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社会经济与自然复合生态体系范文

论社会经济与自然复合生态体系范文

时间:2022-04-25 10:58:55

论社会经济与自然复合生态体系

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组成此复合系统的三个系统,均有各自的特性。社会系统受人口、政策及社会结构的制约,文化、科学水平和传统习惯都是分析社会组织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必须考虑的因素。价值高低通常是衡量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适宜与否的指标。在计划经济体系内,物质的输入输出,产品的供需平衡,以及影响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速率与利润,则是分析经济经营水平的依据。自然界为人类生产提供的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量与质方面,将不断有所扩大,但是有限度的。矿产资源属于非再生资源,不可能永续利用。生物资源是再生资源,但在提高周转率和大量繁殖中,亦受到时空因素及开发方式的限制。生态学的基本规律要求系统在结构上要协调,在功能方面要在平衡基础上进行循环不己的代谢与再生。违背生态工艺的生产管理方式将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负担和损害。

再则,稳定的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自然资源供给、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不断的技术更新。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必须通过高效的社会组织,合理的社会政策,方能取得相应的经济效果;反过来,经济振兴必然促进社会发展,增加积累,提高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保育和改善。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涉及生产加工、运输及供销。生产与加工所需的物质与能源仰赖自然环境供给,消费的剩余物质又还给自然界。通过自然环境中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的再生过程,供给人类生产需要。人类生产与加工的产品数量受自然资源可能提供的数量的制约。此类产品数量是否能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做到供需平衡,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则决定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成本、有效性及利用率。显然,在此种循环不己的动态过程中,科学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成本核算和产品价值方面通常把科技投资及环境效益亦计算在内。

在此类复合系统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是人,最强烈的破坏因素也是人。因而它是一类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兼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人,以其特有的文明和智慧驱使大自然为自已服务,使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正反馈为特征持续上升;另一方面,人毕竟是大自然的一员,其一切宏观性质的活动,都不能违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都受到自然条件的负反馈约束和调节。这两种力量间的基木冲突,正是复合生态系统的一个最基木特征。

二、衡量复合系统的指标

复合系统既是相互制约的三个系统构成,因此,衡量此系统的标准,首先看其是否具有明显的整体观点,把三个系统作为亚系统来处理。这就要求:

1.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学者打破学科界限,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未来的系统生态学家,应是既熟悉自然科学,又接受社会科学训练的多面手。

2.着眼于系统组分间关系的综合,而非组分细节的分析,重在探索系统的功能、趋势,而不仅在其数量的增长。

3.冲出传统的因果链关系和单目标决策办法的约束,进行多目标,多属性的决策分析。

4.针对系统中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完备数据取得的艰巨性,需要突破决定性数学及统计数学的传统方法,采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确定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

一般说来,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多维决策过程,是对系统组织性、相关性、有序性、目的性的综合评判、规划和协调。其目标集是由三个亚系统的指标结合衡量的,即:

1)自然系统是否合理看其是否合乎于自然界物质循环不已、相互补偿的规律,能否达到自然资源供给永续不断,以及人类生活与工作环境是否适宜与稳定。

2)经济系统是否有利看其是消耗抑或发展,是亏损抑或盈利,是平衡发展抑或失调,是否达到预定的效益;

3)社会系统是否有效考虑各种社会职能机构的社会效益,看其是否行之有效,并有利于全社会的繁荣昌盛。从现有的物质条件(包括短期内可发掘的潜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行衡量,看政策、管理、社会公益,道德风尚是否为社会所满意。综合上述三个目标,不难看出复合系统的指标,就是在经济生态学原则的指导下,拟定具体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使系统的综合效益B最高,导致危机的风险R最小,存活进化的机会0最大,用数学规划的语言表示,可以写成:Max{B(X,Y,Z),一R(X,Y,Z),O(X,Y,Z)}s。t.G(X,丫,Z)镇0式中,X,Y,Z分别表示社会变量,经济变量和环境变量(向量形式)。

约束条件集G受所研究的地区及所研究的时间范围内具体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规划者的具体目标所约束,它可以是物质的(如人口、资金、能量、资源等),亦可以是信息的(如政策、科技、文教、满意程度等),但须通过一定的数量化方法转换成标准值。说明设计总体经济发展规划的依据、目标及约束条件与计划、政策间的相互关系。在一定政策指导下进行规划时,要以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为基础,根据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和人口生活水平,确定社会、经济、生态三目标,统筹安排农业、工业、能源和住房等建设项目及其进度?

三、复合系统的研究程序

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拟定指标

根据所研究对象的范围(空问、时间、问题的侧重点等),现有的人力、物力、政策、资料和其它条件拟定初步方案,确立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的初步设想及松驰范围。

2.本底调查

收集(1)自然本底;(2)次生本底;(3)社会经济状况;(4)生态环境状况的资料。数据调查时要兼顾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有基本的物理学类别(物质、能量、信息)、动态学类别(率变量、结构变量、时空动态)和控制论类别〔主动的、被动的、具阂限值的、不可控的、具有正(负)反馈趋势的等〕、从一大堆庞杂的数据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抽象出与研究项目有关、信息量尽量大而数目又尽量小的变量集或关键因子集来。

3。系统分析及摸拟

包括建立模型、系统评价及决策分析等过程。模型是现实复杂系统的抽象、简化和模仿。通常有三类模型:即静态的描述性模型,动态的预测型模型及最优化的控制性模型。一般说来,构模过程一半是经验的思维、设计过程,一半是数学的模拟、调试过程,通过现实数据、基木理论和人的大脑之间不断的信息反馈,揭示出系统组分之间,以及各亚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各亚系统之间的关系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一植物一大气亚系统的物质循环;

资源开拓一经济发展一环境质量间的关系;

农业一工业一商业建设的协调比例;

生产一加工一消费的平衡系统;

废物回收一转化一再生数量的协调与分配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评价目标,构造不同的模型。如影响指标模型(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即哪些是起关键作用的变量,哪些是起缓冲作用的变量,哪些是专门影响其它组分的“源”变量,哪些是只受其它组分影响的“汇”变量等),流通量模型(各子系统间物质、能量的流动规律),系统负担模型(由于各子系统间不合理的流通量给生态系统带来的潜在压力和不可逆性变化等)、敏感性模型(对外部及内部各环节及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和恢复平衡的能力),反馈关系模型(正、负反馈的作用方向、强度及优势度)等。通过对这些模型定性定量输出的分析,可以对复合系统的行为特征和发展趋势有一生物控制论的评价。系统模型提供了系统状态的静态和动态表述,这给决策分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决策分析的目的是向决策、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不同情况下社会一经济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对策,使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高,系统恶化的风险最小,存活进化的机会最大。并通过政策模拟试验和灵敏度分析,确定不同方案下各种对策的“满意度”(各种效益、机会的模拟值与容许值之差)及“后悔值”(各种损失、风险的模拟值与容许值之差),再结合规划、管理、决策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偏向,选择一批满意度较高、后悔值较低的对策,并转换成经济生态学措施和管理决策的计算机软件包,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四、三个事例

1.洪泽湖生产区

洪泽湖区是我国历史上水、旱、蝗三大白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灾区,解决洪泽湖区蝗害必与水早灾害同时考虑。以解决水旱工程设置为前提,稳定水旱面积的变化,把过去时涝时旱适合飞蝗繁殖的不稳定地带,改造成适合种植水旱作物的农田,杜绝飞蝗繁殖。以历年用于药杀飞蝗的费用,变为生产投资,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发展水产、农业、芦苇及相应的加工工业,有计划地建立居民点及必要的生活及文化设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有计划地完成洪泽县的社会建设。

2。工业城市建设规划: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作为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场所,是一类典型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发展巾最活跃的因素是工业生产和社会活动,它们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模型。对于现代化城市的要求:(1)具有高效率的管理结构和畅通的物质运输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城市的社会活动(政治、科技、文教等)中心和经济活动(工业、商业等)中心的作用,谋取高的社会经济效益;(2)充分满足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为广大居民提洪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因此,一个理想城市不仅要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扩大绿地面积,还需要配置一定比例的郊区,协调城市物质供需及废物处理。我国当前重要工商业城市的主要问题是:(1)人口拥挤,因而住宅紧张,交通拥挤,并出现社会基础设施不足等;(2)工业布局及工艺结构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和工业扰民等情况;(3)能源、水等自然资源不足,形成城市经济一自然各系统之间严重失调。为了使此类城市的经济持续高速地发展,并改善其社会自然环境,提高市民的人类生态学水平,需要一方面开拓远郊区和卫星城镇的新区建设,提高新区的经济生态吸引力,以适当疏散中心区超负荷的工业和人口;另一方面要认真改造旧区、通过关、迁、并、转等改造措施,调整工业布局,改革工艺流程,合理协调城郊比例以及绿化与建筑面积比例,能源、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内外物资供应、社会基础设施与人口密度的比例。因此,需要大力开展综合性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研究,为此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区域建设规划

区域的划分应以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为依据,并考虑原有的经济基础和可能发掘的资源潜力。以区域规划为基础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建设,是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发挥地区生态地理优势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在环境复杂的丘陵地带如此,在平原区亦应如此安排,方能保护土地等农业资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提高居民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的社会工作境。区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区域为整体,因地制宜安排工业、农业及城市布局,使整个区域互相调节物质供需,构成一个范围更大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我国建设项目中确定的京一津一唐建设,上海经济区等都应属于此种类型。在此等区域内不仅有稠密人口的城市群,农业区,还拥有工(矿)业基地,如何规划得合理,必须同时考虑社会、经济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Jansson等人(1978)对瑞典Gotland岛经济、生态关系的研究即是这类区域性研究的一个成功例子。

被举报文档标题:论社会经济与自然复合生态体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jlw/jjzylw/59172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