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群体心理对网络舆论的影响范文

浅析群体心理对网络舆论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07-20 10:00:50

浅析群体心理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提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变得十分迅速,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交互性更强更自由,信息更新更加及时,信息包容量更大。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新闻,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这同时也使得谣言的传播更加迅速,舆论风向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引导,更加难以控制,网络暴力不断发生。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群体心理进行分析,研究新媒体时代群体心理对当代中国网络舆论的影响,并对负面影响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群体心理;舆论

一、新媒体时代舆论的形成原因

(一)媒体的报道导向因素舆论的形成与媒体密切相关,媒体的报道会影响人们对事件的了解。受当下网民群体“浅阅读”的影响,很多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从而赚取大量流量获得盈利,常常会使用具有争议的“标签化”词语,如女司机、公务员、医生等等,或者是一些恶俗的词语。许多媒体叙事力求简短、生动、有冲击力,但却牺牲了叙事的完整性、深度,甚至是真实性,这就是所谓的碎片化叙事。媒体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使得全部信息不能完整展现在网民的面前,给网民留下了构想和质疑的空间。网民们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此时若有一位网名的发言得到了绝大部分网名的认同,不论他的发言是否与事实相符,都会成为主流舆论。媒体碎片化的叙事常常导致报道出现偏差,从而出现反转事件,所以现在常说热点新闻要放上两三天再去看,不然容易“打自己的脸”。比如重庆公交坠桥事件,媒体先是报道公交车坠桥是为了避让逆向行驶的小车司机并附上了司机的照片,加上媒体在报道标题中加上了“女司机”这个标签化的词语,使得这位司机成为了全网声讨的对象,遭受了网络暴力。然而就在几天后,公交车内监控视频曝光,证实这位司机是正常行驶,公交车坠桥是因为有乘客抢夺方向盘导致公交车失控。虽然监控视频还了无辜的小车司机一个清白,但是她遭受的网络暴力是无法挽回的,造谣的媒体也没有为此进行道歉,反而赚足了流量获得了盈利。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因素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社交需求的增加,新媒体的形式五花八门,如电子书、网络电视、短视频等。参与新媒体也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想要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新媒体作品,只需要网络和一台手机,如时下非常热门的各种短视频APP抖音、快手、秒拍等等。在科技水平还未能促成新媒体产生之前,人们想要用快捷的方法传达自己的想法也许有些困难,毕竟报刊、杂志、电台等旧媒体处理并发表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新媒体技术诞生后,完成一个新媒体的产物,如短视频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三)网民自由参与的因素新媒体的参与性也非常自由,人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自己的言论通过手机发表,与其他网民进行讨论,但是由于网民群体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发表的观点深度、高度都相差甚远。文化素质较低的网民易被媒体碎片化叙事的报道方式和煽动性的语言所迷惑,对谣言深信不疑,难以说服,当政府和媒体试图通过辟谣改变他们的看法时,不但没有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反而激起这些网民的抵触情绪。在网络环境中,网民为了追随多数人的想法,而否定并舍弃自己的观点,在群体的影响下失去对事件的理性判断,导致言论极端而偏激。网民由于数量庞大难以管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部分网民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恶意在网络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网民的群体心理分析

(一)群体的功能集群性是人类和动物都具有的重要特性。个体面对严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基本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形成一个群体,他们才有力量克服环境,发展文明。个体只有通过与团体成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交流,在群体中交流情感和信息,才会取得安全感。在群体中,个体会产生归属感,并在相互交往和活动中获得友情、理解、帮助等等。个人利益是与群体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个人总是将个人的收益和损失与集团的收益和损失联系起来。当一个群体受到尊重时,个体会产生集体荣誉感;当一个群体受到威胁时,该团体的成员就会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对抗威胁。在群体中,个人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个人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个人也受到他人的尊重。

(二)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由群体舆论、风气和规范等形成的一股影响其成员行为的心理压力。个体在单独情境下的行为千差万别,但是在群体中,由于有群体规范和行为模板的制约和规定,个体行为的差异较小。在群体中人们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观点、看法、行为与群体规范一致,否则,个人会受到群体的排挤和打压。在群体中,由于群体压力的存在,个体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这就是从众行为。从众心理和行为是对群体压力的随从,它不同于服从,因为服从是被迫的。群体压力不是像法律那样依靠明文的规定强制个体改变行为,而是像道德那样,通过多数人统一的的意见,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环境、心理氛围,去影响和规范个体行为。尽管群体压力不是强制性的,但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往往比权威命令还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是会有别有用心的人能够利用部分网民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恶意在网络散播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危害。这些别有用心的人一般是拥有很多粉丝的微博大V,他们打着公共知识分子的旗号,在媒体上招摇撞骗。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各种科学、专业的名义进行利益代言,他们利用自己的粉丝传播有害信息或者吸引非粉丝的其他网民注意,一旦有网民发表了反对意见,就会被他的粉丝群而攻之,与这位发表反对意见的网民看法相同的其他网民会与这些粉丝辩驳,两个观念不同的群体展开激烈讨论,给这位大V赚足了点击率和流量,虽然背负骂名但是获得了利益。“公知”原是褒义词汇,公共知识分子往往代表着权威性和公正性,后来随着“公知”一词的滥用,逐渐变为现在的负面词汇,现在的“公知”们崇洋媚外,散播对国家有害的信息。公知会变成负面词汇,与这些别有用心的大V和无良媒体为赚取流量而放大公共知识分子的缺点有极大的关系。

(三)网民的群体心理特征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的各种情感、能力、行为等都会受到群体成员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他们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观念,同时又引领着时代的新潮流。年轻群体也极其容易受到暗示和感染,并且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部分年轻群体会受社会各方因素影响,如社会压力、社会舆论等等。他们觉得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比比皆是,怀疑媒体的报道,不信任政府的发言,这部分年轻群体对一切主流文化都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他们在舆论中所持的观点和立场与主流媒体往往是相反的。

三、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一)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理网络不良信息的法律法规我国如今虽然有治理网络不良信息的法律法规,但是不够完善,处罚措施也不够。例如去年有人在微博谣传“他的哥哥和嫂子在结婚登记的时候交了二胎费用,如果不生二胎这个费用就不能拿回来”,引起了网民大量转发,转发数量过万,后来当事人所在地相关机关在微博上进行辟谣,当事人看事件发酵过大,事态不妙,才急忙在微博上说自己的哥哥和嫂子也是听别人说的,并公开道歉。按照法律规定,此人的谣言转发已经过百,应该被拘留和罚款,但是并没有相关后续通报,事情最后不了了之。网络并非不法之地,政府必须要完善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并且严格执行,从而对公民起到震慑作用,将谣言掐灭在萌芽阶段。

(二)培养意见领袖,政府机关积极参与舆论引导“意见领袖”往往能够通过捕捉和分析现象来看到这种现象的本质,在发表意见时有独特的观点并且言语犀利,所以他们发表的意见往往是一呼百应。因此,意见领袖往往直接影响着舆论的发展,在网络舆论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培养意见领袖对引导舆论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意见领袖并不足以让所有人信服,政府的介入可以让意见领袖的意见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提高政府机关的公信力政府不能脱离群众,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坚持阳光透明执政,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执政责任制度。要加强廉政建设、组织建设,用政治路线来保证组织路线的稳定发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多遵从民意,为民谋福利,才能赢得民心,更好地搞建设促发展。

参考文献

张珈绮2017《网民心理与网络舆论研究综述》,《传播与版权》第10期。

张桂杰2018《群体心理学视域下网民群体行为和舆论引导研究》,《新闻研究导刊》第5期。

阚文婷、肖创海2018《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心理行为与舆论引导策略研究》,《职业》第24期。

作者:翟梦璠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析群体心理对网络舆论的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lyllw/73770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