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

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污染;分析

潍坊市中小企业居多,冬季需要取暖,全年降水量较少,近年来冬春季节雾霾天气频发。2016年我们收集环保部门在12个县市区城区内设置的37个监测点的自动监测资料,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的质量浓度,对全年的监测结果和天气状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我市环境空气污染现况,提出预警预测和防控措施,保护居民身体健康。

1资料与方法收集

12个县市区城区37个监测点的污染物自动监测结果,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的质量浓度,取24h计算出平均数,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规定,分别计算出各类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将其最大值作为每天的AQI。空气污染指数按照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300范围划分为6档,分别对应环境空气的优、良、轻度、中度、重度、严重污染类别。另外依据天气变化状况,探讨环境空气污染变化状况。

2结果

全年优、良环境空气为240d,占全年的65.6%(240/366);各类污染天气为126d,占34.4%(126/366),污染天气主要分布在1~5月份和11~12月份,冬春季节居多,共112d,占全年的30.6%(112/366),占全年各类污染天气的88.9%(112/126)。环境空气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共83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65.9%(83/126);除夏季外,全年均出现污染现象。中度污染为31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24.6%,重度和严重污染较少(31/126),分别为9d和3d,中度污染以上,分布季节为冬春季,重度和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冬季取暖季节。12月份污染最重,不同程度的污染天气为25d,占当月比例80.6%(25/31),其次是11月份,占当月比例63.3%(19/30),见表1。

3讨论

3.1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状况

2016年我市城区自动监测资料监测结果显示,轻度污染以上天气为126d,占34.4%;以轻度污染为主,共83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65.9%;中度污染为31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24.6%;重度和严重污染较少,分别为9d和3d。各种污染呈季节性分布:轻度污染天气各季节均有发生,但夏季较轻,中度以上污染天气冬春季较多,重度和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冬季取暖季节。雾霾天气冬春季多发,是由于处于集中和分散供暖期,燃煤较多;其次是中小企业生产过程,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建筑污染物大量排放;另外汽车过多,除在城区低速行驶排放较多尾气外,其在行驶过程中将道路上的尘埃等污染物不断反复扬起导致污染加重;另外潍坊冬季下雪较少,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低,也是雾霾多发的原因。6~10月份下雨较多,雨后一段时间,空气湿度较高,其中的大小颗粒物在运动中能够相互附着,形成较大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降低雾霾出现的频次,但其他气象状况,诸如阴天、多云或混合天气交替出现,仍然能够导致雾霾现象出现,可见空气污染指数受温度、降水、植被覆盖率、能源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

3.2雾霾形成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环境空气具有自净能力,将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将污染物进行降解,达到消除目的。如果污染物释放太多,超过了环境空气的自净能力,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气压较低、空气干燥、风力弱小等自然现象,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扩算能力小,以上因素均会出现雾霾天气高发现象[2-3]。

3.3雾霾的危害[2]

雾霾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其具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毒性大和高浓度特征。在空气中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多环芳烃(PAHs)、重金属、微生物、硫酸盐、硝酸盐等。一是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破坏生态,影响农作物生长。二是能够进入人体细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破坏免疫系统,引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长期暴露易致癌和致突变。三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并对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3.4建议

一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切实摒弃地方性保护,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继续减煤控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倡低碳出行[3]。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参考文献

[1]杨梅,彭九慧.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6):46-47.

[2]孙亮.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71-74.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2篇

我国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我国的环境问题也首先在城市中突出地表现出来。为此,如何治理城市环境污染,以更有效地控制我国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城市在社会经济方面实现全面、持续、稳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选择了马坝镇几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为调查对象,从企业内部的环境污染、治理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调查、环境、污染、治理

一、马坝镇的基本概况

曲江区马坝镇位于韶关市区南部,是曲江区政府所在地及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省级中心镇,距韶关市中心区15公里。辖16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总面积1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万人。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南倾斜,属丘陵地貌的地理位置。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韶关南站进出口设在镇内)、g106线和北江纵贯南北。自然资源丰富,煤、铁、钨、锌等储量大,水资源丰富,有林地13.4万亩。风景名胜有被称为“南宗祖庭”的南华禅寺、史前古人类“马坝人”遗址、“石峡文化”遗址。镇内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岭南铅锌集团韶关冶炼厂马坝分厂、曲江区五联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中省及民营大型企业。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里求真实和准确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我们到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相关报刊资料,以便更好的了解马坝概况,历史改革,发展规划。并到市环境保护局索取了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在城区实地选点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城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只能以主观估测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马坝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1、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城区实地调查,我们选取了韶钢工业区、韶关冶炼厂、十六冶金建设公司、“一河两岸”、新市场、中华路、桃园西、农民街等几个观察地点,对其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马坝大气状况尚属良好,靠韶冶一带空气带少许刺激气味;晴天时能见度不高,个别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一河两岸”的河水浑浊,散发出臭味,水质变黑,水样ph值测定表明为酸性水,氨氢含量严重超标。据调查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本身造成的。

2、企业调查结果

在调查冶炼厂和钢铁厂时,发现这些企业内部都有一定的污染治理设施,排出的废水水质都较好,能达到排放要求,有的企业还能够将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企业在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解决环境问题以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没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三、建议:

如今十分发达的地球,虽然环境情况看起来十分乐观,但是却有十分重大的隐患,这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胡乱排放有害液体。当今社会,环保已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面对着我们伤痕累累的家园,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危机重重。

我们的家乡整天被臭气包围,而且这臭气还是有毒气体。为此,我向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有条件地克制住化工厂的污染,给化工厂一定的排放指标,不要随意排放污水、废气和废渣。

一些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得让它停业整顿。

污水一定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不要把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应该要分类处理。

增加植树造林,因为树木可以吸收一些有毒气体。

到处宣传环保信息,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上污染;渤海;濑户内海;对策

中图分类号:[S9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81-02

一、引言

由于陆源污染的研究依据及相关数据较多,加之海上污染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很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导致很多学者认为陆源污染是影响渤海环境的主要因素。但是这些不能消除海上污染对渤海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伴随着康菲漏油事件在国内各界引起的关注以及思考,为了引起群众与相关部门对海上污染的重视,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影响渤海环境的海上污染状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来预防和治理海上污染。

二、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渤海环境污染及环境治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表的文章多研究渤海污染与经济的关系,从经济角度分析渤海环境问题。海上污染的具体方面,林贤在2007年[4]、余江[5]等人在2006年对海水养殖自身污染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2008年,林凤翱等人对渤海赤潮发生的历史、现状及发生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污染治理方面,2009年,王书明等人对渤海污染和关于污染的治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回顾[1];2010年,潘书策将日本成功治理濑户内海的方法与我国渤海的治理工作进行了对比,为渤海的治理工作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2]。同时,韩俊松等人利用风险评估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出单位区域传播污染事故分先的评估运算方法。然而专门将海上污染作为研究对象,对海上污染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仍然很少,因此,需对各方面的文献与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三、海上污染主要表现形式、特点及在渤海的主要表现

1.海上污染的特点

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海上各类污染有以下三个特点:

(1)扩散速度快、污染范围广且影响深。由于海上污染在广阔的海域,海水的水平流动与垂直交换能力均比近海岸地域强烈,因此海上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质能够较快扩散,甚至有些污染物沉于海底,很难清理。

(2)离海岸远。大多数的海上污染源与陆地距离较远,导致预防监测及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方面比较困难,因此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船舶进行海上巡逻并及时处理海上污染源。

(3)很难界定海上污染源的影响程度。海上污染的界定比较困难,一方面,由于海上污染的污染源来源于海上,污染一旦形成,很难将污染影响从海洋污染中明确的分离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海上污染的影响范围广、扩散速度快等特点,导致很难确定海上污染的污染影响及污染范围。

2.海上污染的表现形式

(1)海上工程与石油开采。海上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不仅会破坏海洋的原生态环境,还会改变洋流路径,造成海底生态环境的破坏。石油开采主要源于海上石油开采事故和石油平台正常作业的漏油等造成的海底管道破裂及井喷等。渤海湾是我国的第二大油区,大概有200亿吨的石油储量,其中占较大比例的是质量较高的轻质油。我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表示,渤海湾将会成为我国石油主产区之一。

(2)船舶污染。船舶污染指其在航行、装卸货物及停泊过程中由于船舶碰撞、搁浅或者船舶自身事故导致的沉没等,造成生活污水和船舶垃圾及产生的化学物品、废气等而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渤海海域的船舶污染分布较为分散,在近岸地区分布较多。总体来说,船舶污染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但是近年来,天津、曹妃甸、大连三地建立了30吨原油码头,导致油类和化学品等专业化的船舶频繁出入,加大了船舶污染事故的发生。

(3)海水养殖污染。在海水养殖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固液态废物,会导致养殖水体及其邻近水域污染含量超过正常水平,水体功能随之受到影响。[4]近年来,在渤海沿岸地区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虽然渤海滩涂面积很大,沿岸有辽河、海河等流入海,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是鱼虾的主要索饵和产卵的场所。但是养殖的密度较大,且一些渔民向海里撒化肥及抗生素等,造成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循环受阻。养殖产生的大量残饵、鱼虾粪便及生活垃圾等的排放,产生大量氮磷营养物质,导致渤海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四、日本成功治理濑户内海的启示

1.濑户内海的治理历程

跟渤海一样,濑户内海是半封闭式的内海,气候干燥少雨,原是天然鱼仓,是日本列岛最富足海湾[3]。直到1940年代末日本战败后,为了经济发展,工业布局向沿海集中,濑户内海沿岸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导致濑户内海成为了各种工业部门的共用下水道,工程任意排放未经处理的富含大量铜、铅、汞等重金属废水。1955年以后,濑户内海污染越来越严重,成为了水俣病的发生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着手治理濑户内海,到1980年代初,濑户内海水质已基本恢复到良好状态,海洋渔获量超过1950年,前后30年的时间,成功把濑户内海还原成基本清洁的海域。迄今,该海域和沿岸资源、环境都得到恢复和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已超过1960年代的水平。

2.主要治理手段及借鉴

(1)对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都作了明确的分工。如全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由环境厅协调,海上污染事宜由海上保安厅处理,其他各个省厅、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要负责各自管辖海区的污染监测。还建立了海区沿岸13个府县和5个市的知事、市长参加的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制度。在防止海洋污染的过程中,这种联席会议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2)大力加强内海环境调查与监视、监测的投资。上世纪70年代,整个濑户内海共设数700个观测站,自动化监测设备可以连续观测,并多次开展海洋污染综合调查,对濑户内海的污染现状、如何治理一目了然。

(3)成立了防止濑户内海水质污染研究会、海洋生物环境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许多省厅和地方政府的研究所、大学和民间团体也都从事着与防止海洋污染有关的环境科学研究工作,这些相关的科研配套机构为海洋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4)社会各阶层的宣传。社会各阶层都在宣传保护濑户内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半官方的濑户内海环境保护协会对濑户内海的治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民间环保组织更是大量诞生,规模之大居全世界之首。

(5)为了切断污染源头,将污染严重的化工厂迁离濑户内海,并大大减少填海造地面积,濑户内海的大部分区域都被规划为国家公园,建立了800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五、海上污染预防与治理的对策

1.加强海上检测力度,多样化检测手段。渤海污染仍需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加强船舶的安全检查工作,提升沿海航行船舶的安全状况。其次,强大的海监力量、网络式的海监巡逻系统是预防的主要手段。除去巡逻船巡逻外,还可以在在沿海和渤海海域建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有效减少船舶事故发生。最后,可以在渤海地区广泛设立海洋污染监测站点,尤其是在主要航道与养殖场周围,通过卫星遥感等系统及时发现污染源。

2.充分发挥海岛的作用。海岛被誉为“永不沉没的航母”,将海岛作为海上检测的重要根据地和中转站,通过加强海岛建设,缩短海上污染治理的反应时间,对海上污染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建立各种检测机制,加强陆源污染物的产生、输移以及排放的监管,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各项工程的审批和建设制度,在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倾废管理、渔业污染事故监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3.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知识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很难解决渤海海上污染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人来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我国NGO组织的积极作用。NGO既不是政府,也不是经济体,不依靠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的NGO及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以及污染监测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具有巨大的差距,充分发挥NGO的作用,加强政府与NGO的合作,不但可以减轻政府负担,而且可以动员更多的人力与社会资金进入到渤海治理的进程中。

4.政府投入与支持是重要保障。渤海环境的治理工作仍是政府的职责,海监力量的建设、人员的福利、海岛的建设等多方面均需要政府足够的重视与资金。NGO组织的顺利运转与宣传,也需要政府多方面的配合。

六、结束语

影响渤海环境的海上污染预防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关的政府部门不仅要反思在渤海治理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还应该从国外的先进经验中获得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为渤海的治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书明,周艳,李岩.渤海污染及其治理研究回顾[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2-44.

[2]潘书策,张焱.参考成功经验――治理渤海污染[J].世界海运,2010(2):42-44.

[3]林凤翱,卢兴旺,洛昊,等.渤海赤潮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2):1-5.

[4]林贤.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15):143.

[5]余江,杨字峰,叶长鹏.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J].海洋湖沼通报,2006(3):111-118.

作者简介:高天航,22岁,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海洋经济学,本科生,研究方向是海洋经济,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郑思远,20岁,男,浙江长兴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2009级海洋经济学,本科生,研究生方向是港口、海岸带综合管理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4篇

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一、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2012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近岸以外海域水质总体良好并保持稳定;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96%以上站位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部分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高于2007-2011年15.0万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约为6.8万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河口、海湾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海域,主要超标物质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近岸约1.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基本稳定,部分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

2012年,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主要类群基本保持稳定,符合其自然分布规律,海草、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部级海洋保护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长江口、苏北浅滩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关键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变化情况值得关注。

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栖息地生境丧失、富营养化严重、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三、江河污染物入海量上升,陆源排污对海洋环境影响显著

2012年72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05万吨,较上年有所增加。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等主要河口区环境状况受到明显影响。

监测的435个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1%,与上年基本持平。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依然较差,排污口邻近海域75%水质、30%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2011年我国管辖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四、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实施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总体稳定,未因倾倒活动产生明显影响。

五、海洋赤潮灾害多发,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风险加剧

全海域共发现赤潮73次,累计面积7971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为近五年最多,但累计面积较近五年平均值减少2585平方公里。赤潮多发区仍集中于东海近岸海域。黄海绿潮发生规模为近五年最小。渤海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依然严重。我国砂质海岸和粉砂淤泥质海岸侵蚀严重。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疆;工业化;环境污染

作者简介:张庆红(1973-),女,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信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统计。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12-0008-03

从新疆工业化历史演变轨迹可以看出,新疆走了一条以资源开发、重化工业优先发展、国家(政府)直接投资推动下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依托资源优势,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的资源型产业体系。自1992年以来,新疆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都是最大的,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2006年达到了48%。这种以依托资源优势建立的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的资源型产业体系,能源、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强化了工业污染程度,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水污染概况

从表1可以看到,近几年新疆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002年到2006年,废水排放总量年均增长7.0%,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均增长4.0%,生活废水排放量年均增长8.4%,城镇生活污水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不断加大,由2002年的66.4%上升到2006年的70.0%。

从表2可以看到,新疆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不断加大。近几年,生活COD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比重均在40%以上, 2006年的比重为44.8%;虽然生活氨氮排放量占氨氮排放总量比重有所下降,2006年的比重仍达到了81.5%,生活氨氮排放仍然是氨氮排放的最主要来源。而目前新疆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水平还比较低,2006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43.8%,为历年来最高。2006年新疆污水处理厂共有26座,按照已经运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计算,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60%以上。但目前大多数地州市已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机制、收费政策、监督管理、污水管网配套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部分污水处理厂由于经费等原因运行不正常,制约了污水处理率的提高。

从行业废水排放情况来看,近几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位于前位的行业主要是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这3个行业排放的废水占全行业废水排放量的40%以上。全区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位于前位的行业依次为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3 个行业的COD排放量占全行业COD排放量基本上都是80%以上,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占50%以上。在今后的较长时期内,这4 个行业都将是工业废水治理的重点。

从各地区废水排放量情况来看,近些年,新疆废水排放量居前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伊犁州、巴州、昌吉州、石河子市,以上五地州市废水排放量占全区废水排放总量基本上都在60%以上,是全区废水排放的主要区域。

二、大气污染状况

工业污染是新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新疆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迅速。从2002年的2512.17亿标立方米上升到2006年的4517.42亿标立方米,年均增长15.8%。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迅速向上攀升。

从2002年到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年均增长15.7%,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20.7%;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较慢,年均增长4.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由2002年的65.2%上升到2006年的77.3%,而城镇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由2002年的34.8%下降到2006年的22.7%。

新疆烟尘排放总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从2002年到2006年,烟尘排放总量年均增长9.7%,工业烟尘排放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16.9%,城镇生活烟尘排放量从总体上看增长较慢。工业烟尘排放量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由2002年的51.3%上升到2006年的66.2%。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较快,年均增长15.1%。

新疆大气污染严重,主要是由于新疆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重工业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此外,新疆能源消费仍以燃煤为主的关系也很大。

从各地区来看,近年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居前位的是乌鲁木齐、昌吉、哈密、伊犁。从各行业来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主要集中在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这5个行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所有行业中排放量最大的,尤其是2005年、2006年该行业排放量占全区的49.47%、49.22%。

工业烟尘排放量居前位的是乌鲁木齐、伊犁、吐鲁番、塔城。从各行业来看,工业烟尘排放量主要集中在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几个行业,其中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排放量是最大的,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由2003年的41.1%上升到2006年的51.02%。

工业粉尘排放量居前位的是塔城、巴州、阿勒泰、喀什、哈密。从各行业来看,工业粉尘排放量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上这5个行业占全区工业粉尘排放量的90%以上,其中,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由2003年的91.3%下降到2006年的

62.93%。

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从表3可以看到,近几年新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排放量、综合利用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年均增长8.5%,排放量年均增长15.7%,综合利用量年均增长6.6%,而处置量下降速度较快,年均下降11.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固体废物处置是固体废物处理的主要方式,近几年新疆采用这两种处理方式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的数量占工业固废产生量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

从各行业来看,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选业(主要包括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四、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概况

(一)“三废”排放及处理率情况

从表4来看,近几年新疆工业废水达标率和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率都有所提高,而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SO2、烟尘、粉尘的去除率有所下降,尤其是SO2的去除率由2002年的18.94%下降到2006年的3.42%,而SO2的排放量由2002年的29.61万吨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52.99万吨。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中粉尘的达标率略有下降,烟尘的达标率稳定上升,SO2的达标率在连续两年上升后又连续两年回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除了2006年以外,其他年份都是上升的。这说明新疆在治理工业废水上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但工业废气尤其是SO2的治理力度还远远跟不上新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速度。

(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从总体来看,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先升后降,2006年是最低的,为31.9亿元,这几年都没有超过40亿元。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新疆生产总值比重也持续下降,由2002年的2.19%下降到2006年的1.05%,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严重不足,这与新疆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极不相符。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伴随着新疆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新疆废水及其主要污染物、废气及其主要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产生和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区污染治理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新疆结构性和行业性污染较突出。随着新疆经济开发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化工工业的发展,新疆环境污染呈现出结构性和行业性特点。“三废”的排放行业比较集中,工业废水主要集中在造纸、化工及食品加工业,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主要集中在电力、化工、非金属与金属冶炼等行业,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集中在采选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与金属冶炼等行业。

3、随着新疆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疆工业技术水平和“三废”处理能力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远远跟不上环境污染的发展速度,新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从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新疆环境污染治理的形势比较严峻。

(二)政策建议

为扭转新疆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而下降的发展趋势,实现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趋于工业化,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是不利的,但是工业化进程势在必行。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快旧设备更新换代的能力和速度,推行工业低排放的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新疆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但是环境污染治理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没有明显地凸现出来,主要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能力不足。因此,必须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提高污染治理投资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能力。

3、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建立合理的环保政策和法律体系,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经验交流。依法治理环境,以法律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 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 张晓.中国环境政策的总体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3): 95~98.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人体健康;防治措施与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 建筑室内装修所造成的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有大部分的时间留在家中、办公室或处身其它室内环境,室内环境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本人根据2009、2010两年中天津武清区 36户室内环境污染进行检测的结果,通过对室内甲醛等污染物分析论述了室内污染物的种类、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

一、室内环境检测过程及结果分析

1、检测样本的抽取、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

检测样本的抽取:

在大量的委托检测的数据库中,本人对2009、2010两年中武清区12个居住小区中每个小区随机抽取了3个样本,12个小区分布在全区34个乡镇。

检测的方法:

甲醛---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苯---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析气相色谱法 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36个样本的检测, 甲醛浓度范围值为0.02 mg/m3~0.19mg/m3之间,超标值范围在 0.10 mg/m 3~0.19mg/m3,甲醛浓度超标率达82%;苯检测值范围在0.06 mg/m3~0.66 mg/m3之间,超标值范围在0.11 mg/m3~0.66 mg/m3之间,最高值为0.66 mg/m3, 苯超标率为40.1%;氨浓度为0.03 mg/m3~0.23 mg/m3,超标范围值为0.20mg/m3~0.23 mg/m3,氨超标率为21.2%。从检测的结果看, 甲醛、苯、氨等污染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甲醛污染最为严重。室内污染物还有许多是我们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没有检测或者检测不出的,如:氡、氯仿、四氯乙烯以及电磁辐射及各种致病菌等。

二、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下列六种。

一是建筑物自身污染。此类污染正在逐步检出,一种是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学物质(如北方冬季施工中加入的防冻剂,渗出有毒气体氨)。

二是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这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氯仿等,以上物质都具有相当的致癌性。

三是室外污染物转移到室内。主要包括: 建房前已经受到的工农业废弃物的污染,而又未得到彻底清理,如某些农药、化工燃料、重金属等; 质量不合格的生活用水,淋浴、加湿空气等,可能存在各种致病菌和化学污染物,如军团菌、苯等; 人为带入室内,如将工作服带入室内,另外干洗的衣物带回家后可释放四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养猫养狗养鸟也带入有害生物污染物。

四是燃烧产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做饭与吸烟是室内燃烧的主要污染,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及其复杂,他们中有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

五是家用化学品和床上用品的污染。人类日常使用家庭卫生用品,如消毒剂、干洗剂、香水、洗涤剂,蚊香等,可产生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人类使用的化妆品、纸张、纺织纤维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被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细菌会诱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等疾病。

六是家电和办公设备的污染。家电及现代办公设备,如冰箱、电视、电脑、打印机等,可产生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乙苯、苯等有毒物质;而且产生的噪声、静电、电磁辐射等带来的室内污染已逐步上升。

三、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致病因素的头疼、焦虑、失眠、孕妇流产、哮喘、肺炎、皮炎、咽喉炎、过敏、眩晕、食欲下降、遗传物质突变等等恶疾,现在认为: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氨、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臭氧 、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细菌、氡、家电辐射、室内温度、湿度等等,这些环境污染因子相互作用,构成我们居室的小环境安全程度的大小。并通过呼吸、进食和皮肤接触对我们的肌体发生作用。暴露在这样环境里的时间的长短,污染因子强度的大小也直接导致受害人的疾患爆发时间和轻重程度。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是甲醛对人体的危害。这是目前室内最主要的一类危害。甲醛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泪、打喷嚏,甚至出现结膜炎、咽喉炎等,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细胞具有强大的破坏作用,能致人死亡,甲醛对人体还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并且还是导致胎儿畸形和妇女不孕的潜在威胁物;

二是挥发性有机物(TVOC)主要包括如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酮类和醛类、氨和胺类、卤代烃、硫代烃、不饱和烃类等,能引起人体免疫功能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使人食欲不振。

三是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细胞增殖,能影响人的生殖系统,表现为男性质量降低、孕妇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还能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等,电磁辐射还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并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静电可使人体受到电击,严重时还可引起痉挛,静电还可引起信号失误、控制失灵,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四是生物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建筑室内一般存在着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这几种细菌和病毒。

四、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

一是提高室内环境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刚装修好的房间不要急于入住,应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入住。由于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具中甲醛、苯释放是个缓慢的过程,入住后仍需要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以保证房间中有足够的新风量,或选择确定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空气换气装置。

二是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和家具。室内材料主要包括石材瓷砖类、胶漆涂料类、木质板材类等,这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选用石材时要注意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在选择胶漆涂料和复合地板、胶合板,纤维板、大芯板等装饰装修板材及家具时, 应把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作为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尽量选用无毒和少毒的材料,最好是选择天然材料或接近天然材料的产品。总之,室内装修材料的选用不能只图便宜,要尽量使用经过有关部门认证的绿色环保合格产品。

三是采用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目前的室内净化技术主要包括:以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的吸附法,;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法;高压电负离子法;目前国际公认的室内空气治理的一种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为臭氧氧化技术,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净化空气,杀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这一技术已被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采用。

四是室内种植花卉植物。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

五是科学使用家庭或办公电器。 尽量远离电磁场源;限制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安装防护装置,削弱电磁辐射的强度; 食用具有抗辐射、保护视力、抗疲劳、具有补充脑力营养素的保健食品。

六是当感觉室内空气质量不好时,可请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致病性弧菌; 外环境水体; 水产品; 霍乱肠毒素

致病性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海产品中,人类摄入或接触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易引起感染。近年来,有关致病性弧菌引起卫生健康事件时有报道[1-3]。为了解南京市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采用传统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进行毒力检测,为及时发现、及时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将南京市疾控中心2011年对151份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与种类

1.1.1 外环境水体 取自南京市中山陵燕雀湖,每个取样点分成相隔数米的位置,分别用灭菌采样瓶采集,共31份。

1.1.2 水产品 取自南京市下关区惠明桥水产品批发市场,共120份。

1.2 试剂与仪器 法国梅里埃ATB生化鉴定仪、ABI 7500 Fast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弧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ID32E生化试剂条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碱性蛋白胨水、TCBS选择性琼脂、庆大选择性琼脂由环凯公司生产。霍乱弧菌DNA多重荧光PCR试剂盒购自厦门百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霍乱弧菌诊断血清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均为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方法 霍乱弧菌依据《霍乱防治手册》,其他弧菌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样本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培养37 ℃ 8 h,取菌膜下表层培养物再次接种碱性蛋白胨水二次增菌培养37 ℃ 8 h,取二次增菌液培养物转种庆大选择性琼脂、TCBS选择性琼脂、弧菌科玛嘉显色琼脂培养37 ℃ 24 h,挑取可疑菌落转种双糖铁琼脂、营养琼脂,纯化的菌种进行生化及血清学检测,生化结果符合霍乱弧菌的菌株用四重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型与霍乱肠毒素检测。

2 结果

2.1 外环境水体、水产品致病菌检测情况 2011年采集南京市外环境水体、水产品样本共151份,检出致病性弧菌8种,共38株。外环境水体中检出3种致病性弧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最高,达16.2%;水产品中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最高,达8.33%,其次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7种其他致病性弧菌。见表1。

2.2 血清学方法检测霍乱弧菌 对分离出的11株霍乱弧菌经血清凝集试验均为自凝菌,无法分型。

2.3 多重荧光PCR方法对霍乱弧菌分型和毒力检测 对分离出的11株霍乱弧菌进行四重荧光PCR检测,分别针对霍乱弧菌hlyA基因、霍乱01菌群特异性基因01rfb、霍乱0139菌群特异性基因0139rfb和霍乱产毒基因ctxA,结果均为霍乱弧菌hlyA基因阳性、其他三种基因阴性,故均判定为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不携带霍乱肠毒素。

3 讨论

2011年对31份外环境水体检测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为主要污染菌,检出率达16.2%,其次为温和气单胞菌检出率为6.45%。人类感染气单胞菌主要以肠道感染为主,所感染的气单胞菌以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为主[4]。气单胞菌可产生肠毒素、溶血素、细胞毒素等,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慢性疾病患者易感染,且可发生肠道外感染,如心内膜炎、咽炎、肺炎、胆囊炎等,甚至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5]。目前,国外已将嗜水气单胞菌纳入腹泻病原菌的检测范围,是食品卫生检测的对象,下一步本实验室还将对 所分离的菌株做进一步毒力基因测定和耐药性试验。

2011年对120份水产品检测,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检出率为8.33%,在所有检出的致病性弧菌中排列首位。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非01群霍乱弧菌致病的报告逐渐增多,在国内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是引起夏、秋季腹泻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据报道其发病率有超过沙门菌、志贺菌[6]。霍乱弧菌致病关键因素是霍乱肠毒素(CT)和毒素共调菌毛(TCP)。霍乱毒素基因ctxAB并非为霍乱弧菌所固有,而是由霍乱弧菌染色体上的一种溶原性噬菌体基因组所携带,该单元可被诱导为形成新的子代噬菌体,整合入受体菌染色体上特异位点,会导致毒素基因在产毒株和非产毒的非致病性菌株间的水平转移。CT是由ctxAB基因编码;TCP作为定植因子,由tcp基因编码。研究表明,霍乱弧菌存在ctxA+tcpA+、ctxA-tcpA+、ctxA-tcpA-的致病相关基因模式,提示tcp是获得CTX因子的前提,tcp的表达对于CTX因子在有毒株和无毒株问的转移至关重要[7]。提示缺少CT的菌株可能通过与产毒性01、0139霍乱弧菌不同的机制引起人体腹泻。当菌株缺失部分或全部CTX毒力因子上的基因时,可能产生其他毒素,如NAG-特异性热稳定毒素、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志贺样毒素等,它们在致腹泻的机制中可能起到某种促进的作用。此次分离出的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经检测均不携带霍乱肠毒素,但未检测tcp及其他毒素,不排除有获得霍乱肠毒素及携带其他毒素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测,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制订有效的、针对性强的预防控制措施。

本次检测从水产品中还检出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其他致病性弧菌。其中副溶血弧菌7株,分离自花螺、龙虾和扇贝,分离率仅次于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患者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创伤弧菌检出2株,分离自海螺和章鱼。创伤弧菌能够引起胃肠炎、伤口感染和原发性败血症,通常人类感染是因为食用生或半生的受污染海产品。创伤弧菌是美国海产品消费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美国州际贝类卫生委员会(ISSC)规定,收获后经处理的牡蛎中创伤弧菌限量不超过30 CFU/g[8]。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对于海产品等的食用量增加,生吃水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人群暴露的机会和规模都呈上升的趋势,造成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致泻性弧菌成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同时,食品加工存在生熟不分、加热不透现象,饮食卫生环节存在薄弱环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环境,尤其是水产品的监测,掌握病原菌分布特点,研究其与人群发病的关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危害。依据此次监测结果显示,生食水产品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市民食用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尽量避免生食、半生食,又做到刀板、食具、容器生熟分开,操作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并防止由此引起的食物中毒。

参考文献

[1] 邱波,王本利.一起食物中毒分离出溶藻弧菌的病原学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4,20(11):65-66.

[2] 秦树民,冯艳洁.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引起的类霍乱样腹泻[J].中国卫生检验,2008,18(6):1202.

[3] 白丽娜,张敬党.一起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360-1362.

[4] Altwegg M,Geiss H K.Aeromonas as a human pathogen[J].Crit Rev Microbiol,1989,16(1):253-286.

[5] 蒲增惠,于红霞.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中气单胞菌的分离与临床 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6):379-380.

[6] Kan B,Xu J G.New problems of cholera surveillance[J].Disease Surveillance,2006,19(1):16-17.

[7] 王鸣,李孝权.2001至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弧菌相关基因体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4):257-261.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8篇

在本文1.2节中已经提到,上兰和小店桥监测点分别为汾河太原段的上下游。汾河太原段在上兰处进入太原市区,在小店桥处流出太原市区,在两监测点之间,太原市区内的废水排入汾河。故二者水质的对比可反映出太原市区废水排放对汾河太原段水质污染的影响。图1为2006年—2010年汾河太原段上下游(即上兰监测点、小店桥监测点)的水质评价。从图1中可知,在汾河太原段流入太原市区之前,其水质较好,属尚清洁或轻污染,且随年际变化较小。经过太原市区后,经市区废水的污染,小店桥的水质皆属严重污染,且水质污染平均综合指数增加了7倍~17倍。值得肯定的是,自2006年—2010年,小店桥的水质污染平均综合指数呈明显下降趋势,2010年的水质污染平均综合指数降低至2006年的64%。图2为汾河太原段上游———上兰监测点水体主要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计算结果。由图2中可知,在水质为尚清洁的2006年,2007年和2010年,其主要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均在15%左右及以下,这说明污染物中各污染项目所占的比重较为平均,即污染物的含量均较低。在水质为轻污染的2008年和2009年中,出现比重明显的某一项或两项污染物项目,如2008年的石油类、化学需氧量(COD)和2009年的石油类,这说明水体受到了某种废水污染物的显著污染。但总体来说,汾河太原段上游———上兰监测点水体中各污染物比例较为平均,污染较少,水质较好。图3为汾河太原段下游———小店桥监测点水质主要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计算结果。对比图2可以发现,水体中前三项主要污染物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大,其中首要污染物均为氨氮,其在2006年的污染分担率接近30%,之后进而超过了30%,接近40%。这说明此处水体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对应了图1中水质污染平均综合指数的结果。结合图1中水质污染平均综合指数的结果,小店桥监测点的水质逐年变好,可知太原市区排放的废水中石油类和挥发酚污染物的减少量大幅优于氨氮污染物。

2太原市废水排放现状

图4为2006年—2010年太原市废水排放量年际变化图,可见全市废水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16845.05万t,下降至2010年的16603.52万t,下降了1.4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由2006年的3485.82万t下降至2010年的2557.15万t,下降了26.64%。生活废水排放量由2006年的13359.23万t上升至2010年的14046.37万t,上升了5.14%。可见,工业废水排放量显著下降,而生活废水呈缓慢上升趋势。从废水排放量的来源比例方面看,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总排放量的15%~20%,生活废水排放量则占废水总排放量的80%~85%。可见,相对于工业废水的治理和减排来说,对生活废水的处理则显得更加重要。图5和图6分别为2006年—2010年太原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的年际变化图。由图5可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31250.81t,下降到2010年的27381.02t,下降了12.38%。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下降了1965.19t,下降了29.39%。生活化学需氧量下降了1904.6t,下降了7.75%。氨氮排放量总体亦呈现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6641.72t下降至2010年的5756.74t,下降了13.32%。生活氨氮排放量减少了985.17t,占2006年生活氨氮排放量的15.99%。但工业氨氮排放量却增加了100.19t,上升了20.79%。从化学需氧量排放来源来看,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0%左右,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则占总排放量的80%左右。对于氨氮排放量,工业氨氮排放量仅占总排放量的10%以下,超过90%的氨氮均来自于生活废水。以上均说明,生活废水及废水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严重影响着太原市区水体的污染程度。

3太原市污水处理现状

2006年—2010年,太原市政府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完成了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太钢尖草坪污水处理厂、经济区金世纪阳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北郊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日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8.5万t,总处理规模达到52.4万t/d,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3.9%。2010年,太原市12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化学需氧量的削减量为54014.72t,其中生活去除量53511.69t,工业去除量503.03t。2010年,太原市12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氨氮的削减量为4386.25t,其中生活去除量4373.27t,工业去除量12.98t。

4结语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9篇

(1.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 葫芦岛125000;

2.葫芦岛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辽宁 葫芦岛125000)

摘要:利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2013年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样品中砷含量,对该养殖区砷污染状况及贝类消费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测得该海水增养殖区海水砷含量范围在0.149~1.74 μg/L;沉积物砷含量范围在1.50~2.63 mg/kg;养殖贝类砷含量为0.006 75 mg/kg,均符合国家标准。所产食用贝类砷摄入量占JECFA制定的砷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值的0.002%;无机砷摄入量占PTWI值的0.005%。结果表明,辽东湾兴城海域所产贝类对消费者引起的砷暴露健康风险很小。

关键词 :砷;无机砷;养殖贝类;增养殖区

砷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有害元素,砷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多种不同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中无机砷毒性最大。砷在海水和底质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消除,只能以不同形态在水、底质和生物体之间相互迁移转化,并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放大从而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水平[1-2]。目前相关国际组织规定了砷或无机砷的最高限量以保护公众安全。

兴城市邴家湾海水养殖区主要养殖生物为紫贻贝,养殖区面积约1 926.4 hm2,养殖方式为粗放式浮筏养殖。本研究监测了该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水、沉积物及养殖贝类体内的砷含量,分析了此渔业环境中砷污染状况,对所产贝类使消费者引起的砷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的采集与测定方法

在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设置XY-1~XY-7七个站位,其中XY-1~XY-6为个养殖区内监测站位,XY-7为在养殖区外1 000 m范围内设置的对照站位,如图1所示。海水采样分为表、底两个层次。表1详细列出各站位地点、采样时间和采样内容。

利用原子荧光法对海水、沉积物、养殖贝类样品的砷进行测定。测定使用仪器为XGY-1011A型原子荧光光度计。所有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均严格按照《海洋监测规范》[3]进行。

1.2砷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标准与方法

1.2.1砷污染状况评价方法与标准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砷污染现状评价方法采用《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4]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参照《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5];《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6];《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7]。

1.2.2砷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与标准砷健康风险评价标准采用JECFA制定的总砷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值为0.050 mg/(kg·bw),无机砷PTWI值为0.015 mg/(kg·bw) [8]。根据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成果[9],北方一区(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水产类膳食砷摄入量为0.04 μg/(kg bw·d),水产类外的膳食砷摄入量为3.46 μg/(kg bw·d);水产类膳食无机砷摄入量为0.02 μg/(kg bw·d),水产类外的膳食无机砷摄入量为1.46 μg/(kg bw·d)。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0]成年男子体重选用63.0 kg。评价无机砷含量以砷含量作为估算,且水产类膳食消费量按100 g(贝肉)/(人·d)。

2结果与讨论

2.1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砷含量

如表2所示,2013年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共采集海水样品56项砷水平在0.149~1.74 μg/L之间。被调查的4个月份中,海水中砷各月份平均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10月>5月>8月>7月。沉积物砷水平在1.50×10-6~2?63×10-6之间。8月被监测的4个沉积物站位中,砷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XY-7>XY-3>XY-5>XY-6。选取XY-5站位采集紫贻贝,测得贝类鲜重砷含量为0.006 75 mg/kg。

2.2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砷污染指数

根据2013年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监测结果分别计算各介质砷污染指数见表3。

结果表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海水、沉积物与养殖贝类尚未受到砷的污染,符合养殖水域环境质量要求。

2.3食用贝类砷和无机砷摄入量估算

2013年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贝类砷含量为0.006 75 mg/kg,该养殖区贝类产品消费者砷摄入量估算值见表4。

以砷含量作为无机砷含量,并按100 g(贝肉)/(人·d)计算,食用贝类的砷或无机砷摄入量为0.68 μg/(人·d),占JECFA相应ADI值的0.002%~0.005%;若水产类膳食以贝类计算,居民膳食砷或无机砷总摄入量占JECFA相应ADI值的0.009%和0.016%。食用该养殖贝类消费者摄入量远远低于JECFA推荐的PTWI值,此贝类消费者引起砷暴露的健康风险很小。

3结论

2013年辽东湾兴城海域增养殖区海水砷含量符合第一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砷含量符合第一类国家海洋沉积物标准,所产贝类砷含量符合第一类国家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结果表明,该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养殖生物均未受到砷污染,可以满足贝类增养殖生产,符合养殖水域环境质量要求。

辽东湾兴城海域增养殖区所产贝类符合有关国际组织对砷或无机砷限量要求,对食用该养殖贝类消费者引起砷暴露的健康风险很小。

参考文献:

[1] 刘天红,王颖,于晓清,等.重金属砷对黄海、渤海主要几种经济贝类影响的研究进展[J].水产学杂志,2011.24(2):57-60

[2] 席英玉,杨妙峰.湄洲湾水域海水、沉积物中砷及重金属的含量分析[J].福建水产,2011,33(4):9-12

[3] GB 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 王立俊.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Z]北京:国家海洋局,2002

[5] GB/T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6] 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7] 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8] JECFA,Summary and conclusions of the 61ST Meeting of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R].JECFA/61/SC,Rome,Italy. 2003

[9] 李筱嶶,高俊,王永芳,等. 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膳食砷摄入量[J].卫生研究,2006,35(1):63-66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治理;噪声污染

1空气污染治理方案的应用

(1)在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一系列的生态基本要素构成了环境污染的源环境。这些元素包括了噪声因素、水源因素、空气因素等。这几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处理体系。为了切实提升城市环境保护的效益,需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协调。只有具备充足的客观物质基础,才能为保护环境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在日常生态环境维护过程中,做好噪声处理方案、水源处理方案、空气污染处理方案等的协调是必要的。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环节的污染问题展开相关防护计划的开展,要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目标贯穿全程。根据相关空气监测单位的权威数据来看,我国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呈现出日趋严重的趋势。北上广等超大城市的PM指数已经超过安全的空气质量指数。一些城市的雾霾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北京就是一个雾霾污染严重的城市。为了解决客观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要强化城市环境的防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好协调。如果任由环境污染持续下去,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不利于自身健康的维持,对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2)为了实现对城市污染问题的良好控制,我们必须要明确相关的环境安全方案。首先要进行空气污染状况的处理。空气污染的构成状况比较复杂,其成分包括了化工厂排除的废气、汽车尾气、发电厂废气等。在这些空气污染成分中,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是主要的构成要素。为了满足现阶段空气污染处理工作的要求,进行工业废气排放限制方案的应用是必要的。相关的发电厂及其工厂,需要做好自身的环保技术应用工作,确保自身工艺的升级及其改造,保证工作效率的提升,实现对资源的循环使用、节约使用及其高效使用。针对汽车尾气状况,需要落实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倡自行车代步,减少普通汽车的使用量。相关单位需要进行城市环境管理体系的健全。在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落实好相关的环境保护制度是必要的,强有力的法律条规能够为环境保护创造一个健康的法律环境。国家的相关环境部门需要进行空气污染治理体系的健全,做好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护及其处理工作。

(3)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进行新能源的应用是必要的,资源的应用状况是产生环境污染的源头。这就需要实现新型清洁能源的应用,提升能源的应用效率,降低工业及其民众的资源依赖率,通过对新型清洁能源的应用,取代传统的能源,从而满足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要求。

2水源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

(1)在城市环境污染的处理应用中,水污染状况是常见的环境问题。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应用,不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民众的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应用,这就进一步说明水源污染问题治理的必要性。水源污染的处理,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污染状况,进行水源污染处理模式的应用。为了控制好城市水源环境的污染源头,城市相关环境管理部门需要进行污水源头的控制,强化对水污染源头的治理。需要根据实际污染情况进行污染源头的找出,进行水污染情况监测点的建立,要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水污染情况的检测。这一环节的开展,需要国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针对那些污染排放的钉子户,需要给予相应的经济惩罚,从而避免水污染问题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在公司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需要给予一定的环境保护优惠政策,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良好运作。

(2)城市的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水资源污染检测方案的优化。针对城市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展开不同防治措施的开展。从水资源污染状况上来看,水资源污染状况分布广且地区分散。在水资源污染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较大的水污染问题,再去处理其他的水污染问题。城市的相关环境管理部门,需要针对不同的水污染区域展开持续性的监控及其管理。

(3)生活污水及其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城市水污染的处理过程中,要做好水污染原因的分析工作,为了有效提升城市的水污染处理效益,城市的相关部门需要落实水污染公司的处理工作。重点监控那些较大污水排放的公司,针对不同的水污染登记,进行污染处理等级制度的应用,切实提升水源处理的处理效益。在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要强化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性,保证生活污水的循环使用,降低生活污水的污染状况。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城市环境管理部门都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监测及其管理工作,扼杀导致水源污染的源头,确保城市水源污染的积极处理。

3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

(1)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赖于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在城市生活中,噪声污染是随处可见的,这些噪声污染的来源广泛,比如交通街道、施工场地、音乐厅等。这些噪声污染都是非常常见的。为了解决好城市噪声污染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噪声污染的特点,噪声污染具备多源性、复杂性等的特点。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应用,必须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不能用传统的噪声处理方案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需要及时更新噪声污染的处理理念,进行噪声污染治理体系的健全,找出城市噪声污染的源头,采取相关措施,切实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在城市噪声污染处理过程中,做好噪声污染源的控制是必要的。噪声污染源是形成噪声的直接因素。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做好不同方面噪声污染源的监控及其处理工作。针对噪声污染状况做好相关处理级别的划分,进行噪声污染危害程度的等级化,强化每一步的噪音处理步骤,提升噪声污染的处理效益。这需要进行噪声污染等级的确定,控制好噪声污染的源头,切断噪声污染的传播途径。确保噪声污染源监控工作的良好开展,提升噪声污染源的监控力度,保证城市噪声污染整体效益的提升。

(2)这需要国家进行相关噪声污染处理体系的健全,以满足城市噪声污染工作的处理需要。针对城市噪声污染的实际情况,实现噪声污染处理方案的改进,提升城市噪声污染的处理效益。城市噪声污染的处理工作体现在多个细节上,比如街道噪声阻挡板的应用,减少汽车的使用,限制禁鸣区域等。城市噪声污染的处理工作是涉及到社会民生的大事,国家有必要进行噪声处理体系的健全,保证不同噪声处理制度的确立,保证这些制度的科学性及其可执行性。

4结束语

城市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实现社会的稳定进步,有必要实现城市环境保护体系的健全,做好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的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平.东昌湖水质变化及水环境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蔡昌凤,徐建平.景观水微污染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3]卢少勇,金相灿,余刚.人工湿地的磷去除机理[J].生态环境,2014(2).

[4]武琳慧,吴林林,黄民生,等.人工浮床及其在污染水体治理中应用进展[J].净水技术,2014(4).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11篇

1江苏省环境与健康监测现状分析

从江苏省的环境监测现状来看,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尚未构建。尽管江苏省已开展了全省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饮用水源地有毒有机物调查等多种专项调查,但这些调查和人群健康结合较少,且分别进行、调查目的不同、设计和方法不统一等原因,在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这一问题上难以相互支持,加之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尚未纳入常规工作,对人体健康影响更为直接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基础数据缺乏,不利于政府部门实时、动态和准确把握江苏省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状况及变化趋势,也不利于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及措施。

2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构建

环境与健康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监测,关于环境质量方面的数据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有关疾病方面的数据由卫生部门负责。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环保、卫生部门的相关监测网络和监测力量,结合日常监测工作,完善监测设备,培养环境与健康专业人才,不断充实和优化监测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的,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监测、暴露监测、健康效应监测、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相关性分析与评估4个方面的内容,见图1。

2.1环境污染监测环境污染状况监测包括污染源监测及污染源主要可能扩散介质如大气、水、土壤及其他介质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1)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包括排放特征污染物的历史源及现状源。历史源是指在调查年已关停并转、且排放过拟调查特征污染物的污染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所用燃料、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产品产量、主要污染物种类与通过各种途径的排放量、环保常规监测数据等,调查时间段自建成投产至关停或搬迁年。现状源指在调查年仍在生产经营且排放拟调查特征污染物的污染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燃料、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废水与废气排放方式、污染处理设施等,调查时段原则上自建成投产日起至调查年,重点关注近10年。污染源监测可采用现场实测、排污系数估算、历史回顾与反演等方法,以确定特征污染物进入环境的主要输入途径,定量计算进入环境的污染负荷通量、时间过程、空间分布。(2)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应尽可能兼顾环境和健康监测点位的匹配性,满足评价试点调查期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的要求,根据污染物进入周边环境的主要途径及调查点的实际情况,选择重点调查的环境介质。调查环境介质征污染物的水平,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及环境生物样品监测4个部分。大气应重点监测人群密集居住区的室内、室外空气,同时根据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暴露途径,考虑室内室外尘土的采样;水体重点监测饮用水源、灌溉用水和养殖水,同时对应采集水体沉积物;土壤重点监测与暴露有关的农用地土壤、人群活动区域土壤,兼顾其他类型土壤;环境生物样品重点采集本地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包括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等。

2.2暴露监测暴露监测包括外暴露监测和内暴露监测。对人体暴露情况进行测量是判断环境污染物与健康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对暴露水平的定量测量是判断剂量-反应关系的关键。(1)外暴露监测外暴露监测主要针对与人体接触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含量水平进行监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环境监测、个体暴露测量获得。应重点了解特征污染物人体暴露的特征,包括:暴露途径(如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等方式)、暴露时间、暴露频率,确定特征污染物人体外暴露量(如:通过室内空气、饮用水及家庭消费食品监测获得的暴露量)。具体应根据特征污染物的主要排放形式,确定选择以经呼吸吸入还是经口摄入为主,重点开展监测。(2)内暴露监测内暴露监测指对目标人群体内的污染物负荷水平进行监测,可以通过检测体内生物标志物来实现。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易感生物标志物3类,应遵循科学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原则选择合适的生物标志物开展监测。一般情况下,多选择血液、尿液征污染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的浓度水平进行测量。

2.3健康效应监测人群健康效应监测主要是对环境污染物造成的生理、生化、结构、功能改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过程。环境污染物导致的健康损害效应可以分为特异性损害、非特异性损害和蓄积效应3类。(1)特异性损害环境污染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具有某种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污染物可以引起机体特异的症状、体征、生理、病理、X-线片的改变等,具有特异的观察或检测指标。可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医学检查等方法开展。(2)非特异性损害环境污染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不是以某种典型的临床表现出现,而是表现为生理功能、免疫功能、抵抗能力、劳动能力、健康状况等的下降,对有害因子的敏感性增强,以及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等。主要通过调查对象的基本健康信息、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医学检查方法开展。(3)蓄积效应环境污染物连续、反复进入机体后,其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机体代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污染物质在体内逐渐增加并贮存,造成机体的损害,或者污染物的量不在体内蓄积但其在靶器官靶组织产生的有害效应却可以逐渐累积,最终造成机体的损害。常用的健康损害评价生物标志物有:重金属效应标志物(金属硫蛋白、抗氧化酶类、还原性谷胱甘肽、外周血清转氨酶、免疫标志物);农药效应标志物(胆碱酯酶、对氧磷酶、烷基磷酸酯、羧酸酯酶、植物酯酶);有机物效应标志物(混合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DNA加合物、蛋白质加合物)等。

2.4健康风险相关性分析与评估通过特征污染物暴露途径与暴露水平的监测结果,实际人群饮食结构、生活习性等的问卷调查获取当地人群对特征污染物的暴露参数,计算特征污染物经呼吸道、经口饮食等途径的外暴露剂量。根据污染物的毒理学性质,确定参考剂量,分析特征污染物对调查人群健康风险的关联性。在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健康监测与内暴露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性。

3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的应用示范

3.1应用示范过程2011~2012年,在综合考虑相关基础数据分析、媒体关注情况以及专家现场勘查的基础上,课题组选择了农药原药生产量大、公众反映强烈、受影响人群较为集中的某农药厂,开展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的应用示范。围绕该农药厂,考虑周边居住人群情况,按照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技术体系的要求,制定调查实施方案。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资料收集、与特征污染物毒死蜱相关的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状况及暴露调查、人群健康状况调查以及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相关性分析与评估。污染源调查在收集农药厂排放的历史资料、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产品产量、主要污染物种类与通过各种途径的排放量、环保常规监测数据、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废水总排口进行了采样监测。环境质量与人群外暴露调查主要了解环境空气、尘土、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粮食果蔬和肉禽蛋类等特征污染物含量水平,综合评价评估调查区特征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现状,共采集环境样本300多个,取得各类环境质量指标实测数据800多个。内暴露调查主要对目标人群体内的污染物负荷水平进行调查,包括血液中毒死蜱残留水平与尿液中毒死蜱代谢产物三氯吡啶醇的含量检测;共采集污染区成人血样、尿样、儿童尿样各208份,对照区各238份,内暴露共获得1300多个数据。健康调查方面,根据毒死蜱的毒理学特性,通过污染区人群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检及肝肾功能能检查、血样毒死蜱及尿样TCP检测,分析健康损害风险,共获得各类有效数据21万多个。

3.2应用示范结果基于该监测体系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农药厂周围1km范围内毒死蜱污染严重,大气和地表尘土可能是人群健康影响的重要暴露途径,周边污染居民人体血样及尿样中毒死蜱代谢产物检出率较低,但距厂界越近,外环境中毒死蜱浓度越高,对人体健康指标影响更为明显,农药污染对周边环境及人群健康的影响值得关注。通过本次应用示范,说明该监测体系能为环境与健康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4结论与建议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85-0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从环境现状的调查、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相应防治的措施三方面的内容展开。相应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环境现状一环境影响状况一环境保护措施状况的思路构建如表1所示的体系框架。

由表1可以看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目标层,表示该评价指标体系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第二层次为构成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子系统层,包括环境现状、环境影响状况和环境保护措施状况这三个子系统;第三层次为主题层,是反映所隶属的子系统的主题;第四层次为指标层,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和全面概括性的描述型、实物型和列举型指标构成。

一、环境现状

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本底,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以及建成使用进行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基础。主要是对拟建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区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因此分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区三个主题层。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状况是包括项目所在地的大气、水体、地貌、土壤等环境状况。其中,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是影响建设项目的重要因素,如土坡因挖掘而崩陷、地下水位过高使得地基受损等。另外,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也会对建成后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产生影响。为此,选择了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作为自然环境的代表性指标。对于这些指标的监测,须采用一些技术性的监测工具,或收集该地区相关资料,程序复杂、难度较大,可将现状所收集的资料,参照相应的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得出质量“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的结论。

(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重要部分,事先调查项目所在地的森林草原植被、动物栖息、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状况,有利于衡量项目建成后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对不同方案的分析,有利于比较它们之间生态环境差异,以选择合适的项目方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森林草原植被情况和动物栖息情况作为评价指标,内容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和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指标的增减。对于此指标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应作出详细定性分析说明。

(三)环境保护区

调查项目包括周围地区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温泉、疗养地等环境保护区,以免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保护区造成了影响,造成景观的破坏。对于此项指标的构成,是情况的调查,要有距离、面积等详细说明。

二、环境影响状况

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状况的分析,主要是找出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一般包括污染环境因素和破坏环境因素。污染环境因素是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粉尘以及其他污染物;破坏环境因素,主要是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对地形、地貌和已有设施的破坏,对森林草原植被破坏引起的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对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水土保护区的破坏等。因此分为环境污染状况和破坏环境状况两个主题层。

(一)环境污染状况

用于分析计算拟建项目建设或使用过程汇总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一般应选取粉尘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噪声覆盖率作为环境污染状况指标。

(二)破坏环境状况

项目建设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某些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主要包括景观的破坏、地形地貌的破坏和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预测其破坏程度,作为破坏环境状况指标。

三、环境保护措施状况

环境遭到破坏固然是不幸,但合理的环保措施能将环境影响减小的最小,这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环保措施主要是绿化措施和污染控制两方面有机结合,因此选择绿化水平和污染控制作为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效果的两个主题层。

(一)绿化水平

在建设项目内进行绿化建设不仅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形成一个有适当生态与非生态比例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的良性生态系统。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作为直接反映工程建设项目绿化水平的指标。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水资源污染;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水资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虽然江河、湖泊等众多,水资源丰富,但是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水污染问题的现状

(一)淡水环境污染。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通过对中国十大水系、26个国控重点湖泊、重点水利工程、地下水等水质经行分析,得出结论: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根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长江水系、珠江水系、浙闽片河流水质总体良好,与往年相比水质没有明显变化;黄河水系、松花江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化学污染居多;海河水系总体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只有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水质总体为优。监测的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2.3%、50.0%和7.7%;中营养状态、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46.2%、46.1%和7.7%。全国共200个城市共设了4727个监测点,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5.0%,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0%。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52.1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99.9万吨,比上年下降2.04%;氨氮排放总量为260.4万吨,比上年下降1.52%。

(二)海洋环境污染。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对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的工作,通过对8000个站位的检测,更好的掌握了我国管辖海域的环境状况。根据《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1年,中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但是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一般,其中部分大中型河口、海湾和大中城市近岸海域等地区污染状况比较严重。

二、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很多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水资源状况不了解,环保意识淡薄。我国水资源状况形势严峻,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已经成为威胁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人对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紧缺状况并不了解,甚至还有人认为水资源保护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严重缺乏参与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故意向水里乱扔废弃物等现象屡见不鲜。

(二)重视经济发展,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用水量需求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产生的污水也随之增多。由于考虑到工业废水和工业垃圾处理所需要的技术和成本等因素,企业污水治理工作难以开展,有些工厂甚至直接将污水和垃圾排放到河流之中,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现象,不仅资源消耗较高,经济效益较低,而且注重眼前经济利益,不惜以环境污染和破坏为代价,使生态恶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许多地方政府只重视地区经济发展,没有及时开展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工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水污染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考虑不够全面。

(三)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针对水资源污染的法律法规还需要继续完善。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污染物的出现,一些法律法规显得有些滞后,对新型污染物的相关规定不够全面细致,甚至没有得到体现。目前环境行政执法水平还有待提高,仍然存在执法力度不够、以罚代管、疏于监管等现象,执法职责范围不明确,问题出现后,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不能及时对水资源污染趋势经行有效遏制,严重影响了执法部门的形象和办事效率。

三、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环保意识。我们要更加坚定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一下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必须加大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开展有利于促进人们环保行为的公众宣传活动,倡导生态文明,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调动人们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报道,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为保护水资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水资源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对污水的治理。我国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生态产业,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污水治理工作,切实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对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和水量进行抽测检查;建立应急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确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国家为保护水资源,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针对实施过程当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认真研究,及时补充完善,必要时可以制定出台一些新的管理规定。除了完善和制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外,目前存在的问题还需要通过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和普法教育等手段来解决。防治水资源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企业排污状况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农药等对水资源的污染,特别是对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江海湖泊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及时采取强制措施。

四、总结

总之,防治水资源污染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来抓,不能有懈怠。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只有保护水资源才能建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政策;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一、环境保护政策下开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一)环境污染现在的状况以及环境质量的内在要求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业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速,导致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工业垃圾以及废弃物等出现在人们的实现当中,这些污染物会给生态环境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还会使环境污染的状况更加严重化。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我国国民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多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度已经无法正常承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等产生的废弃物带来的污染,导致生态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力度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基于此,生态环境推进的内在要求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就是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国家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明确规定要求

最近几年,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管理有关规定条例也越来越多,并且还出台了较多对环境污染控制及保护的针对性制度,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实际状况,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化的考虑,从而编制出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标准,还编制出生态环境自身承载力范围内的污染物浓度标准。因此,我国为了能够将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工作做的更好,则需要吸取生态循环较好的海外国家环境控制管理及保护的经验,然后和我国自身的标准条件相互结合,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

二、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过程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相关法律法规

因为缺乏有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可操作性造成影响。虽然我国多数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当中已经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思想,还有部门分法律条例已经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列入了环保法律当中。但是根据现在的状况来讲,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法律法体系暂时还缺乏完善性,还需更进一步的将其进行优化完善。由于部分缺乏实际性的控制方式缺少法律的管束,所以可操作性较低。

(二)环境容量缺乏稳定性

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容量会受到较多自然条件的约束,例如环境温度的转变以及季节气候的转变和地理环境质量特征等多方面,这些方面都是动态性的,所以环境的容量也会随着这些因素的不断转变特点产生变化;然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模式是非动态性的,因此没有办法保障环境容量之间定量关系的稳定性,这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三、污染物控制总量控制的相关优化建议

(一)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需要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进行不断的优化,使其变得更加完善,并且还需将环境影响评估以及限期治理和排污许可证机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条例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结合。除此之外,还要更加明确规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以及调查检查与法律责任、总的设计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可行性程度才会更大。

(二)严格環境准入

将更加严格化的环境准入体系编制出来并且开始执行,要加强管控污染源的工作力度,将污染减排这一重要工作做好做实。必须要严格遵循国家规定把每一项环保条例落实在合适的位置,针对部分和环保规定不符的必须要禁止发放营业执照。相关部门必须要将审核工作做好,在对文件进行审批的时候必须要对项目的细节更为重视,加强污染量的指标管控工作力度,在环保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在相关文件上详细记录重要的点。

环境污染状况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生物群落监测法;微生物监测法;生物残毒测定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0-008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0.046

在社会生产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世界的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地研究环境保护问题。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以及质量现状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从而将科学的依据提供给环境规划、污染控制以及环境管理。物理和化学监测是传统的、主要的环境监测的方法,由于现在人们使用的化学物品的数量和品种正在不断增长,因此不管是在效率上还是基本上,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检测方法已经不能够使监测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检测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监测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1 生物监测的分类和原理概述

1.1 生物监测的分类

1.1.1 以生物的生长环境为根据进行监测:以生物的生长环境为根据可以将生物检测方法划分为主动生物检测以及被动生物检测,所谓的主动生物监测主要是将生物体在控制条件下转移到监测点,从而开展各种参数测试。所谓的被动生物监测主要是通过对污染环境中天然存在的生物个体和群落的反映对环境状况进行评价。

1.1.2 以生物的分类为根据进行监测:通常可以将生物分类监测划分为微生物检测、植物监测以及动物监测,生物监测良好的指示剂就是各种环境介质中的生物,比如指示植物、蚯蚓以及鱼类。微生物监测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群落在环境中的功能和变化进行监测,从而将环境污染状况反映出来。

1.1.3 以生物所处的主要环境介质为根据进行监测:以生物所处的主要环境介质为根据可以将生物监测划分为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植物是监测大气污染的主要生物;叶绿素a测定法以及生物群落法是对水体生物监测的主要方法;酶活性的测定、土壤微生物、指示植物和动物监测是主要的土壤监测方法。

1.1.4 以生物学层次为根据进行监测:生物学层次为根据可以将生物监测划分为行为测试、生物测试以及生态监测等方法。

1.2 生物监测的主要原理

生物学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理论是生物监测的主要理论基础,由于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两者之间还不间断地进行能量以及物质的交换,一旦环境受到污染,生物体内就会有污染物的迁移和蓄积现象,最终引起环境中各级生物出现生理生化、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分布情况的变化,比如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密度会带水环境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发生变化。监测主要是通过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为根据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和状况进行度量和反映。

2 生物监测方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 生物群落监测法的应用

生物群落监测法主要是监测水体污染,同时也可以在大气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监测中进行应用,比如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个体在水体出现污染情况之后就会出现明显变化,一些敏感生物会消亡,而一些抗性生物则会生长得越来越旺盛,因此就会产生非常单一的群落结构。利用对生物群落变化的监测能够将污染状况很好地反映出来,其中最为主要的指示生物就是鱼类、底栖动物、着生动物以及浮游生物等。

2.1.1 生物指数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数学公式形式的利用从而能够将生物种群以及群落结构变化充分地反映出来,对水质质量进行评价,其中主要包括污染生物指数、津田生物指数、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以及贝克生物指数。

2.1.2 污水生物系统法:由于自净作用的存在,受到污染的河流会从上游到下游出现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连续带,其中包括寡污带、β中污带、α中污带以及多污带等。该方法在较长的以及硫酸缓慢的河流水体监测中比较适用。

2.2 微生物监测法的应用

微生物监测法主要是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生长状况的检测从而将环境污染情况反映出来,其生物指示指标一般是菌根真菌、维素分解细菌和真菌、假单胞菌总数以及放线菌等微生物指标。比如在2004年Berno等人通过对重组的大肠杆菌的利用对空气中苯及其衍生物进行监测。现在发展较快的方法是硝化菌法和发光菌法,其中发光细菌因为其具备较为独特的生理发光特征,因此在生物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敏度、渐变、快速的特点。

2.3 生物残毒测定法的应用

生物残毒测定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生物含污量的利用开展监测和评价环境的工作,比如环境中常常具有较低的放射性物质、农药以及贵金属含量,然而一些生物的富集能力比较强,所以以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残留量为根据就能够将环境污染的程度推断出来。比如在2009年Fialkowski等人通过对沙蚤体内微量元素的含污量的检测对欧洲某水域的微量元素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

2.4 生物测试法的应用

生物测试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在污染物侵害下生物出现的生物学变化进行利用,从而对污染状况进行测试,其在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废水处理效果、评价污染程度以及追溯污染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的时候可以将热休克蛋白在生物体内的变化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比如在2009年Monferrán等人通过对眼子菜的谷胱甘肽芳基转移酶、导电率以及叶绿素等多种生理生化参数的监测最终将水环境中的污染状况监测了出来。

2.5 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相对于传统的HPLC或LC-MS分离分析技术和化学传感器而言,生物传感器有较多的优势,比如其可以快速地在复杂体系中实施在线连续监测,具有较低的成本以及非常高的灵敏度等。现在生物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水质检测中的水体富营养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pH值以及BOD等分析中。相关的报道显示,对光纤生物传感器的利用可以对残留在地下水中的炸药成分RDX以及TNT等进行有效的检测。

3 结语

在环境监测领域,生物监测技术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生物监测在未来的环境监测领域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能够将微观领域以及宏观领域中的各种综合以及连续的环境信息提供出来,并且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将生物监测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在环境检测中更好地应用生物监测技术,因此必须要立足于生物监测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等层面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 周卉,胡鹏洋.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

[J].科技与企业,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