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剖析现当代中国画与其健康发展方向范文

剖析现当代中国画与其健康发展方向范文

时间:2022-05-08 08:34:05

剖析现当代中国画与其健康发展方向

写意问题是关系到现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热门课题,有不少文章对中国画的流行现象进行了考察,指出中国画“写意的式微”这个明显的事实,而怎么评价这个写意的式微,是不是如论者所言写意的式微等于是中国画的式微,却是值得商榷的。对现当代中国画及其发展的评价是个难题,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肯定还是否定-可能会完全相反。公允的全盘性评价必须从关联艺术价值的各个重要维度来展开全面的分析,对复杂的矛盾的现当代中国画及其发展的问题更应该如此。所以,建立评价标准体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前提问题,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关联艺术价值的几个重要维度来展开全面的分析,对现当代中国画的评价才能更有意义,其复杂矛盾才能更便于理解,也更有利于探讨发见其健康的发展方向,试论如下:

一、从艺术的文化功能评价中国画审美品格的变迁

剥开纠缠“文化”这个词的复杂概念,简单地说它就是指人类习得的那些人化的一切,文化事业根据各个时代的价值观自觉地选择那些优秀的有价值的东西供人学习继承,有意识地控制着人类文化迁延的方向。艺术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部分,首先应该发挥其文化功能,它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应该产生的价值观导向与大时代的文化取向是密切关联的,往往是一致的,而不可能置身事外,无所作为。

在20世纪,中国画艺术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尚辉先生的文章总结这种巨大变革是:中国画从传统形态转向现代形态,“现代形态的中国画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写实性,二是构成性,三是入世性。”这导致了中国画传统的写意的审美品格的式微(《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何以式微》)。刘曦林《写意与写意精神——在国家画院的讲座》总结近年来写意问题为什么被提到理论界的日程上来,也是由于写意的衰落,主要是由于“西学覆盖,在西学东渐百多年来,中国画的写意概念被埋没、被淡忘了,甚至遭到了批判。”写意的衰落是一个令人关注的事实,而且也是一个为人理解的事实。

关键是怎样评价它。首先就是要考察它文化功能的实现与否。中国“”以来,认识到现代化、西化是我民族求生存图发展的唯一出路,批判传统文化,学习西方现代文化,成为时代文化的主旋律。在美术上,表现为新美术运动提倡西洋画,批判中国画。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倡言「美术革命」,矛头指向以「四王」为代表的明清「文人画」,推崇西方写实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西方写实美术开辟了中国现代美术的新路,借鉴西方写实美术也开辟了中国画的新路。这里不讨论写意精神丰富复杂的内涵及其某些永恒普适的积极意义,只断定,作为中国画传统特征符号的写意品格整体上一定是中国传统文化意涵的表征,所以,在批判传统文化精神(意涵)的时代取向中,这个特征符号必定也会遭到消解,而形成与新文化价值内涵相符合的新的形式表征。我们不能孤立地评价国画中写意的价值,而是要理解写意式微背后的文化推动力,以及取写作意的新审美品格对这种新文化表征的能力,从艺术发挥文化功能的程度来评价这个艺术变革。如果说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值得肯定的,新美术发挥了文化功能也是有价值的,那么,岂有中国画为此丢弃了写意品格是不可理解和肯定的?

二、从哲学观念决定艺术思维评价国画写实性的发展

在艺术中写实还是写意,重外形还是重神韵,这是基于哲学世界观念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的。中国哲学以道家哲学为代表,强调对世界的发生与变化的认识,从而重视感受虚无玄妙的机变之理,而不重视对特定事物固有形式的观察及表现。事物的关系与变化需要用心识悟,事物的固有形式的观察则更强调感官的印证,我们的哲学决定了我们的艺术思维是特别的。宗白华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说:“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物,我们的(中国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定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郎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正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傅抱石》,第133页)

因为西方古典哲学强调对事物的观察认识,固有形式是具有形而上的意义的,并且产生了在笛卡尔的哲学中明晰表现的那种认识世界本质的方法:以广延性来作为认识事物的范畴。尽管这不是辩证法的,不够聪明,但是在人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这种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是最有建设性的。它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建设外在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这是西方古典文化的精髓。中国人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学习西方文化,必然会认同西方的哲学,所以,艺术家们都开始表现出新的艺术思维的影响,观察写实就成为主流,随心写意就被当作不科学的末流。

尚辉对写实性的评价:“中国画造型的写实性,首先制约的是笔墨的写意性。写实与写意是一种度的把握,当偏向于现实形象的塑造时,在客观上必然以抑制笔墨的写意精神为代价。”局限于艺术手法的浅层,

我们评价现代国画“写实性”这个变化,就是评价其艺术思维转变的价值,评价其艺术思维所立足的哲学观念的取舍。所以,我们应该考虑的首先是笔者认为,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改造自己的文化,必落实于改造自己的哲学,这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最根本的建设。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哲学?应该自觉地选择建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念?无疑,自觉选择和认同西方古典哲学是最有利于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石。所以,立足于西方古典哲学之客观形式的,艺术思维上强调对事物的观察认识,从而写实性,发展,是值得肯定的,应该继续得到自觉的坚持和发展的。

三、从艺术社会学维度评价现当代国画的入世性

贡布里希把艺术史写成“艺术家的故事”,艺术是人的活动,人的工作,它在现实中与人的生活方方面面密切联系在一起。艺术除了审美以外,社会功用、政治功用、乃至经济利益都是艺术价值的组成部分。教室贴的图画必须对学生有教育作用,而不能与博物馆的要求相同;工人农民喜欢的作品必定与专家学者的眼光不同;社会的不同部门分布着不同职业的艺术家,在瓷器上画画可能比在画纸上画画更能养活艺术家,一个流行的工艺品可能比纯艺术作品影响更多人的审美,所以,一个健康的艺术实践中,艺术就呈现丰富多样的状态。论者如果不考虑艺术社会学的原生态背景,只把艺术作品剥离出来论其高低是不准确的。

总之,艺术上的许多特征或其变革也是社会环境造就的,历史上有不少关于艺术的重要思想就是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提出来的,我们不能把艺术家的社会生活这样的基本因素排除在外,对艺术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生活、题材、创作目的。从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来理解艺术,评价艺术价值,并重视艺术的社会价值,都是艺术学的构成部分,形成艺术社会学的*。

中国画的写意品格形成于文人画的,文人画是文人的业余寄兴,在画中寄托现实中无法舒展的自由精神,具有明显的出世性--传统中国画的出世性恰恰是可以从艺术社会学的维度加以评价的,而不是反艺术社会学规律的。现代以来,中国画主流不是文人画,现在的官员大多不是文人,没有文人的情怀更没有画家的技巧,反过来又有几个好画家是高官厚禄而把画画仅仅当做玩儿的?现在的画家大多是专职,负有各自的职业性要求,有创作目的,题材、主题等因素也是有所限定的;艺术家分享了一种现代社会的职业性人格,与社会的关系和其他职业的人们一样迫近,所以必定关注“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再现和对现实社会内涵的审美发掘。。。所揭示的主体都具有关注现实社会、享受现实人生与探寻现实审美经验的入世人文情怀。”形成明显的“人世性”特点。这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值得肯定的。尚辉在理解了人世性之后,对它的评价是:“入世性,使当代中国画家缺乏艺术创作最需要的超脱心态,沉浸于现代物质生活的享受,终究使当下中国画游离于人们澄清幽远的心灵世界,从而丧失了对于人文与人性更为真挚也更为深刻的反省与批判。”我认为是有所偏颇的。而我们许多学院画家常常说:不知道画什么,古代文人生活条件及其精神状态的消失,使我们的写意变成空洞无物的无病呻吟,缺乏综合文学修养使写意变得。不是现代生活冲撞了写意,而是生活的空洞写意。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对中国军旅画家的创作的评价。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我们的军队比一般社会更加需要精神意志的激励,更重视文化建设,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比较实际的需要,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这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之幸,这个平台提供了像唐朝的寺庙、文艺复兴的教堂一样实在的优越的社会学条件。军旅画家也不负重望,成为中国画创作的生力军,这些年在全国赛事上崭露头角,获奖颇丰。许多评论家竟对此十分不解,提出一些不公允的意见。对他们贴近生活、生龙活虎的题材,他们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技法,他们高歌猛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魂魄视而不见,却因找不到熟悉的传统中国画的幽远空寂、消极的格调而大加拒斥,把他们对于中国画写意境界的开拓误读为对传统写意精神。

被举报文档标题:剖析现当代中国画与其健康发展方向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fzlw/56623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