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明代青花瓷艺术风格的发展范文

明代青花瓷艺术风格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2-08-12 11:53:33

明代青花瓷艺术风格的发展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杂志》2014年第二期

一、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黄金时期”

(一)艺术风格与釉色永乐、宣德时期官窑青花瓷器的胎、釉制作技术比元代有进一步提高,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晶莹肥厚,青花色泽艳丽,这为青花的表现提供了很好的色彩基础。永乐年间以出产“甜白釉”而著名,这种半脱胎瓷器胎壁极薄,釉面莹净,其制作方法叫“填白”,指在白瓷上可填绘彩饰,作品以薄胎而有暗花者最为杰出,此后历朝皆有烧制,但都比不上永乐时期的产品。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在制作风格上改变了元代青花的厚重雄健,趋于华丽。尽管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器中也有较大的盘、碗等器皿,有直沿、折沿等造型,折沿又有圆口、菱花口等样式,但更多的是精致的器物。如精致小巧而又显得稳健的永乐青花瓷器“压手杯”(图1),口沿外撇,杯形为袒口折腰,杯心有彩绘,拿在手中正好将拇指和食指稳稳压住。据陶瓷书籍的评论,瓷器中心绘双狮戏球者为上,绘鸳鸯者其次,绘花心者再次之。永宣时期的青花瓷色釉以甜白最具特色,呈色温润,即所谓的“白如凝脂,素犹积雪”[1]319。这一时期的青花瓷与前代相比,青花色泽浓艳,相传这一时期所用的青花原料,是郑和出航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的“苏麻离青”。这种花料含锰量极低,含铁量较高,这样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像蓝宝石一样的鲜艳色泽。烧成后其蓝色浓而不艳,鲜而不飘,蓝白相映,既清新明快,又不失沉稳典雅。但由于含铁量较高,青花部分往往会出现黑疵斑点,这些黑疵斑点呈星状点滴晕散,迎光侧视或用手触摸还有凹凸不平之感。[2]93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又相交成趣,形成类似中国水墨画中浓墨点化淡墨的艺术效果,淡中有浓,浓中更浓,自然天成,具有优雅、质朴的美感。[3]历代评瓷家对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予以高度评价,盛赞其“造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堪称瓷、色、画三绝”[4]284。然而,在现存的永乐、宣德时期出品的青花瓷器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带铁锈瘢的黑点,青花瓷的色泽又极其优雅美丽,有人物画面的青花瓷往往属于这一类。其中宣德青花瓷的颜色蓝中泛绿,深的部分呈黑色,大的呈黑斑,小的呈黑点。此外,永乐、宣德时期大型盘、碗制作一般都比较规整,变形较少,这说明当时制胚和烧窑的技术已十分成熟。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也比较突出,如盘、罐、高足碗、盖碗、渣斗、梅瓶、玉壶春瓶、贯耳瓶等。另外还有许多新的器形,如:抢月瓶、长须方口折壶、天球瓶、八脚烛台、花浇、简形花座、仰钟式碗等等,其中有些具有浓厚的西亚地区风格,这和当时中西交通发达有密切的关系,而某些器物本身就是根据国外需求而制作的。

(二)装饰风格按照设计学理论,产品的装饰设计既起着美化造型、增强造型艺术感染力的作用,同时又有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青花瓷装饰设计的审美价值又更高。明代青花瓷的装饰设计成就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广泛丰富的装饰题材;二是疏密有致的装饰构成;三是蓝白相映的色调韵味;四是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迥然不同的审美情趣。[5]69明代青花装饰题材更趋向世俗化,更加繁杂,这一点在陶瓷装饰中的花草元素、人物故事、吉祥用语等方面有所体现,表现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6]在图案装饰上,明代许多皇帝擅长绘画,会把绘画内容反映于青花瓷器上。宣德青花沉静典雅,图案布置疏密有致,成化斗彩更是“设色浅淡,颇有画意”。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注重绘画性装饰,可以说是继承、融合了宋代磁洲扒村窑至元代青花瓷的笔绘画风,向更秀丽、典雅的方向发展。其装饰题材不论是动物、植物、人物,还是几何纹样、吉祥图案、文字图案,都非常广泛而丰富。其纹饰豪放自由,以植物纹为主,如缠枝连、牡丹、蔷薇、山茶、菊、月季、灵芝等,象征长寿吉祥的果实像仙桃、石榴、荔枝、枇杷、葡萄、樱桃等也经常出现。在动物纹饰方面,除了麒麟、狮子、鸳鸯、孔雀、云鹤、鱼、猫、兔、海兽外,主要是龙凤纹。人物纹样有戏曲人物故事、神仙高士、胡人舞乐、闺阁妇女和婴戏图等画面装饰。行内通常把动物画和人物画都归为宣德时期的作品,当然这也不完全正确。八宝纹、八吉祥原本是具有道教、佛教色彩的符号,永乐、宣德年间已演变成为世俗化的吉祥图案。“福”“寿”之类的文字图案和以阿拉伯文、梵文作为装饰的图案,在这一时期也较为流行。如此广泛的装饰题材,是明代以前不能比拟的。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的装饰设计,其构成疏密有致,纹样变形的程式化较强。在表现手法上,这一时期创造了锥拱法,花纹凸出,犹如用锥槌敲出。[4]282这一时期到明代末期的装饰构图,很少见到非常繁密或留有很多空白的,其画面的构成大都疏密有致,或密而不繁,或疏而不空,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如宣德年间的“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图2)色调深沉雅静,浓厚处与釉汁渗合形成斑点,深浅浓淡自然天成,具有优雅、质朴的美感。[2]319构图看似很满,其实是满中有空,瓶身大面积的实地水纹,反衬出留白的粗壮龙纹,而瓶颈又以白底绘出比较疏朗的缠枝花饰,既继承了我国传统的程式化风格,又吸收了中国绘画的构图和写实手法,骨骼分明突出,枝叶穿插自然,不论是主体纹样还是边饰纹样,都体现了很强的装饰特点和设计匠心。

二、明青花瓷的“黑暗时期”

宣德之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被后人称为景德镇官窑制瓷的“黑暗时代”。由于这三朝官窑均不见署款者,因而后人对这三朝制瓷面貌认识模糊,时至今日,人们仍难以区分这一时期的作品,一般只能根据各时代的产品特征,从中寻找属于这一时期烧造的作品。在传世及大量出土物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民窑青花瓷有着较鲜明的时代特征。[7]211在青料方面,这三朝民窑青花主要采用国产青料,即江西地区的“土青”。前期作品的青花色泽青蓝中带黑者较多,后期作品则有恬淡雅致的倾向。这三朝青花的纹饰,期常见图案满密的缠枝花卉纹,后期出现了许多布满疏简潦草的纹饰。图案以缠枝莲纹为多,有折枝牡丹、折枝花草、云气纹,还有犀牛、麒麟、双狮戏球、花蝶、莲池鸳鸯、鱼藻、松竹梅、婴戏图等,此外书梵文或福寿字的图案也出现较多。

三、明中期的青花瓷器

成化至正德年间,青花瓷先后使用“平等青”,青花瓷胎薄釉细,色彩浅淡柔和,器形小巧轻盈,代表作如“成化麒麟大盘”(图3)等。

(一)成化青花成化时期的青花瓷风格除了与永乐、宣德时期相似之外,其大量典型作品以青色淡雅著称。从传世实物看,成化青花瓷的造型并不如宣德时期多样,但玲珑精巧的小型器物却是这时期的突出产品,尤以酒杯著名。成化时期的青花瓷除了前期尚有部分作品可能仍用进口青料绘彩外,后期的制品绘彩主要用江西乐平地区开采的“陂塘青”(又称“平等青”),且所绘风格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明显不同。在图案的装饰手法上,此时的作品更趋向于轻松、愉快,线条纤细,色调柔和宁静,加之当时发明了“分水技法”①,使所绘花纹产生多色阶的效果,因而使画面显得颇为淡雅幽婉,如婀娜的花枝和活泼的婴戏图等都能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9]10成化青花瓷主要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烧成的作品成色大多数浅淡雅致。这一时期开创了青花瓷画龙点睛的新画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当然,除了青色淡雅的典型器物以外,成化青花瓷也有些有较浓的青色,但胎白釉薄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特征。

(二)弘治青花弘治时期,新上台的皇帝比较崇尚节俭,上台伊始即下令停止不少官文制造,所以弘治时期景德镇官瓷的烧造没有成化时期辉煌。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也有不少好的作品,但基本保持着成化时期的烧造风格,无多大创意。弘治时期的青花瓷从器形、装饰和青料使用等来看,都是成化风格的延续。它所使用的香料主要是平等青,只是由于配料成分及烧成温度的不同仍有较浓或较淡的不同色调;器材以盘、碗为主;在装饰图案中,以莲池游龙最有特色。

(三)正德青花弘治之后的正德时期,不仅在色泽上有很大不同,而且多数是胎骨厚重,釉色闪青。在器物的造型上,此时的瓷器一改前朝精美的风格,向质朴厚重的风格转变,造型较为丰富,往往一器多式,并且大型器物也增多。此时采用的原料也多种多样,纹饰比前朝丰富,如云龙、双龙、莲龙、云凤、双凤、花鸟、海兽、八仙人物、寿星、亭榭人物,以及波斯文、八思巴文等。正德青花瓷以波斯文为图案主体,是当时盛行的装饰。

四、明后期的青花瓷器

明代后期景德镇的青花瓷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其数量远远超过明初洪武至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烧造总数。这一时期是明青花瓷器烧造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此时的青花官瓷虽没有明代早期和中期官瓷产品那样吸引人,但还是深受人们喜爱,许多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一)嘉靖青花明代晚期的青花瓷以嘉靖官窑青花瓷为冠。以使用回青料为标志的嘉靖青花,是明代青花瓷史上的典型。嘉靖青花瓷构图丰满,往往通体满绘纹饰,如“嘉靖青花龙纹六方罐”(图4)。陶艺家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特别讲究骨法用笔,行笔走线,淋漓奔放,从而散发出一种刚劲豪迈的意蕴。用色方面,嘉靖青花并不是全部使用回青色,而是将回青和瑞洲石子青配合使用。这一时期青花瓷的色泽一反成化时期的淡雅和正德时期稍浓及带灰的色调,呈现出蓝中泛红紫的浓重、鲜艳的色调,这种青料是产于新疆一带的“回青”,这是嘉靖朝最好的青料。瓷器花纹堆砌,画法精粹,其花色浓艳、鲜艳葱翠。[8]21由于嘉靖青花中铁与锰的比值是所有国外钴料中最低的一种,而其锰和钴的比值虽比宣德以前的进口料微高,但也比一般的国产品低,因此它既没有永乐、宣德青花那种黑斑,也不产生正德时期单用石子青那种黑色灰调,又比成化时期所使用的平等青显得浓艳,所以嘉靖青花瓷在明清之际曾得到较高的评价。

(二)万历青花万历一朝长达48年,万历皇帝是明代皇帝在位最长的一位。此时多制作大件器皿[7]284,其烧造量之大,可从大量的传世品中得到验证明。烧造的品种多样化,一应俱全。明代的最后三个朝代是泰昌、天启、崇祯。这三朝政局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此时的官窑少见存于世。

五、结语

从明代青花瓷的演变发展,我们可窥见明代青花瓷艺术经历了从粗到细、从简单到丰富的演变过程。明代青花瓷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文化艺术、社会经济水平、思想意识等丰富历史内涵。这也反映了社会审美变化和装饰艺术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规律。明代的青花瓷器是东方瓷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它的历史价值、史料考据外,作为古代艺术现象,还研究其美学价值和艺术风格。元明时期以来,青花瓷器始终占据彩瓷生产的主流地位。入清以后,青花瓷器仍然是景德镇瓷器最大宗的产品之一。20世纪上半叶瓷业开始衰败,20世纪50年代以后景德镇的瓷器工业才开始复苏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古代名窑在中断了一段时期之后,也获得了新生。中国陶瓷业又逐渐开始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青花瓷会有新的发展,使中国陶瓷焕发新的光彩。

作者:袁浩鑫单位:湛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明代青花瓷艺术风格的发展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