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

校园管理论文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赋予校园设施硬件以生命

硬件在这里是指学校的设备设施。学校要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让高尚文化体现到校容校貌上,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处建筑都会“说话”,成为学校的教育之源。如学校的校门有文化感,学校的教室有育人感。在教学楼内有天井,植树种花,搭建葡萄架,增设拉近人的心理距离的半圆形条凳,摆上石板棋盘,修建数字化小道,并将名人名言融入其中,成为温馨的“敏行园”。在教室、办公室的门上张贴经过筛选、增加内容简介且放大后的图书封面,既美化了校园,又为师生提供了新书初读的机会,同时激发了师生借阅新书的欲望。学生享受轻松惬意的读书与休闲时光的同时,也受到教育的熏陶。

2.赋予校园文化软件以灵魂

软件在这里是指一所学校的管理。我认为在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首先要确定好独具个性、特色鲜明办学理念。用理念指导学校办学,用理念做强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空间。我校就确定了“享受教育,夯实健康人生基础”的办学理念。“享受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态度,一种核心价值观,“为人的成长奠基”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一种感恩和创新的朴素情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享受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恩前人、报效当今的情怀激发而生,前人的智慧和教训又是师生不断创新的基础,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一种独到视角下的苦乐观。享受教育的“享受”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超越职业感和任务感而共同形成的工作学习的愉悦,让师生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体会一种快乐和愉悦,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追求和精神满足。三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修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将教育活动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与学超越了功利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展示着崇高的人生境界。

3.赋予学校潜件以活力

潜件,本是计算机专业语言。在这里借用潜件的本义引申为通过学校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创建学校的特色或者品牌。这里的潜件,就是打造学校的特色或者品牌。特别是布心小学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追求个性化办学,进而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要想达到个性化需要艰苦的历程,更需要拥有学校特色。追求学校特色是现代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实施素质教育应把特色建设作为突破口。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开发专题学习网站,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教师要运用教育博客,拓宽教育沟通渠道;要强化管理信息功能,提升学校办学效益。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组织之中。它的存在,远胜于有形的规范。师生的行为不可能全部用文字规范下来,只有依靠文化的力量才能实现。在制度鞭长莫及的地方,价值观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促管理机制创新

1.管理任务职能化

学校根据管理的职能重新整合管理机构,变成教育创新中心、教研指导中心、质量监控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安全管理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六大中心主任采取竞聘上岗,中心成员则由主任聘选。各中心既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形成了一支精诚团结、友好合作的领导团队。

2.管理重心扁平化

管理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大部分事情应由下面的中层和教师完成。管理权力要下放,让教师做事有积极性。一是年级教研组长是管理的重要组织。由年级组长开展学校的各项活动,整合各种资源。二是实行岗位责任小循环,促使教师快速成长;三是实行基本合格线。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中,重视合格率、增长率和优秀率。要做到所有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校长把管理的中心下移以后,事情做得更好了,工作也更有效率了。

3.教师发展个性化

这就是以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来突出学校的办学形象,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学校最硬的软件。一是成立校级工作室,以课题为抓手,激励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帮助教师总结成果,召开以教师名命名的研讨会。通过抓好教科研,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提出教师发展计划,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4.家校合作常态化

一是建立小学家长委员会。家长以竞选的方式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校级的家长委员会还成立了课程参与、监督管理、义工活动、联络宣传等4个小组,发挥着促进、监督、参与和桥梁的作用。二是成立家长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比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大。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才,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家长。作为学校,为家长提供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是管理者始终不变的目标。学校还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规章制度,如《布心小学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学校管理制度》等。我校积极组建家长学校讲师团,包括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校长、老师,有家长代表,还有社会的家庭教育志愿者,如派出所民警、交警大队的警官、退休的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等。三是依托网络,创新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学校搭建“布小心苑”网站———基于网络的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在家长学校的举办形式多为面授讲座形式为主,面授的优势是普及面广,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学期集体的面授只能是一两次;因为时间有限,内容相对局限,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共性的问题,很难顾及到对一些特殊学生、特殊问题的辅导。针对这种情形,布心小学以信息化特色为依托,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将家长学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建立了“布小心苑”网站,整合优秀教育资源,突破时空交流界限,为学生家长打造家庭教育指导的平台。向广大家长、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提高自身和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留言本和论坛社区与家长、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解答一些困惑;并带动广大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目前“布小心苑”网站点击率已超过840多万次,针对性地编写了深圳市唯一的小学心理课教案。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学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制度、规定、队伍、设施等的建立完善都是为了处理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无论是学生、教师和学校职工,还是学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队伍,对综合防控、应急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停留在书面和口头的比较多,培训的频率较低,培训时应付的成分比较大,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足,实战能力亟需加强。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往往不够全面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实际训练,部分人员或者按照以前的经验去处理,或者简单模仿别人的处理办法,效果不理想。事实上,高校内出现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人身意外伤亡事件的处置,只有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现场事态控制方法、信息内容和程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演练,才能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妥善应对、正确处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基础研究总体水平较为薄弱,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基础科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科研力量需要加强,研究队伍亟需大力发展,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协作较弱,因此必须大力推进高校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为校园防控与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③

2当前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所导致,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一方面,高校自身的不安定因素依然较多,一些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有待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也在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社会思潮容易向高校集中,社会问题容易向高校投射,社会热点容易向高校传导,高校安全稳定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

2.1管理理念亟需更新

一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目的是要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是为教育人、为培养人服务的。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本身不是目的,既要以保护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充分依靠和依赖他们,始终要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才是目的,尤其在处理应急事件时,既要及时、果断处理,又要能考虑到以后工作的开展,不能为处理而处理,不能留下后遗症,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理念需要更新。二是以预防为主的理念。高校突发事件种类繁多,且具有不确定性和无边界的特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影响大,处理难度大,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变事发时的事后处理为事前的预防,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主,而目前虽然各高校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工作尚未到位,尤其是有时师生诉求表达渠道不畅通,学校领导未能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实际需要,没有切实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没有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最终酿成突发事件或。三是综合防控的理念。综合防控既是指防控队伍的整合,也是防控范围的全面和全局性,也是防控手段的综合运用。但目前有的高校过于依赖专门的保卫队伍,没有充分调动教职工与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安全保卫中来,过于注重校园内部,没有充分利用校外力量,过于依赖技防、物防,没有有效整合队伍,没有充分将人防、物防和技防结合起来,没有真正落实“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致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工作脱节,各自为战,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完成。四是与时俱进的理念。网络新闻、论坛、手机报、微博等各类媒体无时无刻不介入我们的生活,信息无处不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造成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加上心理恐慌,信息辨别能力低,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及时、主动和有效的正确反应,容易产生从众行为,更有因网上网下相互作用,对高校及社会矛盾问题的聚集放大效应日益凸显,客观上使得危机处理的不确定性更高,但有的高校对此估计不足,不少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仍停留在过去时代,对网络时代认识不充分、准备不充分,未能与时俱进,影响了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

2.2学生主体的原因

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既具有较高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也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小,对社会问题敏感度高、易冲动、群体感染性强的特征,既愿意对社会现象和某些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却又对自己身边的问题过于冷漠,缺少激情,既渴望理解和关心,又难以敞开心扉面对老师和同学;学生学业上的压力也在增加、人际交往上的焦虑不断加深、大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在增加,而现阶段有的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比较薄弱,队伍培训不到位,容易发生突发事件。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矛盾日益严峻,给学生心理带来了极大压力,容易引发突发事件。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更是一直伴随着学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已经显现,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影响大学生群体稳定的最大问题。此外,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和交往也更多、更广泛,社会上各种思潮对学校和学生的不断渗透,有的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和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政治敏感性不强,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3高校校园空间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大多校园面积比较小,校园空间不足,教师、学生、家属和社会服务人员和机构都在同一个校园里生活、工作,人员过于密集,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的不断社会化,高校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象牙塔”里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宁静,许多高校校园已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育园区和开放式的小社会,社会上各类人员、各项服务不断涌进校园,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服务也可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因而难免会产生各种纠纷,加大了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的难度。④为了发展,许多大学建设了新的大学校园,形成了一所大学多个校园的现象,这种老校园场地小、人员密集,新校园面积大、人员分散,新校园与老校园又有一定的地理距离,而大学既要有学校统一管理,部分职能又在尝试社会化管理,对学校管理、学生心理、学生生活、教学科研秩序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大学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与其他领域相比更具有特殊性,对大学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2.4高校外部环境的影响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高校不仅为社会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也在引领社会思想和社会发展。高校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而高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也必须与社会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受到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高校外部环境对高校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物理环境的影响。随着高校与外部联系的不断加强,尤其是随着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不断深化,部分人员聚集在高校校园周边,使得校园周边的环境变得极为复杂,违章建筑增加,消防问题、交通事故、治安事件不断,各类纠纷频繁,师生反映强烈,给高校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带来许多隐患。二是外部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各种势力、各种思想进入校园,各种西方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政治渗透的重点目标,使得高校的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2.5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国家关于应急管理的体制,高校也在校园综合防控和应急管理方面建立了管理体制,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校、院(系)两级管理机构不均衡。校级综合防控与应急领导小组一般建设比较完备,但是院(系)级综合防控与应急工作小组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院(系)规模也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院(系)一级的综合防控与应急工作小组建设显得薄弱。二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在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职责划分上,哪个部门、哪些人员应该承担哪些具体工作、应该承担哪些具体任务没有落实,尤其是在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上,责任不明确,工作安排上既有空白、缺失,也有重复、交叉,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责任主体不明确,难免会出现扯皮、推诿或重复工作,有时就可能贻误最佳处置时机,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加强和完善高校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3.1进一步完善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

推动国家制定《校园安全法》。在《校园安全法》尚未出台前,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指南》。

3.2继续加大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推动安全教育进课堂。各高校应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协调,聘请专业人士或有经验的人员,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推动安全教育课程进入大学课堂,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其次,设立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周(月)。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安排,每学期(学年)设立相应的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周(月),针对相应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3.3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专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按上级规定和要求,配备相应的保卫干部,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努力打造一支人员齐备、素质较高的校园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主力军。第二,规范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整合学校教师、学生和社区治安管理队伍,组建高校“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逐一登记注册、明确职责,加强工作培训,推进规范管理。第三,组建专职网络安全监控队伍。高校抽调具有计算机或网络专业背景的人员,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安全监控队伍。第四,强化学生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在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和高校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队伍的联动。

3.4加强综合防控与应急管理培训与演练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二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三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棗工会棗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棗德育处主任椖昙都冻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棗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棗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德育处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是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仅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谈点看法。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

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教员职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依靠一定的部门和制度,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利用高校各种资源,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文化建设方面是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在工作开展中要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要狠抓落实,更要坚持不懈。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校园文化建设也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各种新资讯,高校要及时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高校逐渐建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督导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高校行政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其具有服务功能。高校行政管理包含校园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是一个复杂浩大的工程,必须把行政管理任务执行到位,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任务,这样才能避免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正常进行,才能加深文化建设的内涵,才能确保高校这个巨大机器正常运转以达到良性发展。高校行政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剂。高校中各个部门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无论在工作程序、工作日程安排、工作方式上都不尽相同。高校是一个庞大的集团,要想各个部门分工协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将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实处,就需要行政管理的这个剂,起到调配、协调、督促的作用。高校行政管理要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采取定时或不定时的研究总结,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及时改正。避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各部门理解程度不一致、协作上的问题、配合上的不和谐,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高效高质量的完成。

2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高校行政管理过于“行政化”,严格的管理制度,强制性的纪律规范,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活力,毫无生气。有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与进取心,使其对工作失去了兴趣,产生了消极怠工的心理,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样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第二,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庞大冗杂,其组成人员也相对复杂。有些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如形式主义之风、之风。部分行政管理人员不重视自身理论的学习,不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工作中存在拖延、懈怠等问题,导致很多工作不能落实到位,这样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高效高质量的开展。

3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对策

第一,大力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开展的质量。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关,切实做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录用工作,层层选拔,认真挑选,要将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安置在行政管理的位置上。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重点是两个方面,专业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加强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营造宽松舒适的氛围,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第二,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机制,努力激发师生职工的能动性。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摆脱过度“行政化”的影响,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定位,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服务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管理对象,及时掌握管理对象的困难和需求,督促并协调好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建立符合校园实际情况的指导性组织,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主人翁意识,献计献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引领者。第三,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高校行政管理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组织开展活动宣传文化建设的理念,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例如高校社团就是很好的文化传播主体,学校要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汇集人才,鼓励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高校也要扶持一些理论型社团组织、学术研究团队,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发展平台。

4结束语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校园景观环境应寻求自然与人文的紧密结合

校园景观环境是多种景观元素与和人结合,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校园的建筑园林、绿化工程、生活设施、教学设备以及这些要素的相互组合,皆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良好的校园景观能给人一种精神感召,陶冶人的情操,制造一种整体的环境氛围,构成一种整体的育人气氛,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流的校园景观,可与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术水平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走进校园的你不由自主地被那独特的氛围所感染,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点缀校园的自然景观:路旁成荫的树木、碧绿如茵的草地、房前屋后的山石,北京大学的湖光塔影、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中山大学的树影婆娑、武汉大学的山水相宜、厦门大学的滨海风光……这些或是自然生成或是人工巧琢而成的校园景观,是自然和谐的美景,净化了空气,美化了校园,同时也陶冶了性情。

同时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又将大学的文化氛围推入了新的境界,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校园建筑。这些建筑或是体现地域特征、或是展现民俗风情、或是沿袭历史传统、或是尽露前沿锋芒,是优美环境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校园文化的经典之作。优秀的校园建筑既实现了建筑功能与环境的统一,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又用建筑组群形成的和谐韵律以及与道路、树林相融合的空间序列,体现了建筑特有的人文关怀。

洛阳大学新校区设计中,设计师就试图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两者结合的力量。在校园建筑端庄、古典的立面下,是严整的秩序,漫步其中学生们深深感到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四栋教学楼和图书馆通过连廊联结在一起,在增加合堂教室的同时,不仅方便了师生在教学区与图书馆间的活动,还把图书馆、教学楼A、B、C、D有机的连成一体,从空中看构成一把钥匙的形状,寓意为“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成为校园景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也是丰富的、变化的、宜人的多场景的综合:楼梯上下、大台阶与花坛旁、过街楼上下,都是校园“蒙太奇式”的生活片断。同时校园环境对开放、自由、人文的“场所精神”的体现不仅仅停留在所谓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的层面上,而是在开放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空间私密性,有其内在秩序而在空间层次上展现其丰富的变化(图1)。

图1洛阳大学校园景观中的辟雍碑与教学楼连廊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环境,人文的和自然的,不论学校大小。关键在于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二、校园景观环境应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部三个规划之一,也是一个学校文化长期沉淀、积累的体现。除了建筑实体外,外部景观空间作为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是校园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校园道路上偶遇,在大树下读书聊天,在草地上弹吉他唱歌,在水边沉思,在球场上挥洒汗水……,这一切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丰富的校园生活。

比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景观规划中,为了体现“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味,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在结合顺德的城市空间和地区风格的基础上,发挥高校校园文化优势,突出高品味的休闲、校园文化甚至旅游观光功能,以及“以人为本”、“生态体系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创造高品质的亚热带校园文化景观。保留地域文化固有的风格,与城市景观紧密结合,在不同区域,不同节点等主要视觉焦点进行重点设计,形成多组景观群和景观兴奋点,有效地利用外部空间营造精湛、统一的景观,真正地让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具有自身文化特点高职院校(图2)。

图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广场与智慧门

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是一项包括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其最高层面的价值在于在满足环境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的文化素质教育价值。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从美学角度分析,对环境美化的过程就是对环境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各种美的潜在客体进行精神化再创造的过程,进行对其文化价值挖掘和升华的过程。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审美是学生和校园环境沟通的语言。通过审美,学生得以解读校园环境中蕴涵的精神,校园环境又通过美的可感性、可愉悦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加深着生命的体验,传递着大学文化精神的韵律。因此,可以说,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它构筑并丰富着校园的审美空间,为大学生的审美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条件,使其通过直观感受、耳濡目染、审美训练和自我陶冶,形成特有的思维模式、心理定势、生活哲学和处事方法。因此,可以说,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的过程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

三、校园景观环境的文化意义探究

大学校园环境是一个城市环境的缩影,又是城市环境最精华的所在。它既是满足人类“可居”需要的物质产品,又是满足人们“可赏”需要的精神产品,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规律,是技术和艺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但应注意的是,校园环境在体现其审美特性时,重要的是通过综合运用其艺术语言,结合学校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的抽象性、象征性特点,表现出大学作为科学殿堂的一种神圣、崇高且震撼人心的科学美,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一种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美。使大学文化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以流露,得以涵养。这是校园环境美化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校园环境美化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几乎不可能不考虑公共环境部分的重要性。它蕴涵着社会美,同时又兼容和扩延着科学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等多种其它美的形式。它呈现出的是大学文化精神所倡导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地说,是人与人相互包容、尊重、合作、团结、互助的群体精神,是自尊、自立、自重、自强的独立精神,是公平、公正、守约、诚信的道德精神。把这种中国大学优秀的文化精神体现出来,校园公共环境是理想的载体。通过拓宽建设理念,精心策划,校园公共环境可以别具特色地让我们的大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气息,留存下历史的自豪和科学的感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学子对学校几栋现代建筑围起来的精致的小型广场与其上的建筑小品情有独钟,更不必说那带有一种严肃的沧桑感的古老建筑。漫步在校园中俯仰可见的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景观和大师雕塑等建筑小品……无不激励着学校学生践行“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承诺(图3)。

四、校园景观环境应注重其建设的品位与内涵

在古典美学领域,“品味”一直是核心范畴之一,其含义极丰富。西方古典美学认为,品味是主体经由想象而产生的辨识美丑善恶之能力,它既有因时代、民族和个体差异不同而导致的相对性,又有源于主体内在一致“自然本性”的一致性。康德指出,品味乃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力,是人类先天普遍共有的“感觉力”。总的看来,品味作为一个整合的概念,标志着主体的某种审美品鉴能力和判断力,它不仅体现在生产主体的行为之中,同时它还广泛地反映在接受主体和流通主体等更加广阔的领域里。根据上述解释,大学既是社会中一种“主体”或“生产主体”,它必然就有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和精神取向;因此,大学应该是有“品味”可言的。正是大学的教师、学生的工作方式、精神风貌、建筑风格、制度文化决定了大学品味的高低,而这其中校园的景观环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生态环境下,由一定数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共存文化现象。它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映“大学人”这一社会群体的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独特的文化心态。大学的品味不仅体现在知识生产、传授、流通的主体教师、学生身上,还广泛地体现在学校管理、后勤等方面,它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大学校园良好的景观文化氛围对学生形成共同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风景优美的校园、古朴典雅的建筑、博学的师长、高雅丰富的校园活动等等,这些因素的教育影响或许是缓慢的、不经意的,但却能够持久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一些著名大学的实践证明,高品味的大学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智慧的增长大有助益,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会更加持久、深刻。

五、启示与思考

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在对人才素质要求更为苛刻的今天,校园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职能的体现不应再被忽视了。校园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仅仅意识到它的基本物质保障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而忽略了其文化素质教育价值。虽然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但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高等院校的文化品位主要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提升。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

参考文献:

[1]周逸群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2

[2]龚兆先潘安教育建筑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8

[3]刘滨谊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翁剑青著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校园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机制

开展大学生校园活动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使命,因而,同样需要各高校提高认识,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以便从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物质保证等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确保各项活动实现预期的目标,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第一,加强领导,从组织上予以保障。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关键在于领导,只有加强领导,才能使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更加科学、规范,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的现实需要,着眼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人格培育过程,引导其进行学术活动、文娱活动、社会实践等全方位的自我教育活动,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活动的目标、基本要求、实施途径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精心组织,互相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第二,提供必要的条件,从物质上予以保障。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一定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和师资方面的指导。第三,建立激励机制,从政策上予以保障。必须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社会实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具有创造能力的人。

二、高等院校校园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校园活动前期规划工作欠缺高等院校在校园活动的前期存在着定位不明确,因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没有深入理解校园活动的内涵,使得开展的校园活动盲目而空洞,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校园活动的开展缺乏连贯性,没有形成校园文化氛围,失去了校园活动开展的本来意义。

(二)校园活动管理水平与素质不高目前,大部分院校均制定了校园活动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在实践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部分学生社团由于成立仓促,加上自身管理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校园活动正常开展。

(三)校园活动资金与精力投入不足部分院校对校园活动重视不够,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一些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收取社团成员会费和企业赞助。校园活动的场地、设施不健全,导致很多校园活动“昙花一现”。为此,不少院校的社团举办活动都是以“游击队”的形式进行,至于社团的办公场所更是无从谈起。

(四)校园活动理念落后,形式单一目前,各院校学生社团加入的门槛普遍较低,学生只要办理一些简单手续即可成为会员,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加之社团干部的更迭比较频繁,致使校园活动的计划、安排等缺乏连续性,不利于社团建设的良性发展;在活动策划方面不周密,形式过于简单,缺乏品牌与特色;组织实施活动随意性强,没有规划与设计,缺乏连贯性和深度,缺乏创新,一些校园活动内容一直在低水平上重复。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网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已日趋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的阵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这为我院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进一步根据我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上面描绘最美的图景,进一步扎实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院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在校园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促进我院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真正使校园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和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我院和谐校园中发挥的作用

(一)传承和创新作用

在传承、融合传统文化及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不断站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技能,将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与高校文化和谐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教育作用

校园网的建设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释放自己,放飞心情,娱乐身心,实现内心的和谐及人与校园之间的和谐,从而为构建我院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稳定。

(三)协调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可以通过说明和阐释重要信息的意义、提供权威的意见、协调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等形式,使我院内外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沟通和协调,达到校园文化中各个方面的和谐。

(四)监测和促进作用

校园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通报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网络传播新闻信息这张晴雨表来消除周围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同时,更能利用网络同外部进行广泛交流,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为我院校园文化注入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校园网路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还缺乏一种必要的社会约束机制,网上活动的隐蔽性大,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而厌恶现实、思想消沉、对什么都无所谓,“游戏”人生,色情、暴力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等犯罪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产生强大的冲击,造成学生的思想迷惘进而会影响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利用校园网络繁荣我院校园文化可以采取的板块模式

1.教育、资讯板块

教育、高校资讯板块是给广大师生了解当今高职教育综合信息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主要开设高职教育资讯、校园采风、热点问题专题等栏目。及时准确地采编国内新近的高职教育热点,报道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2.师生交流板块

师生交流板块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窗口。主要可以开设名师风采、名师导航、教学成果展等栏目,通过交流板块便于广大学生走近名师,对话名师,励志成为惠三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网上理论学习板块

网上学习板块可以给广大学生提供加强理论学习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理论热点、理论学习征文、网上党训班等栏目。便于我校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从而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4.展示风采活动板块

展示风采活动板块是给广大学生提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青青校园、校园之星、学生组织、技能竞技节等栏目。便于我校广大学生广泛了解校园学习和生活,展示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参与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可以进一步打造我院校园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5.贴心服务板块

贴心服务板块是给我院广大学生服务的窗口。在校区改造校园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专升本、专转本及专接本、心理知识、创业就业、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等栏目。为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释疑解惑,提供实际的帮助。

6.辅导员之家板块

辅导员之家板块是加强我院学生工作队伍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该板块可以设置队伍建设、工作交流、辅导员风采等栏目,从而可以为我院辅导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广阔平台。

四、对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熟悉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网络技术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样可以充分起到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利用网络化的教育手段,获取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清除,引导学生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发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

2.要做好网上管理和监控工作

一是要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建设和管理,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认真规划和部署,努力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二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控,促进宣传思想教育的有序性,防止不良信息进入,为我院校园网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3.要实效性虚实结合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和方式,其形式相对现实活动而言是虚拟的,但其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是实在的。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院必须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和渗透。

4.要时效性地增强网上与网下结合

要网上与网下结合,增强时效性的育人功能。我院在校园网络建设时只有把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结合起来,网上与网下相统一,注意突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结束语

我院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学院师生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在学院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我院校区改造时应将传统校园文化和网路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发扬我院的品牌校园文化,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有效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文玲.高校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新局面[j].思想教育导论导刊,2008,(1).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网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已日趋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的阵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这为我院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进一步根据我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上面描绘最美的图景,进一步扎实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院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在校园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促进我院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真正使校园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和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我院和谐校园中发挥的作用

(一)传承和创新作用

在传承、融合传统文化及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不断站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技能,将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与高校文化和谐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WWw.133229.COM

(二)教育作用

校园网的建设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释放自己,放飞心情,娱乐身心,实现内心的和谐及人与校园之间的和谐,从而为构建我院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稳定。

(三)协调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可以通过说明和阐释重要信息的意义、提供权威的意见、协调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等形式,使我院内外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沟通和协调,达到校园文化中各个方面的和谐。

(四)监测和促进作用

校园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通报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网络传播新闻信息这张晴雨表来消除周围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同时,更能利用网络同外部进行广泛交流,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为我院校园文化注入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校园网路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还缺乏一种必要的社会约束机制,网上活动的隐蔽性大,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而厌恶现实、思想消沉、对什么都无所谓,“游戏”人生,色情、暴力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等犯罪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产生强大的冲击,造成学生的思想迷惘进而会影响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利用校园网络繁荣我院校园文化可以采取的板块模式

1.教育、资讯板块

教育、高校资讯板块是给广大师生了解当今高职教育综合信息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主要开设高职教育资讯、校园采风、热点问题专题等栏目。及时准确地采编国内新近的高职教育热点,报道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2.师生交流板块

师生交流板块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窗口。主要可以开设名师风采、名师导航、教学成果展等栏目,通过交流板块便于广大学生走近名师,对话名师,励志成为惠三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网上理论学习板块

网上学习板块可以给广大学生提供加强理论学习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理论热点、理论学习征文、网上党训班等栏目。便于我校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从而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4.展示风采活动板块

展示风采活动板块是给广大学生提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青青校园、校园之星、学生组织、技能竞技节等栏目。便于我校广大学生广泛了解校园学习和生活,展示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参与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可以进一步打造我院校园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5.贴心服务板块

贴心服务板块是给我院广大学生服务的窗口。在校区改造校园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专升本、专转本及专接本、心理知识、创业就业、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等栏目。为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释疑解惑,提供实际的帮助。

6.辅导员之家板块

辅导员之家板块是加强我院学生工作队伍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该板块可以设置队伍建设、工作交流、辅导员风采等栏目,从而可以为我院辅导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广阔平台。

四、对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熟悉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网络技术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样可以充分起到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利用网络化的教育手段,获取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清除,引导学生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发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

2.要做好网上管理和监控工作

一是要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建设和管理,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认真规划和部署,努力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二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控,促进宣传思想教育的有序性,防止不良信息进入,为我院校园网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3.要实效性虚实结合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和方式,其形式相对现实活动而言是虚拟的,但其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是实在的。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院必须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和渗透。

4.要时效性地增强网上与网下结合

要网上与网下结合,增强时效性的育人功能。我院在校园网络建设时只有把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结合起来,网上与网下相统一,注意突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结束语

我院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学院师生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在学院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我院校区改造时应将传统校园文化和网路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发扬我院的品牌校园文化,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有效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文玲.高校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新局面[j].思想教育导论导刊,2008,(1).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网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已日趋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的阵地。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2011年我院将实施校本部改造工程和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这为我院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进一步根据我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上面描绘最美的图景,进一步扎实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我院要利用这一契机,充分认识在校园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促进我院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真正使校园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师生信息沟通的桥梁和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 

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构建我院和谐校园中发挥的作用 

(一)传承和创新作用 

在传承、融合传统文化及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校园网络文化,不断站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吸取新思想、新理论、新技能,将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与高校文化和谐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教育作用 

校园网的建设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释放自己,放飞心情,娱乐身心,实现内心的和谐及人与校园之间的和谐,从而为构建我院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可以进一步加强我校的稳定。 

(三)协调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可以通过说明和阐释重要信息的意义、提供权威的意见、协调社会各方面之间的关系等形式,使我院内外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沟通和协调,达到校园文化中各个方面的和谐。 

(四)监测和促进作用 

校园网络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通报发生的涉及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网络传播新闻信息这张晴雨表来消除周围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同时,更能利用网络同外部进行广泛交流,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为我院校园文化注入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校园网路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影响已成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还缺乏一种必要的社会约束机制,网上活动的隐蔽性大,有的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而厌恶现实、思想消沉、对什么都无所谓,“游戏”人生,色情、暴力信息等不道德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等犯罪行为,对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产生强大的冲击,造成学生的思想迷惘进而会影响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利用校园网络繁荣我院校园文化可以采取的板块模式 

1.教育、资讯板块 

教育、高校资讯板块是给广大师生了解当今高职教育综合信息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主要开设高职教育资讯、校园采风、热点问题专题等栏目。及时准确地采编国内新近的高职教育热点,报道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 

2.师生交流板块 

师生交流板块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窗口。主要可以开设名师风采、名师导航、教学成果展等栏目,通过交流板块便于广大学生走近名师,对话名师,励志成为惠三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网上理论学习板块 

网上学习板块可以给广大学生提供加强理论学习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理论热点、理论学习征文、网上党训班等栏目。便于我校学生随时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从而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4.展示风采活动板块 

展示风采活动板块是给广大学生提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青青校园、校园之星、学生组织、技能竞技节等栏目。便于我校广大学生广泛了解校园学习和生活,展示我院学生的青春风采,参与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可以进一步打造我院校园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5.贴心服务板块 

贴心服务板块是给我院广大学生服务的窗口。在校区改造校园网络建设时可以设置专升本、专转本及专接本、心理知识、创业就业、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等栏目。为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释疑解惑,提供实际的帮助。 

6.辅导员之家板块 

辅导员之家板块是加强我院学生工作队伍的窗口。在校区改造网络建设时该板块可以设置队伍建设、工作交流、辅导员风采等栏目,从而可以为我院辅导员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广阔平台。 

四、对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养高、熟悉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网络技术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样可以充分起到引导者和把关人的角色,利用网络化的教育手段,获取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清除,引导学生利用正确有益的信息,发挥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时性、主动性和服务性。 

2.要做好网上管理和监控工作 

一是要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建设和管理,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认真规划和部署,努力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二是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方向,强化管理意识,加强检查和监控,促进宣传思想教育的有序性,防止不良信息进入,为我院校园网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3.要实效性虚实结合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新的载体和方式,其形式相对现实活动而言是虚拟的,但其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是实在的。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立足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我院必须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学生的影响和渗透。 

4.要时效性地增强网上与网下结合 

要网上与网下结合,增强时效性的育人功能。我院在校园网络建设时只有把传统德育与网络德育结合起来,网上与网下相统一,注意突出特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结束语 

我院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学院师生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在学院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我院校区改造时应将传统校园文化和网路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发扬我院的品牌校园文化,使校园网络文化成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有效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黄文玲.高校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4,(1).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新局面[j].思想教育导论导刊,2008,(1).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高校校园网安全问题分析

图1为某高校对校园网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得出的分析图。其中涉及到的很多问题都可能是由校园网的安全隐患所引起的,例如:网络攻击、无法认证等。一些看似无关的问题也不能排除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在里面,例如:很多“黑客”就经常制造一些“病毒”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系统运行速度变慢甚至断线。

(一)用户数量大而密集

目前,校园网的使用者大多数是来自高校的学生,这就导致了高校的校园网用户群体庞大而且分布相对密集,容易引发内外两方面的安全隐患。一方面,由于校园网与因特网相连接,运行速度快、使用规模大,在使用因特网服务的时候,很容易面临一些“黑客”的群体攻击;另一方面,校园网用户由于多数以大学生为主,对新鲜事物以及网络新技术比较好奇,敢于尝试,成为网络上最活跃的用户,正是这一特点很容易对网络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破坏,而且其自身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些“病毒”的攻击目标。

(二)网络环境架构问题

校园网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教学与科研应用。在这些应用中,相对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也比较宽松,从而导致存在很多的安全管理漏洞。并且,目前大多使用的操作系统普遍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这无疑为网络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例如:WindowsNT/2000是一种常用且易于操作的,这反而失去成为最不安全的网络系统。

(三)校园网系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将所有的计算机等设备全部统一购买,加上对设备的后期管理工作也是异常复杂,所以,很难将制定的安全政策在所有的端系统统一实施。进而使得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工作难度增大,这对于原本就人员不足网络管理部门更是雪上加霜。安全隐患的存在也就不可避免了。

(四)缺乏完善的网络使用以及管理制度

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导致校园网的管理者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办法时过于随意,从而很难有效的进行网络用户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

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改革

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将成为广大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势必以科研以及教学等工作的核心支持呈现。因此,对于确保高校的网络安全、可靠、顺畅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端点设备的接入

目前,广大高校已经基本实现了入网用户的身份认证管理系统的建立。但是,却无法判断出系统用户的计算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从而也就很难对其网络行为进行管理。端点设备安全接入能够对入网用户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身份验证,当用户的电脑进入到系统时,系统会对其身份进行安全检测,一旦确认其身份违法,则会禁止其入网行为,然后,对其的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如果存在漏洞则需隔离处理。只有符合要求的方可进入。

(二)确保网络出入口安全

目前,防火墙技术主要作用于三到四层的检测与筛查,而对应用层的病毒攻击效果不明显,致使在校园网以及数据中心的输入口经常受到病毒的威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防御手段。并与防火墙技术相配合,保证校园网的应用安全。

(三)实现校园网透明化

对网络的管理以及应用进行优化,必须做到网络的高度透明,并对大规模的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实时状态信息的收集与整体,对流量的分布详细掌握,从而为各种优化措施以及QoS方案的执行做好准备,确保关键业务的顺利运行。

(四)IP技术的存储整合

目前,存储资源主要是依靠服务器和应用,多数都是分散存在的,很难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对存储资源的整合是解决资源和信息孤立的重要环节。利用高校数据中心的深入建设,能够实现资源的存储、整合以及共享。从而为数据和应用系统的整合提供支撑平台。校园数据中心的特点不同于其他行业,是分布式数据中心的建设,这既是高校管理模式的需要,也是实现异地容灾备份的需要。同时,不同区域的数据分布式多物理位置存放可满足校园应用对资料的高速访问的特点需求,即大多数的应用需要对于数据的高速并发访问。那么在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下,基于IP技术将大大降低数据和存储资源的整合难度,并极大地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安全数据网络是与校园网络物理融合、逻辑分离的安全VPN网络,在充分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复用校园的基础网络资源,降低基础建设的投资,同时也解决了存储系统在物理距离方面的限制,最终以低成本实现了效果满意的数据备份、容灾。

(五)完善校园网的安全管理制度

无论是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还是最新的软硬件设备支撑,都需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而管理人才更是离不开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与其配合。因此,管理人员要对网络安全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不断的对现有网络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其做到与时俱进。并在高校当中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帮助用户提升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将网络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校园文化代表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在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目标的管理,更要注重对其过程的管理。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必须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构建以及校园文化的开展等各个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

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是一个动态的目标,在高校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建立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因为社会在不同时期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同,这就促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目标。总体来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有着统领整个活动方向的重要作用:(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可以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监督提供基本依据;(2)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作为一种活动规范,可以有效指导整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约束性和可控性;(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有助于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提供科学规范;(5)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建立可以为校园文化活动真正实现有计划和有组织提供基本的思想引导。

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应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品德。高校校园文化必须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通过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例如,讲究卫生、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2)知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取知识或信息,每次校园文化活动之后,参与的大学生在知识上都应该有所提升;(3)技能技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可以促使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方面来。这些实际技能主要包括:创造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4)能力与智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还包括可以帮助大学生发展那些可以使知识变成适应和适用于新环境的能力与智力。主要包括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5)个性品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可以促使大学生得到个性的发展,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6)体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应该可以促使大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以适应未来激烈的职场竞争。

2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构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科学设计和编排校园文化活动内容,进而保证高校校园文化过程优化的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从内容上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大学生娱乐和学习活动等多个方面。从形式上我们可以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分为大学生演讲活动、大学生竞赛活动等。从层次上划分,我们可以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分为班级活动、系级活动、院级活动以及校级活动等。

笔者认为,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具体设计,我们要做到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相统一,又要做到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协调。要真正做到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想做到这一点,在高校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方面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统一原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应该做到教育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发展性和继承性的统一以及针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等各个方面的统一;(2)最佳教育原则。所谓的最佳教育原则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校园文化教育的时候必须是主动接受,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全身心的接受校园文化教育,达到最佳教育的原则;(3)优化内容进程原则。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不同,就需要采用不同的辅助工具和不同的时间进程。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有先后、有时序,做到内容优化;(4)内容补充原则。应根据各个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补充某个学科缺乏的知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5)主题原则。每一次校园文化活动都应该有它的主题,这样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教育性。

3校园文化的开展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参与大学生的思想的提高和知识的获得,更可以促使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体力以及知识方面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来说具有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开展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高校校园文化开展的前提,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等各个方面的设计与科学规划。其次,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阶段。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阶段亦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准备阶段的具体运用。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阶段,我们不仅要考虑大学生的普遍程度,还要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得到应有的发展。最后,高校检验校园文化阶段。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开展的效果如何,我们还必须通过测量去考评高校校园文化的实施效果,具体包括:分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确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成功之处和不足所在,查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失败原因,以便进行调整,形成新的设计。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高校校园文化的过程管理。从而保证高校校园文化可以从多层面、全方位得到建设和发展。为高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高校教育的质量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GIS;数字校园;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0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自由化,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今后物流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将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范围的扩大及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与信息化。现代物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等。为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物流产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与GIS技术,建立一个集科学化、可视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物流管理系统,为物流企业科学、高效管理物流配送过程,提供方便快捷的管理决策工具。

针对目前尚不成熟的校园物流管理系统,本文以高校为研究对象,将数字校园与物流管理系统相结合,立足于国内外物流产业信息化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分析,参考借鉴国内一些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思想,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完成基于GIS的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集美大学为例,构建基于GIS的现代仓储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并初步实现了物流信息管理,其包括空间定位、地图查询、物流配送、最短路径等功能。将该系统应用于校园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最大化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1国内外物流产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传统的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体制落后。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物流体系建设上长期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2)粗放经营。中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已初具规模,但内在质量差,运作效益低。(3)第三方物流市场发育不足。据有关专家统计,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比重,日本为80%,美国为57%,而中国仅为18%。面对中国物流业如此巨大的市场,第三方物流市场明显发育不足。

进入新世纪,信息化成为物流产业的支柱,物流的信息化的特点在于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采集、管理、分析和调度,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与传统物流相比,信息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信息对物流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并能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及时进行反馈分析。随着客户对所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物流过程中,物流必须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满足顾客对速度与可获得性的需求。而以信息化为支柱的物流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了供货速度的可获得性以及良好的服务品质,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商品销售额,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可见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代物流业务的神经中枢。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基于GIS的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而研制开发的一个实用信息系统。

2基于GIS的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2.1GIS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它着重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应用、融合、交叉渗透,并实现各种信息的可视化[1]。GIS能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使其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代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成为商业领域一种新兴的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展。

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视化的方法,显示和分析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进行决策、管理资产和运营。其特有的功能可使程序开发人员将地图化功能嵌入实际应用中[2],开发人员可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工作,用户则可通过应用程序访问地图数据。

2.2最短路径算法

要提高物流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需要将GIS技术中的最短路径应用于其中,从而使得物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

计算最短路径时,常采用经典图论中的Dijstra算法,也称为标号法。Dijstra算法把道路节点标主为临时性的T标号点集和最终选定的P标号点集,并把起点作为第一个P标号点集,然后根据最短路径的原则逐个选出T标号点集中的P标号点,并按P标号点扩展T标号点集,直到全部目标被标为P标号点集。从起点到终点的P标号就代表了所求的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算法可以弥补重心法的不足,比重心法更加符合实际的路网要求。此算法的判断条件不一定要是两点的距离,可以是两个在网络上两点间的任意权值(如运费,到达时间)。

2.3选址的实现

利用GIS软件选址的一般过程:(1)数字化需求点和配送中心及相关道路的数据。(2)确定配送中心的覆盖范围及预选点坐标;在确定预选点时,一般要考虑所选地点的经济因素、投资环境情况是否有现在设施可利用和其它因素(如环保方面的因素)。(3)利用GIS软件(如:ArcView,MapObjects等)里网络分析功能对预选点和需求点进行最短路径分析。即使配送的距离最短,暂忽略两节点间的运行时间及运输费用。

图1是以集美大学送餐点为例,先在图上选好一个预选点(图中蓝色圆形表示),再以500米的范围选出可进行配送的需求点,利用MapObjects2.1的路径分析功能,计算单个配送中心对多个需求点进行配送的最短路径(图中红色的实线)。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使用组件编程,求多个预选点进行配送时的最短路径或对某个权值的最优化路径,通过比较后,获得最优的选址方案。而且可在道路网络图层的属性表里添加各种相关的属性作为网络分析时的权值,如时间,金钱的开销等。通过建立完整约束模型和利用编程进行多次的迭代求解可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以GIS作为基础平台进行分析,除了可使结果可视化外,还可以避免作为结果的后选点落在一些无效的点上,如山脉、湖泊。因为传统的求解过程是以纯数学模型为基础,在计算过程中并没有将所选的地址地理空间属性计算在内,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方案:把地址选在一些山脉、湖泊之上。

3基于GIS的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1数据组织

采用的是ESRI公司的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本系统使用到的数据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系统的网络分析功能使用到的支持数据(或辅助数据),包括三个表(“道路str”,“结果表”,“道路节点表”)。第二类是物流配送系统的专题数据,它包括(配送点、学生宿舍、教学楼等)。第三类为集美大学校区1:1000背景电子地图数据表,它包括“水系”、“道路面”、“绿地”

等要素层。由于校园信息数据库不太大,为了方便用户对数据库的使用和维护,对于数据库内各表格的唯一标识符---主键的代码编制主要是采用了混合码。

3.2功能设计

基于GIS的物流信息系统是GIS技术支撑下的、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分发、共享、处理、分析、存储的机制构筑物流操作平台。包括系统管理、物流管理、物流配送三方面的功能。如图2所示。

4集美大学校园物流管理系统实例分析

本系统以VisualBasic6.0作为系统主控程序的开发平台,以MapObjects2.0为GIS基础软件平台,在VisualBasic6.0上添加MO的控件,利用MO的GIS分析功能完成对系统中最佳路径分析、空间查询等功能的开发。在开发之前使用ARCView作为数字化校园地图的工具,保存为Shapefiles格式。

MO的特点包括如下几点:(1)广泛的数据格式支持,包括ESRIShapefiles、ArcSDE及大量的栅格图像格式;(2)支持通过微软ODBC进行外部数据库访问;(3)支持扩展的图形数据及操作;(4)支持投影;(5)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可用于合并、交叉和缓冲区操作。

4.1系统用户管理

物品类别登记;数据维护;打印设置;退出系统。

为方便系统使用,系统将用户管理分为三个类型:(1)普通用户,可以进行简单的地图操作与所有不伤害基础数据的操作;(2)管理员,实现所有功能操作;(3)主任级管理员,用于创建用户。

管理员可以创建普通用户,修改自己的密码;主任级管理员可以实现各种用户添加功能;普通用户不能进入该窗体。

4.2物流管理

物品登记与物流处理;物品流通情况查询;物品流通情况总汇。

4.3物流配送

4.3.1电子地图的基本操作。视图放大:包括鼠标开窗放大、鼠标点击放大;视图缩小:包括鼠标开窗缩小、鼠标点击缩小;视图平移:将视图外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心;坐标查询:查询电子地图图面任意一点的地理坐标。

4.3.2配送路线优化。建立校园物流最佳配送路线设计模型,在已知客户源的前提下(即知道客户源的地理位置),系统自动找到该客户源的最佳配送路径,并提供从配送中心到各配送网点的最佳行车路线,安排好送货次序,以节约企业配送成本;或者通过屏幕在电子地图上指定配送点,系统即给出从配送中心到各配送网点的最佳行车路线。超级秘书网

5结论及展望

本文是在MapObjects和ESRI公司ARCView为平台的基础上结合VisualBasic6.0开发而成,通过对集美大学校园资源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建立区域专题地图,结合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校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践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技术,实现现代物流配送的智能化管理。

(1)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更好地管理与客户间的互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发现新市场和渠道,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2)项目的价值在于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优化了企业的物流配送,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辅助决策,如:空间查询、行路优化等。在各种条件下(包括历史条件)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可以利用系统的GIS功能,方便地实现各种查询、统计结果的图文一体化,即空间信息、表格信息的一体化。

(3)该系统在基于GIS的基础上还结合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把产品的进、销、存统一起来,建立了自己完善的数据空间。

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做到从物品进货到物流配送到最后物品销售统计的全过程。使得整个物流过程做到智能化、信息化。

不足之处:该系统如果再添加上网络WEB功能将使得物流配送更加完善。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科研管理领域中的综合运用,它的核心是要从管理工作的内涵出发,建立能充分利用网络,合理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科研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实现科研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继而提高科研管理和交流的效率及水平。

2.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专业门类多,科研项目及成果所涉及领域广、数量大,给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学校对科研的投入增加,参与科研活动的人员不断增多,科研管理的压力也逐步增大,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搭建和应用科研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有助于服务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工作,有助于辅助领导进行科研管理决策,进而有助于提升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仍然是依靠人工进行,通过Word、Excel等常用的办公软件来处理大批量的数据,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能实时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况,而且有大量的重复劳动。随着工作的不断增多,数据长期不断积累,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已经受到了人工操作和这种旧的管理模式的严重制约。从科研管理的有效性来看,信息技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管理的效率。从科研管理的规范性来看,信息技术化管理极大地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很大,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客观上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要求,实现机上作业,便于提高作业效率,也便于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与分析,实现了管理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3.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其中产学研数字化就是要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详实的信息资源,达到教学、科研和实训三者一体化,通过高效的数字化产学研环境,有效促进知识的发生、发展与管理。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下,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系统。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字】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第1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生态建设,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生态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1.3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基础与条件

校区基地环境、土壤、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第2章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的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态景观规划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这要求:A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B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C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D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5)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第3章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

3.1概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总面积约80公顷。东临邰城路,南接陕西省饲料厂,北靠渭汇渠,西面为大片的绿地。整个规划地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三部分。

3.2规划的指导思想

运用生态学原理,力图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美的矛盾,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宜人的校园生存环境。

3.3布局手法

规划布局手法是条带加组团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

设东北两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连接两次入口的自然环路为车行道(14M),引导车流;教学实验区道路采用规则式棋盘式布局(7M);学生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各组团均有或纵或横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环路;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建筑楼群

教学实验楼建筑群成条带状布置,为东西走向;宿舍楼为组团式布局。

3.4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可用“一心三带四区”来概括。

一心:为核心生态区。其内绿地连片布置,形成整个校区的中心绿岛,并与其它各功能区的条带状、环状、团片状绿地共同组成纵横交错的校园绿色网络系统。它由树木园、植物园、苗圃三部分组成。树木园、植物园内树种繁多,内置花架、铺装步道、坐凳;苗圃内设一大型温室。此区不仅满足了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而且方便学生课余休息和晨读。

三带:全院三条主干道构成一横一纵一斜三带。一横一纵为东、北主入口各宽60m的景观带,其两侧配置高大乔木,构成林荫道,中间为宽20m的绿地,两景观带交汇处为一圆形广场,其内设置有升旗台、雕塑以及一圆形礼堂,产生对景的效果。此种设计使入院者视野开阔,心情不受压抑,并且高大乔木与绿地的规则式条带状布局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府的严谨、有序、端庄、优雅的高品位、高质量。斜向景观带采用节点呼应手法,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信息交流中心分别位于其起点、中点和端点处,遥相呼应。大学生活动中心有建筑组合成麦克风型,内设影剧院、咖啡厅等活动场所,意寓此为大学生文化传播地,提高了学生文化生活质量。在信息交流中心旁边,为园林园艺和校园特色(植物标本馆、昆虫博物馆、校史馆等)两大展示大厅,供人参观欣赏并可由此加深对本校的了解。斜向景观带为步行道,植物配置采用渐变式,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校园景色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水平。

四区:按用地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

教学区

由条带状的公共实验区、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楼群和图书信息中心组成。其中以教学楼、办公楼为主体,并配置雪松和彩色植物图案。植物配置丰富,装饰性较强,其目的在于为全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体育活动区

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对内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西面,连片集中布局,通过其间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区。以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运动场为主体,适当配置耐践踏的草坪、生命力强的植物,供活动后短暂休息。对外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规划地的东北角,由于此地濒临城市主干道,交通方便而设在此处。

学生生活区

采用组团式布局,各个组团镶嵌于大片绿地之间,通过道路、公共绿地,运用艺术手法将其内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机的组合,达到和谐的境界。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组团内又分别包括商业服务中心、食堂、浴室和休息运动广场,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教师生活区

校园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在数字化校园下环境大学生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做了探讨,总结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与具体工具,并在最后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这种教育的努力方向。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校园网上可以查询各种各样的教学、科研资料,如数字期刊、精品课程、教师课件、试题库、教学软件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开放的,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然而海量的信息获取渠道往往又使得学习者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甚至还有可能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吸收信息和运用信息成为每个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人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思想在个人层面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一、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现状

1.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PKM,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的概念最早是由PaulDorsey教授提出的,原文为“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shouldbeviewedasasetaproblem—solvingski11Sthathavebothalogicalorconceptualaswellasphysicalorhands—oncomponent.”,

中文意思就是: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较多,但基本认同个人知识管理实质是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是将个人将获取的各种零散的和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帮助个人将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

2.重要性

个人知识管理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个人的信息素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竞争能力,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

学生可以在知识管理的思想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搭建起符合个人现状及发展需求的知识框架,以一名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例,他想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根据这一目标,他构架了图l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框架包括物理专业的知识和教育专业的知识,也包含了其他的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由于针对性强,往这个框架中填充的知识也就越发有效。

(2)培养起终身学习的习惯,持续性地学习与知识更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

人类正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淘汰周期日益变短。为了避免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必须持续的学习,及时掌握和更新所需的专业知识,达到提升个人价值和竞争力的目的。但是,随着知识资源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趋复杂,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成为大学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3)有效率地提取知识,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借助良好的知识管理技能,大学生可以快速有效地从个人知识库中提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资源,应用到学习工作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展示出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收获自信。并因此成为知识交流活动中的活跃分子,获得许多潜在的机会及更好的事业发展机遇。

3.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

虽然个人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可是目前大学生的PKM现状确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缺乏认识

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这个概念的了解只限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如信息管理专业)或者有过专门研究的同学,谈不上重视知识管理以及应用了。

(2)对知识(信息)缺乏良好分类,没有系统管理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知识)的存放都是比较杂乱的,随意存放,命名缺乏规则,经常出现找不到或不能及时找到有关资料、存储的文件或者忘记密码等情况。加上没有备份资料的习惯,如遇病毒或系统故障,经常导致信息永久丢失的后果。

(3)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目前大学生可以用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有很多,如传统的纸笔,电脑,MP3(MP4),手机,U盘,Blog,E-mai1等等。但大多数仅限于其基本用途,没有将它们的功能应用到知识管理上,如手机几乎人人一个,却很少人有充分利用它进行日程安排;QQ人人都在用,却很少人有用QQ空间来存放自己在网络上找到的资料,或用QQ硬盘存放收藏夹等等。

二、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PKM)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PIM)、关系管理(RelationshipsManagementRM)、内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CM)以及资讯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四个部分,按照“收集、组织、编辑、存储、检索和共享”六大环节,在简单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1.分析知识资源的需求,建立个人知识框架

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起点,大学生需要对个人在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和以后工作中要应用的知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分类和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但也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对本专业的认识不足,加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很难准确把握自己的知识需求。这项工作可以在辅导员、专业老师或者是临近毕业的学长指导下,根据个人特点、兴趣以及最有可能的就业方向,搭建起个人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的主体部分越早定下越好,但不宜进行大的调整,枝节部分可以随着自己的学习不断深入,加以调整。

2.选择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建立起知识框架后应选择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平台。在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下,可以采用“手机(PDA)+Blog+知识文件夹”的组合方式来实施,其中手机可以完成PIM和RM的工作,包括对自己日程的管理、联系人的管理,与同学,老师的联络工作,财务管理等等,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管理软件将PIM信息同步到电脑的outlook等软件中,完成数据的备份操作。而知识文件夹主要完成cM和IM的工作。这个方案非常灵活、简洁、经济,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起码可以通过u盘(MP3,MP4)来存储。而Blog体现在知识的存储与共享上:大学生可以将重要的资料发表在自己的Blog或者是QQ空间中去,在存储知识的同时,也将经过自己刷选的优质信息出去,借助日益扩大的Blog影响力,实现知识的共享。并可以定时通过Blog备份软件将Blog数据备份到知识文件夹中,双重保险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3.建个人知识管理的准则

在没有专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支持下,大学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工作前必须建立起个人的知识命名及编码准则,以便知识资源在分类存储和提取使用时均有章可循。其中文件夹的命名按照知识框架中的分类进行,图2为一名学生所建立的教学资源文件夹系统。文件名的命名建议采用“文件名=来源+类型+内容+时间”的规则,这样可以让你不必打开文档就可以从文件名了解文件的基本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维护及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

在选择好PKM的系统(软件)及准则后,进行的就是个人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了。包括添加新的知识资源(包括知识类别);更新、修改或删除部分知识资源和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的各项准则。此项工作的最大难度在于“持之以恒”,即长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准则”维护及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数据的安全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习和工作积累就是两个脑,一个是自己的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个就是我们使用的电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资料如果不能找回将是一场灾难。买个好电脑是个前提,定期备份是一个好办法。备份常用有几种方法:是光盘刻录备份;二是借助电子邮箱,Blog、网路硬盘等网络应用技术备份;三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实现重要文件备份。

5.应用知识以及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活动

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在实际工作及学习中获得良好的绩效。由于采用的是自建的知识文件夹来进行知识管理,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路径检索和简单搜索功能从知识库中提取所需的知识资源,并能从文件名中的“来源”寻找出相应的知识获取渠道,获取系统以外的知识资源,达到应用专业知识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提供了BBS,Blog,QQ,E-mail,MSN等众多交流方式,利用它们,大学生可以与相关的专家及其他用户进行知识交流,从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创造出理想的绩效,争取到良好的事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