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

工程审计的分类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1篇

自2001年安然等事件爆发以来,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提升,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结合得更加紧密,内部审计从企业后台被推到前台,并与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1]。内部审计地位的提升、范围的扩展和审计重点的转移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内部审计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内部审计人员能否适应从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的转变、从经营层业务导向审计向战略层治理导向审计的转变、从事后审计向全程审计的转变、从查错防弊导向审计向价值增值导向审计的转变,以及是否具备开展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的职业胜任能力,决定着我国内部审计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因此,要实现我国内部审计事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尽快接轨,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顺利转型,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分析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基本情况,并借鉴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

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设计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调查问卷》,借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的成果,问卷内容涉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职业胜任能力的掌握情况,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和培训机制设计内容的相关建议等[2]。具体内容包括四大部分:(1)内部审计人员所在企业基本情况;(2)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3)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素质;(4)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情况。问卷调查采用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内部审计人员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50份,问卷有效率为9167%。本次问卷调查涉及的行业包括电信、金融、服务、教育、房地产、钢铁、电子、投资、生化、工业、农产品加工、酒、石油、制造业、综合产业等,笔者对收回的有效问卷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的情况如下: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有限责任公司的占4545%,国有独资公司的占1818%,股份有限公司的占3636%;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隶属区域进行划分,东部地区的占8364%,中部地区的占1273%,西部地区的占364%;根据被调查对象所在企业的规模进行分类,大型企业的占40%,中型企业的占5636%,小型企业的占364%。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891%的调查对象所在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情况如表1所示。本次问卷调查的一项内容是要求被调查对象根据其工作所涉及的审计类型按照工作量大小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列最先到排列最后的顺序对选项分别赋值11分到1分,并对11个选项加总分后取平均数,最后得出主要审计类型的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同时,本次问卷调查对被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也是通过排序方式进行的,各专业人数的平均得分如表3所示。

另外,本次问卷就被调查对象对专业知识重要程度的认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和技术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对象对专业知识重要程度的认识方面,会计学、计算机和管理学最受关注,财政学和经济学次之,法学和工学再次之,外语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4所示)。在个人技能方面,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判断力很重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变革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次之,写作能力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5所示)。在审计工具和技术方面,被调查者对内部控制工具运用的重视程度最高,而商业分析工具的使用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如表6所示)。在职业道德方面,正直诚信、廉洁、保密这三项得到的重视程度较高,职业审慎、遵纪守法、社会责任、追求卓越等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如表7所示)。

(三)调查结论对框架设计的作用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此次调查结论能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设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设计思路方面,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对公司经营行为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机构的总体地位、权力、独立性和客观性得以保证,因此框架基本可以按照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监事会之下或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形进行设计。

2.在框架内容的分类方面,由于多数被调查对象持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因此在设计框架时可以根据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相关教材的知识结构对会计学、审计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审计技能进行相应的分类和规定。

3.在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具体要求方面:(1)由于传统审计类型(如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合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舞弊审计等)仍然受到多数企业的重视,因此应对这些方面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同时,对在国际趋势影响下日益受到重视的风险管理审计、投资项目审计也应提出一定程度的胜任要求,而对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专项审计、IT审计等审计类型可在框架设计中暂时提出相对较低的要求。(2)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类专业知识重要性认识的调查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财政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对法律、建筑学、外语等学科的要求则不应过高。(3)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项个人技能重要性的认识,在设计框架时应对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变革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对实际操作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则不宜过高,但对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应不仅仅限于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撰写审计报告,而是应要求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结合工作实践来撰写论文并公开发表。(4)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种内部审计工具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内部控制工具、风险管理工具、信息技术软件和分析工具以及经营管理工具的使用提出更高要求,而对商业分析工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则可以暂时不作要求。另外,在计算机使用要求(归属于信息技术软件和分析工具)方面,本文也作了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在设计框架时应对文字处理、INTERNET上网技术、EXCEL软件、查询数据编程语言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对基本编程和独立编程等难度较高的能力则不必过高要求。(5)在内部审计人员对各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评价结果中,尽管某些职业道德受到内部审计人员重视的程度较低,但本文认为这些职业道德仍然对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棣华和张守凤认为,内部审计人员应遵守廉洁自律、办事严谨、遵纪守法、保守秘密等职业操守原则[3]。因此,本文认为正直诚信、廉洁、保密、职业审慎、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追求卓越等七项职业道德均应当成为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并且根据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独立性和客观性也应列入其中。

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体系

国外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分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三类。借鉴此分类方法和屈耀辉等人的观点,本文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划分为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四类[4]。这四类职业胜任能力在重要程度上有所区别,从而形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为主体,以职业道德为普遍约束力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这四类职业胜任能力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辩证的统一体[5]。

(一)专业知识———基础

专业知识是一个职业能够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要件,从业人员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则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无法产生工作成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中的基础内容是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探讨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为方便查阅、使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本文依据问卷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将专业知识部分以学科作为分类标准,个别学科(如会计学、管理学)根据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下设分支学科进行具体规定,其中会计学下属的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内容按照问卷分析的结果,依照注册会计师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辅导教材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框架中学科的先后次序依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各学科重要程度的认识来排列,如表8所示。

(二)个人技能和审计工具与技术———主体

内部审计工作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性。个人技能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对最新审计知识的学习或对上级机构的工作汇报都具有重要影响,对审计工具与技术的掌握程度则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能否运用适当的工具或技术进行正确而高效的审计工作。因此,个人技能或审计工具与技术的缺乏都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可以说,这两类职业胜任能力是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必需素质,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主体部分。本文对各种能力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分类依据问卷中的相关内容来确定,各种能力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先后次序依据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各种执业能力重要程度的认识由重到轻进行排列,并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相关调查结果予以确定[6],如表8所示。

(三)职业道德———普遍约束力

职业道德对内部审计人员在整个工作中都具有普遍约束力,也一直是各个国家重点强调的内容。框架中个人技能的发挥和审计工具与技术的使用都是贯穿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过程的要素,因此职业道德对两者具有普遍约束力。借鉴陈佳俊和贺颖奇的分类观点,本文将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级别九项要素,其中九项要素依据问卷调查所得结论而定[7],如表9所示。四、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具体内容针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相关规定存在层次不分明、分类不细致、范围不全面等状况,本文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总体设计思路为:按照分类别列示、分层级规定、全面覆盖、方便查询的要求,采取内容细分类、人员分层级[8]、按需定程度、整体成体系等措施,将各类职业胜任能力进行细致分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出层级,并对各层级人员应具备的各类职业胜任能力规定掌握程度,并使用表格体系结构,以方便不同层级内部审计人员的查询使用。一是内容细分类。在框架中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专业知识、个人技能、审计工具与技术三大类职业胜任能力;第二层次为隶属于三大类职业胜任能力的学科名称或项目名称;第三层次为各学科或项目名称下的分支学科名称;第四层次为各分支学科的具体要求。二是人员分层级。在借鉴国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按层级划分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层级数和层级名称,在框架中将内部审计人员划分为三大等级,共包含六个层级,以使得框架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三是按需定程度。在确定内容和人员层级的基础上,根据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借鉴国外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相关规定,对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各类具体职业胜任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四是整体成体系。框架采用表格形式来体现,表中纵标题和横标题分别表示各类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种类和各内部审计人员层级,表格内容为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对相应职业胜任能力内容应当掌握的程度,这样可以方便内部审计人员从具体学科分类或人员层级两个角度进行相关内容查询,既实用又便捷。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2篇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从而对各类艺术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国虽然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但相比于国外的艺术形式与规模来说,中国的艺术人才依然是紧缺的。在这种艺术人才市场紧缺的形式下,国家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使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迎来了良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和整体实力,已成为艺术类院校发展的大趋势。近几年,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规模在不断壮大,高等艺术院校在提供人才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

二、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艺术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艺术院校原有的规模、基础设施和教学器材等已逐渐开始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和正常教学使用,甚至部分艺术院校的本校区驻地不足,从而需要新校区的建设和使用。各艺术类院校开始加大了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因此,审计部门在艺术类院校中对资金控制方面的任务越来越重,然而由于艺术类院校内部工程审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阻碍了艺术类院校的健康发展,也给国家和学校自身造成相当的损失。艺术类院校内部工程、修缮审计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类院校内部对于审计的理解和重视不够目前,部分艺术类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在相当数量艺术类院校中,校内教职工由于专心钻研艺术理论,对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程序不熟悉,也不主动学习相关基本理论,加之与理工科院校相比,艺术学科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艺术类院校教职工在涉及内部审计的相关事宜方面,存在部分“先斩后奏”,请审计补手续的情况,从而忽视和丢弃了内部审计的功效。

2.内部审计的机构不健全,人员数量缺少当前大多数艺术类院校的机构设置都是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没有达到内审机构独立性的要求,配备的专职审计人员不仅数量相对来说缺少,更缺乏专业性。更有甚者,部分规模较小的艺术学校没有设置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艺术类院校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1]。

3.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随着艺术类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类高校的资金投资越来越高,对于基建工程、修缮项目的内部审计,由于牵涉的资金额度较大、程序较为复杂、需要的专业性更强,是一项融和多项学科知识的系统工作,因此对于基建工程、修缮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要求需要具备工程造价专业技术理论、实践和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但是,部分艺术类院校的从事内部工程审计的工作人员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而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专业的审计理论和业务知识,直接影响了审计的功效。即使参加了内部审计培训,但对较为专业的工程审计难以完成。甚至,部分艺术类院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任职资格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不清楚内部审计的流程和要求,导致内部审计的效果丢失[2]。而配备工程审计人员的艺术院校,在数量上还存在相对不足,往往是土建和安装专业没有分开,不能完成规模较大的专业审计任务,导致的结果是,当前艺术类院校中工作量较大的审计业务,由于自身限制,都采取了临时聘用校外审计人员或者采取审计业务外包的方式来完成,从而提高了审计的成本。

4.基建、修缮项目缺乏全程性监督、审计部分艺术类院校没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在基建、修缮项目的相应招标、跟踪审计、结算等都进行了制度化规范,但这些制度在某些细节方面难以具体实施,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当前艺术类高校内审工作的主要内容往往局限于对项目完工后进行的结算审计。虽然已经提出了基建、修缮工程的跟踪审计,但未形成一套可实际操作的流程,由于艺术类院校的内审人员数量的限制,也无法实际去进行工程、修缮的跟踪审计。而完工后的结算审计无法对基建、修缮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有可能会造成工程结算失真,导致投资失控,发生工程超支的现象,给学校造成损失。

5.其他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实施的计算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都对基建、修缮审计的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要求,一些艺术类院校的审计人员存在的情形。另外由于工程审计的复杂性,需要借助软件才能高效、准确的完成,然而目前,仍有部分艺术类院校未为学校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其应具备的办公专业软硬件设施。

三、加强艺术类院校基建、修缮审计的对策

1.加强审计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首先,艺术类院校的领导应把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工程审计规章制度和审计程序,加强对学校内广大教职工的宣传学习,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行审计业务时,要端正工作态度,注重审计的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好和被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关系,不能有架子,要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以理服人。

2.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素质条件成熟的艺术类院校,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从而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要保证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对审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3]。

3.适时的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艺术类院校应当结合学院的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跟踪审计的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工程审计人员应当对基建、修缮项目的立项、工程招投标、工程签证、隐蔽工程验收、工程价款结算以及工程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审计,只有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院校可以采取临时聘用审计人员,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建、修缮项目都要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应当选取金额较大,施工较为复杂,隐蔽工程较多的典型项目进行跟踪审计[4]。

4.提工程审计的软件设施应当为工程审计人员配备齐全的专业操作软件,通过把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计算机软件的优势紧密结合来提高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并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将整个审计过程,用电子化模式记录和储存,逐步实现审计工作的电算化、科学化。

5.加大对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教育加强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内部工程审计人员的廉洁教育使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做到廉洁自律、恪尽职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能够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能够严格遵守国家审计准则[5]。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3篇

1工程审计的程序

焦家金矿工程审计执行两级审核制,即初审和终审。初审由项目主管单位承担,负责对报送预结算的全面审核,侧重于工程项目的计划控制、完成工程量的认证及主材单价的确定;终审由该矿的综合计划部承担,由相关的审计人员完成。按照3个不同专业划分,大体上分为土建工程,井上、井下安装工程及井巷掘进工程,终审人员负责对经初审单位审核的预结算进行复审,主要侧重于定额子目的套取和取费是否合理。

2工程审计的奖罚制度

为了增加工程审计的透明度,焦家金矿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流程。综合计划部应根据工程审计的情况编制报表,于次月15日在矿区办公平台上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施工单位、编制人、初审人、初审审减额、终审人及终审审减额。矿产部成立工程审计领导小组,每年对工程审计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当施工单位结算报送值与终审值占报送值的5%以上(不含5%)时,按审减值与送审值5%的差额的15%扣罚施工单位工程款。对于施工单位和审计人员都是同一个规范的制度约束。

3工程审计的依据

工程审计的依据可以分为7大类[1-6]。第一类,规范工程计价的依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第二类,计算设备数量和工程量的依据:可行性研究资料,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图纸和资料,工程变更及施工现场签证。第三类,计算分部分项工程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及费用的依据:概算指标、概算定额和预算定额,人工单价,材料预算单价,机械台班单价,工程造价信息。第四类,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依据:间接费定额和价格指数。第五类,计算设备费的依据:设备价格和运杂费率等。第六类,计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依据:用地指标,各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等。第七类,与计算造价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包含在工程造价内的税种、税率,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环境政策、技术政策和土地等资源利用政策有关的取费标准,利率和汇率,其他计价依据。

4工程审计的方法

工程审计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全面审计法、标准预算审查法、分组计算审查法、对比审查法、筛选审查法、重点抽查法、利用手册审查法和分解对比审查法8种[1]。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采用哪种审计方法,要根据工程的规模、造价的大小、难易程度及工期等因素来确定。

(1)全面审计法(又称逐项审查法)。对照图纸、变更、签证、实物、国家和地方定额、政策性文件,全面审查工程竣工结算书及造价方面的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等,然后直接得出审定价。由于每项工程和每个定额子目都是经过审查得出的,因此这种审计结果不易出错,准确性高,但该方法的缺点是耗时较长,如果将时间和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相比,时间的长短就显得微不足道。焦家金矿的工程审计大多采用全面审计法,因为该方法能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2)标准预算审查法。具体做法是对于利用标准图纸和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先集中力量编制标准预算,并以此为标准来审查预算。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上部结构和做法相同,可集中力量细审或编制一份预算,并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预算,或以这种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审查,而对局部不同部分单独审查。该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且易定案,缺点是只适合按标准图纸设计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3)分组计算审查法。这是一种加快审查工程量速度的方法,先把预算中的项目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或具有内在联系的项目划分为一组,审查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度。

(4)对比审查法。用已建成的工程的预算或虽未建成但已审查修正的预算对比审查类似工程的一种方法。

(5)筛选审查法。2个工程采用同一张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不同。其新建工程基础以上可以采用对比审查法,不同部分可采用相应的审查方法进行审查。若2个工程设计相同、而建筑面积不同时,根据2个工程建筑面积之比与2个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之比基本一致的特点,审查新建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此外,可用2个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或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对比审查,如果基本相同,说明新建工程的结算是准确的;反之,说明新建工程结算有问题,要找出不同原因加以改正。若2个工程的面积相同、而设计图纸不完全相同时,相同的部分(如厂房中的柱子、房架、屋面及砖墙等)可进行工程量的对比审查,不能对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图纸计算。

(6)重点抽查法。从工程结算书等有关资料中抽出一部分项目,如抽出一部分工程量或一部分定额子目进行审查,正确的同意送审价,错误的加以更正,然后连同未抽部分一起合并计算,得出一个审定价,其优点是能够节省时间。由于不能保证未抽审部分的正确性,因此,审计出来的结果就不能确保其正确性,因此,一般不采用该方法

(7)利用手册审查法。将工程中常用的工程构件和配件事先整理成预算手册,按手册对照审查的方法。如按标准图集计算出工程常用的预制构配件(洗脸池、座便器、检查井、化粪池和碗柜等)的工程量,套上单价,编制成预算手册使用,可大大简化预结算的审查工作。

(8)分解对比审查法。将一个单位工程按直接费和间接费进行分解,然后再把直接费按工种和分部工程进行分解,分别与审定的标准预算进行分析。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质量评估 绩效 模型

一、引言

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上的作用,必须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为基础。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一项为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与改进程序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是对内部审计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内部审计机构进行自我评价、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提高的有效手段,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价值,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人民银行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各级分支机构持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及优秀内审项目评选活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出台并实施了《内部审计人员现场审计考核评议办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胜任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评;总行内审司于2012年对31家分支机构开展的“两网分离管理专项审计”进行了质量分析与评估,迈出了人民银行审计项目质量评估的第一步。在理论研究方面,魏泰安(2010)分析了人民银行内审项目报告在语言表述、内容结构、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途径;孙燕(2007)分析了影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对审计过程、审计分析、审计评价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建议建立内部审计的质量评价体系。

就已有的研究与实践来看,由于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在人民银行的开展历程还较短,尚未形成规范化的质量评估体系,影响了评估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现有的研究与实践侧重于审计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对内部审计工作实现的价值关注不够,不利于内部审计自身工作绩效的持续提升。在内部审计不断趋向于关注绩效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工作的绩效水平、对组织的贡献程度也日益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程序的设计,不仅要确保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而且应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治理。本文试以EQA模型为基础,借鉴《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中关于质量评估的标准体系,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为系统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绩效、不断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二、评估模型介绍

(一)EQA模型

EQA(European Quality Award)即欧洲质量奖,该奖项主要颁发给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中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卓越组织,其建立的卓越质量模型(如图1)的核心价值观在于:通过学习创新,不断改进质量管理的过程,使所有利益相关者得到满意的结果。

模型分“手段”、“结果”两个方面对质量及其绩效进行评估,9个方块分别代表着卓越质量的9类评估要素及其权重,其中“手段”方面的5类要素是达到“结果”的方法或途径,体现了全面质量控制的过程;“结果”方面的4类要素是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的目标,体现了质量控制所取得的效果。“手段”和“结果”在评估中的权重相同,在质量管理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模型中的箭头方向则展示了模型的动态性,即“学习与创新”带来“手段”的改进,以此又推动了“结果”的改进。

(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体系

2012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台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同时了《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以下简称《手册》)。该《手册》按“内部审计环境”和“内部审计业务”两个类别建立了包含19个评估要素、34个评估要点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并在评估程序、评估方法和评估要求等方面提供了具体指引,是目前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的指导性规范。

(三)EQA模型与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的综合运用

从国内外质量评估理论的发展趋势来看,质量的内涵已经从最初的产品或服务质量,逐渐发展为包括组织规划、人力资源、客户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多种系统要素,质量管理的目标也从追求遵循规范到追求利益相关方的满意乃至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EQA模型与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均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体系化表达,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侧重于对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评估;EQA模型则对质量管理的过程、实现的结果给予同等的评估权重,体现了对质量绩效的高度关注。从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业绩和价值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将这两个评估体系进行融合,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

三、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

为使评估模型更贴近内部审计工作,我们以EQA模型为基础,根据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对评估要素及其权重进行调整,同时借鉴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的相关指标,并根据模型要求对指标进行增补,形成了绩效视角下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

(一)基本框架

在质量评估模型中,“手段”类的评估要素主要反映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部审计的组织领导、战略规划、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各方的协调沟通等多个方面。因此我们将“手段”类的评估要素确定为组织领导、员工、方针战略、协调与沟通、审计项目管理5项。模型中“结果”类的评估要素主要反映内部审计工作达到的绩效水平,也就是内部审计对于各利益相关方所体现的价值。目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为:分行对总行负责、中心支行对分行负责、县支行对中心支行负责,同级内审部门对本级行党委或行长负责;各级内审部门在本级机构开展同级监督、对下级分支机构开展审计,同时对本辖区系统的内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在此机制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利益相关方应包括内审部门员工、审计对象、内审部门所在机构、本级机构领导层和上级内审部门。因此我们将“结果”类的评估要素确定为员工结果、审计对象结果、领导结果、对组织的贡献4项。形成的模型框架如图2

各评估要素的主要内容以及权重确定如下:

1.手段类

组织领导:权重为10%,主要评估内审部门所在单位的领导在重视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方面的表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员工:权重为9%,主要评估为提升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所开展的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方针战略:权重为8%,主要评估为持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业绩水平所做出的规划,内审部门自身的制度建设、计划管理等。

协调与沟通:权重为9%,主要评估内审部门与本单位领导层、各同级部门、下级单位之间的关系,相关工作是否能得到重视、配合与支持。

审计项目管理:权重为14%,主要评估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相关准则的遵循程度。

2.结果类

员工结果:权重为10%,主要评估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

审计对象结果:权重为14%,主要评估审计对象对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对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接受和采纳程度。

领导结果:权重为12%,主要评估内审部门所在单位的领导、上级内审部门对本级内部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

对组织的贡献:权重为14%,主要评估内部审计工作在改进本单位治理体系、提高本单位履职水平上发挥的作用。

(二)指标设计

在本评估模型中,在“手段”类评估指标的选择上,我们在很大程度参照了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所提供的指标。在“结果”类的评估指标方面,我们借鉴IIA关于评价内审部门绩效的相关标准,以内审部门员工的发展、审计对象对审计结果的满意程度、审计建议被采纳的程度、管理层和上级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满意程度、内部审计工作对组织的价值体现等为主要评估指标。形成的指标体系如下表1:

(三)评估流程与方法

内部审计的质量评估在人民银行系统引入的时间不长,单位领导层对聘请外部评估人员评价本单位内部审计质量往往不易接受,在思想上还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因此从内部审计质量的自我评估入手较为现实可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试行)》对质量评估的开展流程提供了详尽具体的操作指引,同时列举了资料检阅、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评估工具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可成为人民银行在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活动时的行动指南。

在评估结论方面,在对每个评估指标逐项打出分数后,根据本模型框架的要求按照“手段”和“结果”两个类别分别汇总,根据汇总得分所处区间分别从遵循性和绩效性两个方面做出相应的评估结论:

“手段”类指标汇总得分在41-50分的属于“总体遵循”; 31-40分的属于“部分遵循”;等于或低于30分的属于“未遵循”。

“结果”类指标汇总得分在41-50分的属于“绩效优良”; 31-40分的属于“绩效一般”;总分等于或低于30分的属于“绩效较差”。

四、结语

审计质量关系着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信誉。低质量的审计不仅浪费组织的资源,对组织治理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也会损害内部审计的形象与地位,甚至影响内部审计的生存与发展。多年来,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始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质量问题,但质量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只有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才能为人民银行依法有效履行央行职责提供坚强保障,从而取得领导和同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公信力和话语权。建立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程序是构建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实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需要。本文建立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入手,为系统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绩效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思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指标选择、权重分配和评价结论设定等方面均有待于更多的实践检验,需要更加充分的数据资料来进一步支持、丰富和完善,以提升评估体系的成熟度和可靠度,为推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 袁俊.美国、日本和欧洲质量奖[J].质量与可靠性,2005(01):49-54.

[2] 孙燕,黄东学,赵峰. 浅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 河北金融,2007(02):18-17.

[3] 魏泰安.对提高央行基层行内审报告质量途径的探讨[J].西部金融,2010(10):64-65.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5篇

注册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是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而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通过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把业已收集到的数量众多但又不系统、没有重点的各种审计证据资料,系统地加以归类整理,从而使审计结论建立在充分和适当的审计证据基础之上。

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性要求《独立审计准则》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规范性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

(一)必要性规定。《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结果和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第15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进行记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第19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对CPA执行审计业务的强制性规定。没有审计工作底稿的审计报告无疑是一份地道的虚假报告。

(二)技术性规定。《独立审计准则第6号—审计工作底稿》第五条对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性规定,即“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三)适当性规定。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并不是各种书面文字的简单堆砌,应当体现已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最终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审计工作底稿种类繁多,且有不同的来源和编制人,为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适当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复核”(第21条),同时,对于由业务助理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应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第20条)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现状和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一项对专业能力与实务经验要求较高的工作。受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在编制工作底稿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如内容不完整,要素不齐全,格式不规范,标识不一致,内容不清晰,结论不明确。

(二)复核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尚未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制度,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使编制人某些专业判断一错到底;或者无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错误追究制度,使复核制度流于形式,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审计工作底稿分类混乱。审计档案保管不严,分类缺乏统一标准,或者仅将所有收集到资料简单堆砌、归档。

(四)无审计工作底稿。个别注册会计师将“资格寻租”,只管盖章收费;事务所出售审计报告,违法设立分所(执业处),寻找执业黑洞;个别事务所还伪造底稿以假充真。

注册会计师在主观上对审计工作底稿重视不够,在客观上不知道如何(更好)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加之准则缺乏可供操作的、的专业标准体系,是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和构成

审计工作底稿是CPA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其形成方式有编制和取得两种。

对于自行编制的工作底稿,应当全面记录审计计划的执行轨迹,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职业判断的依据及过程,审计意见的形成过程等。大部分工作底稿应当由CPA自行编制。

对于由委托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资料,严格讲并不是审计工作底稿,只有在CPA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后,做为审计工作底稿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包含十部分,分别是:(1)被审计单位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4)审计过程记录;(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6)审计结论;(7)索引号及页次;(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10)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这些基本要素构成完整的责任载体,缺一不可,其主要功能见下表:

审计工作底稿要素功能表

序号

要素名称

功 能

1

被审计单位名称

明确审计客体

2

审计项目名称

明确审计内容

3

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明确审计范围

4

审计过程记录

记载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审计测试的性质、范围、样本选择等重要内容

5

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方便工作底稿的检查和审阅

6

审计结论

记录CPA的专业判断,为支持审计意见提供依据

7

索引号及页次

方便存取使用,便于日后及机处理

8

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明确工作职责,便于追查审计步骤及顺序

9

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明确复核责任

10

其它应说明事项

揭示影响CPA专业判断的其它重大事项,提供更详尽的补充信息

四、

审计工作底稿基本要素的编制方法

下面依顺序分别介绍各要素的编制方法:

1、被审计单位名称:系审计对象的占有方(个别时候项目的委托方和审计客体不一致,如司法鉴定项目)。若被审单位为下属公司,则应同时写明下属公司的名称。(如XX公司一分厂)此项目可写简称,或以统一的审计标识代替。

2、审计项目名称:此项目一般填写审计业务类型,如“2001年报审计”、“工资专项审计”、“破产清算审计”等。项目名称应尽量简练、清晰。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此项明确审计范围在时间上的截止点或时间跨度,应结合实质性测试的具体对象区别对待,资产负债项目应填截止时点,损益类项目应填时间跨度。

4、审计过程记录:此项为审计工作底稿的核心要素,其简繁程序受制于审计项目的性质、目的和要求,被审单位的经营规模等诸多因素。,大部分事务所采用统一印制的程序表(或是标准的底稿模式)来代替工作底稿编制中大量的手工书写(或录入)工作量,本项目可充分运用审计标识,以提高工作效率(见后述)。

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是CPA用以表达各种审计含义的书面符号。适当运用审计标识可以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应防止过度使用,否则一张底稿将变成甲骨文字,让人讳涩难懂),同时应说明其确切含义,并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其前后一致和不同标识的唯一性。可以单独或合并使用常用符号、缩写、简称等形式表达各种含义,并将这些标识及其完整的含义详细记录于审计标识一览表内供检查、复核者正常阅读。

6、审计结论:此项目是CPA经过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做出的专业判断,它直接支持最终的审计意见,因此,审计结论应清晰、简明地表述,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7、索引号及页次:索引号是CPA为整理利用审计工作底稿,将具有同一性质或反映同一具体审计对象的工作底稿分别归类,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控制的特定编号;页次是同一索引号下不同审计工作底稿的顺序编号。两者结合构成每一审计工作底稿唯一的标识符号,因此,索引号应准确表达对应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型和性质,相互之间既有紧密的关联作用和勾稽关系,又用明显的排他性和唯一性,不允许重复。页次一般依次编号,并以分数形式(如2/3)表示。页次编排时应连续,防止跳号、缺号或重号。

8、编制者(复核者)姓名及编制(复核)日期:二者姓名均可采用简签格式,并记录于审计标识一览表内。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复核者而言,在履行必要的复核程序后,除签名外,还应将相应的复核意见、复核中发现的及处理意见书面记录下来,以利于编制者修正或明确审计责任划分。

五、审计工作底稿要素的编制技巧

1、合理、恰当运用审计标识。除充分运用约定俗成的审计标识外,对于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程序、审计结论以及编制者(复核者)姓名等要素均可采用适当的审计标识以尽量减少书写量,比如全省统一印制的“会计记录抽查表”中对于核对说明并未规定和列示,但大部分核对内容均应包含“原始凭证内容完整”,“有授权批示”和“帐务处理正确”三项,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可用CHK1、CHK2、 CHK3(或其他类似标识)代替;又比如“审定表”中审计结论可用EVC代替“期末余额可以确认”;用EVAC代替“期末余额经调整后可以确认”;用EVFC代替“期末余额经重分类后可以确认”等等。对于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字均可采用审计标识来代替。

2、先编制索引号,后编制底稿页次。大部分执业人员在审计外勤结束后统一编制索引号和页次,这时,由于汇总的工作底稿较多,且又要交叉引用,造成编制困难。可在外勤开始时(或开始前)由项目负责人按照未审会计报表的一级科目顺序先编制程序表或审定表的索引号(如A1、A2、……),在外勤结束时再分别填制底稿页次,这样既能保证索引号的唯一性和相互索引,又可防止页次编制时的缺号、重号。在采用本时要注意:

(1)对于无期末余额或者期初、期末均无余额,但审计期内有业务的报表项目也要编制索引号,如应付工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往来款项等科目。

(2)对于期初、期末均无余额,但经实质性测试调整或重分类后有余额的会计科目(如待摊费用、往来款项)可随该类项目最后的索引号继续编号,不宜采用在已编索引号中间插入新索引号(如在A6和A7之间加入A6-A),以防止新索引号与前者的其它底稿同号造成混淆。

(3)对于从外部取得或第三方提供的资料也要编制索引号。大部分CPA过多考虑自行编制工作底稿的编号索引,而忽视了外部资料。尽管从外部取得的资料无统一的格式,但仍应及时按类别编号,以利于归档或复核者审阅。

3、借助机编制工作底稿。审计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运用,调整和重分类等,容易造成编制者书写时笔下误,同时也加大了外勤工作量。可以借助计算机编制诸如性复核、银行余额调节表、审计调整和重分类、试算平衡等审计工作底稿,可以自行设计或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功能模块,借助EXCEL、VFP、华表等工具代为编制,以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 造价预结算 ,审核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the settlement review, and the content of the settle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udit of the related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and some audi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measures, to constantly strengthen building cost examining the working level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project cost, reduce unnecessary economic loss.

Keywords: building project, cost the settlement, the audi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不少单位以多计工程量和高套定额单价等各种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等现象,这不仅容易造成资金浪费,而且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留下隐患。因此,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方面的工作已势在必行。

1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量的审核、定额套用和费用计取进行的审核,在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参照项目合同、招投标文件、协议、会议纪要、工程变更签证、材料设备的价格签证、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等相关资料,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或者项目具体要求进行的审核工作。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数量计算一般可能会出现正误差与负误差。正误差一般是在土方进行开挖的时侯高度小于设计图纸高度,还继续按照工程图纸进行计算从而产生的误差,一般表现为楼地面空洞、过梁与圈梁所占据的未知体积和钢筋保护层的一些计算等。负误差一般是由于尺寸的计算方面不能够按照图纸进行设计而产生的,因此,从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当中对与施工图纸的工程数量的审核具体内容有:1)对计算数量范围的确定。例如在工程建设当中,地基基础和墙身的划分、梁与柱的划分、主梁与次梁的划分等;2)对于限定的范围实行划分,比如当所施工对象的楼层层高高于3.6m的时侯,就要对它的脚手架的费用和混凝土构件的支模过高费用等实行预算;3)对实际施工建筑的尺寸和设计图纸的尺寸实行核对,避免出现预算错误。

1.2单价审核

套用单价的审核应该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其中应该注意的是:1)对于直接套使用定额单价的审核,对于建设项目的一些内容和设计图纸能否统一应该作为主要进行审核;2)对于换算时候的定额单价,应该在直接套用单价的时候,对于允许换算的一些内容当中的规则条款进行审核,同时对于换算的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和时候能够准确的进行审核,因此这些原因都将直接影响施工单价的准确性;3)对于补充定额实行审核,主要是针对人员和机器单价的编制的依据以及合理性和方法能否准确实行审核。

1.3取费的审核

取费的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工程预算收费审查主要是审查取费是否执行相关造价管理规定、计价规范和实施细则的要求,按地区类别的划分执行相应的管理费标准。如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是否执行工程所在地标准取费等。2)工程结算取费审查主要是审查取费是否按投标报价标准,要注意预算中暂列的预留金应按施工单位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计算,超出部分在结算价款中扣除。如预算中暂列的预算包干费在合同外项目执行合同调价条款予以计价的前提下应扣除。

2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金额大、周期长的消费和生产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很多次的价格设计以及确认,因此,使用合理的工程施工造价审核方法,在改善审核真实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审核的速度和质量,达到工程施工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目的。通常的工程预结算审核方法有:

(1)全面审核法。全面审核法是指依据工程施工图纸的各项要求,了解目前市场的各项价格、工程施工定额和工程施工组织承包等项目,对于工程施工的单价和数量等费用进行全面的审核和计算。

(2)重点审核法。重点审核法是针对工程预结算当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实行审核,这种审核方法和全面审核法不同的方面就是审核范围有方向的不同,针对于全面审核来讲,重点审核法比全面审核更具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常常是选定工程量较大而且费用又相对比较高的施工项目实行审核,例如钢筋混凝土工程和基础工程等。对于高层建筑实行审核的时侯,还应当对建筑物的内外侧装饰工程进行审核。

(3)对比审核法。在对于同一地区的工程施工项目实行预结算审核的时侯,如果其工程项目的结构和用途基本一致,那么工程价格也应该基本相同,因为在对几个工程预结算一起审核的资料实行统计的时侯,这样同类工程价格以及材料使用的规律性,会具有相对明显的近似的地方。但是如果同类工程在价格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差异,也可以依据价格指标、功能用途、结构方式等单方面的工程价格实行对比,从而找到与正常情况投资规律不相符的工程部分,对于这些工程实行重点审核。

(4)分组计算审核法。这个审核法主要是将预结算当中相关的工程项目进行分组,划分出若干个小项目组,对于类似的或者有关的几个项目组分别实行审核,同时能够判断出同一个小项目组当中不同的工程项目审核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这样审核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的检查速度快、工作量小、范围小。

(5)筛选法。此方法作为统筹法当中的一种常用审核方法,其方式是通过对各个部分工程在单位施工面积上的工程价格和数量等方面实行的审核,统筹出关于工程数量、价格以及用工三个方面的成本价格的标准表,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但是所要审查的有关内容与该标准不相符时,对其单方面实行调整,这种审核办法简单容易掌握。

3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应注意措施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的方法很多,无论采取哪种审核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在审核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7篇

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1.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审理。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关键在于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组的现场实施过程是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重点关注:(1)审计现场实施是否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审计事项、审计分工、审计方法和步骤逐项落实;(2)每个事项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是否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完整记录;(3)对被审计单位违规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等是否严格按新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分别编制审计工作底稿;(4)对于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审计查实问题是否客观真实写入审计组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隐瞒、遗漏现象(杨金花,2012),特别需要重点关注写入审计报告的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审计证据,以及审计汇报中存在争议的事项、审计对象提出异议的事项、出具决定和移送处理书的事项、界定领导干部责任的事项等的审计证据,具体审查证据是否按合法的程序取得并以合法的形式固定;(5)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是否符合内在逻辑关系,审计证据是否存在冗余现象。2.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审理人员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为依据,对审计实施各阶段程序进行审理。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规定送达审计通知书、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承诺、是否按规定征求了被审计单位(包括相关责任人员)的意见并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符合听证条件的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告知义务。从依法审计的角度讲,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也是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虽然,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审计实施方案本身的恰当性不是审理的内容,但是审理工作应当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因此,审理机构可以从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合规性、要素的齐全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审计组参考,并关注审计实施方案是否按规定审批,遇到应调整的事项是否按规定程序获得批准;审计目标是否可行、审计内容是否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了细化、审计重点是否突出、审计分工是否明确;在遇到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审计项目,有审计工作方案的情况下,关注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等方面是否与审计工作方案保持一致。

二、审计结论类文书的审理

审计结论类文书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结论类文书审理的重点是:(1)应关注审计查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2)审计查出问题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3)审计评价、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审计移送处理是否恰当等。与审计复核的不同之处在于,审理人员可以直接对审计结果类文书进行修改。当前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关注:(1)审计机关对性质相同的不同项目,在问题定性、法律法规运用、审计意见与审计处理是否一致;(2)同类审计文书中同类事项的语言表述、格式套用是否一致;(3)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诺、上次审计整改情况、本次整改要求、审计结果公告告知等章节有否遗漏,以确保对外审计报告格式的一致,确保审计机关对不同的被审计对象提出审计结论的公正性。

三、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式方法

1.审理工作的程序。审理工作在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业务部门完成审计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的起草、审核和复核等规定程序后进行。审理机构可以要求:(1)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2)需要对审计结果类文书作重大修改时,应将全部审理材料退还业务部门,要求其进一步核实、修改。业务部门收到退回材料和审理意见书后,应予以认真研究,并及时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逐一说明审理意见的采纳情况。审理过程中,审理机构与业务部门有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应进一步了解、沟通,对仍存在争议的向业务部门分管局长报告。审理完毕,审理机构将审理后的审计结果类文书连同审理意见书报机关领导审定。需要指出的是,审计实施方案是审理人员开展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便于审理机构完成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原则上审计组应当在分管领导审定审计实施方案后的3日内,将审计实施方案统一上报给审计机关审理机构,便于其提前掌握方案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每个项目的审理工作。2.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为更大程度促进审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审理人员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审理工作:(1)深入审计现场。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开展跟踪审理,审理人员可以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入审计现场,通过了解现场审计推进中的具体情况,先行开展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若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有必要到被审计单位实地了解核实有关情况的,经分管领导同意也可以深入了解项目实施具体情况。(2)网上实时跟踪了解情况。审理人员还可利用AO与OA的交互功能,查看审计组上传的现场数据包,及时了解情况,关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情况,发现疑问及时与审计组进行沟通,帮助审计组及时调整思路,切实执行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各项审计事项。(3)参加项目汇报会议。为了更加全面掌握项目整体情况,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理机构可参加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汇报讨论会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汇报会议、项目审计报告的汇报会议,以掌握更多的情况,为后阶段的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询问相关审计人员。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应就相关问题及时与审计人员及业务部门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审理机构在审理过程中遇有重大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时,应当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或提请召开审议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5)参加交换意见会。审理机构在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可根据需要安排审理人员参加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交换意见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便于掌握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被审计对象持不同意见的情况,从而在审理时抓住重点、提高效率。(6)审阅材料。业务部门完成审计结果文书代拟稿后,审理人员应对以下材料进行查阅审理: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调查了解记录、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业务部门出具的书面复核意见;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他相关资料。(7)根据需要召开审理会议。审理人员应当对审计项目审理的过程和结果予以记录,并针对审计查实的主要问题、与审计业务部门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补充、修改、完善审计查实问题的措施方法等提出具体意见。审理机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召集审计业务骨干、有关专家等召开项目审理会议,在提出审理意见的基础上,开展集体研究讨论,最后出具审理意见书。

四、推进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审计项目 审理 复核

审计项目审理是指审计机关法规部门依据审计法和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业务部门提交的反映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修改,并提交审计结果类文书的行为。2008年4月,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法制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议,法制部门对审计项目的复核应向审理转变。随着审计署《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规划》的制定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改进审计复核工作,探索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的工作目标。同年九月,审计署制定了《审计署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试行办法》(审办法发﹝2008)229号,以下简称《审理办法》),开始在审计署各司局试行审计项目审理办法。本文拟结合法规工作实际,参照《审理办法》,通过分析审计项目复核到审计项目审理的主要转变,探讨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提出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以期对审计机关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有所裨益。

一、审计项目复核到审计项目审理的主要转变

(一)形式审查向实质审查的转变。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质量把关应该从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审计项目复核工作侧重于形式审查,主要围绕审计组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的以下事项开展:主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而对于指引审计工作的审计实施方案、形成审计结果所依据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取证材料并不要求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在实际工作中,脱离了对这些材料的审查,复核就只能停留在核对数据、核对法规适用等最基础的层次上,无法判定审计项目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审计目标、是否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形成审计结果,没有充分发挥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针对这一矛盾,审计项目审理工作提出了实质审查的要求,在保留了复核审查内容的基础上,更把审计实施方案的合规性、针对性和执行情况、审计证据的四性以及同类问题处理的一致性纳入了法规部门的审查范围,既审查审计结果类文书,也审查审计过程类材料,既审查审计结论的表述、定性和法律适用,又审查支撑审计结论的取证是否充分有效,大大拓宽加深了法规部门的审查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审计质量把关的层次。

(二)事后审查向提前介入的转变。审计项目复核工作中,审计机关法制部门介入审计项目开展复核的时点是在审计项目现场审计结束以后。虽然在复核过程中,复核人员必须查阅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但反馈意见由于文件篇幅、文字表述等原因,往往难以全面清晰的从被审计单位角度反映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法谚云“讼听双方”,复核人员能够就审查材料和审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但和被审计单位缺乏直接的交流,不利于复核人员对审查材料作出全面客观的判断。为此,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要求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审计项目,即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在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如召开交换意见会的,法规部门应当安排审理人员参加会议。笔者所在审计机关曾于去年试行过复核人员参加审计项目交换意见会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复核人员在现场听取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双方的意见,一方面实现了审计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在现场就反映问题的定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有效性、适应法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出意见,既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又方便业务处室在审计现场及时修改完善;另一方面提前熟悉项目情况,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审计项目的背景和反映的问题,为复核项目打下良好基础。审计项目审理工作把提前介入审计项目作为制度确定下来,有利于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单一项目审查向同类项目对照审查的转变。在以往的审计项目中,由于对审计处理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缺乏一个比较可行的参照体系,更多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而不同的审计人员因其对适用法律的认识不一,对问题轻重的判断不同,导致“同事不同罚”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审计项目审理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对同类项目审计报告中对同类问题的定性及处理的一致性进行审查。这就要求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审计项目,更要关注本机关乃至其他审计机关实施的同类审计项目,以保证审计机关对同类问题统一定性、统一法规适用、统一处理处罚尺度,监督规范审计工作中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规避审计风险。

二、如何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

审计项目审理工作既属于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范畴,也属于审计权力约束范畴,是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对审计全过程的跟踪式复核、评价、审查和监督工作。

(一)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和审前调查情况制定的、指引整个审计项目开展实施的“作战计划”,它制定审计目标、评估审计风险、明确审计范围、确定审计重点,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重点审查对象。对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的合规性。这一环节重点关注审计实施方案的程序性问题。审理时应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04年审计署第6号令,以下简称审计署六号令)对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调整的程序性要求,审查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时是否经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报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遇有应当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的情形时是否按规定报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批准或报经审计机关分管领导批准。

第二、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一环节重点关注审计实施方案的实质性问题。在有审计工作方案的情况下,应首先审查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步骤和方法等方面是否与工作方案保持一致,并结合审前调查情况作出了细化安排。其次,应审查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目标是否可行、审计重点是否恰当、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可行、审计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审计分工是否明确,从而判定审计实施方案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三、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这一环节重点关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与实际工作脱节,出现方案与实施“两张皮”的情况。审理时应对照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和审计日记判定方案规定的审计内容和重点是否完成。在方案规定的审计内容和重点中,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以及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是否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并写入审计报告中;其他事项的审计过程和结果是否在审计日记中有完整的记录。

2.审计证据的审理。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收集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材料。对审计证据的审理重点是支撑审计结论的证据是否具备“四性”:

第一、审计证据的客观性。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和主观推断,这是取证材料作为审计证据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

第二、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审计证据用来证明或否定某个审计事项时,必须与该事项之间必然存在的联系,并与审计目标相关联,不具备相关性的材料对审计事实的认定毫无用处。审查证据时应判断取证材料与待证事实是否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剔除冗余证据。

第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数量能够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审查时应判断取证是否达到了审计人员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第四、审计证据的合法性。审计证据必须依合法的程序取得,以合法的形式固定。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审计事项的依据。没有以合法形式固定的证据,如被审计单位未签字盖章、审计人员也未注明原因的,也不能作为审计证据。

3.审计结果类文书的审理。审计结果类文书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对此类文书的审理大部分延续了审计复核的内容,即着重审理主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是否恰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除此之外,还应审理同类项目的同类问题定性和处理处罚是否一致。

(二)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突破了复核工作以查阅卷宗为主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增加了现场交流、沟通询问、会议研究、修改文书等程序方法,更大程度保证了审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1.参加交换意见会。审理人员在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应参加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交换意见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反映的意见情况。审理过程中,必要时审理人员可以到审计现场进行审理,或报经分管领导同意直接到被审计单位核实有关情况。

2.审阅材料。业务部门完成审计结果文书代拟稿后,审理人员应对以下材料进行查阅审理: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组审计报告(即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书面说明;业务部门出具的书面复核意见;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他相关资料。

3.询问相关审计人员。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应就相关问题及时与审计人员及业务部门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

4.召开审理会议,出具审理意见书。审理人员应对审理的主要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就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与业务部门的主要分歧、补充完善或修改问题的方法措施等提出审理意见。法规部门领导主持召开审理会议,在审理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究讨论,出具审理意见书。

5.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法规部门出具审理意见书后,业务部门应对审理意见书的采纳情况作出书面反馈。涉及审计结果类文书的恰当性、同类项目同类问题定性处理的一致性和其他重要事项等问题,应由法规部门根据业务部门的反馈意见直接进行修改,对重要修改情况形成书面说明并与业务部门共同确认。

(三)法规部门和审理人员的审理责任。审计项目复核工作中,法制部门和复核人员对其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对审计报告中存在的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正确、处理处罚不当问题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而在审计项目审理工作中,法规部门和审理人员不仅要对出具的审理意见负责,还要对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中审理应当发现而未发现的重大问题负责,对经由法规部门修改的审计结果类文书的恰当性负责。

三、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审理会议制度的完善。审计项目审理工作中增加了召开审理会议这一程序,确保了审理意见是法规部门集体讨论决策的结果,而不是个别或几个审理人员的个人判断,增加了审理意见的公信度。审理会议作为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应进一步明确其形式、内容和职责。审理会议由法规部门领导主持召开,法规部门其他领导、审理人员和审计组有关人员参加,实行民主集中制,会议的讨论过程应当书面记录。此外,审理会议不仅应就审计项目的审理意见展开讨论研究,更应该承担监督审理行为,总结审理经验,制定审理内部操作规范等职责,为加快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的奠定基础。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审计 审理 对策

审计质量是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将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余晓婷,2011)。为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我国审计机关将原来的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度调整为审计组组长审核、业务部门复核、审理机构审理的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做好审计项目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审计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概述

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是审计机关三级复核制度的升级版,对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按照《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2010年第8号)的相关规定,审计项目审理是指审计机关的审理机构和专职审理人员,根据审计业务部门提交的各类反映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对审计组实施审计项目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意见,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余晓婷,2011)。复核到审理的转变,实现了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表明审计机关为控制审计质量,从只审核审计结果转变为既审核审计结果又审核审计的过程,从事后审查转变为事中、事后相结合。审理不仅要对审计结论类文书进行复核,更要对审计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因此,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有效防范潜在的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压力是: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较原则,审理工作标准尚不够细化;审理的人力资源与审理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的矛盾突出;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尚难满足工作需要。

二、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

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包括: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和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1.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审理。审计实施方案的审理关键在于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组的现场实施过程是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重点关注:(1)审计现场实施是否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审计事项、审计分工、审计方法和步骤逐项落实;(2)每个事项的审计过程和审计结论是否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完整记录;(3)对被审计单位违规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等是否严格按新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分别编制审计工作底稿;(4)对于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的审计查实问题是否客观真实写入审计组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隐瞒、遗漏现象(杨金花,2012),特别需要重点关注写入审计报告的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审计证据,以及审计汇报中存在争议的事项、审计对象提出异议的事项、出具决定和移送处理书的事项、界定领导干部责任的事项等的审计证据,具体审查证据是否按合法的程序取得并以合法的形式固定;(5)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是否符合内在逻辑关系,审计证据是否存在冗余现象。

2.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审理人员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必须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为依据,对审计实施各阶段程序进行审理。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规定送达审计通知书、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承诺、是否按规定征求了被审计单位(包括相关责任人员)的意见并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说明、符合听证条件的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告知义务。从依法审计的角度讲,对审计程序合规性的审理,也是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虽然,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审计实施方案本身的恰当性不是审理的内容,但是审理工作应当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因此,审理机构可以从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合规性、要素的齐全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审计组参考,并关注审计实施方案是否按规定审批,遇到应调整的事项是否按规定程序获得批准;审计目标是否可行、审计内容是否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了细化、审计重点是否突出、审计分工是否明确;在遇到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审计项目,有审计工作方案的情况下,关注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重点等方面是否与审计工作方案保持一致。

三、审计结论类文书的审理

审计结论类文书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结论类文书审理的重点是:(1)应关注审计查证事实的表述是否清楚;(2)审计查出问题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正确;(3)审计评价、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处罚、审计移送处理是否恰当等。与审计复核的不同之处在于,审理人员可以直接对审计结果类文书进行修改。

当前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关注:(1)审计机关对性质相同的不同项目,在问题定性、法律法规运用、审计意见与审计处理是否一致;(2)同类审计文书中同类事项的语言表述、格式套用是否一致;(3)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承诺、上次审计整改情况、本次整改要求、审计结果公告告知等章节有否遗漏,以确保对外审计报告格式的一致,确保审计机关对不同的被审计对象提出审计结论的公正性。

四、审理工作的程序和方式方法

1.审理工作的程序。审理工作在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业务部门完成审计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的起草、审核和复核等规定程序后进行。审理机构可以要求:(1)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2)需要对审计结果类文书作重大修改时,应将全部审理材料退还业务部门,要求其进一步核实、修改。业务部门收到退回材料和审理意见书后,应予以认真研究,并及时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逐一说明审理意见的采纳情况。审理过程中,审理机构与业务部门有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应进一步了解、沟通,对仍存在争议的向业务部门分管局长报告。审理完毕,审理机构将审理后的审计结果类文书连同审理意见书报机关领导审定。需要指出的是,审计实施方案是审理人员开展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便于审理机构完成对审计实施过程的审理,原则上审计组应当在分管领导审定审计实施方案后的3日内,将审计实施方案统一上报给审计机关审理机构,便于其提前掌握方案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每个项目的审理工作。

2.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为更大程度促进审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审理人员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审理工作:(1)深入审计现场。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开展跟踪审理,审理人员可以报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入审计现场,通过了解现场审计推进中的具体情况,先行开展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若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有必要到被审计单位实地了解核实有关情况的,经分管领导同意也可以深入了解项目实施具体情况。(2)网上实时跟踪了解情况。审理人员还可利用AO与OA的交互功能,查看审计组上传的现场数据包,及时了解情况,关注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情况,发现疑问及时与审计组进行沟通,帮助审计组及时调整思路,切实执行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各项审计事项。(3)参加项目汇报会议。为了更加全面掌握项目整体情况,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理机构可参加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汇报讨论会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汇报会议、项目审计报告的汇报会议,以掌握更多的情况,为后阶段的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询问相关审计人员。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应就相关问题及时与审计人员及业务部门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全面了解情况。审理机构在审理过程中遇有重大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时,应当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或提请召开审议会议,进行集体研究,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5)参加交换意见会。审理机构在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之前,可根据需要安排审理人员参加与被审计单位召开的交换意见会,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便于掌握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与被审计对象持不同意见的情况,从而在审理时抓住重点、提高效率。(6)审阅材料。业务部门完成审计结果文书代拟稿后,审理人员应对以下材料进行查阅审理: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调查了解记录、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业务部门出具的书面复核意见;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他相关资料。(7)根据需要召开审理会议。审理人员应当对审计项目审理的过程和结果予以记录,并针对审计查实的主要问题、与审计业务部门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补充、修改、完善审计查实问题的措施方法等提出具体意见。审理机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召集审计业务骨干、有关专家等召开项目审理会议,在提出审理意见的基础上,开展集体研究讨论,最后出具审理意见书。

五、推进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1.建立与审计准则相配套的审理操作规范,明确审理工作标准。目前,上级审计机关尚未制订有普遍适用并体现审理一般特征的审计项目审理指南,基层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审计质量管理特点的、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的、包括审理制度在内的各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使广大基层审计人员能够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要求、具体的审理作业标准,以更好发挥审理作用,也有利于审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2.建立健全审计项目审理会议制度,推进审理工作发展。审计机关应将召开项目审理工作会议作为开展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通过集体讨论决策形成的审理意见,进一步确保审理意见的准确性。通过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促进审理机构及审理人员加强与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审计组组长间的交流、沟通,重点探讨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适用法律法规,确保行使审计执法自由裁量权恰当,并与业务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审计组依据审理会议、审计业务会议的相关决议,形成最终的审计结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但是,审理会议的形式、内容和职责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比如审理会议不仅可以针对审计项目的审理意见开展讨论、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相关人员承担起监督审理、总结审理经验等职责,有力推进审理工作科学有序发展。

3.确立分类审理工作理念,发挥审理资源的最大效能。为了让有限的审理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建议审理工作引入并贯彻“全面审理、突出重点”的理念,对审计项目实施分类审理。对于审理重点项目,审理机构除了参加审计实施方案、项目过程和报告汇报外,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协同分管局领导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或安排审理人员参加项目征求意见,审理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个工作日;其他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和重大、实事政府投资审计项目为一般审理项目,按照一般程序实施审理,审理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个工作日;小型审计项目的审理可作适当简化,审理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工作日。

4.强化审理队伍建设,加强审理过程沟通。审理工作要求对审计发现带有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炼,提出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审计成果有效整合,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因此,审理队伍的建设既要从专业资质、工作经历、业务素质等方面提高审理人员的选配标准,又要着力于培养、提高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适当配备专业审计领域(如工程、环保)的兼职审理人员,充实到审理队伍。此外,审理人员要加强与审计组、业务部门、局领导等各层面的沟通、听取意见,努力求得共识,确保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可行。

5.努力争取相关部门和领导支持,增加编制,充实审理队伍。从审计复核到审理的转变,审理要求更高了,工作量必然增加。为了使这项工作的推进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时间保障,要努力争取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以更好地拓展审理队伍的能力结构,使个人作战能力融入团队,并择机尝试实行专业化对口审理,使审理机构更好、更专业地为审计质量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审计项目审理制度是国家审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促进各级审计机关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在推行审理制的过程中必定会碰到各种条件、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推行审理制是审计工作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在《国家审计准则》的指引下,确立“以审计质量为目的、以审计方案为依托、以审计证据为基础、以审计报告为总揽”的审理工作思路,克服暂时面临的压力与困难,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促进审理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刘永红.浅议审计审理与审计复核的区别[N].北京:中国审计报,2012-01-18.

[2] 徐金田.关于基层审计机关推行审计审理工作的思考[N].北京:中国审计报,2012-01-31.

[3] 陈燕.对审计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西安:现代审计与经济,2012(1).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查;控制;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竣工结算时的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建设时的具体支出的固定资产的全部投资费用,为了达到很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和实现良好的工程效益,应该重视工程结算审查工作。审查工作需要由技术高、素质高的审查人员完成。由于工程建设本身具有资金流量大、工期时间长、人员配置不齐等特点,结算审查工作的进行会有一定的难度,要做到全面审查,重点审查。结算审查的重点可以放在三个方面:工程量的正确性、费用计取的准确性和定额套用的合理性。审查时要把收集过来的竣工资料和设计、施工图纸结合起来,通过相关文件规定对其进行审查核实。工程竣工结算涉及到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纠纷,为了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又能很好的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结算工作顺畅进行,应重视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这一关。目前我国工程的审查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对中介机构的委托完成,先中介机构对工程结算进行审查,再由审计部门对工程结算进行二次监督。

1重点审查方面

(1)工程量的审查

对工程量的核定是结算审查的首要之举,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工作。该阶段的工程造价因为工程量量大、项目繁多和图纸显示不清等原因比较常出现高估冒算现象。审核之前要先弄清楚一些工程量的计算准则,划清计算范围,比如基础和墙体、混凝土柱高、柱和梁、主梁和次梁的划分,计算尺寸要和施工图图示尺寸一致,因此审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些投资金额较大的分项工程如高级装饰项目、钢筋混凝土构件(梁、柱、板)等应特别审查;2)审查时要注意一些容易存有漏洞或者容易混淆的分项项目,比如在计算房建工程的内外砌体墙的净体积时,要先扣除墙体连接的柱、梁和门窗的体积,不应出现不扣或者少扣现象;3)避免出现多算现象,比如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处的计算,不应对各构件交接处的钢筋进行重复计算。还有一些工程分项的卫生器具、仪表、管道的阀门等已经计算了定额,施工单位不应把它们再计入安装部分的工程量。

(2)费用计取的审查

审查前制定一套建设工程的取费标准,可以根据建设期间的合同要求和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计价定额一起使用)相关规定制定标准。审查时,查看各项费率、换算系数、价格指数和价格差的调整计算是否符合取费标准。核实实际费用时要关注的几个方面是:1)制定的取费标准是否和地区的分类和工程的分类相符合2)采用的预算定额是否和取费定额配套使用;3)各项费用的计取基数是否符合标准,一般采用工程所在地的当时材料价格计算的工程费用之中的人工费和机械费之和、直接工程费、人工费作为取费基数,这样可以和实际的材料价格浮动相联系,更能接近工程实际造价;4)费用计取是否有漏项或者多项。

(3)定额套用的审查

定额指的是在合理的劳动人员配置和材料机械的使用情况下,完成合格的工程项目所消耗的资源量的标准。定额要按照实际的工程量套用,主要指的就是工程的直接费,该类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进行定额换算时要选用合适的计量单位和基价。审查定额的套用主要是这些方面:1)审查所用的定额是否和相应的工程规范规定的定额标准一致;2)工程预算中的各个分项项目中的工程名称、规格、预算定额和计算单位是否和设计文件里面的一致;3)把握好预算定额套用,避免出现少套、错套、高套等影响工程项目的直接费用的问题。

2其他方面的审查

(1)隐蔽验收记录的审查

工程竣工验收主要是为了查看工程施工是否符合质量和设计要求,要是工程项目达到这些要求,那么工程的造价也达到了设计要求的造价。工程建设中有很多隐蔽的工程,计算工程造价时很容易忽略这些隐蔽工程的造价,造成实际造价和预算的不符合,在工程结算之前要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工作。很多工程例子,在工程竣工结算之前,没有做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结算时只能通过相关人员进行补录,或者根本没有把隐蔽工程计入其内,这种现象不仅会产生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也会使计算的工程造价不真实,很有可能其中有浑水摸鱼、乱收费的现象。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通过了监理工作人员的确认后,要盖上建设单位的公章并标明验收记录的日期,这样可以防止造假记录和补办记录的现象发生。审查人员要严格的审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理性,尽量从小的方面来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材料用量及差价的审查

工程建设所用的材料种类比较多,结算审查时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造价比较高、消耗量比较大的的材料方向,比如钢筋、水泥、混凝土、砖块等材料。审查的方面主要是:1)材料的消耗量和实际是否符合;2)选用的材料是否符合预算的直接费的价格;3)材料有替用和变更时是否有签证;4)材料的实际价格和差价计算是否正确。

设计变更签证的审查

当原先设计方案跟实际工程现场情况不符合时,可能回更改设计方案。审查设计变更时要注意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变更图纸是否有设计人员和校审人员的签字盖章,并且有没有经过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同意。当有比较大的设计变更时还要经过原先审计部门的批准。审查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注意变更工程量的计算,对没有通过变更手续的工程不能计入结算,符合变更要求的工程量的计算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计算。

(4)工程类别和附属工程的审查

不同的工程类别和不同的施工单位资质,对工程的取费不同,所要要对工程类别和施工资质进行审查,确定了工程类别后要按相关规定进行核对。结算审核时要分清主要工程和附属工程,对于一些水电供暖等的附属工程,不应再计入施工费用,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避免计算误差过大

工程建设的工程量大,分项项目多,竣工结算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很容易出现一些计算误差,所以要求结算时要尽量做到严谨细致。不管分项工程工程大小,都要进行仔细认真的审核,横平竖直都要计算到位,避免计算误差过大导致工程造价价款多算或者少算。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11篇

    我国现有的工程造价定额种类繁多,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性,因此,从事建设工程审计的人员很难将所有定额种类掌握一清,尤其很多造价事务所人员非工程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工程造价知识。另外,非标项目的定价、材料价格的收集和统一等难题,一直困扰审计工作人员。通过在审计管理信息平台中建立一套工程造价价格信息库,由审计机关统一工程造价定额、非标项目经验定价、材料价格等一并导入,对业主、工程各参与方和造价事务所信息开放,解决审计标准不一的现状。

    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建设单位、审计机构、事务所协同平台,信息平台(图略)以项目立项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管理对象,以项目实施审计过程为管理点,实现立项—拆迁评估—概算审计—招投标审计—项目实施动态跟踪审计—单项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的处理流程。同时,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审计内容及性质,采取不同的工作流机制对业务管理。通过信息的共享和工作流机制的应用,提高审计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有效的促进各方的工作效率。通过审计工作业务的处理,信息平台还将构建事务所诚信库、审计资料库、审计文档库等知识库。核心功能体系。①项目库。项目库是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库,对建设工程立项信息管理,构建工程项目全面信息的管理窗口,结合单位管理与组织用户管理,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审计对象)、施工单位、其他相关单位、中介审计机构、审计负责人员等信息,并对实体项目过程进展情况动态跟踪和汇总。②过程审计管理体系。过程审计管理体系对建设工作审计全过程业务流程管理,对概算、结算、决算审计工作实现提交送审材料—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复审—出具审计报告的处理流程;对招投标阶段审计工作实现标底复核—最高限价控制—中标价复核的处理流程;对审计报告实现报告提交—送达—反馈—执行的处理流程;对合同额审计实现会签流程等。③审计资料库。审计资料库的构建来源于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业务信息的自动归集和分类,形成具有查找和指导意义的资料库。包括以立项为主线、以项目为单位,对审计工作(已完/未完)全过程成果及文档进行动态管理、对审计制度性文件进行管理、对审计工程造价定额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统计、对经济指标信息进行管理和归档。④流程管理体系。流程管理体系针对各阶段的审计工作,可灵活定义多种审计流程,在实际业务开始时,可选择适用流程;各流程步骤可设置基本模板且可根据实际业务状况进行调整。审计业务流程的网上处理,各步骤审批意见处理结果、后续工作计划均一目了然,并按国家规定的审计报告格式,自动生成审计报告征询稿和正式审计报告以及过程中其他相关文件、报告,在线打印,节约了大量编制审计报告的时间,将审计报告编制人员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脱出来。⑤信用评价库。“信用评价库”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建立与之相关的各单位管理功能,实现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中介审计机构的个人及单位诚信管理。一方面根据核减率实现对施工单位承担审计费用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对单位及个人的准入提供依据。

    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条件(1)网络条件。为了提高协同工作能力,也为了解决由于地域和人员分布所带来的管理困难,在网络的架构方式上既要满足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人员的使用,又要满足远程管理人员以及移动人员的使用。系统用户按接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审计机关内部管理人员,采用局域网连接方式接入使用;另一类为远程管理人员和移动人员等,以远程登陆的方式接入使用。远程登陆既可以通过Internet远程访问或者VPN(虚拟专用网)方式实现。(2)硬件、软件条件。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内存512M、IE6浏览器以上。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内存4G、IE6浏览器以上。(3)操作用户素质要求。审计工作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用户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极为重要,操作人员应具备基础的电脑常用软件操作能力,能管理好自己的口令和密码,能掌握输入信息、上传文件、信息检索等基本操作。

    以网上处理和电子报表、表格的形式传递信息,打印最终报告成稿,节约了大量纸张,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建设工程审计管理系统对历史项目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为决策者再处理类似项目提供了大量的项目经验;对参与单位的信用评价的资料归档为新项目的委托提供信用资料,有效保证了审计项目的高效完成;对审计过程中价格信息、经济指标等行业信息的积累为各审计工作者提供全面的资料,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完成效率。建设工程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在构建完成和初步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使用情况和每年审计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功能,以适应我国建设工程的审计工作,为国家审计事业贡献辅助力量。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12篇

1、建立经济合同模板,提高医院合同管理的效率化

目前,医院每年需要签订的合同数量很多,每次签订前必须经过审计部门审核。由于各单位提供的合同五花八门,有关部门要逐一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条款不全的要退回给业务部门,由他们退给供货方进行修改,往往来回好几轮,浪费时间,效率低下,也常因为合同签订不及时,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合同风险,北京小汤山医院内审部门以标准合同范本为基础,聘请医院法律顾问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修订合同条款,并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制定出了适合自己的各类经济合同模板。我们在经济合同审计工作中发现,虽然医院签订的合同种类、数量繁多,但是大多数经济合同可以分为采购类、工程类、服务类、信息软件四大类合同。我们根据上述四类合同的特点,又进行了小类的细分,同相关的合同管理科室协商、寻找最适合的标准合同范本,然后根据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制订出我们医院的合同模板,经过医院法律顾问修订、把关后,确定最终的合同模板在全院推行。(1)采购类合同:北京小汤山医院依据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网站公布的政府采购文本为范本,确定了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其它设备协议供货合同两类合同模板。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模板主要应用于医院经过公开招标采购的医疗设备;其它设备协议供货合同模板主要应用于北京市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目录内的办公设备、家具等。这类合同北京小汤山医院重点约定了付款方式、违约条款、争议解决方式以及售后服务的具体条款。(2)工程类合同:北京小汤山医院依据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和北京市建设小型工程施工合同范本,确定了医院建设施工合同和小型工程施工合同两类合同模板。建设施工合同模板主要应用于医院经过公开招标采购的大型工程,以及北京小汤山医院30万元至100万元未经公开招标的工程;小型工程合同模板主要应用于30万元以下的小型、零星修缮工程。这类合同我们主要约定了人工费、材料价等引起合同价款变更、工程量的确认、垃圾清运、安全施工以及工程结算审计的具体条款。另外,与大型工程相关的工程设计合同和工程监理合同也都参考合同范本确定了适合我们医院的合同模板。(3)服务类合同:此类合同比较繁杂,我们又划分了如下小类:物业类:保安服务合同、医疗垃圾清运合同、液化石油气供应合同、园林养护合同、化粪池清掏合同等;维保类: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CT)的维保合同、电梯维保合同、自动门维保合同等;委托类:招标委托协议、工程咨询合同等。委托类基本上都有可参照的合同范本,但是物业类和维保类合同则要根据各自特点确认合同条款,我们也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改进、完善了这两类合同模板,提高了审计效率。总之,服务类合同主要以向医院提供服务为主,所以我们重点审核、约定的是服务响应时间、服务达到的标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违约条款。当然,如果能够达成“先服务,后付款”,则给此类合同加上了一道双保险。(4)信息软件类合同:这是比较难以寻找合同范本的,并且我们目前的大部分审计人员对信息技术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我们在建立这类合同模板是最谨慎的。我们把这类合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技术类,比较偏重于服务类合同;另一类是软件类,比较偏重于采购合同。根据医院特点,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运行、验收、服务响应等条款。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合同模板不能将“官网”上提供的“合同范本”全盘照搬,必须结合医院的具体实际情况,根据经济合同审计的实践经验,经过与相关部门和法律顾问共同探讨、协商、修改之后确定。并且,合同模板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医院形势的新发展,不断持续改进经济合同模板。使用经济合同模板后,在进行经济合同审计时,审计人员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审核合同与模板的一致性以及对方承诺的具体条款上,公开招标和政府采购的合同由于已经完成了资质审核,如果是这类合同,对方资质也不是审计重点,未经招标的经济合同,还要把对方资质文件的审核作为重点之一。这样,既利于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对经济合同签订阶段的审计效率,同时业务部门签署合同也变得比较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建立合同会审流程,提高医院合同管理的规范化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最佳合同会审流程,各部门各负其责,提高经济合同的签订效率。横向是指任何一份经济合同的最终签订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团结协作,举例来说,医院要签订医疗设备的采购合同,那么就需要医疗设备的使用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对合同进行层层会审,有的比较重要的合同还要经过医院的法律顾问复核,才能最终签订合同,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实行纵向审核,那么按照每个部门两个工作日审核完毕来计算,再加上与供货方协商修改合同的时间,那么一份合同的定稿大约都需要两周以上,这种合同审核的流程对合同内容的审核是严谨的,但是明显的效率比较低下,不利于医院动辄几百份合同的有效签订。为了提高经济合同审核的效率,促进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我们医院结合各部门业务管理的特点,由相关部门共同探讨,根据各部门在经济合同审核过程中担当的职责,摸索出简单高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适用于我们医院的经济合同会审流程。另外,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属于医院“三重一大”事项的,必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形成书面意见之后签订。最后,由合同管理部门核对各项手续是否齐全后,加盖医院经济合同专用章,完成经济合同的签订。不难看出,医院的审计部门在经济合同的审核中是非常关键的部门,需要审核合同的全部条款以及对方资质。必须指出的是,审计部门虽然要审核合同的全部条款,但是设备参数、附件配置和售后服务应当以设备使用科室的意见为主,合同的付款条款应当以财务部门的意见为主,这些应当在合同审核职责分工中明确说明。审计部门不能大包大揽,审计人员也不是万能的,一定要在“合同审计建议书”中明确内审的责任,注意规避自己能力所不及而形成的审计风险。

3、招标文件审计与合同审计相结合,将经济合同管理的关口前移

近几年,随着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和政府采购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医院的大额资金支出基本上实现了招标采购这种形式。目前,北京小汤山医院50万元以上的货物类、服务类采购和100万元以上的工程,无论资金来源是财政资金还是自有资金,全部实现了公开招标采购。北京小汤山医院在对经过公开招标的货物类、服务类、工程类等合同进行审计时发现,这些即将签订的合同即使存在一定的漏洞或风险,审计人员提出的合同审计意见有时也不能被采纳,因为在公开招标期间发售的招标文件内有合同样式,这些合同样式有时并不是医院的合同模板或标准的合同范本,特别是大型工程合同,中标方会以“需要到市建委备案,不能更改合同”为由拒绝修改合同。所以,在对中标后的合同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发挥的职能只能是审计其与招标文件内的合同的一致性,以及招标采购内容与中标方的投标文件的一致性。为了实现医院利益的最大化,内部审计在公开招标采购的程序中进行“关口”前移,也就是在招标文件定稿、发售前,由审计人员对招标文件内的合同进行审计。招标文件内容中一般单独设立“合同”一章,根据招标协议,招标方即医院对招标文件负责,所以医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要求使用恰当的合同模板,并在此时把对招标内容的特殊、合理要求写入“招标文件”。例如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医院要求供货方提供三年的维保,就可以在招标文件内的“合同”中明确。把医院的要求明确、全面地写入招标文件,就会避免合同签订时的许多矛盾。当然,为了确保招标文件的质量,如果医院已建立的合同模板仍不能满足个别招标文件的要求,那么就应当参照合同会审流程,启动招标文件的会审程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中标方后,就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合同。由于医院已经在前期做足了“功课”,在这个合同签订阶段,审计人员只需重点审查拟签订的合同与招标文件内的合同是否一致,中标方在投标文件内的各项承诺是否均已在合同或合同附件内明确等个性化条款。

二、事中控制———经济合同执行中的内审工作

经济合同签署完毕后,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要对大额的、重要的经济合同进行延伸审计,对执行中的经济合同进行审计监督。在经济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合同的重要性、执行期限等,设计合同执行情况的检查表,对重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1至2次的抽查,以提高医院经济合同的执行力,促进医院经济合同执行的标准化。首先,根据各类经济合同内容的特点,设计《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采购类“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的设计要重点放在设备或物资的交货时间、质量、安装、验收、保修等方面;工程类合同则要比较复杂,大、小工程的“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也要各有侧重,隐蔽工程验收、工程洽商变更、主要材料认价、工程款拨付、竣工验收等方面是必须要关注的;服务类合同一般涉及金额不大,审计人员可以从已签订的服务类合同中,抽查几份金额较大的,如核磁维保合同、保安服务合同等,个性化设计不同的“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软件信息类“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的设计要突出软件运行效果、操作培训、服务响应时间以及升级服务等方面。医院内审人员要以各类合同为基础,从实际出发,下功夫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这是对经济合同进行事中控制的前提和有效手段。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为例,我们结合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具体条款的。其次,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类合同,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期,深入到合同执行部门,检查各业务部门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购类合同可以选择设备或物资验收期间,工程类合同要根据工期的长短选择适当的时间检查,服务类合同可以选择服务过半的时期,软件信息类合同则可以选择软件安装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审核合同执行情况。医院内审人员可以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实事求是地一一对照进行检查,对于未执行或者未完全执行的条款,要查明未能执行的原因,在表中描述清楚;对于检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也要在表中的空白行明确记录。最后,将《合同履约情况调查表》进行分析汇总,对于合同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部门负责人进行风险提示,必要时向医院主要负责人进行汇报,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例如,采购类合同中,对于个别超期供货甚至不能供货的单位,应尽快通知招标机构没收中标方的投标保证金,并根据合同条款进行相应的罚款,或者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书面的形式签署补充协议,变更或解除合同。在合同履约情况的抽查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要以监督、检查者自居,遇到问题应当多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遇到不同意见,要条分缕析,采取综合分析的方式,尽可能与合同执行部门协商一致,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帮助业务部门提高经济合同的执行水平。

三、事后评价———经济合同履行完毕后的内审工作

经济合同履行期满以后,就涉及到合同的终止了。合同终止了,医院的内审工作并没有结束,因为设备采购合同的供货方有的会承诺两年,甚至更长一些的质量保证期,而工程一般也有2—5年的保修期,但是合同中往往却约定质量保证金一年后无息退还,所以一年之后,质量保证期的服务就是“盲点”,甚至有的供货方或施工方根本不在乎那5%的质量保证金,拿到95%的合同价款后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了。那么,审计人员就有必要对“盲点”期间的设备售后服务、工程维保服务等情况进行追踪评价,验证医院合同执行部门对合同后期管理的效果性。首先,合同的评价体系是依靠多部门联动建立起来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的评价需要综合设备使用科室、设备管理科室、财务部门,以及患者对医疗设备治疗或检查效果的满意程度,其中设备使用科室的评价比重应当略高,突出医疗设备的性能指标;服务类合同的评价需要综合主管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受众群体的满意程度,受众群体可能包括医院职工和患者,其中受众群体的满意度应当占据绝对分值,服务对象的肯定是对服务提供方的最好评价;工程类、软件信息类合同也是如此,既要综合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评价意见,又要客观地划分出评价重点,不能把各类合同的评价指标都一概而论。其次,合同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等。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要多部门配合、群策群力,并且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订、改进,直至成熟完善。例如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的履约评价,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对设备的性能、培训、售后服务以及患者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的内容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一份客观明确、操作性强的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是合同履约评价成功的一半,医院也可以在合同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阶段引入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最后,审计人员要把已完成的合同履约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全面客观地评价,医院可以对设备的供货方、服务的提供方、工程的施工方有一个比较鲜明的认识。依据评价结果,医院可以把诚实守信、服务到位的企业设立成“最佳合作企业名录”,把欺上瞒下、敷衍了事的企业放入“黑名单”。这项评价工作,有助于验证医院在合同管理方面达到的效果,有助于医院在选择合作企业时提高决策的效率。

四、总结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加强对审计档案特性的认识

审计档案是反映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含专项审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审计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深刻把握审计档案的特性,是提高审计档案管理质量的基础。它有其特性,通过对其分析,可以加深对审计档案管理规律的认识。其特性主要有:

1、形式的专业性。这是审计档案突出的特性之一,审计档案在形成过程中区别于其他会计文书档案,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涉及范围、排列顺序、保管期限,《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中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审计档案的分类归档整理都是建立在审计工作和审计档案的专业性特性之上的。

2、内容的多样性。这是审计档案明显的特性之一。由于审计业务的不断拓展,审计项目涉及预算执行、财务收支、会计报表、干部经济责任、科研经费审签审计、基建维修工程项目的结算与决算;设备材料采购的价格审计、程序审计;单位经营理念、内部控制、风险导向控制及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业务涉及单位、部门一切经济活动有关的领域和范畴。审计档案所要记载的内容广泛、多样,手段复杂,程序固定。只有依据其多样性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才能确保审计档案的有效利用。

3、一事一档性。这是审计档案区别与其他档案所具有独特的特性之一。这一特性是有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有明确要求,审计档案案卷按审计项目立卷,不同审计项目不得合并立卷。跨年度的审计项目,在项目终结的年度立卷。

二、目前审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审计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现在社会和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希望值是越来越高,内审项目的任务是越来越重,而审计资源又很有限。内审机构一年到头忙于应付日常纷繁复杂的审计项目都很紧张。部门领导往往是关注审计结果质量较多,当一个审计项目只要把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书或审计结果报告送达出去,该项目审计就算结束。档案则采取“谁主审,谁立卷”的方法,由主审人员自行整理案卷。主审人员经常老项目没结束新项目又上手,没有时间对审计档案的分类、归集、整理进行仔细研究。因审计任务重部门领导对审计档案的检查、督导要求也没有对审计结果质量来的重视与严格,有的甚至存在归档不及时,资料不齐全的问题。

2、对审计档案的复核与检查不够严格。审计项目很多财务会计资料都是来源于单位与部门的会计资料。现在大多数单位和部门的会计业务都实现电算化,很多审计数据都是通过电子稿来反映。为了节约审计成本,审计人员一般只对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摘录,或对审计数据筛选出的选样资料进行抽样统计分析与核算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或审计日记。而对原始的电子档和样本资料并不完全打印。内部审计组在进行审计复核,检查时,对查出问题的结果进行检查复核的仔细和严格,而对原始样本的数量和质量情况,主要还是以听主审人员汇报或抽查部分结果的多,存在部分复核督导不到位、检查不够严格的现象。

3、部分审计档案缺乏完整性。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审计文件材料应当按照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备查类4个单元进行排列。规定中对4单元的文件材料都有具体说。但是在审计项目归档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完全按照规定来执行。如某内审机构一年要有二三百项零星维修工程的结算审计,在人员少、任务重的的情况下,一般只能在审计结束时,内审部门根据审计金额的大小出具审计报告或工程结算审核单,在实际建档时零星维修工程和小型基建工程就难有立项性文件书(审计通知书和审计实施方案)等。只有一份结论报告或审核(定)单。至使内部审计在部分审计档案整理时存在文件不完整现象。

4、审计档案的分类、归集、整理不够规范。内部审计机构由于按照“谁主审,谁立案”的原则来进行审计档案的整理归档。由于审计人员本身对审计资料的理解有时存在差异,如对会计报表审计时,对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说明各自排列的顺序不一。有按审计内容内容先后排列,有按审计时间顺序排列。又如在对审计项目结果进行回访或后续检查时,也存在对审计建议落实情况审计工作底稿的排列顺序不统规范,有的放在结论性材料中,有的放在证明性材料或备查类材料中。

三、解决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中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我们必须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与对策,才能有效地提高审计档案的管理质量。

1、加强对审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审计机构领导要加强对审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审计档案管理列入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认真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审计机关审计档案管理规定》精神。做到把抓审计档案管理质量与审计立项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验收、同总结。制定有关审计档案管理办法,把对审计档案的检查评比与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考核评比结合起来。

2、加强对审计档案管理完整性的检查。内审机构领导要安排人员兼职承担审计档案员的职责。按“谁主审,谁立案”的原则完成档案案卷时,要由专人对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备查类4个单元内容完整性、准确性、排列顺序的规范性进行检查确认,对不符合要求的退给原整理人员进行调整修正。保证在上交上级档案部门时所有案卷统一规范。

3、加强行业系统内审计档案管理评比。近年来,各地方内审协会都在开展审计质量评比,评比主要围绕审计项目的规范性、成效性、创新性等方面开展,对审计过程中执行内部审计有关制度、规范情况,审计取得的成效,审计意见落实和整改情况,以及审计方法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给出的分值占到92%以上,对案卷资料齐全,装订整齐,归档及时,管理规范分值只占8%左右。审计项目质量的优劣主要还是通过案卷中的具体内容来反映。建议主管部门在评比打分时应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分值比例。应发挥专业审计协(片)会的作用,不定期有针对性的对系统内的审计档案进行检查与评比。请审计专家对检查评比结果进行指导与评讲,举办档案管理专题讲座,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档案重要性和规范性教育。

4、加强审计档案现代化管理。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仅靠原始的手工操作,已难以满足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与发展的需要,必须将计算机、光盘、复印机、影像等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参与到审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加工工作中去,这样才能使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工程造价 BIM 建筑特征 模糊数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Abstract: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the projec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cost catch influence, based on 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each related Information data based on a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technical index and cost index to audit in the design phase of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design rationality and approximate accuracy.

Keywords:construction costs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Architectural features Fuzzy mathematics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造价软件和图形算量软件的推广,市场上积累了大量的电子版本的造价资料。BIM软件的出现,使得设计过程和造价的算量过程能够同步完成。析拟建工程各单位工程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通过与相似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个人的高效率工具[1],而且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现代化方式。以BIM技术作为基础,可以将各造价人员所掌握的造价信息汇集到BIM数据库,通过BIM多维计算处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拆分、对比,审计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库通过修正快速进行工程量审计。

1 设计阶段审计的提出。

在建设项目做出投资决策之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阶段[2]。设计概算对于工程建设的筹建开工、建设管理和工程造价控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对其进行控制以及审计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普遍忽视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审计,只注重施工预算、结算审计。使基本建设投资失控。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加强对设计概算的审计,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同时在此阶段控制造价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审计控制与审计评价相结合是开展全过程审计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机制、结构和过程的控制,可以实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的全过程审计,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审计评价手段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3]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管理以及影响造价和工期的环节与事项。对于审计控制无法达到的领域更需要运用审计评价手段,通过内部审计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执行及运行情况,从而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进行诊断,从而逐步完善内部控制。[3] [4] [5] [6]

2 相似工程的选取以及相似度的确定

2.1工程产品不同于其他工业产品的特点,决定了造价计算的复杂性。要达到快速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就必须抓住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因素考虑过多,加大了计算量,必然影响计算速度,但是,如果遗漏了主要因素,则会降低其计算的精度和可信的程度。提高计算的精度还要尽可能地确定各主要因素对造价的影响程度,即权重。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建立了8个影

响造价的主要特征因素和其权重系数。各主要特征的权重就是估计其对造价影响的程度。通过收集大量资料、分析、对比、测算,利用现行定额手册,确定出各主要特征的权重系数相似度的确定。工程造价系统各基本特征的模糊计算,采用的是模糊数学的贴近度概念和计算方法,择近原则,结合分析取定权重等多种数据处理模式。

计算基本要素共计8个,其基本要素的模糊计算模型如下。

1)选定因素集U:

U = (u1,u2,…,ui,…,u8)

其中ui表示第i个特征;

2)确定各特征因素的权重。权向量W为:

W = (w1,w2,…,w8)

其中Ai表示第i个已建相似工程。Ax 待审核工程。

3)计算加权海明贴近度

用计算加权海明贴近度即式来识别待建工程X和典型工程M间模糊集合接近的程度,从中选取同待建工程贴近度最高的相似工程,并依据其造价对待审核工程的造价及指标进行审核。

相似工程为ai待审核工程为X。设有论域U={u1,u2,…,u8}上的模糊集合W = (w1,w2,…,w8)

TUW(A,B) =1- wiai-x)

TUW―相似工程ai与待审核工程X的海明贴近度

Wi―评判指标在估价体系中的实际权重值

将待建工程X分别与相似工程进行贴近度比较,并将其进行大小排序。

2.2住宅建筑建筑特征权重的确定

住宅建筑的特征权重主要根据特征相对应的建筑特征对总造价的影响大小来确定,通过大量相似工程分析得到基础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3,结构类型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34,层高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楼地面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5,内外装修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4,工程类别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7,水电安装完善程度建筑特征权重系数(%)为18。

2.3建筑特征系数

通过大量的工程历史造价数据,根据建筑技术指标的不同类型,分析

(1)基础类型模糊相关系数

(2)结构类型模糊相关系数

(3)层高模糊相关系数

(4)楼地面

(5)外装修

(6)内装修

(7)工程类别

(8)水电安装完善程度

3、计算实例

取四个工程作为案例工程,一个工程作为待审核工程。四个案例工程的建筑特征与待审核工程相似。相似工程1的建筑特征为基础钢筋混凝土管桩,结构类型为剪力墙,首层5.5米、标准层2.8米,楼地面为地砖地面,外装修为涂料、内装修为水泥砂浆,工程类别为三类工程,水电安装完善程度级别低,建筑面积4163m2, 每平方米造价为1589.48元。相似工程2的建筑特征为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管桩,结构类型为剪力墙,层高为标准层2.8米,楼地面为地砖地面,外装修为涂料、内装修为水泥砂浆,工程类别为三类工程,水电安装完善程度级别低,建筑面积3349 m2, 每平方米造价为1636元。相似工程3的建筑特征为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管桩,结构类型为剪力墙,层高为标准层2.9米,楼地面为地砖地面,外装修为涂料、内装修为水泥砂浆,工程类别为三类工程,水电安装完善程度级别低,建筑面积6750m2, 每平方米造价为1502.61元。相似工程4的建筑特征为基础为满堂基础,结构类型为剪力墙,层高为标准层2.8,楼地面为地砖地面,外装修为涂料、内装修为水泥砂浆,工程类别为二类工程,水电安装完善程度级别高,建筑面积8770 m2, 每平方米造价为1826.93元。对应的相似工程1的相关系数为(0.85、0.95、0.75、1、0.8、0.6、0.5、0.6),相似工程2的相关系数为(0.85、0.95、0.33、0.4、0.8、0.6、0.5、0.6),相似工程3的相关系数为(0.85、0.95、0.35、1、0.8、0.6、0.5、0.6),相似工程4的相关系数为(0.5、0.95、0.75、1、0.8、0.6、0.8、0.9)待审核工程的相关系数为(0.85、0.95、0.33、1、0.8、0.6、0.5、0.8)。计算主要工程量以及相识度通过分析取每平方米钢筋含量(KG)、每平方米商品混凝土含量(KG)、每百平方米砌筑工程量(m3)、每百平方米门窗工程量(m2)、每百平方米给排水管线(m)、每百平方米电线(m)作为作为审核指标。相似工程1相对应的工程量为(70.9、45.4、19.3、35.2、64.8、622.7),与待审核工程相似度为96.358%。相似工程2相对应的工程量为(70.32、48.62、16、30、65.7、663),与待审核工程相似度为92.7%。相似工程3相对应的工程量为(71.50、54.24、20.4、31、71.9、638),与待审核工程相似度为96.4%。相似工程4相对应的工程量为(80.15、56、23、32、71.5、628),与待审核工程相似度为88.6%。待审核工程模型计算结果为(73.655、51.36、19.71、32.35、69.01、667.07)。待审核工程实际工程量(73、50、18.7、33.5、67.5、643)。待审核工程模型计算结果与待审核工程实际工程量各审核指标的误差分别为(0.89%、2.70%、5.40%、3.40%、2.20%、3.70%)。

4结论

本文将建筑特征结合模糊数学基于BIM应用于拟建工程概算主要工程量的审核。重点探讨相似工程相似度确定和拟建工程主要工程量的审核模型的建立。计算实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行有效。需要指出的是相似工程工程选取的正确性是方法运用的准确度的关键。以相似工程作为初步设计阶段概算工程量审计,建立工程量审计模型,有据可依同时提高了审计速度。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树捷. 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12,2(1):20-24.

[2] 李莉. 工程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2011年06期

[3] 田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施中国内部审计. 2012年05期

[4] 叶焕倬杨青. 持续审计技术发展与现状[J]审计研究 2011(3):81-84

[5] 李冬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阶段审计理论研究[J]审计研究 2011 (6)31-34

工程审计的分类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要点;市场经济;控制策略

1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的重要性

编制切合实际的概预算有利于建设工程概预算主要关系着建设项目工程竣工结算和决算及投资控制,因此,工程概预算造价编制和审核工作一直是工程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概预算审核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的编制工作,保证建设项目投资建设能够合理的进行,有效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工程概预算审核的意义在于:

1.1合理分配投资资金、控制建设规模

有利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及有效地控制工程概预算,加强投资计划管理。设计概算的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也会影响投资计划的真实性,影响投资资金的合理分配。减少投资缺口,有利于控制建设规模、标准、确保项目投资准确、完整。

1.2优化设计方案

控制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咨询人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初步设计和概算,按造价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概算审核。概算审核完成后,通过技术经济指标对上述概算造价提出优化方案,委托方、设计单位对优化方案进行限额设计,应该将先进技术与工程财务经济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促进工程建设设计方案的创新,最终实现达到优化设计优化投资的目的。咨询人在设计阶段协助委托方及设计人实施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的优化并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有利于促进设计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有机结合。审核后的工程概预算,是工程建设指标的综合反映。这些方法能够对设计阶段控制造价起到一定的作用。

1.3提高编制水平和质量

通过审核,有效地降低概预算成果文件出现误差和错误的概率,有利于促进概预算编制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具体执行中,一家咨询公司编制概预算,另一家咨询公司进行审核,通过双方核对确定最终造价,对编制单位和审核单位如果出现重大偏差和错误,应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这样有效制止了编制单位和审核单位敷衍了事,大大提高编制水平和质量。

2工程概预算审核要点

2.1编制范围

概预算应涵盖了施工图图纸上所有内容,与批复和招标文件上的范围一致。

2.2编制依据

概算编制依据概算指标,预算编制依据清单规范和预算定额,依据不同,编制深度和精度也不同,编制依据是应满足要求。

2.3工程量的审核

审核工程量时,应充分掌握施工图设计图纸的内容,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情况、材料来源、弃土弃置地点,在进行造价概预算编制和审核过程中,严格遵守计算规则,不漏项、不错项、不重复,保证工程量准确。

2.4审核定额套用

工程所套用的定额应与工程建设的内容和施工图纸设计一致,在定额时多下功夫,细细斟酌,套取合适定额,对于新材料、新技术,要多查阅资料、多现场考证,多积累,补充定额要合情合理。

2.5费用进行审核

概预算费率正确,工程类别、企业类别符合相关规定,一般情况,工程类别是招标机构报送,造价站审定,最终由造价站出工程类别确认单,工程类别确定后,可依据文件确定出最低要求的企业等级,工程类别和企业类别应在招标文件明示,造价人应依据工程类别确认单和企业类别确定取费费率编制概预算,同时要求材料价格符合当期当地的工程造价信息指导价及市场价,符合当地造价站的其它规定。

3概预算审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3.1建设工程预算编制不合理有些概预算编制人员

对施工图理解不透彻,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不熟悉,因此在编制概预算时容易出现漏项和错误,不能完全反映出项目实施的真实情况,缺乏合理的编制依据,导致概预算在实际工程中丧失了主导和控制地位。

3.2工程造价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建设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涉及的内容复杂,工程所需的市场材料、人力资源和物资的价格的波动比较大,虽然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考虑到价格的波动以及市场的风险,但不能确保与预测的相吻合,一旦出现价格超出预期,将会造成概预算超支的现象。

3.3工程量、定额、费用、价格不准确

由于审核时间短,一般会造成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内容把握不准确、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容易出现工程量错算、漏算、重复计算。定额子目繁多,有些定额相似本质却不同,补充定额合理性有待考证,定额套取错误,也会有很大偏差,还应对整个工程的费率进行审核,建筑装饰工程与装饰工程并不好界定,市政工程和园林工作又进一步划分分市政土建和市政安装、园林土建和园林安装,修缮工程费率低,部分拆除修缮定额价格低,费率选取不正确,也会导致概预算有差异,最后,如果材料价格调查、询价、比价不足,价格失真也会引起概预算出现偏差。

3.4审核人员业务水平

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是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由专业造价审核人员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审核概预算中的工程量、定额、费率,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审核人员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实际工程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的质量。所以,要想提高概预算审核工作的效率,审核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现场施工经验与较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审核人员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防止因为人为失误影响到实际概预算审核的水平。

3.5审核业务流程不规范

工程造价是个细致严谨的工作,审核人员工作繁忙,出错情况难免的,如何规避人为错误,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业务流程。

4建筑工程概预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

4.1审核依据充分、准确

首先应审核工程概预算是否超过批复,概算是否超过估算,预算是否超过概算,编制内容应涵盖了批复和图纸里面全部内容。其次,审核人员还应该对报送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查,工程概算送审资料应包括:批复、初步设计、设计概算,工程预算送审资料包括:批复、施工图、工程类别确认单、工程预算书、招标文件。资料完整、充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审核效果。

4.2建筑工程概预算审核原则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对建筑工程概预算审核工作的原则进行深入的探讨,要结合相应的审核原则与实际的建筑工程情况来展开概预算审核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同时还要把握市场的动态变化特点,充分考虑工程风险因素,在保证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增强建筑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4.3对定额与费率、材料加以明确

①加强工程量审核。在进行工程量审核的过程中,应充分洞察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工程量计算规则要结合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认真核对工程量,防止工程量错算、漏算、重复计算。不同类型工程建立分项工程量指标库,如砌体工程量含量、混凝土含量、钢筋含量、门窗含量等等,通过分项工程量指标库可快速找出要审核工程量的问题,也是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②定额套取是关键。一般项目防止套错,检查定额的名称和工作内容与施工图纸设计的标准一致,定额换算正确,相似定额没有混用。复杂项目应组织项目团队共同商榷,定额套取要充分,定额含量和包含的工作内容要斟酌,复杂项目确定前应调查取证,尽可能与实际情况吻合。补充定额也应应考虑充分全面,符合实际情况。③工程取费正确。应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费用进行审核,工程类别应严格执行造价站审定级别,企业类别满足招标文件最低要求,取费及人工费应满足当地造价站的相关规定。④材料价格合理。对于概预算审核工作人员来说,不仅要主动掌握建筑市场的动态发展情况,还要对工程施工实际需要的设备与材料的价格进行调查和研究,建立材料价格库。一般材料价格执行当地当期工程造价信息指导价,特殊材料应采用询价、比价,与设计人员和建设方积极沟通,选择满足功能、实用和美观的前提下性价比最高的材料。

4.4加强概预算审核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①扎实的工程造价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造价人员要求具有快速接收、反应、判断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是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全面掌握的工程造价理论和技能,及相关的造价软件,是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②较高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工程施工过程是工程造价形成的过程,精通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造价不漏项、不错项的前提,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熟练运用这些审计手段的前提。③良好的职业道德。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法律法规、规范为依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主动积极的展开工作,与建设方达成良好的沟通及互动,积极提出并共同协商解决概预算审核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从而增加委托方或建设方的信任感,也能有效规避工程造价审核单位自己的风险。

4.5完善对工程设计和造价概预算审核工作流程

工程造价中出错是难免的,编制人自查、项目负责人审查、技术负责人审定,建立概预算审核工作的三级复核是保证审核工作的有效措施,如果有任何违反操作,造成事故的应严格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