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泛娱乐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范文

泛娱乐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06-07 09:52:05

泛娱乐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解析“泛娱乐化”

追求快乐或者娱乐本身是人的一种需求,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断给民众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娱乐机会与娱乐内容,而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的发明,娱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发现,自己爱上了娱乐,沉溺于娱乐,甚至是被娱乐所绑架。”[2]大众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不论是娱乐还是了解外部世界、学习求知、从事社会活动等都有赖于大众媒介———从过去的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今天的网络,而且实际上人们几乎无时不刻地在各种大众媒介的影响下。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大众媒介利用其传播优势和信息影响力批量制造娱乐消费需求,人们在主动或者被动中被娱乐吸引,而大众传媒之间为了争夺受众所展开的激烈竞争也使得各种传播媒介越来越重视和发掘娱乐的功能,进一步推动了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倾向。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崛起及其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不仅仅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使得网络这一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而且网络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扁平化”及其迅捷、廉价信息传播特点和丰富多彩的信息传播方式则使得大众传播实现了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一方面是体现在网络上的信息被极其低廉地、巨量地的传播和制造着,网络真正成为信息无限丰富的海洋,另一方面是网络大大提升了受众的主体性,人们不再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具有了信息选择(信息接受和信息传播)的自主权,而且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他不仅仅是信息接受的中心,同时也是信息的中心。前者使得信息必须争夺受众,这样信息才有价值,后者使得信息必须迎合受众,否则信息不会被接受和再传播,而娱乐则解决这两个问题虽然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当下这样一个消费主义时代的关键的一个节点。娱乐制造和生产快乐,能够让受众感到身心愉悦和快乐,受众在甜蜜蜜的身心愉悦与快乐中对之“上瘾”;而商业资本利益驱动下的媒介竞争也争相以娱乐元素来争夺受众,由此进一步导致了娱乐元素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而“泛娱乐化”现象就是娱乐元素向一切领域的渗透,“娱乐是景观的主宰模式,它的代码渗透到新闻、信息、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塑造政治、伦理和日常生活的一个强大的、充满诱惑力的手段。”[3]

在当今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娱乐消费甚至取得了霸权地位,“霸权概念的关键内容不在于强迫人民违背自己的清醒意志或良好判断而将权力让度给掌权者,而在于它揭示出一种情景,其间所积极寻求的乃是霸权在影响大众、控制大众意识形态的同时既没有引起大众的恐慌也没有引起大众的抵制,反而让大众喜闻乐见、习以为常,觉得电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霸权将这种电视的意识形态予以自然化,使之成为一种常识,自然而然地为大众所接受。”[4]虽然这里所说的是电视如何影响大众和控制大众意识形态而取得霸权,但作为大众传播的后起之秀———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形式和技术手段远远超过了前者。如果说电视时代的电视霸权是塑造了新的娱乐形式并确立了“电视霸权”,而网络则是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与交往方式,在提升人的主体性的同时带来了更丰富的娱乐元素和娱乐技术手段,在媒介传播与娱乐制造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也进一步助推了“泛娱乐化”。网络虽然提升了人的主体性,处于网络世界中的人表面上是自由的,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完全取决于自己,但是实际上却依然受制于网络信息的制造与传播者,网络媒介以更丰富的娱乐元素和娱乐技术手段来吸引和俘获网络受众,借以实现网络信息传播价值与目的。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深刻地塑造和影响着网络受众的价值偏好与信息消费取向,对于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对于其健康审美取向、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泛娱乐化”是资本控制下信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本质上是消费主义原则支配下商业文化过度扩张的产物,它以娱乐至上的原则重新解构和定义一切,打着大众文化的旗帜对抗主流话语体系,消解一切意义和深度,传播粗俗文化,对于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产生了如下挑战:

1.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

“泛娱乐化”现象是娱乐元素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一切领域的入侵和渗透,它主张娱乐至上原则,以娱乐的态度来看待一切,以娱乐的价值来重新衡量一切价值,把一切都放在了娱乐的天平上,“我快乐故我在”,过度地追求肤浅的娱乐而放弃深度思考、意义追问和价值关怀,将受众引向肤浅的娱乐和追求简单的快乐,从而促进了粗俗文化的传播。正如有学者批评部分文化批评家为粗俗文化辩护所指出的:“文化市场上粗俗文化的泛滥与文化研究上的去意识形态化结成了牢固联盟,这个联盟认为粗俗文化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即认为如果没有以粗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文化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是不可能的;同时,正统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应当被消解的对象,因为它违背所谓的‘人性’,人的此世存在、日常生活根本不需要这种正统的意识形态的介入。”[5]由此可见“,泛娱乐化”现象不仅对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而且它本身内容指向上就是打着草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旗号对抗主流话语体系的,如果任由“泛娱乐化”现象的泛滥,任由粗俗文化的传播,必然会起到消费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效果,从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严重的冲击。

2.导致大学生审美异化、价值扭曲

当代大学生都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受到网络世界的深刻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其信息与价值传播,这一过程又因为有网络的强势介入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生存性与发展性的资源,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了更好的和更优化的资源和环境,但是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本来就已经充斥和泛滥着大量负面信息的情况下,“泛娱乐化”现象进一步推动了粗俗文化的传播,使得身处其中的大学生每天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粗俗文化的影响,由此使得部分大学生不去关心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不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未来,不去关心历史的血脉传承与文化的价值皈依,一切都以娱乐为中心,以娱乐的心态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念来看待一切,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文化审美的异化和价值观的扭曲。就以网络上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恶搞”现象来看,“恶搞”的对象已经从日常生活、电影电视等延伸到了红色经典、历史人物等等,学生在嬉笑中解构经典和戏说历史,不知不觉地降低了审美情趣和消解了价值追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钝化大学生思辨能力、导致精神世界的“贫血”

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使得娱乐元素充斥着网络,大学生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泛娱乐化”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求知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其求新求异的个性也很容易使其对网络上无孔不入的娱乐信息与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乐此不疲。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深刻地塑造和影响着网络受众的价值偏好与信息消费取向。如果过于沉浸于肤浅的很容易就获得快乐的娱乐就必然会弱化其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理论思维能力与抽象思辨能力的培养。但是“泛娱乐化”的模式是批量生产快乐,“低水平的娱乐信息重复制造,导致了大众传媒品位的低下和受众欣赏趣味的表面化、庸俗化。”[6]大学阶段本身应当是学生锻炼理论思维能力与抽象思辨能力的重要阶段,这对于其精神世界的完善与独立,对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受泛娱乐化干扰,很多大学生难以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学习上,终身学习理念迟迟没有树立,自主学习能力没能及时具备勤学好思、博览群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求真务实、刻苦钻研、服务社会的科学精神,攻坚克难、推陈出新、追求先进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不负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精神,仁爱博雅、尚美崇德、知行统一的文化品味没能被他们很好地传承、弘扬,事关人生长远发展的科学认知、理性思索、价值拷问、精神审视、知识体系构建、实践技能培养等,被他们在娱乐中有所忽视了”[7]由此“泛娱乐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不仅在大学阶段得不到相应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反而会导致其精神世界的“贫血”。

4.弱化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内在地包含着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人文关怀的培育内容,构成着社会整体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某种程度上人类的历史可以被视为是文化不断传承与革新的历史,而制度的变迁与生产力的发展只是其表象而已,真正潜伏在深层的则是文化的变迁。文化本身有着传承与教化的功能,这是文化两大最基本的功能,然而在“泛娱乐化”大潮的冲击之下,文化的这两大功能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泛娱乐化”只追求肤浅的娱乐和快乐,在“泛娱乐化”影响之下的文化产品被娱乐元素充斥和重新包装,文化被戏说、改造和加以阉割,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见了,文化本身的传承功能也就受到了冲击;就文化的教化功能来看,文化肩负着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引导人的作用,但是网络上所充斥的“泛娱乐化”则使得文化的这些作用受到严重冲击,“泛娱乐化”所塑造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环境远离了深度思辨和价值求索,而只剩下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支配下的肤浅的娱乐,人们在付之一笑之后收获的是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茫然,文化的教化功能也受到制约甚至被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泛娱乐化”所导致的文化“贫血”状态弱化了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对于求学求知阶段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必然会导致他们精神家园的荒芜,精神价值追求的虚无。

结论

“泛娱乐化”是资本支配下的大众传播媒介市场化竞争的产物,娱乐成为资本利益与受众需要之间的一个隐蔽而低廉、便捷的联结点。各种媒介最大限度的发掘受众的娱乐需要,最终导致了娱乐元素向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入侵,特别是网络的兴起进一步推波助澜,导致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成为当前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趋势。对于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网络上“泛娱乐化”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泛娱乐化”元素无所不在,由此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大学生产生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泛娱乐化”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导致大学生审美异化、价值扭曲;弱化大学生思辨能力、导致精神世界的“贫血”;弱化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这些负面影响构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的严峻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重视“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努力抵制“泛娱乐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消解与冲击,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下“泛娱乐化”现象的冲击。(本文作者:焦连志、黄一玲、焦凤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泛娱乐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lcblw/62022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