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数字供应链时代下的人才需求范文

谈数字供应链时代下的人才需求范文

时间:2022-11-25 04:36:37

谈数字供应链时代下的人才需求

摘要:数字化与供应链结合形成新的数字供应链,数字供应链时代需要有大量的骨干人才,甚至是领军的人才来实施落地。数字供应链时代,对人才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文章从华为的校园招聘实践出发,阐述了供应链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同时从数字化对供应链的改造和发展趋势出发,指出数字化时代对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提出新要求,并总结出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供应链;人才需求

一、引言

近年来,“黑天鹅事件”频发,其中一个典型的影响就是供应中断现象。仅仅在2020年期间,就连续发生多起“黑天鹅”事件导致企业经营受损,以及供应链中断。其中典型的如华为“5•16事件”。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纳入“实体清单”,华为一时间陷入风口浪尖,面临巨大的供应中断危机。“5•16事件”出现以来,华为积极应对,尤其是在供应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采取了三个应对措施:一是储备,主要是针对5G、手机等重要产品的关键的元器件做了大量的储备;二是备份(或者叫“备胎”),这里面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是海思半导体,目前海思在芯片设计领域已经属于世界第一梯队,成为国内各大整机厂商的芯片首选;三是实施国产化替代,在华为的带动下,电子元器件、服务器、EDA、数据库、办公软件、核心应用软件等软硬件细分领域,在某些场景中开始具备与国际厂商相抗衡的实力。一大批的与手机相关的供应链企业纷纷崛起,成为手机产业链的中坚力量。华为近年来推行ISC+(集成供应链变革的升级版),即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制造,实现供应链升级换代。华为供应链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供应连续管理体系,同时内部涌现出一大批既懂供应链业务,又懂数字化的人才梯队,基本形成长效机制。当突遇外部危机时,数字化供应链就开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一支经过业务检验,又拥有数字化思维的供应链队伍。那么,数字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有什么区别?如图1所示,左边是传统的供应链,它是一个链式结构;而右边是数字供应链,它已经变成网状结构。传统供应链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链式问题,从开发到最后的产品交付给客户,环环相扣。以手机的交付周期为例,包括运营商网络产品的交付周期,覆盖供应链全链条,周期较长,目前平均周期是20到30天。二是时延问题,当供应链过程中发生了各种生产异常、质量问题时,为了解决问题,就需要从链头开始重新“走”一遍,等待和重复造成时延问题。三是效率问题,由于传统供应链缺乏新型工具,导致效率提升方式是渐进式的,无法实现快速突破。相比而言,数字供应链具有一系列的优点:首先是网状结构,数字供应链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整个路径相对比较简单。其次是实时,数字供应链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抓取数据,即能快速反馈生产现场的问题,创造了快速解决问题的条件。最后是智能,数字供应链以智能手段管理供应链全过程,包括生产现场的智能调度、制造工序的数字化结构、以及生产异常的看板管理等。所以未来的供应链一定是可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数字供应链。

二、华为校园招聘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到2019年年末,我国物流岗位从业人员数(既包括物流相关行业法人单位和从事物流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也包括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法人单位的物流岗位从业人员)达5191万人,较2016年增长3.6%,年均增长0.9%。如此巨大的物流从业人数背后其实隐含了一系列问题:新增从业人员中间有多少的人才比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往那些只是会下单,只是拉叉车,或者只会追料的供应链从业人员还能适应吗?回顾华为校园招聘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才需求的变化轨迹:招聘形式上,从最初的只是在深圳报纸上打广告招聘,到现在网络、微信和高校主题招聘活动;招聘口号上,从原来的无口号,到近年来主题鲜明地提出来的“打开边界,看见世界”口号;招聘数量上,从原来的数十名,到近年来的接近万名;招聘要求上,从原来的只是简单描述岗位职责,到如今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元素全面体现在各个招聘岗位中。数字化人才成为华为供应链无可争议的必然选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华为逐渐加大对校招生的招聘数量和比例,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在一万人左右。经过多年发展,校招生成长迅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华为管理层,已经成为各级管理团队的主力军。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华为校园招聘可以简要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

第一阶段是2012年以前。自华为引进IBM变革、推行集成供应链(ISC)变革以来,供应链流程体系实施重构,组织架构进行重组,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生产总部正式改为供应链管理部。从当时的招聘广告可以清晰看到,华为的招聘岗位已经明确提出供应链管理和制造管理两类岗位。这个时期,华为供应链的组织重心是推行ISC变革,建立ISC流程,并根据业务场景不断优化;海外供应中心建设,建设海外区域节点HUB,同时推进EMS外包。组织定位决定人才需求的方向。2012年以前,供应链的校园招聘还是站在销售和研发后面,采取跟随策略,没有表现出来太多特色。

第二阶段是2013—2018年。2013年以来,华为开始推行智能制造和智慧供应链,内部称之为ISC+变革。变革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ISC+”的变革力度非常大,人才需求量也跟着水涨船高。供应链的人才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继续保持业务增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换脑,更换和招纳更多具备数字化和变革基因的人才,来充实当前的供应链队伍。华为供应链开始不再简单地跟随销售和研发等用人大户,而是采取比较独立的招聘策略,体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在供应链中独有的元素。供应链的校园招聘广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制造技术工程师的岗位。制造技术的定位非常有意义,因为制造技术在于连接研发和生产,并且在内部承担智能制造的落地。

第三阶段是2019年至今。2019年,华为供应链的“ISC+”已经基本完成,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开始进入新阶段。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供应链各个岗位开始出现数字化的前缀,数字IT应用工程师、智能制造工程师、精密制造工程师、智能计划、智能调度、智慧物流规划工程师……岗位名称的变化,其实反映出了供应链职责和定位的变化。在此之前,华为供应链管理部的职责明确,供应链是华为“物”的管理者,升级之后的定位是负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战略组织,通过构建敏捷、数字化的网状供应链,保障产品高质量交付。供应链定位很快反映到校园招聘上。校园招聘的岗位不仅增加了智能计划、智慧物流,同时在制造领域增加智能制造与精密制造技术工程师。“勇敢新世界”华为校园招聘广告已经明确将数字化、网状等词添加到供应链管理部的职责中,反映一个新趋势:华为供应链管理部的定位已经从最初的基本职能管理,全面转型为数字化管理,并且取得长足进展。同时华为供应链的人才需求已经全面刷新,进入数字时代。

三、数字化时代的特征及其对人才的需求

著名管理专家陈春花教授对数字经济有一个经典概括,总结出数字化的三个重要特征:非连续性、不可预测性、非线性增长。尤其是第三点非线性增长,最关键的是新兴技术力量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华为手机的崛起。华为手机在2012年开始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同步启动“ISC+”变革,到2019年则已经占据华为销售收入一半以上,年营收超过5000亿人民币。可见,新技术力量使得这些企业组织的成长呈现一种非线性且高增长的状态。数字化时代对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提出新要求。换而言之,数字化供应链的人才需求跟以往相比呈现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供应链数字化路上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培养和引进掌握数字化技术的供应链人才?本文总结了数字供应链人才需求的三个基本要点。第一是稳固基本功,对供应链(订单、计划、采购、物流、制造)比较重要典型的业务领域仍然要掌握基本功,如果没有基本功那就是无本之木。第二是学习数字化技术,仅仅拥有基本功显然还是传统人才,所以数字时代的人才还要修炼数字化的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和存储技术、库存与网络优化、机器人和自动化、传感器和自动识别等。第三是引进复合型人才,当前面临的商业场景越来越复杂,线上和线下各不相同,就必须线上线下问题同步解决。显然,数字供应链时代需要有大量的骨干人才,甚至是领军的人才来实施落地。那么,如何培养更多的数字化供应链人才,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从行业角度来说,在供应链这个领域,人工操作岗位需求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技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重复性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未来不再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的生态里逐渐解脱出来。现在的企业招聘对人工操作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少,掌握数字化、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四、数字化时代的供应链人才建设

从企业角度来看,要建设供应链数字化的变革项目以及组织,通过项目变革来培养更多数字化人才。以华为为例,近年来成立的“ISC+”变革项目群组织,其中包含智能计划项目、智能制造项目、智慧物流项目……这些项目卷入大量的业务骨干,使得他们在变革中成长起来,成为华为供应链建设的中流砥柱。同时供应链的数字化变革项目也使越来越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组织能够参与进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从人才的特质本身来看,数字化时代对人才有新的要求。对供应链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更加扎实,同时理解供应链的新业务场景,要能从原来的物流场景扩展为整个大供应链的场景,包含物流、采购、订单、计划、制造等。数字化的复合人才掌握了新的数字化技术,作为骨干人才或领军人物,则更应该是数字化变革的推动者以及新工作方式的专家,不仅是能处理线下的工作,还能带领线上的工作,带领员工提高效率。在数字化转型的新旧交替时期,人才问题尤为明显。如何助推人才建设,适应数字化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一是高校专业培养。企业的校园招聘,就是人才培养的一盏指示灯。企业招聘要求在不断变化,其实也在启迪或者在助推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发生相应地变化。鼓励支持高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招生规模等方面向数字人才倾斜,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新生力量。供应链领域除了原本的教学方式,应该增加信息工程、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方面的课程。现在部分高校正在做一些改变。二是企业的实践锻炼。高层推动,自上而下组织开展企业数字化发展培训和赋能,企业有计划地通过供应链和数字化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训练和轮岗锻炼,打造数字化变革项目和团队,发展数字化供应链技术,以及安排数字化变革项目实践来提升供应链人才的能力。外引和内培,建设复合型数字人才队伍。在企业里面除了基础的供应链人才,更希望有数字化和供应链结合的领军人才出现,他们能参与甚至领导数字化的变革,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的团队,为企业的变革和发展赋能。所以对企业而言,既希望是内部培养,也需要外部引进,希望数字化的人才有序流动。三是产学研相结合。在此,高校、企业和政府加大创新合作,共建生态平台,共享创新资源,合力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强化校企合作,探索构建数字化论坛+基地模式。同时深入推动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柔性引进企业中的高级数字人才任教。通过合作项目、高峰论坛以及开展数字经济前沿技术攻关,助力各行各业在供应链数字化道路上不断前行。比如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组织的2020全球供应链上合峰会暨第八次CSCMP中国大会,就在践行产学研合作方式,供应链领域相当多的专家、教授和企业的高管,共聚盛会,在论坛上碰撞出新的火花。四是生态链融合。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合作,形成数字化转型的生态链。一方面是建立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数字化标准体系和应用场景白皮书,推动人才结构转型。利用生态链融合的优势,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为目标,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坚,深入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实施数字产业化能级提升工程,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

五、结论

根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数据,2017年三大运营商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及物联网的连接数分别为13.28亿和1.57亿,而2019年则分别为15.95亿和12.31亿,互联网连接数仅增加20%,而物联网的连接数则上升近7倍。时至今日,这个趋势还在加剧。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正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产业数字化在不断加速升级。数字化转型意味着人才的能级必须要升级。没有人才结构的调整,人才密度与能级的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是难以落地的。如何有效地把数据、技术与供应链有机融合在一起,最关键的就是人才。人是第一位的,必须要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以及领军人物不断投入进来,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换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企业能够整合这些人才,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助力,并为企业的供应链的发展添砖加瓦。危机说的是危中有机。2020年多起“黑天鹅事件”导致供应中断危机,一方面是一个危机,另一方面却带来新的机会,尤其是供应链的机会。华为“5•16事件”之后,华为并没有倒下,而是利用这次危机,进行内部调整和修炼内功。尤其是在供应链领域,华为继续开展“ISC+”和数字化变革,供应连续性和敏捷交付能力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供应链的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呼唤社会更多力量加入进来,培养更多的数字化和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增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袁建东 张秋霞 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谈数字供应链时代下的人才需求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ngjizazhi/gylgl/7521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