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竞争力分析的农产品贸易论文范文

竞争力分析的农产品贸易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08 03:06:18

竞争力分析的农产品贸易论文

一、辽宁省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1.辽宁省农产品总贸易比重将辽宁农产品贸易占全国农产品总贸易的比重与国内其他主要地区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本文所有表格中2013年数据为1~10月数据)。2006~2013年10月辽宁省农产品贸易占全国总贸易比重基本保持平稳,一直在5%~6%左右徘徊,2006年贸易比重最高,为6.38%。2009~2012年的贸易比重略有下浮,但是不明显。据沈阳海关资料显示,2013年辽宁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51.3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7.9%。一般贸易为辽宁省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形式,贸易规模达到30.1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58.7%。农产品加工贸易仅为18.8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36.6%。2013年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主体以民企占据第一位,出口规模达到28.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55.8%;外资企业农产品出口规模排在第二位,出口额为18.3亿美元,占比35.7%。国有企业农产品出口仅为4.4亿美元。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伙伴主要为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表1中贸易比重下降趋势比较明显的省份是浙江。2006年浙江贸易比重占全国8.34%,到了2012年下降至5.80%,2013年1~10月贸易比重仅为5.59%,低于辽宁同期的0.31%。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是耕地面积比较少的一个省份。该省的主要产业有粮油、畜禽、蔬菜、茶叶、果品、茧丝绸、食用菌、花卉等。浙江积极推行农业市场化改革,农业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012年浙江省农林牧渔总产值为26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52元,连续28年列各省区第1位。浙江以特色鲜明产业为依托,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浙江全省有1200多家企业、40多万农民在省外建立农产品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802家。其中,83个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在境外投资开发农业。2012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4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78%。茶叶、蚕丝、蜂产品、兔毛、鲜香菇、羽绒制品出口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农产品贸易比重远超辽宁的分别是山东和广东两大省。山东是农业大省,耕地率是全国最高的省份,是全国粮食、棉花、花生、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山东省农业切实推行“科技兴农”战略,高效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对果品、蔬菜和食用菌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山东构建高水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积极推行农药登记备案以及定点经营,省级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5%。山东省农产品贸易比重一直排到全国首位。2006~2013年10月山东省农产品贸易比重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20%左右,年均比重为21.01%。2006年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147.29亿美元,到了2012年已增加至366.81亿美元,7年间增加了1.49倍。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贸易比重虽然很高,但是农产品出口在2011年就已经由顺差转为逆差,逆差额要远大于辽宁,2012年达到66.37亿美元,2013年1~10月逆差持续扩大,为82.36亿美元。广东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是人多地少的缺粮省。据广东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广东省的耕地保有量总面积4752.19万亩,基本农田面积398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不到全国人均耕地1.41的三分之一。然而,广东省的农户品贸易比重一直在12%~13%左右浮动,大约是辽宁省农产品贸易比重的2倍。2009~2012年广东省农产品贸易比重稍呈下降势头,但变化浮动不超过1%,基本保持平稳。由于粮食生产难以自给自足,广东省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贸易一直呈现逆差态势,且逆差额逐年扩大。2006年广东省粮食逆差额为23.97亿美元,到了2012年逆差额扩大到63.06亿美元,扩大了1.64倍。仅2013年1~10月广东省的农户品贸易逆差额就已经扩大到53.73亿美元。

2.辽宁省农产品国内出口市场占有率表2是2006~2013年10月辽宁及其他主要省区农产品总出口占全国农户品总出口的比重状况,用于反映辽宁省农产品的竞争力状况并进行横向比较。2006~2013年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虽然稳步增长,但贸易比重基本维持在7%~8%左右,远超同处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2006~2013年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比重略呈下降趋势,2012年的贸易比重已经不足2%。辽宁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采取的是“龙头企业带动”与“区域发展”并行的发展模式,即“龙头企业+出口基地+标准化”出口模式与“区域管理+龙头企业+标准化”出口模式并重。辽宁优先发展水海产品、蔬菜、水果、杂粮等主导优势产业,培育创新型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建立出口联合体,形成优势出口企业集群,建设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2006年辽宁省农产品出口24.13亿美元,到了2012年已达47.76亿美元,增长97.9%,年均增长率为12.7%。全国各省区农产品出口比重排在第一位的是山东,年均超辽宁18个百分点左右。2012年山东农产品出口150.22亿美元,同期是辽宁农户品总出口的3.15倍。广东虽然是农产品进口大省,但农户品出口比重仍然居高不下。2006~2013年10月广东农产品出口比重一直在12%左右徘徊,高于辽宁省近5个百分点。2012年广东省农产品出口75.06亿美元,同期是辽宁农产品出口的1.57倍。

3.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通常用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产品的净出口额除以该产品进出口总额。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范围从-1到+1。该指数越接近于1,该产品贸易竞争力越强;越接近于-1,该产品贸易竞争力越弱。该指数大于零,说明该产品贸易为顺差;该指数等于零,说明该产品贸易进出口平衡;该指数小于零,说明该产品贸易为逆差。表3是2006~2013年10月中国及主要省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情况。我国农户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是负值,且越来越小,这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且贸易竞争力较弱。所比较的主要省区之中,贸易竞争力较强的是辽宁和吉林,然而TC值偏小。吉林从2006~2013年10月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辽宁从2006~2012年的TC指数值虽然大于零,但是年均值仅为0.176,且TC值正呈下降趋势。进入2013年,TC值由正转为负值,辽宁的农产品贸易逆差趋势明显,贸易竞争力正在减弱。黑龙江、浙江、山东三省在金融危机之后农产品贸易纷纷由顺差转为逆差,贸易竞争力转弱,这些省份的农业正面临调整和转型的契机。

4.辽宁省主要农业重要商品出口情况将2012年辽宁及中国主要地区农业重要商品出口情况进行比较,如表4所示。辽宁省农业出口的优势商品主要是农业初级加工品食用菌罐头、植物油,2012年的出口额分别为3375.5万美元、8592.2万美元。2013年1至10月辽宁省食用菌罐头出口仍然排在各省区的前列,累计出口12299.6吨,出口2422.5万美元。出口食用菌罐头的大省是福建,同期累计出口171780.3吨,出口2.62亿美元。食用菌罐头虽然是辽宁的优势农产品但是其出口规模、经济效益与福建相比,相差甚远。在各省区的比较中,辽宁的植物油出口生产和出口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2013年1至10月辽宁出口植物油62830.1吨,出口1.0723亿美元,出口额同期增长64.7%,在各省区排名第一位。辽宁省农业出口劣势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业产品和部分初级农业加工品中,如大米、水果、花生仁果、鸡肉及其制品等等。辽宁作为昔日的产粮大省,大米出口不具有明显的优势。2013年1~10月辽宁大米出口19151.9吨,出口额1161.6万美元。出口数量和出口额落后于同处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同期,吉林省大米出口56355.3吨,出口额3934.8万美元;黑龙江出口23215.0吨,出口额1754.9亿美元。全国各省区大米出口排在第一位的是北京,出口280226.8吨,出口额2.33亿美元。辽宁省的柑橘属水果、鸡肉及制品北方的省区中具有一定出口竞争优势。2013年1~10月辽宁这两类农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1482.0万美元和15744.0万美元。但是与山东、浙江、福建省份相比,出口额又相差甚远。2013年1至10月我国柑橘属水果出口规模最大的省份是福建,出口量194022.2吨,出口额2.23亿美元。而鸡肉及制品出口竞争力最强的省份在山东,出口量148368.5吨,出口额5.86亿美元。

5.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发展情况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的高低。截至2012年,辽宁省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891个,完成销售收入841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2026个;纺织品企业达到860家;其他农产品轻工加工企业1005个。据2013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辽宁省的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510.3亿元,而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0.2%,同比增长9.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9.5%;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增长11.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7.3%。辽宁省已经形成一些极具特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例如玉米加工产业链、生猪加工产业链、果蔬加工产业链、水产品加工产业链、服装加工产业链等等。然而,与国内农产品加工大省相比,辽宁省农产品产业链条两端尚未完善。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业链条上游企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下游企业营销、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对产业链条带动强、规模加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出口品牌尚未建立。山东省和福建省的农业产业链条形成的比较早,已初具规模。山东有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寿光蔬菜集团,福建有超大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已经构建形成了上下游环节一体化、综合配套集群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

二、主要结论及相关对策

(一)主要结论

综上可知,辽宁省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呈现稳步增长且呈贸易顺差,然而农产品进口增速远超出口,顺差规模正不断缩减,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趋弱。辽宁农产品贸易占全国农产品贸易总额比重一直在5%~6%左右浮动,远落后于山东和广东两大省。辽宁农产品总出口占全国农户品总出口的比重在东北三省中居首位。辽宁的农产品贸易逆差趋势明显,贸易竞争力只有微弱竞争优势且趋于下降。辽宁省农业出口的优势商品主要是农业初级加工品食用菌罐头、植物油等。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优势不明显,竞争力潜力有待提高。在传统的农业产品如大米、水果、花生仁果、鸡肉及其制品具有竞争劣势。另外,辽宁农产品出口品牌尚未形成,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条亟需完善。

(二)相关对策

1.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链条。首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构建涵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与农业相关行业的农业产业链条经营模式,即由种子供应到种植、生产、加工、储运、流通、销售等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条,该链条衔接农户与最终消费者两端。其次,掌握农业产业链条的高附加值环节,如农产品的精加工技术、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加工业的流通与营销渠道等等。占据农业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容易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扶持、重点整合资金投向、贴息贷款等优惠条件对有出口能力和潜力的、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同其他省份相比,辽宁省级以上的农户加工企业虽近600家,但企业规模偏小,知名品牌少,对周边农业的带动效应不强。因此,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特色的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这些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推广技术,带动生产,促进转化的综合服务功能,带动“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农产品加工出口,逐步形成资源共享、规模不断扩大、梯次发展的出口增长模式。逐步形成跨国经营的农业龙头企业,以便在区域集团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国际市场上的高水平运作。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采用以贷代补的方法。按照有偿、可持续的市场化原则,合理利用外贸专项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针对不同的行业,可采用低息贷款或补息贷款,取替“隐性”财政补贴。同时,鼓励民营资本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养。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省科技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的科技研发环节,增大研发经费投入,以重点项目形式进行联合科技攻关。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高水平的农业研发中心,强调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的科技队伍,通过引进农业高科技创新人才,提高整体创新实力,攻克农产品精加工的技术难题,建设一批农业深加工和精加工的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农产品自主品牌,有效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3.引导外资进入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利用外资的质量研究实施2013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引导外国资本投向优先发展的现代农业,确保外资投向与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一致,进一步提升辽宁省农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4.设立日、韩农业生产试点园区以及水海渔业合作示范区辽宁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针对的是东北亚区域。中日韩FTA建设的稳步推进将对辽宁省农产品的出口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采用日韩的农业机械化与精细化种植,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园区内的“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或农业加工产品专门出口日韩。其次,利用辽宁省水海渔业资源优势,设立日韩水海渔业合作示范区。制订渔业资源合作开发纲要,确定水海养殖、水产加工、水海产品仓储运输、渔业教育等不同行业合作步骤;确定渔业合作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建立渔业纠纷磋商调解机制。

作者:张英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竞争力分析的农产品贸易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ncpmylw/66281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