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种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种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2-07-09 08:26:12

种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种业信息化现状

1.1种子企业经营与管理信息化状况

自2000年种子市场开放以来,种业企业开始步入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过十多年的大浪淘沙,我国种业企业的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明显改善,一些大型种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是部分核心业务开始运用智能信息系统。近年部分骨干企业借鉴国外经验并进行自我创新,在种业育、繁、推的关键环节,引进和开发了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用以改进和辅助传统方式方法。在品种选育方面,一些企业引进改造分子设计和育种管理软件,部分流程实现了操作控制的自动化和数据收集处理的智能化。在种子繁育加工方面,一些企业研发了种子质量控制系统,自动采集监控种子田间生产、收获称重、烘干控制、加工分装、仓储管理等信息数据,实现了种子质量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连接。在品种推广方面,一些公司基于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的农技服务系统、经销商管理系统和种子电子商务系统开始试点运行。二是ERP系统在公司内部管理逐步普及。部分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按照先进种业企业的要求,实施推广了将业务流程固化的ERP系统,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存货信息化管理、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物流费用精细化管理,并兼顾业务特性,实现了对进、销、存的及时准确统计,解决了在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中,经营管理信息滞后、报表统计口径不统一、对并购企业缺乏多样化的管控手段给公司经营带来风险等问题。该系统既能及时为种业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又能规范公司的进、销、存业务,较好满足了种业企业快速发展对内部管理提升的要求。三是日常办公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大部分骨干种业企业在大力建设育、繁、推核心业务系统的同时,将其他领域和行业应用成熟的办公信息系统快速移植到种业,实施了办公电子化、数字化项目,把企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和流程组成的企业运作的基本要素,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了信息协同、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大幅提高了种业企业的办公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1.2种业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状况

信息化是政府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管理和服务效果的有力工具。各级种子管理服务部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成果,促进了种业信息化的普及应用,有效支撑了种业现代化发展一是种业电子政务获得发展。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国家部、省两级种子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都设立了门户网站。建立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审批系统,规范了审批程序,实现了全国统一标准审批和统一出证,网上申报和查询。建成了全国品种数据库、标准样品数据库、种业法规政策库、种子企业数据库,通过种业信息网,及时全国和各省种业法规政策信息、种业发展动态、种子企业经营许可信息、品种审定信息、种子市场监管信息、种业规划工程项目信息、种子基地建设管理信息、种业科研信息。二是种业技术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建成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已整合200种作物、40万份种质信息、130多万条记录,累计向国内外共享了3000万个数据项值的种质信息。目前,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包含9个子系统和700多个子数据库,总数据量达230GB,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之一。建成了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库、品种审定数据库、品种保护数据库、品种推广面积数据库、种子管理机构数据库、种业人才数据库、种业经济运行数据库及相应的公共服务平台,定期对外品种区试信息、品种DUS测试信息和品种保护信息、品种推广信息、种子产供需形势信息、种子市场价格信息、种子检验信息、种业经济运行信息、种子管理机构和人才信息。三是种业产学研部分核心业务初步信息化。部分科研单位和公司开发了支持品种选育、试验、推广等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产品,研制了考种系统、小区脱粒测产仪、机械去雄机、果穗烘干线、单粒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专用智能化、自动化的硬装备。部分技术产品已开始应用,有的已形成小规模用户群体。

2我国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

2.1从微观层面上看,主体业务还未完成信息化改造

绝大多数单项业务没有标准化、模型化,难以通过开发单体软件和设备来对这些业务进行信息化改造。工作过程无法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作形成的信息数据无法自动采集和入库分析,电脑仅仅代替了纸和笔的记录功能,信息化提高业务功效的潜能无法发挥出来。如种质资源表型数据无法智能汇总分析,表型性状与关联基因信息脱节,海量品种组合与测试数据难于深度挖掘利用、分子设计育种仅停留在概念上无法实质推进、作物繁制种环境预测失灵、品种适宜性量化分析不准、农户种植个性化解决方案难寻。

2.2从中观层面上看,种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规划

由于种业信息资源没有形成一套由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组成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因此不能标准数据交换和信息规范表达,造成现有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系统之间不能兼容共享、种业数据库“孤岛”现象严重,种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规划,导致无法有效整合全国种子管理体系、研究、推广的力量。

2.3从宏观层面上看,种业信息还难以辅助决策管理

目前我国种业运行中一些重要环节的信息无法及时准确采集,而现有单体种业业务信息系统因采用不同的标准和制式又无法兼容整合,因此难以运用形成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挖掘分析种业信息数据后隐藏的深层次信息,无法提升决策、预警功能。我国种业近6000家种子企业经营着15000多个品种,服务着数以亿计的农户种植的18亿亩耕地,面对世界较为复杂的种植区域和千变万化的气候条件与病虫灾害,政府对种业发展要做出科学决策、管理、调控,企业要在竞争中科学制定生产经营策略,没有完备的种业信息大数据分析支撑是难以想象的。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出现严重过剩,品种选育难以形成突破,种子市场经营秩序问题突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种业信息大数据分析作支撑。

3种业信息化发展形势

3.1种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信息化作驱动

现代种业的品种选育是根据大量测试信息和专业知识,在作物多个生命周期里,从几万甚至几十万个个体中不断选优的过程;品种繁制则是从无限的生产环境中选用最适宜的地点,配以良法生产出足量优质的亲本和种子的过程;品种推广亦是数亿农户、数千品种、无限目标推广环境及多样化管理措施的适配选择过程。因此,现代种业是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能否将优良品种从数以十万计的个体中挑选出来,能否将优良品种精确“打击”到最适宜的地方,真正实现因地制宜,是现代种业对“精准作战”的重要需求,这需要改造传统种业做法,更需要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

3.2种业企业做大做强迫切需要信息化作支撑

为适应现代种业规模化育种、精准化应用的需求,跨国种业巨头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研发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器械工具用于品种选育、生产加工及推广服务,并在分子标记、转基因、DH等技术应用后,不断融合改进信息技术与工具体系,以实现对海量信息的高效管理与知识挖掘,提高品种选育效率、降低生产推广风险。Monsanto公司两度被《ComputerWorld》杂志评选为最适合IT人士工作的100家企业之一,其信息技术团队有一千余人,研发了新一代信息平台、自动化子粒激光切片技术及精密表型测定等若干信息、电气技术与产品。在各种软硬件信息系统支持下,其育种工作者每年用1~2周时间便可完成所需的分析和决策。Pioneer公司则将种质资源、育种团队与信息技术平台视为其三大核心。我国种业企业要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必须全方位加强种业信息化建设。

3.3建设种业强国迫切需要信息化作后盾

从保障农业供种和用种安全看,随着异常天气频繁发生和市场变化难测,国家和各地要在种子生产和供应关键时段,及时调度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积极应对天气、病虫等灾害对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不利影响,有效监督市场上农作物种子质量,确保农业生产供种和用种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结构平衡,需要快速、准确、完善地监测和检测信息系统。从种业企业发展看,种业企业要了解整个种业市场发展情况和作物市场细分状况,掌握市场的竞争态势,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并根据市场实时变化情况,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与经营活动,须有可靠信息作支撑。从政府管理和决策看,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引导种业各方有序前行,要依据大量的种业实情,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正确的措施,这必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获取和贮备信息资料。因此,种业信息化是建设种业强国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措施。

4种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我国种业信息化建设应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种业信息化投入,强化信息技术装备研发,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努力构建与农业生产大国地位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种业信息体系,全面提高种业信息化水平。

4.1种质资源信息化工程

建设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研究与整合平台,构建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平台,研发作物种质库(圃)智能化管理系统,搭建国家作物种质库(圃)信息服务平台。一是构建覆盖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的国家作物种质信息网络,实现库(圃)之间信息可靠、安全的交换、存储和处理,基本实现种质资源工作全流程的网络信息化。二是初步建立海量、快速、整合和安全的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研究和整合平台,实现作物种质资源表型数据完整度80%。三是实现国家种质库资源出入库的自动化,基本实现各国家库(圃)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建立国家作物种质库(圃)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作物种质分发的网络化,跟踪获取每份种质的利用和评价信息。四是建立品种资源的数据库共享体系,及时向行业信息。

4.2品种选育信息化工程

研发新品种选育测试系统,建立实验数据管理系统,搭建作物品种组配选种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远程可视品种田间试验管理系统。一是围绕商业化育种模式,按功能模块开发,按商业化育种流程设计,实现各个育种环节的无缝衔接,实现各种育种信息和育种资源有效集成和决策。二是田间表型数据采集信息化。随着商业化育种的发展,育种规模需呈指数级增长,大规模组配、多点大规模测试等育种环节要求表型数据采集电子化、规模化、自动化。三是实现田间试验管理精确化,环境监测自动化。随着育种规模的快速增长,对于田间试验条件的检测和控制即试验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田间环境监测系统并将数据实时上传中央数据库。四是随着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全基因组育种技术等新兴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分析处理大规模数据。五是建立育种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建立分析模型连接基因型数据与表型数据,为育种家提供辅助决策的数据依据。六是建立连接公益性的作物信息公共数据库与育种单位的育种数据库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促进资源的流动和信息的共享。七是在主要品种区域试验点,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最新视听传感技术,对试验管理、品种生长全程等进行监测和指导服务,解决品种试验中出现的人为问题。

4.3种子繁育加工信息化工程

开发繁制种基地筛选与风险预测技术与系统、杂交制种智能机械设备、种子快速安全脱水自动控制技术与装备、内部损伤与异种种子智能分选技术与设备、种子物流与追溯管理信息体系及系统。一是综合运用遥感、航拍和物联网等信息监测控制手段,实时准确地获取主要制种基地种子生产情况,改变当前种子生产底数不准的现状。二是组织科研单位和部分企业联合攻关,研发杂交制种智能机械设备、种子快速安全脱水自动控制技术与装备、内部损伤与异种种子智能分选技术与设备。三是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的田间生产管理系统,着力提高田间生产管理水平,节约人力、时间、资金等。四是搭建全国统一的、具有一定信任度的涉及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平台。

4.4品种推广信息化工程

开发作物种植环境信息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精确用种机械设备、种子产品定制与精准推广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开发种子电子商务平台和农技服务信息体系。一是运用物联网技术,从农作物品种田块信息、制种过程质量信息、收获、数量、原料批次、加工批次、成品代码信息、销售商数据库信息直至种植户信息等建立全程跟踪系统,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实现风险可控、质量可追踪。二是建立种业电子商务平台。按照自愿原则,组织部分重信誉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参与试运行,让零售商和农民足不出户即可购买放心种子和相关服务。三是针对近年来各地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农村经营单元变化,建立和完善分作物的种植户信息数据库,配合如短信、飞信、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定向开展种业新品种、配套农业栽培技术培训与推广等。

作者:孙海艳李军民刘哲方沩马帅韩庚瑞万晨李进伟王玉玺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集团北京奥瑞金种业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种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xxhjslw/6484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