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

土木工程的类型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F284

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的时代,是专业化向综合化发展的时代,各种交叉学科的研究越来越多,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技术应用的普遍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也造成了人才培养路线的转变,强化了市场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科大类培养学生属于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浙江等其它南方一些学院的实践结果较好,因而也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发展,通才目标的实现有力于专业调整的便利,淡化专业概念,在促进专业化向复合型转化的过程中,也有力的将学生培养成了“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以下就从这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一、概述

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工程统称为土木工程。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与项目管理人员,促进我国的基本建设,推动建筑行业向着利好方向发展。在199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就将所谓的“建设专业”统一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从而具备了大类人才培养的雏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有效的前提下,各种工程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我国也真正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景象,一切都呈现出“现代化”的新型特征。另外,由于材料科学的创新、施工法式的变迁、绿色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品质化的生活享受观念逐渐为人所需,土木工程大类人才培养也出现了新的机遇与转机,尤其是高校与社会交流的扩大,使得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了认同,并且诸多院校也将其付诸了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讨论

1、确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的要求,复合型人才应该“会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强体魄、高素质”,所以,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就要注重身体、德育、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几大方面的的综合与对应;在身体方面要求体育、军事方面的基本素质,也就是说要掌握健康的运动、卫生技能,强健体魄;其次,在德育方面,主要是职业道德的培育、交往技巧的锻炼、科学心理的塑造以及良好的公民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亲身力行社会公德;第三,在知识结构方面的构成应该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结构工程学科,而且应该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尝试与体验;第四,在能力结构方面,以基本的施工项目管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能力为主,还要求学习能力、判断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得到通常的训练与锻炼,能够胜任实践中的变动不居,应对各种压力下的工作任务。

2、制定教学计划、构建课程体系、改善课程内容

首先,在四年学制的前提下,应该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切入,进行教学计划的重新思考,避免盲目的以增加专业课来解决问题;而是要以系统化的思维,构建起新的课程体系,以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贯穿,将所有的课程进行主次间的划分,并进行分层式的关联性研究,尽可能达到一个课程体系内的统一化教学,也就是说将这些课程进行整体上的科学研究与安排,促进教学有理有序的进行,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些调整与革新,从而形成一个中心,多个辅环节的教学模式。

其次,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遵循新规范、新理论、新观点,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性根本支柱作用日益扩大,造成了不断的创新,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可能达到一日千里之功,知识的更新较快,因此要注重从战略上进行考量与反思,争取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计软件相结合,将现实中的实践与模拟的实践进行结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要求教学中真正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教学主体,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将能力培养教学进行分层,比如从启蒙到理论到实践,形成“知行合一”的实践性教学,推动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将建筑工地的实践与学校的学习相结合,最好是利用“校企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接受校内教育之时,能够真正的去到工地进行测量、学习、技能参考,因为实际的工程类建设施工与教学之间还存在一个“实体对接”的问题,有时会因为未见到真实的实践操作而不能形成一个“实在”的概念,理解不足,深刻性差;四是让学生多做实践反思,将学习的结果与心得进行汇总与理性探讨,可以让知识更加扎实,在这方面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主题讨论法,属于具体的知识运用,透过这种过程达到能力的锻炼。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教师也被称作“灵魂工程师”,虽然所从事的工作很平凡,但是却在享有崇高地位的同时也承担着非常高尚的职责;默默的奉献之时虽然看不到明显的成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潜移默化之功也会显露出来。现代社会与教育日益向着复杂化方向发展,于是,在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可通过鼓励自学、增办培训班、设立讲座、制定与其它学校的交流计划等,实现对教师的再教育;另一方面,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师培养计划,构建起专业化的教师教育模式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因为随着时代与企业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需求转变,与此同时,教师也面临着再一次的挑战;另外,应该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并将其统一纳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促进教育与教学的发展,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

其次,应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利用合作精神构建起教师团队,形成整体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知识复用水平的方法,达到教师队伍的结构构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组合达到复合功效;还可以真正的向着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培养计划挺进,真正做到“师强则生强”,带动整个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就要坚持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在土木工程学科的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方面,应该注重社会、市场、建筑行业的发展动向,认真研究现代化的建筑业发展新倾向,并根据准确的评估结果,设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计划;现代社会已经构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全局发展的结果,所以,应该注重全局观念,从具体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开始,努力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推动就业与建筑行业向新的发展高潮挺进。

参考文献

[1]蔡东升,刘荣桂.土木工程大类专业结构力学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4).

[2]王伟.第四届全国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学术论坛将在南京举行[J].河海大学学报,2015(2).

[3]解海,宁凯,刘亨荣等.基于大五人格模型的大学生人格培育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土木工程类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 .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96-02

一、土木工程行业发展与材料的关系

土木工程属于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它包括建筑工程,桥架工程,水利工程及港口工程等[1]。资源短缺、土地缩减、植被减少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土木工程行业模式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不足,急需要新技术,新材料的支撑[2]。目前,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都强调以绿色建筑为宗旨的绿色环境[3]。人们在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材料构成整个工程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土木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亦是整个土木工程界发展和前进的基础和动力[4]。为适应土木工程发展趋势,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必将得到广泛应用[3-4]。

二、全国主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有关材料类课程设置

目前,全国主要高校对土木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大体相同[5-6]。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材料类课程设置如表1。表1表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基本要求学习一门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必修课程及开展相关建筑材料实验。

三、土木工程专业增设材料类课程必要性

近二十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并在很多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为此,绝大多数企业正在着力进行技术改造与引进土木工程与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7]。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与社会需求实际相吻合[8]。市场对土木工程与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增设材料类课程很有必要。问卷调查表明(图1),绝大部分同学认为现有的材料课程知识无法满足将来就业的需要,希望开设更多的材料类课程。

四、“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只在本科阶段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这一门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必修课程。对于将来从事土木工程行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深入地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本专业在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和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大框架下,整合相关的材料课程,提出了“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通过对原有计划的调整,形成“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主要措施如下。

(1)增加材料类课程:增设建筑材料科学与技术、建筑材料实验与检测技术、建筑功能材料、建筑结构材料、再生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试验班的必修课程。各课程学分及学时要求如表2所示。

(2)增加相关实验:防水材料性能的测定;防火材料性能的测定;绝热材料性能的测定;共振、敲击法检测混凝土动弹模量实验;混凝土模拟缺陷超声波探伤实验。

五、结论

(1)未来土木工程行业更加重视绿色、健康、环保建筑材料应用。因此,开展“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非常有必要。(2)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材料类课程及有关要求。

参考文献:

[1]段蔚.土木工程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建筑知识,2016,(06):271.

[2]粟彬,李松,丁世宁.浅谈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75-87.

[3]王丽丽,张向荣,王丽.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8):17-32.

[4]许晓岚.浅谈土木工程材料[J].信息化建设,2016,(07):153.

[5]清华大学2015-2016学年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介绍[EB].http:///publish/newthu/newthu_cnt/education/pdf/edu-1-2/2016_6.pdf.

[6]厦门大学2015-2016学年度土木工程系本科课程地图课表查询[EB].http:///timetable#/page/1/16/

1638//20152///

[7]刘镇,周翠英.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02):12-15.

[8]祁贵国,鲁可乙.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01):28-29.

Exploration on the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YANG Ping1,WANG Mu-chen1,SUN Zhen-ping2,XIAO Jian-zhuang1,SU Jing1

(1.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发展现状 未来前景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土木工程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由原始的伐木采石,建造出模仿天然掩蔽物的人类居住场所,到新时期的超高层建筑、水利工程、超高长跨度桥梁,土木工程的发展与变化,代表了人类发展的历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的理论、分析手段、施工技术、地基处理都有了更多的发展与突破。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经济飞速发展为土木工程带来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根据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土木工程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1.土木工程发展意义

土木工程的根本含义是征服大自然,通过人力实现自然界带来的效果。随着各项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桥梁、水利工程、公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土木工程是提高人类居住环境与交通的核心产业,提高土木工程建设水平,完善土木工程发展体系,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性目标,是土木工程发展的重点。人类需要良好的生存空间,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加优秀的土木工程技术将不断出现。

2.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为了明确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必须明确土木工程发展现状,通过现状分析出土木工程的特点。

2.1土木工程理论发展

土木工程发展由两方面组成,分为土木工程理论与设计,理论是土木工程的基础,设计是通过实际证明理论的过程,只有成熟的理论作为基础,才能使土木工程设计真正的得到进步。土木工程理论由力学、计算机、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组成,必须通过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确保土木工程理论的可靠性。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土木工程也进行了飞越式的提升,根据道路、桥梁、建筑等土木工程,分别开发了多种模拟施工计算软件,这些软件为土木工程设计的突破带来了很大支持。信息化进行不断加速,而土木工程的相关资料与技术可以快速传播与交流,我国土木工程通过网络吸收每个国家优势的理论与技术,并且在网络上交流先进的土木工程理论。

2.2土木工程设计发展

土木工程设计摆脱了传统设计的缺陷,全面分析了土木工程的环境、经济、安全等因素。新型材料、结构、工艺、施工方法不断出现,人类可以将土木工程的规模扩大化,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增长,超高层、超跨度复合结构体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土木工程设计逐渐向长、高、柔方向发展。土木工程设计建立在基础理论上,随着土建项目要求更加复杂,土木工程设计也需要更加多样化,只有及时吸收新技术,把握住新优势,才能使土木工程设计更加优秀。目前,土木工程设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受力、形式方面比较成熟。

2.3土木工程施工发展

施工发展主要体现在材料、设备、工艺这三个方向,其中材料中发明了复合高强钢材、碳纤维、玻璃纤维、双层玻璃、镁合金、镀膜玻璃、铝合金、节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材料在许多建筑中得到应用,也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工程实施设备更加自动化、科学化、机械化,通过新型施工机械,可以使大规模土木工程得以实现,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在城市地下工程中,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施工工艺,例如明挖、暗挖、盖挖、盾构、沉管、冻结、注浆等工艺技术,为地下空间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在理论、设计、施工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提高我国土木工程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新型结构、新型材料、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土木工程理论与技术完美结合,帮助土木工程收获更大的成果。

3.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城市与超大型城市数量飞速增长,人们对生活空间的作用提出了许多要求,寸土寸金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共识。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基数,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有限的城市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建筑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城市飞速扩张的同时,不仅仅对生存空间提出了要求,也对电力、能源提出了许多要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石油、天然气的运输,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我国建设大型公共土木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建设项目。我国能源分布较广,一般在西南地区存在较多的能源储备,所处地区地形特征较为复杂,并且山区、高原、丘陵等环境较多,导致资源开发较为困难。为了提高大型土木工程建设速度,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项目,采取大跨度桥梁与隧道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从以上几种发展形式来看,未来的土木工程将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能源运输等工程之中,通过大跨度桥梁与超长隧洞,改变自然环境带来的阻碍,实现更加快速的经济发展。通过精密的理论研究、新型工程材料、先进施工工艺,实现大跨、复杂结构、高层的土木工程建设,逐渐将大型土木工程普及到工程建设中,这就是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

4.结语:

我国土木工程部分领域已经在世界中名列前茅,但是土木工程理论、设计、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水平,需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土木工程技术,合理运用土木工程技术,实现经济腾飞发展。在未来的土木工程研究中,需要加强结构形式、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探索与研究,也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理论与技术的融合,实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1(12):150-152.

[2] 李青柱.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浅析[J].民营科技,2012(06):181.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发展阶段;大型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的建设由来已久。由原来的伐木采石,模仿天然掩蔽物建造居住场所,到现在的美轮美奂的超高层建筑、雄伟的水利水电工程和超高超长跨度的桥梁,土木工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土木工程结构的理论方法、力学分析、施工手段 , 还是土木工程的地基基础处理 , 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发展。

一、土木工程发展历史

1.古代土木工程

公元前 5000 年开始至 17 世纪中叶时期,称为古代土木工程阶段。土木工程的古代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 18 ~ 19 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历经漫长的古代大型土木工程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建设的经验,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近代土木工程

产业革命的开始是近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不仅反映在吃穿行上,还反映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方面。而电力的应用,使高层建筑实用化成为可能;电气照明、给水排水、供热通风、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与房屋建筑结合配套,开始了市政建设和居住条件的近代化;在结构上要求安全和经济,在建筑上要求美观和适用。随着大型土木工程近代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 19 世纪中叶为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分工的需要,土木和建筑开始分成为各有侧重的两个单独学科分支。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学科逐步形成,各种静定和超静定桁架内力分析方法和图解法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理论上的突破 , 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实践的发展,这样就使近代土木工程这个工程学科日臻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道路、桥梁、房屋等大规模建设的出现。另一个标志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3. 现代土木工程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刚好是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新的飞跃,现代主义运动取得了全面胜利。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土木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近 40 年中,前 20 年土木工程的特点是进一步大规模工业化,而后 20 年的特点则是现代科学技术对土木工程的进一步渗透。

二、土木工程理论、材料及技术的发展

通过多年来实践探索,土木工程的发展日臻完善。在科学理论方面,理论研究精密化,计算力学、结构动力学、动态规划法、网络理论、随机过程论、滤波理论的成果,随着计算机探讨土木工程发展趋势的普及而渗进了土木工程领域。结构动力学也已发展完备,荷载不再是静止的和确定性的,而被作为随时间变化的随机过程来处理。静态的、确定的、线性的、单个的分析,逐步被动态的、随机的、非线性的、系统与空间的分析所代替。电子计算机使高次超静定的分析成为可能,进而使得高层建筑中框架 -剪刀墙体系、筒中筒体系空间工作和大跨度的桥梁得以实现。大跨度建筑的形式层出不穷,薄壳、悬索、网架和充气结构覆盖大片面积,满足种种大型社会公共活动的需要。从材料特性、结构分析、结构抗力计算到极限状态理论,在土木工程各个分支中都也得到了充分发展。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使现代土木工程取得了许多质的进展。在工程材料方面,标号为 500 ~ 600 号的混凝土已在工程中普遍应用,而轻质、高强化的混凝土成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的新要求。高强钢材与高强混凝土的结合使预应力结构得到较大的发展,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吊车梁和空心板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广泛使用。同时铝合金、镀膜玻璃、石膏板、玻璃钢等工程材料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背景发展迅速,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支持。在施工技术方面,种种现场机械化施工方法发展得特别快。同步液压千斤顶,滑模,直升机安装天线,用一群小提升机同步提升大面积平板的升板结构等一系列施工方法广泛应用。此外 , 钢制大型吊装设备与混凝土自动化搅拌楼、输送泵等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现场机械化施工工艺,使传统的现场灌筑混凝土方法获得了新生命,在高层、多层房屋和桥梁中部分地取代了装配化,成为一种发展很快的方法。

三、土木工程发展新方向

飞速的经济发展,使得大城市及超级大城市的数量急剧上升,人们对空间的概念日趋强烈,寸土寸金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日益发展的空间需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得到普遍重视。同时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是解决人们空间日趋紧张问题的重要途径。飞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空间需求的问题,更有电力、能源等多方面的需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大型矿山资源的开发,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运输等都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型公益土木工程的修建,显得极为重要。而鉴于我国能源、电力多分布于西南地区,多为山区、丘陵、高原等复杂地形,同时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为使水利水电建设、矿山资源开发以及重要能源运输等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得以实现,大跨度桥梁、隧洞等工程成为整个工程中的关键。由上述可知,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水利水电设、矿山资源的开发、重要能源的运输等大型公益土木工程的建设以及配套的大跨度桥梁、超长隧洞等工程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须。而精密化的理论研究、全新的工程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又使得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得以实现。可见,大型土木工程的普及建设必将成为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新方向。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5篇

一、引言

远程开放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成立的初衷是立足于利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开创新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是为了扩大高等教育事业规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而服务。随着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远程开放教育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了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1]。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正进行着深刻的变革。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也暴露出诸如人才培养如何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升、信息技术如何与远程开放教育相融合等现实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广泛关注,以及理工科类专业相对萎缩的现状,均使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石。建筑业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连续多年在总产值、利税额等指标中排名全国前列,浙江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本文以浙江电大土木工程专业远程开放教育为例,对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展开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研究对象为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师生与建筑企业,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回收有效调查问卷教师55份、学生152份、企业10份,调查范围包括杭州、金华、衢州、丽水、台州等地区。

二、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在浙江电大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充分展现了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巨大能量。作为全国电大系统最早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试点单位之一,十多年来,浙江电大土木工程专业的招生规模一直稳居全国前列,一度排名第一。通过多年的专业人才培养,浙江电大土木工程专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远程开放教学经验,但也暴露出了由于系统性强,导致地方教学中的自主能动性差;资源渠道多,导致管理复杂、整合难度大;教学灵活多样,导致教学效果评价难等问题。因此,为了使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在当前全省高校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如何创新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深入探讨。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现代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成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来实施土木工程人才教育的过程。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相比,既有专业内在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具体到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鉴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既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又有别于高职高专的专科学历教育,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涵盖了本、专科两个层次的学历教育。根据现代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以技术型和技能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它占人才需求的比例为70~85%的现实情况[2]。我们提出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即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层次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显示,无论是来自企业的问卷,还是来自师生的问卷,都比较一致地认可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能满足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这可能得益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科学生多来自一线建筑或相关的企业,入学前就有一定的岗位技能,通过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能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工作。而本科层次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开展得尚不够深入,主要是培养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的复合型人才,尚需多方位的改革。

(二)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培育为了更好地实现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比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向多学科、宽口径、综合化的专业发展趋势[3]。我们通过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从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路,提出集中力量建设以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与管理为代表的特色品牌专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现有的两个本科层次专业、五个专科层次专业的办学与人才培养水平。从近年来招生规模与学生专业选择的统计来看,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占到70%以上,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单从统计数据上看,也反映出其它专业建设相对薄弱,发展较缓慢,尚未实现我们建设特色品牌专业的初衷。

(三)“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远程开放教育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具备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条件,“个性化”人才培养也是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重点。首先,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IP课件、CAI课件等学习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其次,随着学分制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实行,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习兴趣,实现“菜单式”课程选择。再次,由于多数学生入学前原本就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目标非常明确,能够把理论学习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密切联系起来,自觉地进行“个性化”学习。众所周知,在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主动探索、具体实施和不断总结经验[5]。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以及极大的工作热情。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电大资源渠道多的优势,恰恰导致了管理复杂、资源整合难度大等问题,反映在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上,难度最大的就是教师资源的整合。

(四)实践教学及其评价体系建设无论是哪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都是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而一个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涵盖省、市、县三级办学层次,并进行垂直管理与指导的电大系统而言,不仅是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更是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地反馈的需要。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从实践形式上,原来以课堂实践、生产模拟实践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课堂实践、生产模拟实践与生产一线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突出生产一线实践的锻炼作用。二是依托浙江电大远程实验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实现部分课程的网上实践教学,节约了学生的实践(实验)成本,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三是教师与建筑企业技术人员组成实践教学的“双导师”队伍,共同指导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实际效果显著。四是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与无经验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利用计算机支持的学习环境来共同享用实践资源[6]。

三、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可行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人才多种培养方式。这就意味着要对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促进创新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电大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直接影响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据中央电大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规划、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现状,结合浙江省建筑产业特点、高等教育政策环境,以及市场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我们对浙江电大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教师(分本校、外聘两类)、专业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围绕“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对于“您在日常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对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感到满意”这一问题,样本的回答如表1所示。表1显示,对现有的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持满意或较满意的只占23.7%,大部分教师的满意度不高。因此,我们以满意度偏低的这部分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找出现阶段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际需求和影响因素。我们对这些教师继续提出“在目前环境下,您是否愿意对现有的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问题,样本的回答如表2所示。表2显示,对现有的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偏低的教师中,愿意进行改革的教师占62.8%,那么在现实环境下影响教师改革意愿的主要因子有哪些?改革的重点和难度在哪里?这是我们探讨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本框架和具体实施措施的关键。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的MultinomialLogistic(多分类无序变量的逻辑回归)方法,其模拟方程。公式中x为决定是否愿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因素,包括调查样本的年龄、学历、教育背景、工作岗位、远程开放教育工作年限、学校类别、领导支持、学生评价、资源投入、校企合作等客观因素,以及教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等主观因素;y表示该观察值的改革意愿,共有3个选项:(1)有改革意愿;(2)无改革意愿;(3)未考虑过。在模型拟合过程中,我们根据对偏回归系数的检验情况,逐步剔除自变量,最后的模型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从表3可知,模型Chi-Square的显著值为0.000,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说明从总体上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表4显示,调查样本的岗位性质、学校类别、领导支持、学生评价、资源投入、校企合作、满意度等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均小于0.05的显著水平,说明这些因素确实对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意愿有影响。从模型分析中我们知道,样本的岗位性质、学校类别、领导支持、学生评价、资源投入、校企合作、满意度等因素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意愿影响显著,但由于在Logistic模型中回归系数不能直接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所以,我们利用SPSS软件中的Crosstabs方法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一)岗位性质与学校类别调查样本的岗位性质分本校专业教师、外聘专业教师、专业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等四类。他们对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如表5所示。表5统计结果显示,本校和外聘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意愿最高,各有68.4%和66.7%的样本有进行改革的意愿。相比专业教师,专业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改革意愿较低,分别为55.6%和54.5%,这可能与管理人员对土木工程专业内容不太熟悉有关。但我们注意到,同为专业教师,外聘专业教师无改革意愿的比例仅占8.3%,而本校专业教师无改革意愿的比例达到26.3%,这是因为外聘教师一般来自普通高校,他们会把自己学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培养模式进行对比,由于两者的差异,必然导致认识上的不同,但外聘教师8.3%较低的无改革意愿,为我们加快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敲响了警钟。我们按照省、市、县三个办学层次,对无改革意愿的26.3%本校教师进行分析,其中,市级电大占38.5%、县级电大占61.5%,说明省、市、县三级专业无改革意愿的教师比例是依次增加的,这说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适合从上而下的拉动式改革方式。

(二)领导支持模型分析显示,各级领导支持力度越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也越强。用SPSS软件中的Crosstabs检验可知,调查样本改革意愿与领导支持力度两者关系显著,其PearsonChi-Square值为0.001,Likeli-hoodRatio值为0.001。调查如表6所示,各级领导对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力度强与较强的样本改革的意愿分别为79.6%和78.9%,而支持力度一般与弱的样本无改革意愿的分别为42.8%和50%。因此,领导的支持力度是影响改革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各级领导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持力度越大,各种资源的投入就越多,越有利于改革的成功。

(三)学生评价学生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体之一,他们对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样本的改革意愿。分析显示,PearsonChi-Square值为0.021,LikelihoodRatio值为0.016,模型检验两者的关系显著。调查如表7所示,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低,样本改革意愿强。既然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是影响样本改革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随机调查了150位来自全省各地的学生,对“您认为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可多选,按重要程度排序)”问题进行调查。为了研究有对比性,我们把学生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土木相关领域实践经验(即目前从事建筑领域工作),共107位;第二类是没有相关从业经验(包括从事非建筑领域工作),共43位。我们把教学实践中学生最关注的学习资源建设、课程结构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式等四个方面作为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如表8所示。第一类和第二类样本中有90.7%、93.0%的学生都选择了学习资源建设,学生关注度很高,说明学习资源建设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关键,这也是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为特色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所决定的。两类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关注程度较高,分别占59.8%和74.4%,说明作为工科性质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面授辅导依赖性较强。第一类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并不高,选择了实践教学选项的学生只占31.8%,说明有从业经验的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实践(实验)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但第二类学生对实践教学关注度较高,达到83.7%,说明无从业经验的学生对实践(实验)技能的需求较为迫切。两类学生对课程结构关注程度均不高,这可能与学生对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的专业设置不熟悉有关,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设置专业计划时应做到更科学与合理。

(四)资源投入模型分析显示,学校对专业建设的资源投入越大,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越强烈。用SPSS软件中的Crosstabs检验可知,调查样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意愿与资源投入两者关系较显著,其PearsonChi-Square值为0.046,LikelihoodRatio值为0.042。如表9所示,专业建设的资源投入强与较强的样本改革意愿分别为77.3%、64.8%,而资源投入一般与弱的改革意愿不强,分别只有33.4%、33.3%。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所涉及的设备较多,实践与实验教学对资金、场地等要求也较高,因此,资源投入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对有些学校而言,资源投入不足是目前制约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瓶颈。

(五)校企合作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技能培养中,学校不可能都自备所有的实验设备与条件,诸如施工现场实习、一些试验都需要借助外部条件。因此,校企合作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模型分析显示,校企合作与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意愿的关系紧密。Crosstabs检验PearsonChi-Square值为0.021,LikelihoodRatio值为0.017,可见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有较显著的影响。如表10显示,在有改革意愿的样本中,有校企合作的占78.1%,无校企合作的占21.9%;无改革意愿的样本中,有校企合作的占41.7%,无校企合作的占58.3%。因此,有校企合作的改革意愿明显高于无校企合作,这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尤其明显。

(六)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模型显示,样本对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与改革意愿有较强的关系,Crosstabs检验PearsonChi-Square值为0.004,LikelihoodRatio值为0.012,统计结果如表11所示。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表11显示,在回答满意与不满意的样本中,都有较高的改革意愿,分别占75%和83.2%,远高于其它选项的58.3%和52.2%。

四、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总结

通过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和对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的调查表明,只有23.7%的样本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感到满意与较满意。这说明我们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改革。模型分析显示,只有切实解决好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这些主要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7]。根据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以及未来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以培养专科层次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本科层次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为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实现新目标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浙江电大作为全国电大系统最早试行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从专业建设伊始,就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土木高级技术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由于我们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高等教育机构实行的以学科来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一个是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实行的以岗位来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但在实践中,两者的培养特色并不鲜明,缺乏有的放矢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通过多年的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积累,尤其是浙江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生产一线,根据学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岗位实践经验的特点,我们总结出了在以学科特点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兼顾学生岗位性质,以模块化课程结构与“开放式”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使远程开放教育带给学生有意义的、有激励的学习体验[8]。近年来,在打造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施工与管理两个特色品牌专业上,来自教师、学生和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一模式取得了成功。目前,我们正着手在工程造价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工程等专业推广这一模式,不断完善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各个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逐步实现“复合型”的转型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既是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要求,更是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土木工程行业不但发展迅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土木工程行业面临国内、国外竞争的不断加强,对土木工程人才的要求亦不断地提高。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愈来愈得到市场的青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已不再仅满足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而是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开始倾向选用具有复合型技能的高层次人才。笔者认为,要实现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必须依靠浙江电大强大的资源整合优势,多途径地走具有电大特色的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道路。一是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培养多功能型的土木工程人才。目前我们实行的土木+管理的培养模式,就是典型的技术加管理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以衍生出“土木+财务”、“土木+法律”、“土木+外语”等等模式。二是通过校企联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突出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木工程人才。相比其它高等院校,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最大的优势是具有一定的实践岗位经验。针对这部分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校企联动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方式,使之成为既具有一般土木工程专业通识技能,又在某一个岗位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提高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环节之一。检验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否成功,归根到底是看培养出的学生质量如何,是否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和企业的认可。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成立的一个初衷,便是以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扩大高等教育事业规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但随着我国基建规模大而土建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减弱,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必然会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因此,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各项工作亦必须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契机,实现人才培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二)创新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显示,教师是实现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相比其它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组成具有多样性,包括本校专业教师、外聘专业教师、专业行政教师和行政管理教师等不同类型,并且这些不同类型的师资队伍还分散在省、市、县各级电大院校中。因此,如何组织好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功与否。笔者认为,多样性的师资类型,恰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资源优势之一。结合省、市、县三级垂直指导的办学特点,我们提出了建设“宝塔型”教师队伍的组织新模式。具体而言,是以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为团队,各类教师按岗位性质划入不同的团队,组建成一个“宝塔型”教师梯队。对教师采取按地域、学历、职称、教学或管理经验进行分类,以一至二位高职称、高学历、经验丰富的核心成员为塔尖,各种不同层次和地域的教师为塔身的组织结构。其优点是这种结构凝聚力强,信息沟通快速顺畅,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能有效地解决目前专业广、教师少的实际困难;同时各层次的教师联系紧密,在教学和管理中能起到“传、帮、带”的效应。

(三)深化校企合作改革模式调查显示,校企合作是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力推手。远程开放教育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特点,为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校企合作促进了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个性化”、“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模式是由学校设计专业课程模块,学生对所从事的岗位或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菜单式选择,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选择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其导师,在完成必要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个人兴趣与爱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它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合作企业相对固定的特征不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可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合作企业就是学生所在单位。因此,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四)改革应以学生为本调查显示,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是影响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来进行。统计显示,学生最关注的两个问题是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学习资源建设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任何远程开放教育专业如果缺乏学习资源或学习资源建设不完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异于是空中楼阁。作为工科性质的土木工程专业,其特点是理论学习难点多,实践(试验)比重大,在远程学习条件下,对学习资源建设的要求尤其突出。而学习资源建设是否完善,又影响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学生自学的资源越少,就会越依赖教师的课堂面授,这就有悖于远程开放教育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初衷,改革势必陷入歧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学生为本的改革,反映在土木工程专业就是要进行以方便学生自学的学习资源建设与教学方式的改革。除了以上两个问题,近年来实行的网络考试,也愈来愈受到学生的欢迎,网络考试将学习的方便性从学习过程延伸到学生知识考核的过程,是以学生为本的又一个创新举措[9]。总之,以学生为本的改革就是要能满足可以让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什么、何时学、如何学以及学习的节奏[10]。

(五)改革需多渠道资源投入调查显示,资源投入直接影响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领导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支持程度也间接反映资源投入。毋庸置疑,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在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专业建设对软、硬件的要求都很高。经验证明,只要资源投入得当,远程开放教育的建筑教学质量和课程授课一样好[11]。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浙江电大投资数百万建成的远程实验平台,为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改革契机。在教师资源、组织管理等软件方面,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拓宽资源渠道,如提升外聘教师的层次,引入企业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参与教学,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协作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践结果证明,人才培养目标是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前提,在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重点集中在教师队伍、教学方式、信息化资源三个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保障。浙江电大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发挥电大系统远程开放教育信息化教学优势,根据大部分学生有本专业实践经验的实际情况,走校企合作的“个性化”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之路。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深入探讨,如校企合作的组织方式与协作机制的问题、实践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方式融合的问题、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问题,等等。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发展阶段;大型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的建设由来已久。由原来的伐木采石,模仿天然掩蔽物建造居住场所,到现在的美轮美奂的超高层建筑、雄伟的水利水电工程和超高超长跨度的桥梁,土木工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土木工程结构的理论方法、力学分析、施工手段 , 还是土木工程的地基基础处理 , 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发展。

一、土木工程发展历史

1.古代土木工程

公元前 5000 年开始至 17 世纪中叶时期,称为古代土木工程阶段。土木工程的古代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 18 ~ 19 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历经漫长的古代大型土木工程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建设的经验,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近代土木工程

产业革命的开始是近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不仅反映在吃穿行上,还反映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方面。而电力的应用,使高层建筑实用化成为可能;电气照明、给水排水、供热通风、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与房屋建筑结合配套,开始了市政建设和居住条件的近代化;在结构上要求安全和经济,在建筑上要求美观和适用。随着大型土木工程近代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 19 世纪中叶为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分工的需要,土木和建筑开始分成为各有侧重的两个单独学科分支。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学科逐步形成,各种静定和超静定桁架内力分析方法和图解法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理论上的突破 , 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实践的发展,这样就使近代土木工程这个工程学科日臻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道路、桥梁、房屋等大规模建设的出现。另一个标志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3. 现代土木工程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刚好是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新的飞跃,现代主义运动取得了全面胜利。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土木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近 40 年中,前 20 年土木工程的特点是进一步大规模工业化,而后 20 年的特点则是现代科学技术对土木工程的进一步渗透。

二、土木工程理论、材料及技术的发展

通过多年来实践探索,土木工程的发展日臻完善。在科学理论方面,理论研究精密化,计算力学、结构动力学、动态规划法、网络理论、随机过程论、滤波理论的成果,随着计算机探讨土木工程发展趋势的普及而渗进了土木工程领域。结构动力学也已发展完备,荷载不再是静止的和确定性的,而被作为随时间变化的随机过程来处理。静态的、确定的、线性的、单个的分析,逐步被动态的、随机的、非线性的、系统与空间的分析所代替。电子计算机使高次超静定的分析成为可能,进而使得高层建筑中框架 、剪刀墙体系、筒中筒体系空间工作和大跨度的桥梁得以实现。大跨度建筑的形式层出不穷,薄壳、悬索、网架和充气结构覆盖大片面积,满足种种大型社会公共活动的需要。从材料特性、结构分析、结构抗力计算到极限状态理论,在土木工程各个分支中都也得到了充分发展。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使现代土木工程取得了许多质的进展。在工程材料方面,标号为 500 ~ 600 号的混凝土已在工程中普遍应用,而轻质、高强化的混凝土成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的新要求。高强钢材与高强混凝土的结合使预应力结构得到较大的发展,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吊车梁和空心板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广泛使用。同时铝合金、镀膜玻璃、石膏板、玻璃钢等工程材料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背景发展迅速,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支持。在施工技术方面,种种现场机械化施工方法发展得特别快。同步液压千斤顶,滑模,直升机安装天线,用一群小提升机同步提升大面积平板的升板结构等一系列施工方法广泛应用。此外 , 钢制大型吊装设备与混凝土自动化搅拌楼、输送泵等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现场机械化施工工艺,使传统的现场灌筑混凝土方法获得了新生命,在高层、多层房屋和桥梁中部分地取代了装配化,成为一种发展很快的方法。

三、土木工程发展新方向

飞速的经济发展,使得大城市及超级大城市的数量急剧上升,人们对空间的概念日趋强烈,寸土寸金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日益发展的空间需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得到普遍重视。同时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是解决人们空间日趋紧张问题的重要途径。飞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空间需求的问题,更有电力、能源等多方面的需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大型矿山资源的开发,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运输等都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型公益土木工程的修建,显得极为重要。而鉴于我国能源、电力多分布于西南地区,多为山区、丘陵、高原等复杂地形,同时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为使水利水电建设、矿山资源开发以及重要能源运输等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得以实现,大跨度桥梁、隧洞等工程成为整个工程中的关键。由上述可知,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水利水电设、矿山资源的开发、重要能源的运输等大型公益土木工程的建设以及配套的大跨度桥梁、超长隧洞等工程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须。而精密化的理论研究、全新的工程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又使得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得以实现。可见,大型土木工程的普及建设必将成为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新方向。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过程;新型材料;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材料具体来讲是一个总称,主要包括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所有施工材料以及相应材料做成的半成品等。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是一切施工的基础,没有施工材料就没有土木工程的项目施工;没有优质的施工材料,土木工程的项目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在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中最基本的组成施工要素就是施工材料。作为一种施工过程中最基本的元素,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因此要格外给予重视。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关于土木工程的科学技术投入也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才得以不断地创新,新型材料不断地应用在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在现阶段的施工材料市场中,大量的新型施工材料种类繁杂,性能各异,但是总体来讲主要有3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新型材料在施工应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好的节能效果;第二个特点是新型材料在施工应用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保障施工过程高效;第三个特点是新型材料能够保障土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正是上述的3个主要施工特点,我国的新型施工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施工效果。本文结合现阶段最先进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材料进行详细地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在以后的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找出最适合施工使用的新型材料。

1.简要叙述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材料

在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英文简写为HPC。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的主要有3个特点。第一个是在施工具有强耐久性能;第二个是在施工中具有很高的强度;第三个是在施工中便于施工,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不仅仅能够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强度,还能够在工程施工验收的过程中具有高强度。拥有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弹性模量,这也是这种新型施工材料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之一。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耐久性能主要体现在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有效的保障施工应用的钢筋不被施工混凝土腐蚀,即使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还能够让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障在一个设计以及施工要求的范围之内。除去上述的特点以及优势,高性能新型混凝土还具有和易性能较高;可泵性能以及容易修正的优势。在施工过程中高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能够配制出流态的坍落度较大的混凝土而不发生离析的问题;在混凝土输送的过程中,这种材料的混凝土能够有效地降低输送泵的输送压力,同时还容易维修。土木工程在冬季施工的过程中,应用高强度高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能够保障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长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材料,能够保障在较低的温度下混凝土不出现结冰的问题。这种新型混凝土施工材料主要的种类有3种,下面进行详细地阐述以及分析。

1.1 简述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材料中的低强度混凝土

低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材料主要的应用环境是工程的基础施工;路基的填筑或者是孔洞的施工中。同时这种混凝土材料还可以应用在地下工程的结构改造过程中。低强度混凝土主要的作用是在施工过程中调节施工混凝土的施工密度以及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调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参数等。最大的优点在于低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材料在施工完成后混凝土不容易出现收缩裂缝问题。

1.2 简述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材料中的轻质混凝土

轻质混凝土施工材料主要的原料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天然的轻骨料,例如浮石或者是凝灰岩;第二种是工业废料制成的轻骨料,例如粉煤灰制成的陶粒;自燃煤制成的煤矸石;第三种是人造轻骨料,例如页岩陶粒以及黏土陶粒等。轻质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密度小;施工强度较高,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以及抗冻性能。利用工业废料制成的轻质混凝土施工材料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的工程质量。保温提倡使用这种新型的施工材料。主要是由于这种施工新型材料变废为宝,二次利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环保倡议,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1.3 简述高性能新型混凝土材料中的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新型施工材料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不借助振动棒的帮助仅仅由材料的自重实现密实的效果。虽然自密实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流动性,但是却不会出现离析的问题。此施工材料最大的优点在于振捣的过程不会出现很大的噪音,在完善应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材料也能够施工,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干扰。对现场的施工人员来讲也没有健康方面的危害,如果处于现场的安全问题考量,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材料也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施工材料。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8篇

为了使土木工程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就一定要清楚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并由现状总结出土木工程有什么样的特点。

1.1土木工程理论发展

土木工程发展分为理论与设计两方面,理论是基础,设计是实际证明理论的过程,想要土木工程的设计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就必须要有成熟的理论作为前提条件。土木工程理论由多种学科组成,近年来由道路和建筑等土木工程开发了很多模拟施工的计算软件,这些软件的开发对土木工程设计的突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信息化在不断发展,有关土木工程的各类资料和技术的传播、交流可以更加快速地进行,通过网络,我国就可以吸收各个国家优势的土木工程理论和技术,并在网络上相互之间进行交流。

1.2土木工程设计发展

土木工程设计对土木工程的经济、安全等各类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新型材料、施工方法等不断出现,土木工程的规模被人类扩大化,高层建筑越发地高,土木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逐渐向长、高、柔转换。土木工程设计以理论为基础,由于对土建项目的要求越来越复杂,土木工程设计也要向多样化发展。就目前来说,土木工程设计还是发展得不错。

1.3土木工程施工发展

施工发展表现在材料、设备和工艺,就材料而言发明了碳纤维、双层玻璃、镁合金、镀膜玻璃、节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这些材料被应用在很多的建筑中,更是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新型的施工机械,可以解决大规模土木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其建设发展速度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城市地下的工程中出现了明挖、盖挖、沉管、冻结和注浆等施工工艺,这些工艺为地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来讲还有所欠缺,为此我国在新型结构、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这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需加强。

2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与超大型城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生活空间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寸土寸的意识已经深入到城市居民中。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人口基数问题,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就应运而生,并不断增加,将有限的城市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城市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不仅要考虑生存空间,也要考虑到电力、能源的问题。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和石油等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在我国大型公共土木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项目。我国能源一般分布在西南地区,其所处地形较为复杂,而且山区和丘陵等比较多,这就使资源的开发显得比较困难。从以上的分析看来,在未来,土木工程将逐步地被应用到高层建筑、矿产资源开发和能源运输等方面中,而大跨度桥梁和超长隧洞,可以摆脱自然环境的阻碍,使经济更加快地发展。

3土木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3.1质量管理

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主观、客观因素存在,这些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建筑所投资的成本较大,建筑施工只有固定的一个地方,因为是露天工作,比较容易受到天气影响,施工的过程也会显得比较复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使施工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基于以上的问题,在施工前期企业就要制定较合理的、符合规定质量的政策,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承诺,并分析其可行性后,符合客户提出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就会被视为施工内部的行为准则并严格执行。在建筑工程中,主要的依据是质量的方针,要有与之相关的质量目标和规划,而且目标一定要有可行性和前瞻性。

3.2质量控制

大多数来说,以预防为主要是质量控制的原则,与此同时再结合检验。在管理施工时,任何一个时候都一定要对人员、机械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控制,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尽可能避免问题的出现从而降低经济的损失。大家都知道,人是土木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所以质量控制必需要加强人员的管理。提高人的素质,加强人的责任感、质量观,保证施工中的质量,一定要按照质量的要求来实行全方位的管理。要使建筑的施工人员清楚的知道质量关乎所有企业成员的共同利益,在施工时,一定要保证工程的质量

3.3土木工程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其中有温度、湿度,地质、工通风、天气的异常等都会对施工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4结语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创新策略

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形势下,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创新,最终满足市场与社会的各项需求。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1.1 管理机制不完善

土木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施工技术选择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提高施工技术的适用性。如果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仍然采用先前项目施工技术,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制止,那么将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最终就会拖延整个施工进度,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按照签订合同的工期来竣工,最终使得施工单位受到十分严重的损失。

1.2 施工技术缺乏合理的实践

土木工程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并在经过多年发展后形成了相关的施工体系,如工程施工急速控制体系、施工系统的应用与辨别体系等,而从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状况来看,土木工程大多都还在继承传统的施工模式,施工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且土木工程施工理论也缺乏实践性,难以应用于实际工程当中,这使得工程整体质量缺乏保障。同时,土木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存在差异性,其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风险影响因素较多,在施工技术选择上,如果将普通施工技术应用到土木工程施工中,必然给土木工程建设带来许多隐患,影响施工质量。

1.3 施工技术不规范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施工中问题百出,使施工无法按照正常计划进行。同时,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控制施工成本,过分追求土木工程项目效益,施工材料质量没有保障,也没有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建设需求不相符。除此之外,土木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十分复杂,每个施工领域都包含了不同的施工方式,施工工序繁多,对技术也有着多样化要求,但是,许多施工人员在土木工程实际建设时,缺乏对工程项目的建设类型的了解,前期对工程设计要求也未做研究,导致许多施工人员在施工土木工程时未按照图纸设计进行规范施工,施工工序错乱,影响施工质量。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策略

2.1 创新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约束施工技术的重要措施,也是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需要与普通施工管理相区分,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土木工程建设类型合理进行创新,根据不同施工技术要求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标准。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从这些方面进行建立:第一,依据土木工程建设的要求、类型以及规模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对各个施工技术建立明确的技术标准,上级领导需对土木工地的建设类型做到全面了解,再根据施工标准合理配备技术型施工人才,科学分配各个施工岗位人员,对施工技术含量要求高的建设环节配备专业技术强的人员进行施工,并对各个人员的岗位职责加以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减少不合理的施工现象;第二,做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审核和相关资料交接,全面落实每一个施工环节,在上一个施工环节通过审核要求后才可进入下一个施工环节。

2.2 创新土木工程施工程序

保障土木工程施工有条不紊进行的关键在于要保障施工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使得工程之中的各项施工技术得以充分利用,施工单位要针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管控,依据之前的施工经验,有重点地控制施工中容易引发质量及技术方面问题的工序,最大限度发挥施工技术的优势和效果。另外,施工单位要以实践为基础不断创新施工方式,合理应用施工技术,例如灌注桩施工技术、预应力施工技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有效预防施工质量问题,保证土木工程施工工序有序进行。

2.3 创新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是保障土木工程质量关键,在施工中,施工单位要结合土木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加大应用新材料力度,例如在建设土木墙体施工中,施工单位可选择质量轻、甲醛危害少、隔音效果强的工程材料,这类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土木工程的施工需求,还能降低材料成本支出,为工程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当前市场中出现的新型材料如空心砌块、实心土砖、复合墙板等,这些施工材料在当前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能够使土木工程建设具备高质量的同时具有现代化美感,还能增强与提升工程结构对外界的抗压水平,在长期应用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此外,积极推进石膏的使用,该材料在施工中,可以根据建设需求,增加复合材料,并且其施工成本较低,污染较小,抗腐蚀性高,属于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节能功能,在施工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整体质量。总之,利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新型施工材料,对土木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工序复杂,施工环节、施工技术较多,在应用土木工程技术)施工时,施工技术的选择与施工质量有直接关系,如果施工技术的选择和管理存在问题,将会影响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中要不断创新,针对土木工程的特殊性,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土木工程施工程序以及施工材料,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减少安全隐患,促进土木工程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蹇照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4):222.

[2]吴宏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188-189.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10篇

关键字:应用型人才;监理;项目教学

本文基于院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THZLGC004)土木工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并侧重工程建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1、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不同类型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培养的不同要求:研究型大学(985、211学校)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能力与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实用型人才,能胜任建筑、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设施设计、施工、管理,具有良好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并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专业知识需要系统和深入掌握,专业知识涉及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与施工。应用型人才要求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实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是长期的、具体可行的、连续的工作,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是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应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系统性、机制性、具体和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覆盖面广、学生有较好的收益等方面。[2]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确立了立足珠三角,面向广东,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以工程为本,为土木工程行业一线培养具有工程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

我们国家从1 9 8 8年开始试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1 9 9 6年在全国全面推广,目前这种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已取得显著的成就,行业上也肯定了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许多院校都陆续开设了这门课 ,现已在全国普遍实行。在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工程监理制度已经实施了许多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制度及发展模式的变化,对工程监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3、 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改革探讨

工程建设监理是一门实践要求很高的课程,是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实践能力为手段,以工程管理及协调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定位。[3]监理相关联的课程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在授课时,注意相关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例如:招投标时,应从不同的角色分别讲解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工程建设监理课程不仅讲解监理单位的任务和职责[4],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任务和职责也进行复习,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并加强了相关课程的联系。

利用学校在建工程,进行现场教学。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实践课时的安排应该在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仅靠课堂理论讲解是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场的案例教学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5]

项目加学分教学。在完成必修的学分的基础上必须完成若干项目。需要建立若干项目群,如结构设计项目、施工方案设计项目、施工管理项目等等。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可以形成以监理知识为核心的项目群。如作为监理工程师审核施工方案设计(本专业其他学生已完成的施工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审查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审查施工图预算(造价专业学生已完成项目);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已完成项目),经过审查形成审查报告。项目教学不仅结合本专业的各科知识,还使得项目在不同专业形成的连贯。这样可以使得有足够的项目可以满足教学。增加了项目加学分教学的可行性。

4、 结论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课程的改革,通过结合相关课程知识、现场教学和项目教学对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改革。其中项目教学可使得学生将所学其他课程知识灵活使用,使得学生更接近工程实践项目,使得用人企业满意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于俊荣.土木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新体制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1(3)

[3]尹明干.工程监理概论教学改革探讨[J].华章,2011(29)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智能结构;应用

较土木工程传统结构而言,智能化结构主要是将智能化材料、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控制等交叉融合到了传统结构中,使其不仅拥有传统结构的舒适性、安全性及其耐久性,还具有自控性、自感知性、自修复性及自适应性等特性。虽然,目前想要将上述所有功能集成于一身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具有其中某几项智能化特性的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已经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的理论体系构成

1.1 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层次的发展

对于土木工程传统结构而言,其结构较为被动,一经设计及制造后将很难对其性能及其使用状态进行控制和预知,因而为土木工程传统结构的使用及其维护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研发出了一种在线监测结构,其使得传统土木工程结构具有了在线监测的功能,为进一步探知土木工程的内部结构性能带来了曙光,并为人们方便有效地了解土木工程结构的内部物理力学场的演变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即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发展的第一个层次;以在线监测结构为基础,在结构中进一步引入了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机制,这使得传统结构拥有了自动化诊断、推理及感知的功能,使得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实现了第二种层次的发展;在智能化结构的第二层次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自动化控制及自适应机制,使得结构能够对耦合的动作系统进行必要的反应,因而实现了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智能化控制,这即第三层次的智能化发展,例如,可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开裂、变形、锈蚀、老化、损伤及动力振动等多种行为进行有效的抑制性控制,并在更高层次方面对土木工程的结构进行了保护和维修。

由此可见,在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中,根据其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可将其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自感知土木工程结构,此为智能化结构中最为低级的形式;2)自诊断土木工程结构,对第一层次的智能化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可对土木工程结构的内部力学物理场进行自动化计算,对结构定的目标参数进行自我诊断,并以结构自身行为的对策为目标进行自我推理等;3)智能化控制土木工程结构,其为智能化结构中的最高形式。此三种层次的关系见图1。

1.2 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的主要类型

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将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分为如下两种类型:1)嵌入式智能化结构。即在诸如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基体材料中嵌入具有动作、传感及控制处理等功能的仪器或材料,并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于其中,通过传感器对结构内部信息进行采集和检测,经计算机的加工和处理后,将分析结果传送至控制处理器中,控制处理器根据结果对各驱动元件进行指挥和激励,使其执行相应的动作。通常而言,此类智能化结构仅需对传统结构进行改进即可,无须对结构内部的力学性能进行额外研究,因此,容易实现传统结构到智能化结构的平稳过渡,因此,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2)基体及智能化材料耦合结构,这些结构材料自身即具有智能化功能,可根据自身物理及力学状态的改变来对自身性能进行改变。例如,碳纤维混凝土材料可根据受力情况对其导电性能进行改变。因此,只要探测到这些改变即可获得土木工程结构的内部物理及力学信息。

2.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的应用情况分析

根据上述理论体系可知,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土木工程结构在完整性、安全性、耐久性及结构强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相关性能进行预报及监测,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维修费用,还能够有效增强其结构预测能力,通过在结构内部设置传感器,即可对其性能进行实时性监测。由此可见,土木工程智能化结构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并已经在高层建筑、大坝及桥梁等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不少桥梁工程已经进行了监测传感器的布设,以便对施工质量及其安全状态进行检测,我国香港青马大桥及国内的虎门大桥等也纷纷装设了传感系统,以监测大桥使用过程中的服役安全状态。

2.1 土木工程结构损伤及其健康方面的检测

诸如人工目测法等传统检测手段及无损检测技术均为局部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很难对土木工程整体结构性能的退化情况进行预报,也无法对结构的损伤及健康情况进行诊断和监测。现代化检测可采用具有自感知、自诊断新型的智能传感元件,例如光导纤维、压电材料、碳纤维以及半导体材料等构成的检测设备,这样不仅克服了传统传感器在监测方面的不足,还能对结构损伤进行灵敏性检测,并对损伤及程度进行定位和表征。以结构失效的发生过程进行判断:首先,是裂纹及损伤的发生;而后裂纹及损伤在应力的作用下进一步扩展;最后,当所累积的损伤超过某值后,裂纹以声速进行扩展,并可能引发灾难性的事故。因此,必须对重要结构的危险截面进行实时性监测,以及时探测到结构中所存在的细微损伤。其损伤诊断过程如下:1)信号的测量;2)特征信号的提取;3)进行典型损伤特征库的构建;4)对损伤位置、程度及类型进行识别。

2.2 智能化材料的应用

根据应用情况可将智能化材料分为如下两种:一种是传感元件类的制作材料,其特点是对于内、外刺激强度具有感知功能,例如,应力、光、热、化学、物理、磁辐射及电等刺激。此类材料即所谓的感知材料,其主要包括了压电高分子、压电陶瓷、应变合金及光导纤维等传感器材料。感知材料可能经电、磁场和温度的变化而对其尺寸、形状、刚度、内耗、振动频率、阻尼及其他特性进行智能化改变,因此,可根据需求的不同对材料进行选择,并加工出合适的驱动或执行元件。另一种即驱动器制作材料,包括磁流变体材料、电流变体材料、电致磁致伸缩材料、形状记忆材料及功能凝胶等等,其特点是可以电场、磁场及温度等的变化为依据对自身尺寸、形状、刚性、位置、阻尼、频率、结构或内耗等进行改变,从而使其具有环境自适应等功能。

3.结语

智能化结构是一项知识跨度大、开发难度高的一项新型学科,其研究意义重大、发展空间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结构已经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大大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在土木工程的交叉学科应用和结构设计理念中,智能化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发展。因此,只有对智能化结构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才能使其在土木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优势。此外,还应在传统的智能化技术方面,引入集成化技术,以便对土木工程的智能化结构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12篇

文章针对土木工程双证制教学,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提出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融通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教学实践和应用,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教学;转型发展

当今,开办土木工程的地方性专业院校正处在转型发展之中,如何更好地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提倡创新创业是重中之重。一般而言,土木工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及竞争力,常常实行“双证制”教学模式[1]。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落实不到位、实践不落地、证书不相符”的现象,导致学生在校获得的专业或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与职业技能要求不相符,有证书、无能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证制”教学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

1.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现有专业方向和职业证书对接不畅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和道路与桥梁等方面,而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方向出现不同程度的错位。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在校期间主要考取和获取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员”、地方城乡与住房建设厅“五大员”及交通运输部职业证书,这些证书在一定程度存在重复和错位,导致学校、学生在选择上出现一定程度的迷惑和误导。

1.2“双证制”在专业教学及操作和应用中不到位

在日常专业教学中,为了获取职业证书而出现“短、平、快”的现象,在临近考试时间节段,常常进行短期甚至突击培训、集训,特别是在实践认证环节出现弄虚作假、糊弄过关等现象,与职业证书要求极不相符。

1.3企业、社会对证书含金量重视程度不高

在土木工程学生就业中,企业和社会更加看重证书,而忽略了实践技能和后期急需教育方面的考核,常常出现有证书,无实际操作技能;人证分离,证书挂靠;继续教育放任不管,走过场或流于形式的情况,导致在专业教学和应用中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学校重考证通过率、轻实际技能操作的现象,最终使得学生空有证书、毫无实际技能、少有理论知识,从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极为不利。

2.土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融通教学与应用

2.1建立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学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相融通、互相促进的思想,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推行双证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变化。对于土木工程而言,职业证书体系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三大类。其中,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具有实际可行的操作性。施工技术类内容主要覆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力学基础、施工组织管理方面培训和认证;而工程造价类主要侧重工程概预算、工程清单编制、软件应用和实际工程等方面培训和认证。学生可按需要分为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等岗位与就业进行培训、实践和报考[2]。对于偏于基础类技能认定的相应课程实行以证书替代考试,学分互相认定的形式。

2.2“双证制”模式下设备、师资优化和升级

学校经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学校内部实验室项目等,构建了专业实训实作、专业技能认定和互通、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证书培训与考核于一体的教学实践模式[3]。同时,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需求,升级和改造了土木工程实训实验、建筑仿真模拟、基础力学实验、建筑工程造价仿真、建筑技能实训、建筑安全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实验中心,配备了相应的专职教学和管理人员,并就此对学校不同层次的本专科、成人继续教育等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技能培训、鉴定和认定,以及职业证书培训、考核和考试。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与双证制教学相适应,学校和二级学院从不同角度加大和增强了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培训,对专业实验教师、教学辅导辅助人员和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选送多名专业教师前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为期一年及以上的挂职锻炼,鼓励并制定相应措施激励专业教师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现约有30人次通过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工程师(岩土)等方面的考试,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职业素质,为双证制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强烈要求在职在岗教师参与本地域内的社会工程实践活动,参加实践工程的评标、设计与咨询、施工技术指导和管理及安全评价与应用等建设项目,掌握了土木工程行业的动态,提高了行业实践能力,为双证制的运行提供了知识保障。

2.3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技能培训与鉴定

按照土木工程行业国家职业标准,连续八届对近2000名学生进行考证培训,仿照实际工程,从施工图识图、土方计算与调整、砌筑工程、脚手架搭设与拆除、钢筋混凝土浇筑、模板搭设与拆除到工程量计算与计价,以及安全鉴定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仿真实训实习,进行深层次、广视角、高标准、严要求的培训、操作和实践。根据考核和考试,对技能鉴定与学历学分实行了互通认证[4],学生一次性技能鉴定和认证通过率均达到了95%以上。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证书含金量,而且对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3.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在教学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改进和发展,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并举、学历学位与职业证书并行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型,以应用转型为导向,坚持创新创业发展,才能保证学生“双证制”模式在教学应用得到最大实惠,进一步促进专业的转型和发展。

作者:牟奇建 李莉 强跃 程龙飞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何运祥.土木工程高职高专应对大众化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双证制”培养模式[J].科技资讯,2006,28:217.

[2]强跃,李莉,莫丽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以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2013,48(12):25-26.

[3]张云莲,韩国英.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复合化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28-31.

[4]强跃,李莉,莫丽.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体系评价指标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49(6):25-26.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13篇

[关键词]3S技术;土木工程;GIS;RS;应用

1“3S”意义及本质

3s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主要空间信息调查管理技术集成系统。它是遥感(Remote Sensing,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System,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技术的英文缩写的简称。RS技术主要是通过遥感平台获取地表各类地物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等信息;GPS技术主要用于获取地表地物的空间位置信息及其动态变化轨迹;GIS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硬件支持下,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信息输入、存贮、查询、运算、分析、表达的技术系统,它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的系统动态描述,通过时空构模,分析地理系统的发展变化和演化过程,从而为咨询、规划和决策提供服务。

可以看出,3S技术是在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多学科高度集成的系统技术,是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它具有强大的空间信息获取、存贮与分析模拟功能,可以应用于与地理空间有关的很多领域。从大范围的全球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到局部区域的城市交通、公共设施规划及建筑工程选址,地产策划等方面,3s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甚至改变着这些领域的研究方法及工程技术体系。

2.3S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包括房屋建筑工程、道路修筑工程、桥梁、隧道工程、机场工程、地下工程、给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一般土木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五个阶段,即:勘察规划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监理验收阶段和用后服务阶段。在整个项目运营实施过程中,为了使各阶段的目标得以实现,必须加强土木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由于许多土木工程都是依托地表修建的,具有一定的空间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形状、空间特征属性以及空间相关性等空间信息,对于这些空间信息的处理长期以来主要以来地面人工测量、调查与绘制图形来完成的。3s技术的强大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可为土木工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改善传统土木工程在空间信息处理方面的技术瓶颈,提高土木工程的高新技术水平。

2.1 3s技术在土木工程勘察与规划中的应用:近年来,以法国SPOT5、美国Quick Bird和IKONOS等高空问分辨率的陆地观测卫星遥感技术,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0.20~2.50m,制图精度可以达到1:200~2000;基于GPS的遥感探测,可以获得具有三维地理信息的遥感图像数据,并输出三维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各种实用图件,大大简化了传统地形测量的过程,是地理制图技术的一个飞跃。应用GIS三维地形模型叠加遥感图像的技术,可以生成真实的地形模型,在地形复杂山区的土木工程勘察与规划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RS技术的大范围空间地理信息采集能力可以迅速查明土木工程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概况及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不良地质类型与分布。集成高空间分辨率的RS对地观测技术、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GPS空间定位技术、区域地质、工勘资料等多源空间数据,形成的高精度三维可视化土木工程勘察与规划模型,可以为复杂山区土木工程的勘察与规划提供快捷的技术工作平台。3S空间信息集成技术可有效地指导土木工程勘察工作,为物探、钻探、原位综合勘探布置提供依据;为高精度、大比例的工程地质调查提供了可靠技术平台,实现了线路规划、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和评价等土木工程环节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复杂土木工程勘察与规划效率和质量,可以满足近年来土木工程勘察任务繁重、周期短、标准高,尤其是山区土木工程具有比较方案多、长大隧道多、缺乏地质资料等环境下的多种野外勘察与规划技术需求。

2.2 3S技术在土木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传统地面数据采集调查手段投入高、周期长、效率低、涉及范围小,已无法满足大型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对数据的要求,急需建立相应尺度范围内的土木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体系。随着遥感技术的大尺度空间数据采集技术的日益完善,其在大型土木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作用也日益重要。从遥感数据中获取的有用信息,可以为大型土木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快速、全面的资料支持。

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已经将遥感技术应用到了土木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中。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从1980年开始至1993年,埃塞俄比亚研究人员利用航摄照片和卫星图像对一条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变化做了长期监视和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美国联邦地调局研究人员利用遥感影像,通过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分布信息的提取,研究了科罗拉多州废弃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在国内,我国政府也开展了多个大型项目的遥感监测。许多学者也通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研究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掌握环境变化趋势、进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很多学者以不同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大量工作。

遥感技术以其快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观测等优势条件,在大型土木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基础。但由于受天气限制比较严重等原因,遥感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中应用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光学遥感受天气的制约比较严重,在天气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有时候甚至无法成像。相信随着对地观测小卫星星座的日益增多、科学的工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日益完善及其国际合作的加强,遥感将在大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

2.3 3S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GIS为土木施工项目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发平台。通过二次开发,可以把RS技术采集的土木工程施工进程空间图形图象信息、GPS采集的土木工程施工进展空间定位信息、土木工程属性信息融合~起,为复杂的土木工程施工建立一个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它为施工设计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为决策分析提供迅速的信息支持,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和需求。基于3s技

术的土木工程施工导流三维动态可视化数字模型,可以实现了模型的动态显示、交互操作、空间分析以及施工导流全过程可视化仿真等功能,从而为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宏观决策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可视化分析手段。目前,虽然3S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和工程施工的可视化信息管理中得到应用,但是还处在研究的初步实验阶段,应用的程度有限。随着3S技术的不断提高完善,其在隧洞开挖断面的自动绘制与量算,确定弃碴场的位置与范围等更深领域的应用会不断展开。

2.4 3S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监测与监理中的应用:为保证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进度及投资,减少开发建设的风险,土木工程监理与监测制度是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土木工程监理单位作为专业的技术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参与项目的招标、评标、技术方案的审核、过程检查,协助解决项目执行中出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代表业主方全面检查和验收提交的成果资料。

随着3s技术精度和功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其在土木工程监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GPS定位仪的定位精度相当高,特别是采用了差分定位技术,建立了适当的精度控制网络后,GPS定位仪的定位精度完全满足土木工程监理中多种定位测量的需要。差分GPS精度高、采集数据量大、速度快与GIS结合使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利用GPS实时快速定位能力,通过遥感技术支持的计算机通讯系统,实现GPS和GIS的联合工作,可获得各种土木工程精确的实时图形。在GIS支持下,可以将这些监测的实时图形与土木工程规划、设计图形进行空间叠加,空间相关统计分析,实现土木工程的空间自动监理。另外,GPS技术的快速定位为RS技术数据实时、快速地输入GIS提供了可能,RS技术可以迅速地将采集的土木工程空间信息输入GIS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动态地分析地表某个土木工程空间形状与规划、设计方案的差异。

3.发展与展望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基础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使土木工程整体推进面临着多种技术瓶颈。3S作为一门新型技术集成系统,以其管理空间信息的独特优越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方案勘察与规划、大型土木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良地质调查以及土木工程地质调绘成图的应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3S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不但加快了工作速度,而且提高了质量,节省了人力物力,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内外虽然已开展了3s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开发和研究应用工作,但是应当指出,由于许多技术人员对3S技术了解的不够全面,大部分人员只能用到制图功能,把3s尤其是GIs和CAD等同起来,没有发挥3S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有潜力。

3S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土木工程勘测设计与管理提供了全新高效的方法,尤其在大型土木工程的宏观规划、路线调查及大型隧道、桥位工程的方案论证等方面。3S技术可以全面掌握土木工程规划区的环境地貌与地质构造要素,提高决策水平和设计质量,对优化方案节约投资起到关键作用。随着3S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普及,应用3S与3D(三维)环境模拟技术优化设计方案,通过3S,3D与常规勘察设计技术的紧密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快速优化,提高人类利用、改造、美化环境的水平,对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德仁.论RS、GIS与GPS集成的定义、理论与关键技术[J].遥感学报.1997,1(1);64-68

[2]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14

[3]陈学全、谢 毅,3s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的高新技术[J].安徽地质,1997,7(1):52-54

[4]陈学军.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

[5]胡广洋.GPS技术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中的运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19(3):54-57

[6]吴冲龙、汪新庚.地质矿产点源信息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7]赵文武、东野光亮、张银辉.“3s”技术集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2);117-123

[8]袁艳斌、姜 晖、汪新庆等.三峡坝区工程地质信息系统集成开发研究[J].地球科学,1999,24(5):28-30

[9]汪 邵.3s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凉山大学学报,2002,4(1):124-126

[10]李振山.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11]马荣华、黄杏元、蒲英霞.数字地球时代“3s”集成的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1):89-96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建设;建筑物;发展

【Abstract】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people need to build large-scale, large span, tall, light, large, sophisticated equipment, modern buildings, both with high quality and quick construction, but also for high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raised new issues to the civil engineering and promote the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forward.

【Key words】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build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98.5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120-01

一、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它的发展趋向具体地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建筑材料方面。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

2、工程地质和地基方面。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

3、工程规划方面。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

4、工程设计方面。人们努力使设计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达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目的。

5、工程施工方面。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

二、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

1、指导理论的继续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土木工程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仍然是力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值处理方法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方向。力学也会突破宏观框架,向微观发展,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在力学中加深影响。

城市规划,建筑等相关学科进一步的交叉,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服务。土木工程内部的次级学科也同时会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出新的学科,如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利用就使得新的地下规划学科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不同次级学科的理论也会相互渗透,比如现在就有一些大型体育场馆采用了类似桥梁的悬索结构。

2、工程实现的变化。土木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出合乎设计要求的工程构造物,从设计到成果中间需要一个很长的工程实现的过程。这也是土木工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信息时代正在迎面走来,其他学科和其他方面的新观点新技术,必然的也会影响到土木工程。并且为这一传统学科注入新的活力。包括控制理论,施工技术,新材料,环境工程,经济理论等等。

a、全过程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不仅仅限于CAD方面,也包含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决策等。

全过程信息化对今后的土木建筑构造物的维护有很大的意义。比如可以使用植入的传感器配合电子计算机实现对建筑全方位的实时的监控,及时掌握整个建筑物的状态。我国现在正是基本建设的高潮,20~30年后,现在这些建筑物逐渐进入维护期。如果能在现在建造过程中就做好各种信息化准备工作,对今后维护也大有帮助。

信息化也成为专家系统技术的基础。程序的解题能力不仅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形式化体系和推理模式,而且取决于它所拥有的知识。要使一个程序具有智能,必须向它提供大量有关问题领域的高质量的信息输入。

b、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这两个要求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对土木建筑设施人性化的要求。

整个土木工程过程是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不断消耗上的,在可持续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主题的时候,土木工程也必然的要面对这个问题。施工过程中也相当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 实验教学 开放实验

中图分类号:TU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182-02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经济的建设离不开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作用,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经济服务,其人才培养则成为能否实现地方济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重点,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可谓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针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1.1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分类

第一,课程基础实验。该实验包括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常规实验项目,大概十几个学时。目前,各大高校的课程基础实验设施、学时均达不到一定的规模,试验场地质量也有待提高。第二,学科竞赛实验。该类实验趋于综合化,对该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学科竞赛为主的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人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三,科研实践类开放实验。该类实验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选题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来选择。开放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问题

第一,课程基础实验的学时不足。目前,土木程材料课程基础实验每次所教授的人数较多,已不属于小班教学范畴,人数多就会出现实验设备不配套的问题。比如,在进行演示性实验时,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许多高校十分重视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课程基础实验的学时相对设置不足。第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土木工程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人才培养才能够真正出实效。目前,新型建筑材料正在不断更新,可许多高校关于新型材料的实验却并未做到及时跟进。以钢筋混凝土为代表的土木工程材料正成为时下材料的热门,也是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和研究的重点。钢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极高,需要学生掌握其必要的性能和优势,因此就需要进行实验。该实验涉及到对材料的进一步了解和检测。在实际的实验课程中,关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相关实验少之又少。第三,创新不足。学生在课程基础实验中涉及到许多教学内容需要掌握,庞大的知识系统使学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却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放实验中,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并不多,而且选题多受限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完试验后,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撰写实验报告,这样就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无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缺乏独立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所撰写的实验报告大多质量不尽人意。第四,开放实验效果不佳。尽管是开放性实验,但许多学生并不真正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参加开放性实验,或者参加的态度比较消极,并未曾意识到参加开放性实验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长此以往,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真正提高。

2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2.1 突出开放实验的作用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进一步使人才的培养日益多元化,学校需要重视突出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纵观国内建筑材料企业,对于这一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需要结合各大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现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大开放实验力度,凸显出其作用。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开展选题,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不断完善土木工程材料测试内容,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2 提倡学生进行科学探索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重在提升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充分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重视科研训练,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开展有目的的培养,结合课程实际教学内容开发实验选题,将最前沿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实验更加先进,开放。实验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教师可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

2.3 改进教学环节

改进教学环节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迅速掌握实践能力。实验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要提前布置实验任务,使学生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在开放实验中,教师除了要确定选题,还要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内容和目的,选择怎样的理论去完善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实验的准备环节至关重要,而且需要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熟练,了解实验的材料,找到最适合的实验方法,熟练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因此,需要保证理论与实验的要求相一致。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并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防止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不当,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更正。

3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使实验学时充足,体现出实验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题目,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选题,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脱离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进行实验,使学生学有所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旭.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究[J].亚太教育,2015(35):264-265.

[2] 裴锐.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1):59-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