.2)岁,观察组年龄为20-36岁,平均年龄为(28.3±4.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包括心理疏导、助产等。观察组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内容如下:①产前宣教:初产妇入院后护士需热情接待,并自我介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对医疗设施及科室环境等予以介绍,使产妇尽快适应新环境,避免环境陌生导致紧张或焦虑等。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文化水平、职业等采用讨论、观看录像与宣传画、角色扮演及交谈等方式宣教自然分娩的优势,使产妇尤其是因畏惧疼痛而主动接受剖宫产者充分了解自然分娩对母婴双方的好处及不良因素如焦虑、抑郁情绪等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树立自然分娩信心。还可播放科教片使产妇及其家属了解胎儿性别由丈夫决定,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解除,亦可消除产妇因担心生女孩而产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②采用家庭式分娩方式: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式产房,准备好待产床,用柔和且轻松的颜色刷墙,配备卫生间、电视、空调等,允许家属陪伴整个产程,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同,使产妇感受到全程心理、生理及情感支持。③呼吸锻炼:采用角色扮演或观看教学录像等方式指导产妇练习拉梅兹呼吸法,产妇屈膝仰卧或半坐卧位,将全身肌肉依次放松,缓慢深吸气后再呼气,结合子宫收缩情况对呼吸方式与频率予以调整,循序渐进,可将分娩疼痛有效减轻,进而促进自然分娩。④抚触护理:宫缩来临时助产士可从上至下从剑突至耻骨联合处抚触产妇,叮嘱深呼吸;宫缩间歇期助产士可抚触产妇肌肉,有助于产妇放松,将痛阈提升;夸奖产妇勇敢,认可其表现,将其自然分娩信心增强。⑤音乐疗法:允许在产房内播放轻柔舒缓音乐,合理调节音量,放松产妇心情,将其注意力分散,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产妇减轻产痛,缓解疲劳感,消除或改善负性情绪,增强自然分娩信心。⑥全程陪伴分娩:第一产程期间助产士需密切接触产妇,分享自身经验,指导分娩,告知产妇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对产妇需求需耐心倾听并尽量满足,了解产妇妊娠、分娩知识掌握情况,开展健康宣教,提升产妇知识掌握率。可将已顺利自然分娩的产妇与待产产妇安排在同一病房,交流经验,增强待产产妇的分娩信心。助产士还需指导产妇多休息,指导采取自由体位促进自然分娩。第二产程宫缩时助产士可治疗性按摩产妇,让产妇侧卧或坐位,按摩四肢、肩颈部等,还可按摩腹部,均匀用力,停止于宫缩间歇期。成功分娩后及时告知产妇胎儿健康、平安,并告知其性别,使其安心。

1.3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后应用SAS、SD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负性情绪状态,并记录两组各个产程花费时间,同时于出院前用本病区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护理满意度,100分为总分,评分≥90分判定为满意,80-89分判定为较满意,<80分判定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处理上述数据,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x±s),组间对比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

3讨论

分娩为女性繁衍后代的自然生理过程,但近年来有研究称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数量不断增长,其中一种原因为畏惧阴道分娩疼痛,但剖宫产术后存在子宫收缩与切口疼痛,且诱发诸多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甚至致死[4]。因此,产科高度关注如何在促进自然分娩的情况下确保母婴安全,提升护理质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使得产科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在自我生育、医疗保健及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因而需要与时俱进,产科护理新模式于是应运而生。因绝大多数初产妇入院后便表现出程度不一的情绪变化,如紧张、担忧及焦虑等,分娩越临近上述反应越强烈,严重困扰产妇。因此,需疏导产妇不良情绪,将其抗压能力提升。不同于以往护理中以疾病、医护人员为中心的理念,产科护理新模式关注产妇个体需求、情绪变化及精神状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5]。拉梅兹呼吸法训练使得宫缩与呼吸间配合更好,播放音乐可减轻产妇负性情绪,抚触及全程陪伴分娩可将产痛减轻,且能提高产妇痛阈,树立并增强其自然分娩信心。本组结果表明产科护理新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SAS、SDS评分;同时缩短产程了时间,促进产程了进展;还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提示护理质量得以增强,与有关报道的结论相近[6],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玫.产科新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不良情绪、分娩方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1002-1003.

[2]李红霞.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2):51-52.

[3]王娜.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初产妇负性情绪、产程进展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22-23.

[4]陈丹凤,董小茹,陈亚萍等.采取产科护理新模式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院,2013,13(12):104-106.

[5]任瑛.护理新模式在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52-53,54.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科;焦虑;分娩质量

妇产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往往承担着保障母婴两人生命安全的重任,我院产科近年来将全新的护理模式运用至护理服务当中,获得了既往产妇的一致认可[1]。本研究重点分析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89名,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名)与对照组(44名)。观察组年龄22~37岁,平均(28.6±2.7)岁;孕周38~42周,平均(39.7±2.1)周。对照组年龄23~37岁,平均(28.9±2.8)岁;孕周38~42周,平均(39.9±2.6)周。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在产前入院,对照组在此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产科护理新模式,方法如下:

(1)重视入院评估和产前健康教育,产妇入院后由既往服务过产妇的护理人员负责接待,为其介绍科室环境和各区域功能,消除产妇的陌生感;了解产妇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史、心理特点、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同时根据其需求和评估结果确立护理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避免产妇因认知程度受限导致配合度下降,健康教育形式包括播放宣传片、1对1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包括为产妇介绍环境、分娩方式,说明配合要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内容包括基本饮食常识、运动常识,嘱咐产妇与家属阅读,提高保健意识。

(2)产妇在妊娠期间本身情绪不稳定,加上即将分娩所带来的应激反应,很容易在产前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在和产妇日常的交流中,要准确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根据产妇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产妇疏导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准备分娩;待产产妇常会担心能否正常分娩,又害怕疼痛太过剧烈,护理人员需尊重产妇情绪的释放,予以理解、支持与鼓励;同时做好分娩后产妇心理保健工作,指导产妇正确育婴,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3)家庭式人文关怀,对环境进行优化,将家庭式的分娩模式融入其中,尽量以暖色调布置产房,根据产妇的需求配备基础设施,准备专用的待产床、音响、电视,提高产妇的舒适感;安排助产士给予其1对1全程陪产,在产程各个阶段给予产妇针对性指导,评估其疼痛程度,并进行心理疏导。教会产妇掌握拉梅兹呼吸方法:指定产妇采取屈膝的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将全身肌肉放松,先指导其缓慢地深吸气,再指导其缓慢的呼气,嘱咐其呼气的速度可稍稍加快,在产妇发生宫缩时则根据宫缩的程度呼吸的频率和方式,以帮助产妇减轻分娩时痛苦。为产妇选择舒缓的音乐,注意声音不可过大,保持在产妇能够接受的范围即可,利于产妇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情。

(4)抚触干预:分娩过程中每次发生宫缩时,助产士均用手进行抚触干预,即经产妇的剑突处到耻骨联合施以自上而下的抚触,或者协助产妇采取侧卧位,以其脊柱作为中心由腰部至骶尾部实施抚触,在此过程中嘱咐产妇做深呼吸[2];在宫缩的间歇可为产妇抚触全身的肌肉,促进机体放松,增强痛阈;期间给予产妇鼓励,增强产妇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窘迫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产程;采用SAS量表评估两组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所得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状况越严重。

1.4统计学

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窘迫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阴道分娩41名(91.11%),剖宫产4名(8.89%);对照组阴道分娩27名(61.36%),行剖宫产17名(38.64%);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产程(6.9±3.1)h,对照组总产程(10.1±3.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1名(2.22%),对照组发生胎儿窘迫5名(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接受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在护理前均存在心理焦虑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SAS量表评分分别为(58.6±5.7)分和(57.9±6.1)分;接受护理后两组焦虑状况均有所减轻,SAS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42.6±3.8)分和对照组(48.5±4.4)分;观察组在接受护理后焦虑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是需要产科工作人员给予绝对重视的阶段[3]。分娩过程中的宫缩给产妇带来了剧烈的疼痛,也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整个产程均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是产程顺利与否的关键[4]。因此,给予产妇悉心、优质的护理配合,促进其心理状态改善,对提高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往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产妇在某些方面的需求,也无法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随着医疗体系、医疗模式的转变,产科护理工作也相对完善,一些更具针对性的产科护理观念、模式被提出并受到关注,极大地促进了产科护理质量提升[5]。本研究给予观察组产科护理新模式,在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加强干预,并将家庭化模式分娩融入环境和护理服务,给予产妇音乐疗法、抚触疗法、呼吸训练等新型护理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程时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接受护理后焦虑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了产科护理新模式的价值所在,能够促进产科护理质量提升,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嵘.导乐分娩对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277-2278.

[2]董玫.产科新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不良情绪、分娩方式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1002-1003.

[3]石永丽,王艳侠.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情绪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2):332-333.

[4]林锦妹,林子玲.护理干预对先兆早产患者结局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50-151.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科新模式护理;产妇情绪;分娩结局

绝大部分女性都要经历分娩的过程,由于分娩知识了解不充分、心理准备不足以及社会、家庭带来的变化等外界影响,大部分产妇孕期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对产妇后期分娩造成极大影响[1]。为保证母婴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实行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改善产妇不良情绪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对其中部分产妇实行产科新护理模式,效果显著,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6.2±2.3)岁;孕期37~39周;初产妇2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2±3.1)岁;孕期36~40周;初产妇23例。入院时经检查和超声均为单胎、头位,产妇骨盆测量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期和产前检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及输液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新模式护理干预。

1.2.1产前护理

产妇入院时,护理人员进行自身及医院环境和病房设施的介绍,帮助产妇适应周围环境,调整待产心态,根据产妇自身条件、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信息与其交流,帮助消除负面情绪。可以采用音乐、影像、图片等手段,帮助产妇了解顺产的优点,消除恐慌心理,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帮助产妇及其家属端正对胎儿性别的态度,努力消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1.2.2待产护理

待产前,护理人员“一对一”帮助产妇,创建和谐温暖的待产环境,产妇进入手术室待产时,由经验丰富的助产护士与产妇沟通交流,对产妇全方位评估,针对产妇的各项指标给予生理、心理上的支持,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分娩过程的安全性,降低产妇产后出血。

1.2.3分娩护理

产妇分娩的产房内可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将其音量调至产妇接受的范围,护理人员帮助产妇分散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通过观看分娩示范性影像,对产妇进行梅拉兹呼吸法训练,采用半坐卧位或屈膝仰卧位,放松肌肉,呼吸由缓慢深呼吸到稍微加快呼吸速度,根据产妇自身情况进行呼吸调整,有效的呼吸训练法,可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妇一定程度上的阵痛;产妇分娩产生强烈的宫缩前,助产护士可对其从脊柱开始,到腰部骶尾部抚触,进行抚触干预,引导产妇放松肌肉,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面评价,增强信心。

1.2.4产后护理

产妇分娩后,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查、记录、分析,并采取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以及产后心理护理,避免产妇分娩后出现不良情绪以及产后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不良情绪、分娩结局进行比较。不良情绪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正常、轻度焦虑、中度焦虑、重度焦虑,改善率=正常率+轻度焦虑率;分娩结局主要包括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的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珔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不良情绪比较

新模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不良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新模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女性来说,分娩是一种极端应急事件,其过程不仅造成生理应激,还会引起精神应激。由于经验不足,尤其是初产妇易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这对产妇内分泌造成极大的影响,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同样受到影响,导致胎盘物质交换减少、心跳加快等病症,造成胎儿缺氧、缺血,对胎儿的发育生长有不良影响,另外,分娩中产妇心理处于恐惧、焦虑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提高,容易引发胎儿窒息、产后风险增大等情况。传统护理无法达到解决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产妇子宫无法正常收缩,不但加剧产妇痛感,极大程度上降低分娩质量。徐春霞[2]选择240例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产科新模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剖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负面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产妇不良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徐春霞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对产妇采取产科新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敏仪,张巧璇,范巧如,等.分析产科新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抑郁及焦虑情绪、分娩方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16):3684-3685.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第5篇

本项研究结果经由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值小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PBL教学方法教育的护士护理核心能力明显更高。实验组护士领导能力明显提高者有73.91%,护理能力明显提高者有86.96%。结果如下所示。此外,实验组带教护士对实习护士的满意程度更高。具体统计数据如下所示。

三、结论

妇产科对象特殊,是护理的重难点。它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护理人员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目前临床上相应的教学方法良莠不齐,而PBL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本项试验采用PBL教学法于妇产科护士教育中,旨在探究其效果。PBL又称“问题式学习”,即“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PBL教学法是对真实问题进行情景展示。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PBL有助于植入终身学习的思想。此方法最大的优点为“案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此方法的缩减流程为:组织小组、展开问题、小组讨论、结论分析以及反思。通过这一系列步骤可以有效帮助学员认清、解决问题,并提升自身能力。

本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核心能力。首先,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带教护士将临床护理常见问题整合出来,供大家分析及讨论。此外,PBL教学中小组讨论模式可以促进实习护士之间的沟通。积极的讨论能够提高护士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讨论问题过程中,学员相互切磋可提高工作效率。他们能够指正其他学员以及教师的不规范之处,提升学习质量。学员自主讨论和思考的过程能够激发他们的领导积极性。

产妇心理护理范文第6篇

护理技术是护理人员施行护理工作的支撑,护理技术的落后以及护理人员不熟悉操作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成效。尤其是对于产后患者,护理技术的不到位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药物方面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在药物使用方面,往往也较为盲目,尤其是对于药量的控制,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工作的进程,加大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消毒隔离方面

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专业素养不高,没有意识到护理过程中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了患者伤口愈合的难度,甚至直接导致伤口感染。

对策

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就各个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以此为根据,施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不流于形式。具体措施如下:

1定期检查,严格管理

护士长是护理人员的管理者,是整个护理工作的主导者,要想控制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就必须通过护士长来对护理队伍进行严格化、细致化、规范化得管理。护士长应每天巡视护理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对护士的护理安全教育要贯穿始终,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将各种医疗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发生的差错要分析原因,避免以后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2加强专业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妇产科护理的专业性强,要求妇产科护士的业务素质更高,应急能力更强。所以,要定期进行岗位练兵、业务学习、操作技术考核等,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3培养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工作都是围绕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护理教学查房中,要注重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护士要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遇有患者拒绝护士操作时,不要勉强,如遇有技术操作不成功时,应及时表示歉意,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医疗纠纷。

4凸显护理工作的系统性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uexi/chanfuxinlihuli/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一键复制全文

将文档保存至本地,方便随时查阅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