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不同密度对玉米杂交种的影响范文

不同密度对玉米杂交种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06-24 09:36:19

不同密度对玉米杂交种的影响

《辽宁农业科学杂志》2014年第三期

1结果与分析

1.1密度对株高的影响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图1),辽单539、辽单565、辽单527三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均有所增加。其中辽单527随密度增加,株高变幅为13cm,由292cm逐渐升高到305cm变化最大;而辽单565变幅最小为8cm,且前3个密度株高相同,说明该品种密度对株高的影响不明显。辽单539密度增加过程中,株高变幅为10cm,株高变幅于3个品种中居中。由此可见,不同类型品种株高对种植密度的反应不尽相同,表现为整体呈增高趋势,其中矮秆紧凑型品种变幅最小,中高秆半紧凑趋于平展型变幅最大,中高秆紧凑型居中。

1.2密度对穗位高的影响

密度对三个品种穗位高的影响均呈一致的趋势(图2),即随着密度的增加,穗位高均呈增高趋势。其中辽单565穗位高随密度增加,穗位由76cm增至81cm,变幅为5cm;辽单539由121cm增至129cm,变幅为8;而辽单527穗位高由136cm增至147cm,变幅为11cm。说明矮秆紧凑型玉米品种穗位高对密度胁迫反应较中高秆紧凑和半紧凑趋于平展型玉米品种穗位高对密度胁迫反应迟钝,其中中高秆半紧凑趋于平展型玉米品种反应最为敏感,中高秆紧凑型居中。

1.3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本试验中3个品种在密度设置范围内对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数无较大影响,因此主要分析穗粒数和百粒重随密度的变化情况。由图3可见,3个品种单穗粒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辽单565降低的幅度比较小,相对稳定,辽单539和辽单527下降幅度相对较大。而从图4中可以看到,辽单539、辽单565和辽单527三个品种的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这同单穗粒重趋势基本一致,其中辽单565下降趋势比较缓慢,而辽单539和辽单527下降趋势相对较快。说明矮秆紧凑型玉米对密度的增加反应不敏感。

1.4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密度对不同品种的穗长、穗粗、秃尖影响较大(表1)。辽单539、辽单565和辽单527三个品种的穗长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穗长与密度均呈负相关,其中辽单527相关系数较大为-0.9697,随着密度增加,其穗长缩短幅度较大。密度对穗粗的影响与穗长趋势相似,由表1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穗粗也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穗粗均与密度呈负相关。但下降缓慢,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品种密度与秃尖度的关系随着密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并且不同品种表现有所差异,本试验中辽单527的秃尖度随着密度的增高增幅最大,品种间的差异明显,平均秃尖长辽单565<辽单539<辽单527。辽单539的秃尖长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辽单527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辽单565与密度相关不显著。可见,矮秆紧凑型玉米品种在密度胁迫下穗长和秃尖度反应较中高秆紧凑和半紧凑型反应迟钝,而三种类型品种的穗粗反应均不敏感。

1.5密度对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密度对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趋势,在生育时期内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在苗期到拔节期,不同密度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反应不明显,在拔节期到抽穗期迅速升高,但不同密度处理增长幅度差别不大,在抽雄期到吐丝后群体干物质积累迅速升高,成熟时达到最高值,同时中高密度处理群体干物质积累相对较高,说明虽然单株干物质积累呈随着密度下降趋势,但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升高,单位面积植株数量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也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量对密度的反映也有差异,如图7,辽单527在吐丝后至成熟间高密度群体干物质量上升较快,而其他两个品种则与抽雄后无明显差别。

2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选择了矮秆紧凑、中高秆紧凑和中高秆半紧凑型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密度梯度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升高,不同玉米品种植株株高均有所升高,但矮秆紧凑株型品种表现不明显,而中高秆半紧凑型品种株高增高显著。穗位高随密度增大也有增加的趋势,矮秆紧凑型玉米品种穗位高对密度胁迫反应迟钝,而中高秆半紧凑趋于平展型玉米品种反应最为敏感,中高秆紧凑型居中。密度对辽单565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影响相对较小,对辽单539和辽单527影响相对较大。随着密度的升高,穗长穗粗降低,秃尖增大,植株个体产量降低,但群体产量增加。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在苗期到拔节期影响较小,在抽雄期开始至吐丝到成熟,对群体干物质积累影响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抽雄期影响最为显著。这些性状对于评价品种的耐密性及寻找最适密度范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出矮秆紧凑型玉米品种上述性状大多均表现迟钝于其他两种类型品种,具有耐密潜力;中高秆半紧凑型相对敏感,耐密性差。因此,耐密型品种应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升高,株高、穗位高升高不明显,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降低缓慢,果穗穗长及穗粗降低幅度小,秃尖度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吐丝前期增加,而后缓慢降低,最终为达到较高产量奠定基础。单一从某一性状角度评价某品种的耐密性可靠性较差,而综合评价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更具科学性。本试验仅就矮秆紧凑、中高秆紧凑,中高秆半紧凑型春玉米品种性状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关于其他类型玉米品种的试验有待于日后完善。

作者:常程韩雷张书萍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实验场种子服务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不同密度对玉米杂交种的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kejizazhi/lnnykxzz/64723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