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

党员教师论文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养工作计划指出党员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总的来说,新时期党员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全体党员能够达到规定的党员标准,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08年9月1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强调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并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些规范是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能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高等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应以这些规范要求为出发点,实现增强师范生师德认知、强化师范生师德意识、提高未来教师师德素养、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目标,促进师范生在将来成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经师和人师综合体。从根本目标上讲,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具体目标而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为人师表分属于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目标,二者的主旨都在于要在相应领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对于师范生党员来说,党员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党性修养的提高,党性修养的提高势必会促进师范生的师德养成与发展;当然,师德教育也有利于加强师范生的党性修养。在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的课程载体和内容方面,也存在共有共享的部分。师范生党员教育所包含的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等,一般是通过党校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借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师范生师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教师教育类课程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共同的工具载体,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政策”等,可承担起两种教育相关内容的教育功能。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上是重合的。在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前提下,不能离开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来谈道德教育,反之亦然,这也是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能够融合的条件之一。

二、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党员兼具师范生与党员的双重身份,在接受党员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养成,确保具备未来教师的职业素质;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存在内在的联系,党性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其师德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将师德教育与党员教育有效融合既可以提高师范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又可以提高师德修养,而这两者之间又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党性修养的提高促使党员进一步发挥带头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而师德教育的“立德、融通、践行、内化”模式又可以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一步内化到党员内心深处,因此,这两种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优秀的教师党员。同时,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融合对于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的效果提升、师范生健康成长为优秀教师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利于创新党员教育途径,培养优秀党员。将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相融合,可以运用师德养成教育的特点,按照立德、融通、践行、内化的模式来创新党员培养教育途径,有助于将党员教育的思想内容深入到党员内心,推动党员队伍政治素质的提高,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二,有利于探索师德教育途径,增强师范生师德养成效果,培育优秀师范生。党员教育能够使师范生党员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规范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有助于师范生在师德养成教育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磨炼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坚定信念。其三,有利于促进优秀教师党员的塑造。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有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这一融合所做的探索有利于发挥党员教育在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中应有的作用,调动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积极因素,促进师范生党员的成长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师范生党员教育和师德教育是两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育。优秀的党员势必会在职业操守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而优秀的教师也是成为优秀党员的先决条件。

三、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融合共促的途径

当前,在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还处于分离状态,即使有重合交叉部分,也未有效加以整合。基于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相通性及其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等师范院校应从规章制度、政策制定和相应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广泛而深入地探索出师范生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融合共促的有效途径。从具体实践操作层面来看,可尝试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师范生师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于师范生党员来说,在师德养成过程中学生党员发扬其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对学生师德养成成效的检验,又是对党建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应多给师范生党员压担子、分任务,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动自觉地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对自我的鞭策和鼓励,严格要求自己,促进其师德素养的提高。如,可将师德教育方面所获得的成绩作为考察内容纳入师范生党员的考察范围,以及将师范生党员师德方面的表现作为评选优秀党员的重要参考指标等。第二,在师范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师德养成的内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党的历史、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及的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等,可以把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这一体系之中,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来统摄其他内容,突出师德教育,构建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教育结构体系。在师范生党员教育过程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师党员的事迹作为榜样,既强调其党性修养,又重点突出其高尚师德;从高校教师中选择优秀的党员教师结合自己对党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为师范生党员上一堂生动的党课;鼓励师范生党员到革命老区进行支教,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启发师范生党员思考,在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自我教育,提高自我的党性修养,等等,从而引起师范生党员群体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对于党员身份与教师角色的双重思考。第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师德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的融合。校园文化属于隐性文化,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环境教育比思想道德灌输更具有感染力和渗透性,其影响不是强制性的、有形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影响,但这些影响能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感染心灵、陶冶情操。如通过校园文化宣传橱窗、电台、广播、校园网、微信、微博媒介将师德教育与党员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广泛推介,全方位强化师范生党员的师德和党员意识。重点介绍优秀党员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重要思想,邀请优秀党员教师就自身的事迹与感想为师范生作报告和讲座,激发师范生提高自身道德和党性修养的热情和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第四,在专业教师队伍的指导下推动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的融合。针对师范生党员的特点,为师范生党员配备熟悉师范专业要求,专业知识扎实、责任感强,能很好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有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强、富有敬业精神、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党员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通过及时有效的师生沟通,能针对师范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第五,在党组织的教育活动中把握师范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师范生党员结合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开展自我教育,以教学活动或者论文的形式讲解党的相关知识,探讨提高自身修养的有效教育途径,同时党员之间进行互评,既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又可以加深对党的进一步认识。第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在实践层面的融合。社会实践活动是党员教育与师德教育有效融合的最佳途径。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兼具未来教师身份与党龄较短的师范生党员来说,所处的校园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并不能全面地看待社会、看待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党性修养、师德素养并不高,走上社会之后,容易出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偏差。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师范生党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践所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党员在各种考验面前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他们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体会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所应有的担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教育的目的,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教学实践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

四、结语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共产党员;教师;先进性

Abstract:Thekeytodeepeningthereformofhighereducationalsystemandenhancinghighereducationalqualityliesinmaintaininganddevelopingtheadvancednatureofcollegeanduniversityteachers.Basedontheanalysisofpresentsituation,thispaperadvancestheapproachestomaintainingadvancednatureofthePartymembership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firstly,improvingpoliticalawarenessthroughpersistentPartyspiriteducation;secondly,improvingthesenseofhonorandresponsibilitybycultivatingcampusculture;thirdly,providingthesystemsafeguardbystrengtheningtheevaluationmechanism;fourthly,innovatingthecarrierofadvancednaturemaintainingwiththeImageImprovementProgram;fifthly,enhancingtheselfdisciplinebyimplementingselfeducation,selfmanagementandselfsupervision.

Keywords:collegeanduniversity;Partymember;teacher;advancednature

充分发挥高校党员教师的先进性,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党的建设,进一步落实“党要管党”、“增强党员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和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要求的内涵

高校教师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依靠力量。高校教师中的党员是高校教师中的优秀分子,是高校党委宣传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人才所必须依靠的一支政治力量,也是高校党组织联系普通教师、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党员教师应当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最忠实地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与非党员教师相比,其先进性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坚定信念,岗敬业的模范

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高校党员教师的党性则应体现在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身份和人民教师身份的统一体。党员教师主要通过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党性修养,内在地驱动着党员教师安心乐教、爱岗敬业,把教师工作看成是完成党的任务的具体岗位,看成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心教书育人,自觉把培养无产阶级事业可靠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中。

(二)为人师表,做优良师德的模范

“身正为范”,教师在给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教授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同时,教师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情感和意志等都会被学生摄入双眼,印入脑海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人格形成、道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党员教师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面对金钱等的诱惑表现出的人格魅力,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影响感染着广大学子,从而起到身教胜于言传,甚至是不言而教的效果。

(三)严谨治学,做教书育人的模范

高校教师在专业知识、学识水准上有扎实的功底,深厚的理论,是让学生信服和做好“育人”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党员教师做教书育人的模范,在政治上、思想上、学风上做学生的楷模,就应当严谨治学,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用高尚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渊博的才学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做到“有求给之、问之有答、授之真知、解之真谛”;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寻找科研和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拓宽教育教学内容的内涵,提高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做事、做学问。

(四)甘为人梯,做团结协作的模范

一部教育史可以看成是教师从个体走向群体再到团队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从一对一到一个对群体或群体对群体的教学发展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出现的教师团队及其精神,是关系到能否稳定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促进学科发展的大问题。高校党员教师应当成为高校教师团队凝聚工程的设计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团结一批优秀教师,同心同德,搞好教学科研,坚持不懈地为学科建设而努力。在组建大项目、促进跨学科发展方面,党员教师应当带头摆正位置,带头发挥协作精神,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五)创业创新,做贡献社会的模范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对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党员教师来说,更加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只有不断吸收科学文化的营养,追踪所从事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永葆科学思维和理论青春。只有潜心研究新专业,积极探索新领域,才能真正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力量。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社会地位、声誉以及办学效益的提高,还依赖高校为社会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服务。[2]高校党员教师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了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所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利用社会资源来加快高校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坚守师德是当好教师的底线。[3]高校党员教师是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和人民教师的职业身份的统一体,必须在扮演好职业角色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好政治角色的作用。

二、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保持不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高校党员教师保持先进性的现状调查发现,高校党员教师队伍的主流思想与我国社会主流大环境相统一,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趋势。高教战线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多数都是共产党员。但是,部分党员教师本身发挥党员作用的意识不够强,他们中也存在着“各忙各的田,各种各的地”的现象。加上多数基层党组织在对党员教师发挥先进性作用方面要求不太高,在拓展党员教师发挥作用的载体上创新不够。在部分党员教师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保持党员教师先进性不相符的问题。

一只重业务,不重政治。少数党员教师政治观念淡薄,党员意识淡化,认为讲政治、讲思想修养是空的,政治上的进步是虚的,理论学习是负担,党员的身份是软的;而职称是硬的,学术上的造诣是实的,把撰写论文、评定职称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

二只重自我,不重集体。少数党员教师组织观念不强,不能摆正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出现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消极倾向。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个性,考虑自我的发展、注重自我的成就和作用,而对集体和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个人应对集体和组织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采取推诿和回避的态度,丧失了作为党员应该具备的组织观念和党性原则。

三只重课本知识传授,不重思想教育。有的党员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在讲台上尽心尽力、毫无保留把专业知识传播给学生,就算尽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了,在“教书”的过程中缺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自觉性,因此,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世界观的改造漠不关心。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政策导向方面存在偏差的影响。目前,高校的一些政策,如职称晋升、课题申报、工资调级、受聘任职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对业务能力的要求非常具体、量化,而政治思想和教书育人的表现如何,则只是象征性的条件。这些政策导向,都易使党员教师产生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

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在平等竞争、发展生产力等方面确实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其利益至上、等价交换与我党的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等思想产生了冲突,一些党性不强的同志往往在这种冲击面前败下阵来。[4]少数党员教师思想混乱,对党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三是基层组织工作乏力的影响。近几年来,不少高校虽然都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教育管理不到位,一些党员教师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和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对党的方针政策极少关心,对自己降低要求标准,党性观念淡化,混同于普通群众

三、始终保持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的对策

让党员教师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笔者认为必须从学校党组织和党员教师个人两个方面来寻求解决的途径。

为了把党员教师的先进性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学校党组织方面必须针对目前党员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等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健全组织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为党员教师这个群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拓展途径和搭建平台。与此同时,作为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党员教师自身要注意增强党性观念,锻炼党性意志,将党和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主观上实现“理想我”的内在动机,防止消极因素对自我控制过程的干扰。

(一)持之以恒地开展党性教育,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为了有效地激发和增强党员教师的先进性,让党员教师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成为营造良好教学、科研氛围的主力军,学校应加强对党员教师的党性教育。

在教育内容上,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治理论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形式多样地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并注重结合教学实践学深学透。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员意识教育,教育党员教师要时刻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在本职岗位上按照的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教育方法上,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首先,帮助党员教师提高认识,使他们把参加政治生活作为锻炼党性、提高觉悟、保持先进性的主要途径。其次,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在抓师德建设中,首先抓党员,形成以党风促教风带学风,从而建设良好校风。通过学习、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参加理论知识竞赛、先进教学单位参观考察等,来加大教育力度,使党性教育起到振奋党员精神、激励党员干劲、充实党员内涵、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努力营造校园环境,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感

重视党员教师的民主知情权利。对党内的一些重大事情的传达,过去长期形成的“先党内、后党外”的传统作法已经不再延续。很多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决议,党员往往是从公开的媒体上了解到的,有时派的有些同志还会先了解到。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营造党员教师的政治荣誉感的校园大环境就变得更为必要。学校基层党组织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让党员教师能够阅读到党的有关文件,建立党员议事制度。让他们参与讨论学校改革发展大事,通过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扬党内民主,促进党员教师主体意识的增强。

体现人文关怀,调动党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学校各级党组织习惯于要求党员教师要讲义务、讲服务、讲奉献,另一方面不能忘记对党员教师要讲关怀、讲扶持、讲鼓励,只有这样,在紧密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对党员教师提出“主动参与、做出表率”的要求时,才能充分调动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心工作的完成。同时,党员教师在为中心工作服务中,也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拓宽党员教育的新领域。党委各部门可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分别建立党建网站,利用网络、校报、电视台等对本校的优秀党员教师的优良师德、敬业精神等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坚持优秀党员教师的评选活动,把典型的“闪光点”变成广大党员的“闪光面”,从而激发广大党员教师在本职岗位上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三)健全考核机制,为保持党员个体先进性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更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只有制度和机制健全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才能到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驱动力才能得到增强。高校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机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主要包括党员教师的思想教育、组织管理、制度规范、奖惩激励、监督等途径和方法。只有将这些措施和方法真正落到实处,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实行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坚持政治思想上的要求是坚持党性的体现。把党员教师的先进性要求进行层层分解、量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指标,责任到人,使软任务硬化。特别需要提及的是高校要把政治思想考核与奖惩和职称晋升挂钩。比如学校规定职称评审中,教师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的不能晋升,考核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这样才能体现出政治思想表现的价值。

严格党内生活制度。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建立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要求要明确,规定要具体,在检查落实的过程中具有可比性。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时,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平等竞争、注重效益的思想观念引入党内,结合教学与科研等工作,营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和场所,并根据党员教师的心理意向和实际需要,将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榜样激励、奖惩激励等措施,激发并强化党员教师的竞争意识。

建立和实施严格的监督机制。严格有效的党内监督,是加强党员教师管理,保证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手段。监督渠道包括四个方面:组织监督、党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基层组织之间的监督和群众监督。通过这几种监督渠道和形式,形成一个从党内到党外,从党组织到党员个体的监督网络,使每个党员教师都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有力监督,从而促使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实施党员形象工程,创新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载体

党员教师是一个双重角色,既是党员又是教师,只有将这两个角色统一起来,才能发挥好其先锋模范作用。高校以“党员形象工程”为载体,积极引导党员教师增强示范性意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党员形象工程”形式多种多样,如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教师持证上岗等。[5]

党员示范岗:以支部为单位,制作党员示范岗展示版,展示每一位优秀党员教师的风采,树立起党员教师的旗帜。这样既可让普通教师、学生熟悉每一位优秀党员教师,增加他们对其他党员教师、非党员教师的示范效应,又可让优秀党员教师时时都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了实践党性的自觉性和荣誉感。

党员责任区:党员教师担负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范围。在党员责任区内,党员定期完成计划的工作目标,如每学期或每学年解决师生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培养一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只要每个党员教师把责任区搞好了,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周围的群众就会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

党员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为党员教师统一制作《党员教师上岗证》,要求每名党员教师上班时间必须佩带此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同时便于接受学生和教职工的监督。

(五)启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杠杆,增强党员教师自律意识

人与人在一起时,就会互相监督,自然就产生维护自我形象的意识,而当一个人在无人或无人认识的场合未必能自觉维护自我形象。对党员教师,我们最期望的就是无论什么场合他们都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使党员教师形成这种良好习惯,内因是最主要的。启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杠杆,是强化党员教师角色意识由他律转向自律的必由之路。首先党员教师要学会自我教育。它的有效性以党员教师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加强道德修养为前提,同时在自我批评中得到深化。其次党员教师要学会自我管理。它使党员教师把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统一在党的要求下,并自觉将之化为自己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具体标准,当党员教师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党的要求有差距时,便提出自我完善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行为的党性成分。另外,党员教师要学会自我监督。它能使党员教师判明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党性标准,防止对自己的不正确行为作出各种解释和谅解,同时说服并命令自己修正本身的具体缺点,有效地与不良行为作自我斗争。“三自”杠杆的形成也就实现了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化过程,三者均为党员教师角色意识强化的要求和落脚点,是角色意识的高层次表现。

党员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保持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营造一个能够发挥教师党员先进性作用的舞台,鼓励他们团结协作,鼓励他们乐于奉献。教师党员自身要提高觉悟,增强党性,做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只有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高校党员教师先进性才能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卫星.师德教书与育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6):7679.

[2]曹文军,管亚军.高校教师党支部层面上党政关系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9395.

[3]齐卫平.论高校党员教师双重角色的内在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9):2325.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高校办学理念的转变,教师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要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就必须要凝聚一大批能够营造优良教风、校风的带头人。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截至2013年12月,我校共有专任教师2851名,其中2153人具有博士学位,约22%具有海外博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和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分别为55.8%和29.6%。青年教师及青年海归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上海交通大学约有170余个院系党支部,占全校教工支部的六成。这些党支部中70%又为以教学科研为纽带的支部,该类型党支部主要依托于系、教研室、实验中心,科研一线的专任教师往往是支部的主要成员和骨干。他们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左右。因此教师党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优化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尤其是科研一线的骨干教师党员队伍,对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青年教师入党,优化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结构,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已进入新老交替的高峰期,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主体。随着学校改革向纵深推进,汇聚着大批“海归”骨干教师的创新平台、研究所、课题组、项目组、学术团队等各类新兴学术科研组织开始涌现和成长,成为上海交大学术实力的支撑力量,并将逐渐成为学校未来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生力军。在这批青年骨干教师尤其是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无疑能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高校党员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提高高校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二)发展青年教师入党,优化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结构,是加强教师管理,实践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高校是由教师来完成“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在高校青年中发展党员,尤其是海归青年教师,不但能激励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和业务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教学和科研中做出更大贡献,成为能适应新世纪新任务要求的后备人才;而且能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在政治上、思想上感染青年学生,扩大和加深党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更是主力军,应该不断提升能力素养,在广阔的业务平台上激发活力,开拓思路,学习贯彻五四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他们中绝大多数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敬业精神,具有积极的开拓创新精神。然而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和办学环境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给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也带来了冲击和严峻的考验,这支队伍的发展和优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基层组织措施不得力

目前有些高校党组织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群体,将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等同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紧迫感认识不足。尽管近年来高校党建在制度和措施上都取得较大进步,但是与不断更新的管理制度和较为刚性的执行力而言,高校党员教师的党建制度显得弹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另外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呆板,内容单一,缺乏亲和力,由此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吸引力并直接挫伤了青年教师的入党积极性。

(二)理想信念震荡

理想信念是最高的人生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然而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加之社会主义发展受到挫折的影响,使得个别青年教师尤其是高知识结构群体的信念产生动摇,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甚至对一直追求的理想产生了疑虑和困惑。

(三)价值取向倾斜和职业道德滑坡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和动力,是改变命运的源泉,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产生积极的行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但其负面效应又会诱发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从而影响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政治观念淡化和职业道德的滑坡。

三、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结构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处于高校工作的第一线,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党员,需要每一个党员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从而形成一面旗,带动一大片。整顿软弱散漫的党支部,转换提升先进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的关键。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善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体制机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我校制定实施《上海交通大学教师(职工)党支部建设条例》、《上海交通大学教师(职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条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各二级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表彰;每学期对党支部的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党总支)委员会,教师党支部书记列席,研究讨论通报本单位重要事项,确定各单位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主题等。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制度,促进公开承诺、上级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在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方面,必须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紧紧围绕教学科研中心任务,提倡党支部书记与行政负责人、科研团队负责人交叉任职,提高党支部书记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本部门重要事项的力度。抓好党支部书记培训,党校每三年对教工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一次,对新任党支部书记半年内完成任职培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拓展党支部书记职业发展空间,把党支部书记队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我校从总体思路、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员处置四个部分出台了《关于加强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相关提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始终把党员发展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重视将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一般而言,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教师在思想上有一些共同特点,他们的事业心比较强,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强烈,不喜欢随波逐流,不喜欢被人左右,崇尚自由和独立,注重业务进步,对于政治缺乏足够的热情。因此,必须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来创新培养教育方式。针对他们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要主动出击,经常性地上门和他们促膝谈心,倾听他们对学校、学院发展的认识和想法,思想上引导、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师科研的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由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青年教师中有影响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联系培养。采取支部书记、支委和老党员与院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教师建立一对一的培养模式,全程跟踪其思想、工作、家庭等,以“发展一个,鼓舞一群;发展一人,带动一片”为目标,使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教师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及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

(三)结合高校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高校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 、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高校教师党员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动力源泉和行动指南。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提出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高校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坚定教师党员理想信念夯实基础。

加强高校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教师党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既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冲击下,国际国内形势迅速变化,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国内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凸显,思想多元化并激烈碰撞,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价值取向抬头,给教师党员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对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了挑战。个别教师党员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困惑、质疑,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动摇。只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广大教师党员才能找到精神上的“钙”,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统一起来,找到职业和人生的前进方向。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整体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理想信念是教师党员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不断奋斗的动力之源。加强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使其自觉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2年底,北京高校教师中党员比例为57.0%,青年教师中党员比例为62.9%,教授中党员比例为60.2%。另据新华网报道,2010年对北京59所高校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获得各类奖项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由此可见,教师党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教师党员在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中心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教师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推动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在教师。古语云:“其身不正,何以正人。”教师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乃至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影响广泛而深远。要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深入研究,自觉加深对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领悟,实现真学、真信、真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充盈自己、鼓舞自己、壮大自己。教师只有自身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引导人格,教出理想远大、信仰坚定的学生,引领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高校的发展,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

高校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性亟待加强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坚定教师党员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夯实这个理论基础。当前,有些教师党员不重视理论学习,学习走过场、摆样子,没有在真学、真信、真钻、真用上下功夫,学用脱节,对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而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还停留在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观点上,停留在一般性的理论分析上,重视理论教育不够,坚持理论创新不够,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就容易认识不清,精神缺钙。

2.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性亟待完善

大多数教师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多集中在学生时代,工作后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加上现在生活节奏快,学习节奏也相应加快,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掌握的人并不多。因此,面对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看到现实与在校所学理论不尽符合时,有的人就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萌生疑问,在观点和立场问题上产生动摇。理想信念不会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和职称的提升而自动增强,加强对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性势在必行。一些高校还没有将教师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当中,也没有制定具体的举措和必要的保障。尽管有些高校对于教师党员的日常教育作出了要求,但由于缺乏系统设计和统筹安排,难以落到实处。

3.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亟待提高

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没有充分考虑教育的分层、分级。不同人群、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党员的教育需求是不同的。与教师党员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就难以做到“入心入脑”。高校教师大多具有很强的事业心,更多关注于自身职业的发展、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等,在理想信念教育中首先要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其次,对于占到教师总数60%以上的青年教师党员来说,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深,来自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压力也会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产生重要影响,对于20%~30%具有境外学习经历的党员来讲,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较大。因此,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针对教师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从内容到形式分层、分级进行。

4.高校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亟待增强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而且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对教师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关键是要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转化为教书育人工作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实践创新不够,要让教师党员更多地了解党情、世情、国情、社情,只有通过实际的、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够形成思想情感的认同,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深化理论学习、作出理性思考,转化为工作动力。

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教师党员理想教育的路径探讨

1.以党校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党校作用,提高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教师党员的培训是各高校党校工作的短板。如何充分发挥党校作用,使之成为提高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最佳平台,帮助教师党员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水平的最好课堂?课题组认为,一是要把教师党员教育纳入党校教育培训整体布局当中,实现教师党员教育全覆盖,确保教师党员每年参加一次专题学习,每两年参加一次集中系统培训,使理想信念教育始终伴随教师党员的成长。二是要为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配备师资队伍,并根据教师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将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研读经典著作,掌握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高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性。三是把青年教师党员和海归教师党员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人群,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系列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党员教师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

2.以网络为主阵地,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新手段新方法,提高党员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网络学习,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师党员无人不网,无时不网,加之业务繁忙,平时很难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学习。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新手段新方法,把网络作为教师党员学习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建立完善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网站,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党的基本知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等,为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搭建网上阵地。二是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技术,积极向教师党员推送学习资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加强热点问题的宣传引导,传递正能量。三是综合使用人人网、QQ群、微信群等网络工具,构建形式多样的教师党员学习交流平台。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每位教师党员既是教育对象,也能成为教育者。相比较学生党员而言,作为知识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成熟的教师党员,更具有成为学习资讯的者、专题讨论的发起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的能力。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理想信念教育更加富有时代感和吸引力。

3.以党支部为基础力量,创建党支部“易班”,提高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党支部是直接联系教师党员的纽带和桥梁,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力量。教师党支部成员具有相同学科、专业背景和发展诉求,在学习内容、看法观点等方面更易形成共识、产生共鸣,有利于结合工作实际设置学习内容,有利于支部成员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发起和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更能够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创建党支部“易班”,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可有效地解决教师党支部组织活动密度低、教师党员间联系松散的问题。教师党支部“易班”,一是进行个性化的资讯推送。除面向所有教师党员的公共的教育资讯外,将涉及本专业领域的政策、决策、专家解读等内容重点推送,便于教师党员及时了解掌握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本领域本行业的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了解党情、国情和校情、行情,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在线专题研讨或实践活动。支部有计划地在“易班”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员教师可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感动的瞬间、发现的先进典型、得出的创新经验、收获的学习成果等以图片、文字、影像、声音等形式上传“易班”,支部成员即时分享、交流,集体受教育。三是支部成员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易班”中任何一位成员都可发起即时讨论,不仅便于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而且也可集中大家智慧对一些问题进行澄清或形成共识。对一些共性问题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向上级党组织寻求帮助,使上级组织及时掌握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情况,并就教师党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共性问题,加以研究,及时引导,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4.以实践为主要形式,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社会实践是促进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唯一途径,也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形式。开展好教师党员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是根据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进一步拓展实践内容。通过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成就,加深教师党员对国情、社情、民情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从而更加坚定教师党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通过发挥教师党员人才优势,帮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师党员更加爱岗敬业;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科研、管理经验,提升教师党员的综合素质和推动学校发展的能力,促进教师党员保持先进性。二是结合社会实践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实践形式。例如,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参观、走访、调研等形式进行。以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地方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党员结对帮扶、“1+1”支部共建等形式进行。以提升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外派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进行。三是根据实践活动的特点,建立实践基地。例如,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展览馆、博物馆作为实践基地,便于教师党员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选择特色人文历史景观作为实践基地,便于教师党员继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选择红色教育基地,便于教师党员了解党的历史、更好地继承发扬革命精神;选择与本学科专业密切关联的企业单位、基层村镇等建立实践基地,便于教师党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选择一流大学或相关机构作为实践基地,便于教师党员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策略

作为党员培训及政策宣讲的重要阵地,党校在基层发挥着“指路明灯”的作用,承担着党员培育与组织建设的重任。当前很多基层地区对党校建设不够重视,基层党校与地方学校功能与组织架构层面交叉,不利于发挥党校的教育功能。近年来随着党员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和丰富,这种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党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予以重视。

一、党校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强党员的底线意识,坚定领导干部的初心使命

党校是基层党员提高政治觉悟、与时俱进保持思想先进性的重要阵地。党员在生活与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现实问题,在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始终坚守党员的底线意识,坚定初心使命,让自己的行为与党员的身份相匹配[1]。党校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与政治敏锐性。党员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新时期优秀党员、时代楷模为标杆,实现自身价值。

(二)突出主业主课,激发党员建功新时代的热情

党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业主课的作用,让基层党员能够紧跟时展趋势,了解我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保障民生和稳定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从而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建功新时代的热情[2]。党校要在主业主课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为党员岗位工作注入动力。

(三)紧跟政策导向,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党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对学员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教育意义,要始终紧跟政策导向,宣传当前党中央的相关政策与学习文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展的趋势和重点,从而使广大基层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力量,为新时代中国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能在全民中起积极的带头作用,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个体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存在形式主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党校也在不断加紧培养专职教师队伍,吸引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加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党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较多,很多教师直接从校园走进党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与基层工作相脱离,从而影响党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契合度,导致党校教育不接地气、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员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3]。

(二)科研能力不强,评价考核方式较单一

党校教育科研工作长期以来相对薄弱,科研成果大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实践指导性,这与党校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与基层联系不紧密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教师缺乏科研能力、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有关[4]。当前党校教师的评价考核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理论学术研究层面,对教师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有要求,但对其实践指导性要求较低。教师大多缺乏实践意识,不愿意深入基层,不了解现实社会生活存在的思想问题,科研理论成果浮于表面。

(三)工作缺乏热情,没有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

理论研究工作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教师长期面对枯燥的研究与学习往往会失去动力和积极性,导致理论水平下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降低了党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党员教育工作,无论是日常开展“”,还是党史、廉政教育,都在不断与时俱进,并且对现实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5]。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党校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认同感,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紧跟政策文件精神,将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增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动力,提升党校教育的现实指导性。

三、党校教育教学现状

(一)培训形式僵化,教学活动不够丰富

基层党校教育普遍存在培训形式僵化的问题,大多党校以宣讲的方式为主,主张理论讲解和精神解读,在理论与实际结合及理论的现实指导分析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整个课程体系以理论为主,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部分党校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基层党员的能动性。实际上,党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扩充基层党员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理论的科学性与指导性,自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切实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当前党校教育单一宣讲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基层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增强党员自身的素养。

(二)党校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

党校课程大多与时政、历史、党的精神及工作要求等内容相关,相对而言理论性较强。课程对个体的逻辑思维和抽象判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大多注重讲解理论,而忽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地方党校实践性不足体现得更明显,如何有效突破实践性不足的桎梏是党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时展对党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党课学习时间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

党校学习作为一种非全日制的常态化教学,往往只能采取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能够充分利用基层党员的业余时间,实现课时学习的量化需求,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科学不断进步,党校教育融入了线上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打破了时空条件的限制,使党校教育呈现了碎片化的状态,如果不能同步提升对党校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必然导致党校教育质量下降。

四、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研究教师挂职锻炼体制,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

要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就必须注重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环节。要想提升党校教育质量必须不断创新提高师资力量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贯彻执行“行知合一”的培养目标[6]。首先,党校要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改变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工作安排与实际能力安排其参与基层锻炼,鼓励教师在基层实践锻炼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提高实践水平,扎根基层开展理论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作用;其次,党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心态,让教师充分认识实践的重要性,珍惜挂职锻炼的时间,切实提高挂职锻炼质量;最后,党校要注重观察教师的心态,很多教师在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感觉自己是“过客”,反正只是挂职体验,因此对于基层工作中出现的实际及思想问题视而不见,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党员的形象,不利于教师知行能力的提升。党校要切实深入研究挂职锻炼体制,完善对挂职锻炼工作的监管,对于部分有思想问题的教师要及时干预和引导,从而提高教师基层实践水平,为其日后从事党校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二)丰富党校教师考核评价方式,增强其科研能力

党校要注重丰富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从源头改变党校科研工作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提高党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党校教师的科研能力。首先,党校要改变“科研看论文”的晋升标准,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社会性工作纳入考核标准,使党校教师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7]。比如,参与某大型国企单位的党建工作,利用党校丰富的教师资源参与基础党建工作,一方面能够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让基层党员能够在工作之余接受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党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基层党建活动纳入考核量化标准,让教师了解基层的同时,提高其实践指导意识,为科研提供更多论点和研究方向。其次,党校要通过完善的考核标准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现有“论文至上”的标准,将更多精力投入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层面,增强教师理论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实践融合的意识,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作为科研的第一标准。最后,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更要符合和满足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注重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是党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关系着党校教育的水平,将更多科研能力转化为实践成果是党校的重要任务,要将实践成果应用于现实社会,从而形成更有感染力的教学成果,提高基层实践水平。

(三)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养必须注重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提高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当前基层党校积极性不足,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是现实需求同样也是党员自我提升、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党校要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自我认可的程度,除了适当提高党校教育工作待遇之外,还要加强社会对党校教师的认可,提高党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其次,党校要加强教师自身思想觉悟的教育,教师认可自己的工作可以增强对自身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思想,抵制社会中不良的思想,使党校成为“思想的净土”,为广大基层党员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教育。最后,党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让教师始终铭记自己的教育使命与职责,提升职业神圣感与责任感,与时俱进地提升专业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基层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让基层党员能够通过党校学习进一步淬炼党性,锤炼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切实为新时展贡献力量。

五、提高党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活动,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党校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理论宣讲的弊端,让学员能够在课堂上了解更多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提高党校学习积极性,切实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性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提升县域地区干部的执政能力”专题教学时,教师要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等多个层面深入展开研究教学[8]。教师可以结合当地薄弱环节展开教学,也可以结合其他县域可借鉴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参加学习的县域干部能够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比如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及大数据平台筛选等,锻炼基层党员干部在复杂表象中分析本质的能力,丰富课堂表现形式,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积极地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二)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

教学不是目的,让学员有效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让学员真正将党校所学内容融入本职工作,为其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指导和保障。比如在学习生态文明建设时,要充分将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政策和思想导向相结合,让学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衡量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主旨,保证地方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思想路线开展,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党性教育常态化,锻造政治过硬的党员队伍

党校教育不能仅存在于党校中,也不能是阶段性、片段性的教育,而应该常态化、体系化。党校要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总体布局设计课程,形成以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为主业主课,包括“当代世界”“形势与任务”报告、能力培训、知识培训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有层次、有专题的架构,保证学员目标明确、思维清晰,确保教育质量。党校教育除了要完善自身教育体系外,还要推进教育常态化,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党校教育日常学习平台,强化教学力度和效果。通过“学习强国”教育平台将党课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政治觉悟。

六、结语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教师;党组织生活

中图分类号:D2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59-01

网络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席卷全球,新媒体雨后春笋般出现,人们的思想遭受了庞大的信息量冲击,这些纷繁芜杂的思想潮流对共产党员的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党员组织生活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党员群体中坚分子的高校教师党员其组织生活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也不得不深究。

一、对高校教师党员特性的认知

(一)知识性。高校教师党员绝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经受过系统而规范的知识洗礼,加之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对已积累知识的不断调动和使用,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知识的积淀,使得高校教师自身具有了浓浓的知识性。

(二)思想活跃性。高校教师是在教育领域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其工作的直接客体是科学文化知识,这客观上构成高校教师较之其他群体具有更为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人文精神,但同时高校教师又隶属一定的社会阶层,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现实生活的矛盾和摩擦必然使他们要对自身的所属进行思考。高校教师身上所印记的知识性和人文精神将使这个群体的思想更为深刻并远远活跃于普通群体。

二、新媒体对高校教师党员组织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对思想理论认知时代性和深刻性需求提升。新媒体使得个体触网的几率大大提升,个体通过新媒体掌握和了解党建信息与理论的手段与途径越来越多。传统时代念文件的方式只会使得教师党员感到无聊、困倦,甚至还会招来其内心深深的抵制。新媒体时代,内容的念读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对党的思想理论认知的需求,必须对党的思想理论结合时展和现实实践给予深入解读,从宏观和微观对党的思想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度挖掘,使得的思想理论知识具有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冰冷文字的堆砌。

(二)对党员主体地位和民利提升需求增强。继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后,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和深化了这一问题。从本质上讲,党员主体地位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民利,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1]。

传统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党员主要通过报纸等平面媒体和基层党组织活动获取信息,同时,信息通道以线性单一传递为主,教师的思想反馈渠道少,教师党员参与党内活动时积极性普遍偏低。而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渠道数量大幅提升,信息解读和反馈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进行双向对话已成为现实。新媒体从技术层面支持了高校教师运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参与党内活动,行使民利。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师党员组织生活方式

(一)借助新媒体打造高校教师党员组织生活的思想阵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已使其成为各种思想观念传播的平台。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高校教师党员是思想活跃的党员群体,充分利用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建立新媒体宣传网站,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党员思想发展的正确性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二)依托新媒体推动高校教师党员组织生活的民主建设发展。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空前发展的新媒体打破了掌权者对信息的垄断,党员干部的自主意识增强,对民利的渴望增强,当前党的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面临着挑战,高校党组织建设更是如此。因此,紧随时展,必须把新媒体作为工具,作为党的组织建设的新载体,推动高校教师党员组织生活民主建设发展。新媒体从技术手段上为民主建设发展提供了便利。以监督权为例,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新媒体的快捷性使得公众可以在第一时间揭发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并通过引发强大舆论推动有关各方对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展开调查和处理。同时,也可以博客、微信、论坛等新媒体为依托及时公布党务,构建党内活动电子参与平台。

(三)利用新媒体发展高校教师党员组织生活建设注重生活化。个体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高校教师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T。虽然,高校教师具有相对浓厚的知识性和思想活跃性,但是他们仍处于特定所属的社会群体生活中,对这个群体的生活是不得不关注的。因此,在利用新媒体发展高校教师党员组织生活建设时应当注意语言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生活性的气息。

参考文献:

[1]苏青场.新媒体与党的建设[D].2012.

作者简介:

杨玲玲,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党校法律课 创新方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党校法律教育的特点和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法制观念已经得到很大的进步,这其中和法学教育和普法工作的广泛开展有很大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民主法制已经深入人心。党校的法律教育继承和发扬了社会主义法学教育的深刻内涵,这种教育方式有着自己的特点:

(1)党校的法律教学的核心是法律理论的教学。党校法律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党校学员为主体,对法律和法理含义进行深刻的讲解,提高学员干部的法律素养。通过党校法学的教育培养出一批忠于党、忠于马列主义的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各级党员干部。

(2)党校的法律教学是一种交互性比较强的教学。党校的法律教学,学员是主体,教学的中心是围绕党校学员进行互动性的教学。党校的干部学员都是实干人才,他们大部分的岗位还是领导,有些是最基层的领导。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起到的主要是点播和引导的作用。党校学员的优秀资历对教师来说应当好好利用,要加强教师与学员的互动。

(3)党校的法律教学必须体现先进性。一般高等院校的法律教学主要是基础法律常识的讲解,党校的法律教学层次要高许多,主要体现在法律观念和理论的先进性。新的法制理论和思想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党校的法学课堂上,使党员干部自始至终不断接受新理论和新思想的洗礼,保持先进性。

(4)党校的法律教学是一个高层次的教学。由于党校的特殊性,党校教育的对象都是综合能力过硬的优秀党员干部,这就使党校的法律教学应当在一个比较高的层级,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

党校的法律教育取得不少成绩,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到党校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党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法学这个专业的学科建设远没有到达应有的水平,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由于法学入门比较容易,法学教师大论是法学专业科班出身的法律教师还是中途转来的法律教师都没有得到及时和系统的法学培训。

(2)教学内容无特色,教材少。党校的法律教学主旨在于对法律理论的深化理解,这其中党性的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能够真实反映这一特色的教材少之又少,导致教师的教学单调没有特色。

(3)教学方式比较单调,没有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式上,党校对教学的安排没有从学员的实际出发,导致实用性不高;在教课方式上没有充分调动党校学员的积极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没有充分利用法律案例,法律教学中案例的讨论和发挥很重要,能够吸引学院积极参与。

(4)教学设备落后。党校法律教学设施落后,教师主要依靠粉笔、黑板以及一张嘴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目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都已经被普通教学课堂接受,党校的法律课堂应当予以借鉴。

2 革新党校教学方式

2.1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进行创新

首先,提高法律教师的资历要求,学历要在硕士以上,并且对教师的法律专业技能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使法律教师的师资水平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其次,党校要提高法律教师的待遇和福利,稳定教师队伍,使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第三,上级党校要承担起对下级党校的老师进行严格的培训、轮训。同时,对法律教师的聘请除了专业的法学硕士生以外,在党校搞党员干部培训时也要聘请当地司法部门拥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有名的律师、法律工作人员适当进行讲课,要求党校老师和学员一起听课,从而达到提高在校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

2.2 在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

首先,要在法律教材的编写上,要充分体现出党校在法律教学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同时要兼顾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改进,以贴近学员的实际需要,学以致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改变以往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法律、政策条文的讲解,这种解释的教学方式内容实用性较差,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的需要。教学内容应该向法律理论、概念以及法理和立法的基本原则这个方向转变。同时,党校在培养党员干部法律素养上责任重大,党校的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革新。教学中的法律理论和思想要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实时性地引进社会热点问题与党员干部在课堂进行交流和讨论。

2.3 革新法律教学的方式

(1)使用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法律教学时要改变以往以简单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简单的引导和启发方法,让学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需将法律的基本含义和理论进行阐述,提供一个基本思路,学员则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研究才能理会法律的深刻内涵,这样通过这个引导和启发的过程,可以提升学员干部的自学能力。

(2)丰富教学方法。课本讲义是最普通的讲课方式,由于法律课程的实时性和实践性,需要极多的案例分析来支撑。案例教学法是法律教学课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好各种与法律相关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便课堂授课时能随时与学员进行分析。

(3)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进行专题讨论。党校的法律教学中,应该加强调查研究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时,往往会显得理论性较强。此时可以适当在学员间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些调查研究中,党校学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提高,也加深了对法律的理解。在研究结束后,可以让学员进行总结,找出所出现的症结,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对报告结果进行演讲,也锻炼了学员的表达能力。

(4)党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引进高科技教学设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始逐步应用,党校的法律教学要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要引进和使用。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和媒体相结合,给学员带来前所未有的课堂体验。可以选择开发适合党校教学的相关课件软件,方便教师使用。这些课件要将文字、图像、影像、音乐等融合在一起,在感官上吸引学员干部的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党校是党员干部培养政治和法律素养的理想阵地,党校的法律课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通过革新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综合能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党校 政治理论教育 创新 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276-01

党校所发挥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其中政治理论教育是重要的内容,这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和轮训的基础性工作。时代的发展,对党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创新政治理论教育,确保教育具有针对性,在实践领域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党校创新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

1.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与学员地位平等

党校的政治理论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员听课的教学模式,构建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即教师与学员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与学员之间共同探讨,学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畅所欲言。所有讨论的问题都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学员在探讨中学习,教师通过与学员的讨论,可以对学员的知识容量和知识理解能力都有所充分了解,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率[1]。在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与学员之间充分沟通、相互理解,特别是到党校来学习的都是各个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有丰富的职业经历,有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讨论中就可以将政治理论知识与学员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党校教育的理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学员的实践经验也得以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了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政治理论教学质量。

2.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与学员之间互为教师

政治理论教学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师单纯地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员的教学模式,而是政治理论知识相互传递,即教师与学员之间互相兑换角色,教师在课堂中作为学员,而学员成为传递知识的教师。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员与教师之间相互理解,形成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当学员从被动地听课到主动地讲课的时候,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内容中不理解之处,可以与其他的学员之间讨论。这些学员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虽然对政治理论的认识有所不足,但是可以从现实的角度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教师处于学员的位置,在听学员讲课的时候,就会更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加之深厚的理论基础,使自己的知识素养有所提高[2]。学员在讲课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与教师和其他的学员分享,可谓是情感的教学,通过体验教学对政治理论知识深入体会,使得教学课堂成为知识共享平台。

3.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机智

党校的政治理论教育采用创新模式,学员与教师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但是教师依然是课堂的指导者和学员政治理论思想的引导者,这就需要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在课堂设计上要充满创意,以吸引学员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党校的政治理论教育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员的需要作出调整。因此,教师要灵活机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创新的思维应对学员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比如,学员针对政治理论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由于知识结构和讨论结构有所不同,就会导致讨论内容偏离教学内容。教师就要对学员之间进行组织协调,正确地引导,使他们的讨论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针对于讨论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教师并不需要明确观点正误,而是要进行讲解,发挥引导作用,让学员自己判断观点的正确与否。

二、党校创新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意义

1.党校创新政治理论教育可以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

党校创新政治理论教育要发挥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在对学员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教师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就会对学员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特别是教师要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以及学习的行为都要观察入微,对学员的困难之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拉近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关系[3]。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人员职称会不断地调动,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就会感觉到心理压力大,由此而影响了工作。思想包袱沉重,就必然会影响工作质量,加之一些个人问题的存在,就会导致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党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教育,对学员予以心理辅导,强化对学员的心理教育,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

2.党校创新政治理论教育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党校创新政治理论教育要打破单纯的理论教育,而是要根据学员的实际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做好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与学员的工作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师的知识素养和精神素养,都会形成人格魅力对学员具有一定的感染作用[4]。政治理论教师要在学员中成为学习的典范,就需要涉猎多个知识领域,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仅要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发挥出来,做到在政治理论教育中旁征博引。同时,还要将政治理论教育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与生活内容相结合,鼓励学员锻炼身体,多参加集体活动,以培养学员的各方面协调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等,而且在思维方式要根据环境而调整。可见,党校创新政治理论教育对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助益的。

结语

综上所述,党校的教育对象是各个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这些学员在单位就是佼佼者,各方面都起到了带头作用。对这些学员开展政治理论教育,要使教育具有时效性,就要不断地创新教育,以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同时使政治理论教育更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玲.党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112―114.

[2]杨志平,关桂芹.“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86―91.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党支部;民主制度;建设对策

完善高校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支部的民主氛围是建设基层组织的必要途径,我们要发扬高校基层党支部领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具体职能,充分调动教师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以民主、公正、公开的制度为保障,完善基层教师党组织的职能,将党员责任与教师日常教学相结合,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综合素质全面的接班人。

一、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民主制度建设的目标

1.坚持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建设,以制度保障教师党员和教师群体的民主生活

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民主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于始终坚持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建设,以制度保障教师党员和教师群体之间的民主生活。当前,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党内先进性建设趋于日常化,结合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以及先进性建设和高校的具体情况,要求高校党支部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要坚持教师党员的先进性建设。在先进性建设的充分保证之下,围绕教师党员以及民利的维护,通过制度的建立保障教师党员和教师群体之间的民主生活,才能真正切实的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发展方针。

高校的现实情况决定,教师党员在教师群体中是具有较高模范带头作用的,是广大教师群众发展方向的引航标,为广大教师树立了良好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制度的保障和确立,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将教师党员和教师群体之间搭建有效的桥梁,将教师党员的先进性传达到广阔的教师群体中,教师党员的先进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形成制度化、机制化、日常化的民主生活特征。也只有通过教师党员先进性的扩大发挥,教师党员对教师党支部才具备深厚发展情谊,通过党支部的平台充分提升自我能力;通过制度保障充分形成民主生活机制;通过日常运作充分达到先进性指导作用,使得教师党员和教师群体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建立健全教师党支部的监督制衡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制度和建立适当分权制衡的机制既是我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党支部党内民主发展的需要。中明确规定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原则,重大问题要民主讨论、结合多方面的意见。但不管在历史上还是现在的党组织内,个别领导人的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出现了一言堂的现象,这在党的民主生活中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党的基层组织要切实贯彻集体领导制度,要将民主决策法律化、程序化,不断探索集体领导的新形式、创新民主集中制,防止领导人的过分集权化,建立个人分工负责与各级党委集体领导相结合新型民主制度,让党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教师党支部在领导和管理当中也实际存在权力过分集中,民主制度建设在实际建设中缺乏体现的问题,部分教师党支部权利监督制衡机制长期缺乏,导致党支部凝聚力丧失,教师党员内部团结氛围下降等综合性问题。

其次,确保教师党支部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和教师党员监督职能的专门性。目前,教师党支部的监督机构的构建并不形成体制,教师的党内人财物配置也是由上级党委或者教师管理工作的掌控。在这样的体制下,教师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很难得到有效监督。教师党员和负责党支部工作干部的内容往往处于权力监督的真空状态,这就导致部分干部、贪污腐化,严重损害了教师党员的利益。因此,必须创新教师党支部党内监督制度,切实提高教师党支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切实推行,形成教师党支部发展配套的党内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党支部工作既有负责执行的制度又有完善监督的配套措施,二者互不隶属,这就从权力结构的设置上根本解决了权力授受的核心问题。当然,这种体制和现行体制的设置相距甚远,在实践中仍需要广泛积极的探索。

2.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提高教师党员的综合素养

我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在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对党的文件、中央精神要时刻学习,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党的精神自觉内化到日常教学管理中去,在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党的理论政策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事件,自觉传达社会正能量。对于学生中不正确的思想倾向要通过教育的手段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师党员的理论素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党员教师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到教师与学生中去,树立为学生和普通教师服务的意识,党组织通过举办各种校内活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为他们办实事。

在新时期的党员建设中,尤其要关注教师党员是否长期、自觉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下,党员教师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对于党组织生活中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要敢于说话、勇于说话,不能有所顾忌,更不能放任自流,党员教师犯错误,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总结、不能掩盖问题。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存能力、提高教师党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基层教师党组织的建设,还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勤俭节约是我党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作风,基层教师党组织要继承与发扬这些优良作风,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讨论会,加强教师党员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勤俭节约的意识,做到党员乐于奉献、甘于奉献。总书记在“八荣八耻”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正是贯彻党优良作风的体现。现阶段我国高校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党员教师更应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发挥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努力提高高校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燕永吉.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J]. 华章. 2010(03) .

[2] 张青连,暴向平.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03) .

[3] 单超,孙超. 高校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4] 李雪松. 高校学生党支部民主制度建设探讨[J]. 才智. 2009(28) .

[5] 杜志淳. 当前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 2009(11) .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10篇

中学生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一 一、学校党支部基本情况

**市**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设党支部1个,其中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2人。学校有党员32人,正在培养的预备党员2人。

二、学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学校党支部在市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教育局的工作重心开展了各方面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1、组织建设。

学校的支部班子结构合理、政治过硬、业务水平较高,在学校工作中起到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书记由校长兼任,连同2名副书记均思想过硬、工作踏实、锐意改革、业务水平高、人文素质强。

2、思想建设。

学校党支部把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每月一次的常规政治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并把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纳入全体教师大会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使党员教师的常规教育管理做到点面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强化了教育学习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政治理论学习中,采用集中学和分散学结合、主题发言和集体讨论结合、自学与辅导结合的形式,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请党员干部以专题讲座、演讲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地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体会,以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3、制度建设。

我校进一步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研究发展入党对象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节日活动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党员与青年结对子制度等7项党建管理制度。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三、党支部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1、发挥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作用,加大师德建设力度。

一是党支部针对个别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所出现的一些不正当行为,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每周例会和周四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教育广大教师、党员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学校几年来没有出现过教师党员违法乱纪现象。

二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对教师进行以德治教、以德治校的教育,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良好师德推动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同时,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今天怎样做教师的学习讨论,在学生中开展老师,我想对你说和学生个人操行评定活动,并组织学生及家长推荐我心目中的好教师,使敬业爱生的良好师德风范逐步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在党员教师的影响下,我校师生讲礼仪、比文明,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党员教师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校党支部每周定期进行政治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重视师德修养,做为人师表的表率。党员教师,其人格品行具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党员教师的大部分都是学校各科的骨干力量,他们都能以教人先教己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大部分都拥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做到教学尽心,教育尽责。三是教书育人,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广大党员教师在工作中不间断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正确进行选择;用人文精神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信念和追求;用民族精神打动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让自己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四是执教为民,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家庭、为社会服务。学校大部分党员教师的服务意识较强,努力为全体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以优质的教育造就优秀的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以满足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他们大部分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奉献精神,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在紧急的关头,在危、急、重、难、险的任务面前,他们更显党员本色。

四、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校支部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步伐过慢,发展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

原因分析:不少教师觉得党员与非党员除了要交党费外没有多大差别,不少教职工受个别党员的不良影响,对党组织缺乏信心,认识不足,入党劲头不大;发展新党员的意识不强,工作不够深入。

2、学校支部阵地建设不够健全,支部活动开展不够经常。

原因分析:①思想上不够重视;②党支部经费不足。

五、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支部自身的建设,创造条件健全的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等党员教育阵地,使广大党员有一个温暖的家。

2、发挥党支部政治思想教育的优势,积极开辟党的教育阵地,使广大教职工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3、对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培养和教育,促其尽快成熟。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4、加大在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注意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入党,注重发展女党员;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党支部要积极探索党工作的新内容和新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广大党员,努力拼搏,努力达成党建工作班子建设好、党员素质好、制度执行好、作用发挥好、群团配套好、合作共事好的六个好目标,以党的战斗堡垒形象影响和带动全校教职工,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执行,保证学校健康发展。

中学生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二 我校党支部历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组织的集体作用。

一、明确目标要求

学校党支部在落实党建工作要求,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明确提出,要用一种精神凝聚人心,要用一种要求规范行为,要用一种目标激励斗志。

党 员干部、教师要带头体现模范,即要发扬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合作进取、务实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党员干部、教师要积极争当六个模 范:①做遵守教育法规的模范;②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模范;③做开展教育科研的模范;④做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模范;⑤做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模范;⑥做开 展素质教育的模范。

全体党员和教师要树立六种意识:忧患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育人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

要实现新学期六新目标:(1)全体师生要有新形象;(2)教学工作要有新突破;(3)德育工作要有新举措;(4)评价方式要有新变化;(5)校本课程建设要有新进展;(6)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有新提高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和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要通过自身模范作用来影响全体师生,推进和谐校园的创建。

二、采取具体措施

在一所学校里,学生看教师,教师看党员,党员看班子。所以抓好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是抓好党建工作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有效举措。

首先抓好校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的自身素质和班子自身的战斗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校党总支将中心组学习作为学校班子建设的主线,定期开好民主生 活会,对照党员先进性要求,正确开展批评与,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带动全校教职工努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学校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其次,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学校党总支始终把党员队伍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认真开展了如下的工作:

(1)党员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和做法,开展争创优秀基层党组织、 优秀共产党员的等活动。

(2)抓好党员的示范岗。在全体党员中认真继续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培养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良好风气,在党员队伍中掀起了提觉悟、讲奉献、比能力良好风气的形成。

(3) 强化党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每位党员在本职工作上尽职尽责,起模范带头作用。每位党员中层干部应能做好普通党员教师榜样,努力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效益;每位党 员教师,不但能主动完成学校交给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任务,而且要在上示范课、研究课及教科研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带动身边的普通教师共同进步,彰显党员的 先进性。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新党员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根据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校党总支积极配合校行政,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首 先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工作是育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学生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乃至终身的。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师德建设活动,组织教 师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师德规范要求,提出教师应有良好的师表形象,不断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使每位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善待学生,做到文明从教, 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其 次,以开展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多种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关心贫困学生和家庭,为他们做实 事、办好事。组织教工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义务教育法》等内容,开展遵守师德规范、争做优秀教师等活动。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 生活质量 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度更加提高。随着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校教师党支部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当中的最基层的组织,联通着党和高校,因此对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党组织关注的重点。但是在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优化高校教师党支部人员素质,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团队建设,更好地领导高校的教育工作、科研工作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以此促进高等院校朝着更好的方面,促进我国教育方面整体水平提高。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投入建设,但是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组织生活的方式单调

一些高校党支部的教育组织形式单一,死板,灵活性差,一些甚至脱离了实际情况。但是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其党员进行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组织内教育工作在组织内部发扬民主公平,开展党员自我批评和教育工作。但是近年来一些调查显示有些教师认为党员组织生活只是学习一些关于党组织精神的下发的精神文件,阅读具有党组织精神的的书籍,接受组织的文化熏陶,这就对党组织教育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产生了不足的理解。党员组织生活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具有灵活性的,这样才有利于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更好地传达到教育精神,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凝聚力和组织力差

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凝聚力和组织能力比较差也是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党支部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具有领导性和进步性的,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组织在高校的基层部分也应该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组织号召能力,但是近年来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不足,发展上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党支部的内部组织形式涣散,群众的支持不足,对群众号召力不足,缺乏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在党组织建设过程当中不能很好的号召群众进行党组织精神的传达。

(三)理论建设不足

对高校党员教师最基础的教育工作就是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贯彻。现在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中存在着学习的积极性低,学习的方式单一,学习的理论水平低的问题。学习到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单调缺乏灵活性从而不能更好的进行组织精神的宣传工作,更好地贯彻党组织的精神,促进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贯彻实施从而更好的教育高校教师党员更好的进行教育工作。

二、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丰富组织生活方式

为了更好的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的政治学习工作,贯彻党组织精神,就要不断丰富党组织生活方式。第一,加强对高校教师党员的理论教育,对党组织领导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提高领导对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激发领导的创新性,可以采取多重方式宣传党组织精神。第二,领导人员要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进一步丰富组织生活的方式改善其单一,死板的形式,采取多种灵活而丰富的形式进行党组织精神的宣传在宣传的过程当中通过纸质文件也要采取其他的形式,面对面交流、电子形式、视频形式等进行组织精神宣传工作。

(二)加强群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

党领导要充分加强对党组织精神的宣传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群众的交流。群众是党进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党建过程当中要加强同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工作,充分了解群众的想法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以此加强党组织的群众根基,有利于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地同群众加强沟通,可以通过在一个小的区域内安排一个小的负责人,通过这个负责人收集群众的信息对群众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并且将问题进行汇总,上报上一级的领导,以便更好的解决群众问题。

(三)加强高校教师党员的理论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教师党组织建设就要从根本上加强理论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党员就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以便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为了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党领导可以对党员进行一定的任务布置,将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阶段划分,对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统计,对考核结果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教师党员进行奖励,让优秀教师党员进行经验分享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以此更好的促进党支部组织理论学习。

三、结语

我国更加重视对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的建设,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当中的基层组织因此要充分重视对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的教育工作。但是近年来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组织的凝聚力不足号召力缺乏,并且理论知识储备不充分,这些都是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采用灵活的形式进行组织建设,加强对群众的沟通交流工作,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充实教师党员理论知识,更好地贯彻党组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丽蔚,李江.高校教师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4,(16).

[2]彭恩胜.优化高校教师党支部活动的制度路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是党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可以进一步提高党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发挥党校作为“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党校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是指某一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 (或投影 ),即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党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也有自身的形象问题。但是党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从其性质对象、任务及作用等方面来看,同其它社会组织尤其是同普通院校及其它成人学校相比,在形象构成及内涵方面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此,笔者试图就党校形象构成及内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论述。

一、 员工形象

党校的员工形象,是指党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形象 ,这是党校形象的首要因素。党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 ,其形象是首先通过教职员工的人员形象表现出来的。党校的员工形象包括:领导形象、教师形象、管理人员形象和后勤服务人员形象等。

(一)领导形象

领导者是党校的核心 ,党校领导者要取得被领导者的拥护和信任,既要依赖自身的素质、经验和才能,更要依赖良好的领导形象塑造。领导形象是包括仪表风度、思想品格、能力和作风 、心理气质等多方面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力,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党校领导者的形象属于非权力影响力,他以领导者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基础,通过领导者的表率行动,在被领导者身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领导者的良好形象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吸引力,把党校的员工紧密的吸引在周围,同心同德,为党校的改革和发展而共 同奋斗。

党校领导形象主要包括 :

1.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坚强的党性。其要求是:要不断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模范遵守党纪国法。

2、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党校领导是党校师生员工的榜样,是形成良好校风的源头,领导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党校形象的塑造。要求党校领导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廉洁奉公、公道正派、不谋私利;关心爱护师生;忠实老实、勤奋工作 ;胸怀开阔,宽宏大度,平易近人、言行一致等方面的品德。

3.党校领导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其基本要求:(1)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所以党校领导者首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2)党校领导还应具备学校的管理能力,包括具有管理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及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和创新与开拓能力。

4.党校领导要具有正确的领导作风。领导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实践中形成的风格,包括思想、政治 、丁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其特点是反复的存在与领导过程和领导行业中。具有正确作风是形成和完善党校领导良好形象的原则性和政治性的大问题。所以要形成正确的领导作风,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问题:(1)实事求是,把工作指导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真知灼见之上。(2)立足全局,统筹兼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3)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克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4)实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加强对工作的具体指导。(5)坚持知与行的辨证统一,狠抓工作落实等。

5.党校领导还要具有健康的体格、文明的举止及端庄的仪表。健康的体格是领导行为开展的必要保证,而优美的举止和仪表则更能增强党校领导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些都是良好的领导形象不可缺的构成因素。

(二)教师形象

党校是一个特殊的成人教育和培训学校 ,教师处于非常显著的地位 ,党校的员工形象首先是通过教师表现出来的。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的首要因素就是要树立和完善教师形象。而教师形象又是通过教师的素质、能力形象、道德形象以及教师的仪表和行为形象表现出来的。

1.教师的素质及能力形象。党校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其基本要求是:政治上有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同党保持一致;业务上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的能力,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及时把握理论上和社会实践中的热点 、难点及疑点问题并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解答等。党校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演讲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等。其能力要求是:教师在课堂讲授时,从形式上能口齿伶俐,语音标准,表情 自然 ,抑扬顿挫;从内容上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正确。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管理班级学员时,能把握学员的特点,及时稳定学员的情绪和维持课堂秩序,能够根据学员的反应判断授课效果并能及时地作出调整,进而使课堂良性运作。教师在科研方面,应该能够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并有捕捉 、分析、吸收及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能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并有独立进行课题攻关及完成论文撰写的能力等。

2.教师的道德形象。党校教师的道德形象包括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 日常表现出来的品行等。其基本要求是:作为党校教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品行要端正,要具有敬业精神和岗位奉献精神;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要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要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以良好的道德风貌在教职工和学员中树立起文明的榜样。

3.教师的仪表及行为形象。公共关系认为,组织成员的仪表风度及行为优雅得体,既能体现组织人员自身的气质和魅力也能显出所代表的组织的形象。党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教师是核心角色,他(她)们直接同学员沟通,他(她)们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党校的形象,而他(她)们首先显现的则是自己的仪表、风度及行为形象。所以党校教师树立和完善良好的仪表和风度及行为形象尤其重要。其形象要求是:首先,要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情绪饱满,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容易形成融洽的师生角色伴侣关系。其二,教师应有诚恳的待人态度,对同待事、学员或其他人都应一视同仁 ,言辞坦率诚恳,举止端庄大方而不矜持冷漠态度谦逊但不矫饰做作。其j=,教师应有洒脱的仪表风度,既要具有优雅的服饰潇洒的动作 ,这样方能显示其内在的气质和品质,能增添感染力和沟通的魅力。其四,教师应具有文雅 、得当的言辞谈吐,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修养,进而避免言辞不当,言之无物,孤陋寡闻,浅薄粗俗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其五,教师应有适当的表情动作,要善于运用得体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沟通交往,进而增加自己的吸引力。特别是同学员的沟通交流要分寸得当,使师生角色伴侣双方心理舒坦,感觉自然。

(三)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形象

作为党校的工作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其工作的本质就是为教学和科研作好保障和服务,确保党校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作。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也是党校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员,他们的形象如何也会影响党校的整体形象。所以,就要求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要求他们有美的仪表和优雅的举止,同时要求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进而同其他成员一道共同塑造和维护党校的良好形象 。

二、学员形象

党校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单位,教学本身应是教与学双方的角色伴侣的协调,所以学员是党校形象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要搞好党校的工作树立和完善党校形象,学员形象的树立和完善是必要的。党校学员形象包括政治形象、学习形象纪律形象和道德形象等。基本要求是: .

1.政治上要求学员认真学习、领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为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俭廉政的公仆形象,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共产主义而奉献终身。

2.在学习上要求学员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3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 ,进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等,以良好的形象投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去。

3.在纪律和道德方面,要求学员遵纪守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要模范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校风校纪,遵守课堂和考场纪律 ,尊敬领导和老师,服从指挥安排,进而同党校教职工一道共同树立和完善党校整体形象。

三、党校的业务形象

党校以教学 和科研为中心,,党校的业务主要地表现为教学和科研业务,包括管理及后勤服务的其他业务。党校的业务形象,对于党校形象的构成来讲是核心因素。党校的业务形象主要包括:教学形象、科研形象和其他业务形象。

(一)党校的教学形象

其基本要求是:要有一批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业知识雄厚、博学多才并热爱党校教育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法的规律组织安排各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人员要有端正的教态和优雅文明的举止和仪表;党校领导要重视教学工作,并突出教学这个中心、珍惜和重视教师的辛勤劳动;要培养一批精通教学管理业务并善于操作的教务人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比如教室的布置与管理,教材和教具的选择和运用都能体现党校的教学风格及形象。

(二)科研形象

其基本要求是:领导重视并参与和指导科研lT-作;要创造条件并鼓励全体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积极从事科研和调查;要培养和训练出一批科研骨干。支持他们著书立说或写出质量高、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价值的理论性文章、调查报告以及进行课题研究,还要善于把这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向党委和政府的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并作为决策的依据;要建立健全党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机构和奖惩制度,并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做保障。

(三)其他业务形象

其基本要求是:党校管理和后勤服务部门的人员都要学习并精通本部门和专业业务,能够熟练地工作和操作,进而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良性运转而服务。

四、环境形象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途径

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途径探索不仅关系到当前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途径是否符合实际、能否取得实效,而且关系到高校党员教师能否带领广大教师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神圣使命。因此,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途径探索就成为了当前高教系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一个重要探索任务。

一、探索高校党员教师党性修养途径的重要意义

所谓党性,就是人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性质不同的政党,都有与阶级属性相适应的党性修养途径,党性修养途径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但是,其本质内容却无法相互替代。然而,当前有一种忽视高校党员教师党性教育、党性修养途径探索的论调,即以向西方国家高等教育接轨为依据,认为高校党员教师只要在业务领域取得成就,党性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被培养出来,因此,高校开展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途径探索可有可无。

在西方国家高校中,资产阶级政党的党性修养过程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隐蔽性。资产阶级政党认为,党性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政党也应具有超党性。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并不会明确提出党性修养途径的问题,然而,事实是,在高校中,资产阶级政党同样具有鲜明的党性。从资本主义国家高校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来看,资产阶级政党在高校中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皆为实现其党性目标而展开。资产阶级政党非常清楚,只要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变,资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就可以在资产阶级“人权”、“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的引领下,在全人类利益的口号下,在资产阶级各种实践活动中得到锤炼和提高。

与资产阶级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在现阶段,私有制还无法根除,阶级差别仍无法消除,资产阶级“人权”、“民主”、“自由”等所谓的“普世价值”思想仍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因此,在这个阶段,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锤炼和提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学说出发,在对以私有制和阶级差别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进行分析、辨别中,以及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实践中得以实现,具有很大的难度。同样,高校党员教师的党性锤炼和提高,也必须与资产阶级“人权”、“民主”、“自由”等所谓的“普世价值”思想做艰苦的斗争,并投身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其他社会实践的大潮中,否则,高校党员教师就极易被资产阶级学说捕获,成为资产阶级利益效劳的吹鼓手。因此,高校党员教师必须对党性修养途径进行探索,以保证党性修养不断得到锤炼和提高。

二、高校党员教师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途径

(一)加强党的理论的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的发展,自身也处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之中,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精髓却一直未曾过时。因此,高校党员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先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着手。另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高校党员教师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学习,才能真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的问题、办好中国的事情,才不会被西方资产阶级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所俘虏。

(二)立足本职,勇于探索,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磨练自己

高校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不能脱离本职工作,必须在教书育人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磨炼。当前,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勇于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高校党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将其所掌握的枯燥无味的、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把所教授的学科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获得学生的认同,实现教学目标。二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学科知识,帮助学生认清资产阶级思想和理论的本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校采用的教材的绝大多数理论普遍都可溯源到西方高校所编写的教材之中,有的高校甚至采用直接借用西方高校所编写的教材进行教学。因此,高校党员教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用所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辨别所教授的教材,彻底揭示资产阶级“人权”、“民主”、“自由”等所谓的“普世价值”的本质。

(三)充分行使党员权利,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高校党员教师应在充分行使党员权利,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中磨练党性修养。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既要求坚持和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又要求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党员意志;而要保障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实施,高校党员教师就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首先,必须积极参与党内民主,充分行使党员权利。一方面,高校党员教师只有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才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言建策;另一方面,高校党员教师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才能提高党员的民主监督意识,才能对党内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形成有效威慑。其次,高校党员教师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党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牺牲个人利益, 服从党的整体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民主集中制要求高校党员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各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做到令行禁止。如果高校党员教师不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在教学和科研中就可能不坚决、不认真执行学校的教学纪律和学校的教学规划,甚至在学生中散布反对或者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严重危害党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14篇

一、党校教学内容、目的特殊

党校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所以我们讲课的内容与授课的对象与其它教育有着显著的不同。这就要求在党校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这些不同,针对党校教育的特点进行讲授。

党校是我们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阵地,是我们党教育培训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渠道。特别强调:“党校要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提出了“一个中心(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方面(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新布局。党校的教学不仅要宣传党的政策理论,还要培养学员的世界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党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深刻阐述理论,快速更新理论知识

党校的教学主要是宣传党的理论政策,这就要求党校教师不仅要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课堂上能够准确无误的讲解党的政策,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入学习相关的政策、精神,广泛收集相关资料,自觉根据当前的国内和国外的背景和所处的阶段特征,深入阐释党的政策精神、新理论成果,切实提高学员准确无误的理解政策、把握政策。

党校的教学还要求密切联系实践,即党校的教学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党校事业是整个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干部队伍建O的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当前的新形势。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政策的时效性学习,具有理论知识快速更新的能力,努力做到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培训什么。

(二)要有国际视野和历史参照

按照新时期党校教学的特点,党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根底,同时还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积极了解世界的动向,具有世界眼光与一定的战略思维。正是因为党校的教学不仅是宣传党的政策,还要深度解读甚至实践指导学员掌握政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知之然”,还要“知之所以然”,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要有国际视野,即能够立足中国的实际,放眼国外的现实,通过中外情况的详细对比,引领学员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分析理解政策。

党校教师讲课,不仅要适当引入国外的情况,还要善于利用历史,通过跟我们自己过去比较,用历史关照现实,使我们的课有一定的纵深度。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丰富的经验和案例,这就要求党校的教师要多研究历史,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喜闻乐见的史实资源。

二、党校教学学员的特殊性

党校学员均来自工作一线,以各级领导干部为主,有其特殊性:一是我们的授课对象水平高,不少学员不仅在某一领域有专门知识,甚至他们本身就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二是学员处在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党的理论,体会往往比教师更深。三是站位高,眼界开阔。党校的学员到党校来学习,他们即是学员也是考官。党校学员的特殊性就要求党校的课要做到:

(一)要有自己的学术框架与一定科研能力

党校教学政策的宣讲和领导干部对政策的传达是不同的。领导传达政策侧重政策内容和具体落实安排,而党校政策的宣讲是讲政策内容和解读政策重点内容,目的是深入的阐述政策内容。从背景,当前问题,解决办法,政策重点的解读,从而帮助学员在理论上把政策精神弄懂吃透,加深理解。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要有自己的学术框架。所谓的学术框架,也就是要有一套成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自己的学术框架,教师就有了观察分析问题的坐标,能够准确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自觉遵循一定的理论逻辑,追根求源找到问题的本质,深入阐述政策,达到党校讲课的目的。

当然,党校教师仅有自己的学术框架还不够,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对问题要有自己的深入研究,有自己的理论成果,而不仅是领导同志怎么讲,别的专家怎么看的简单的传声筒。

(二)要有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人类认识或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是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党校教学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的理论教育,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新时期党校教学的根本要求。党校教师大多数没在基层工作过,就是在基层“实践”锻炼过,与长期在第一线摸爬滚打的党校学员相比也不是在一个层面上,党校教师授课时感觉联系实际压力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党校教师授课前先把理论功夫做足,对所讲的观点、理论把握透,掌握准;同时还要求党校教师备课过程中深入调研,密切研究国情,县情,镇情,甚至村情,学员的文化水平、理论功底,及其需求。能够运用自己的全面的知识结构,从理论上对当前的重大政策、现实问题作出有深度的分析和说明,帮助学员找到解决他们关心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要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适当的讲课技巧

党校教学内容以理论政策为主,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语言特色,适当把握课堂节奏,充分利用幻灯片等现代技术手段,形成图文并茂,生动活波、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提高讲课的质量。

三、党校教师的特殊性

党校的课程政策性较强,也就决定了党校的课程有较强的时效性,我们讲授的题目总在变,内容庞杂更新又快。党校的教师授课面比较广,有所谓“万金油”之称。这样长期以来,不容易做到专一研究某一领域,在经历和学识的积累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每个教师固定的研究领域,适应新时期党校教学学术性,专业性的要求。

党员教师论文范文第15篇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整合全市党员教育讲师资源,丰富党课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党课教育的效果,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科技文化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经研究,决定成立**市党员教育讲师团。一、主要职责1、开展党员干部理论教育根据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基层党员干部的需要,采取到基层上党课和组织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专题教育。2、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紧紧围绕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针对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开展有说服力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并和有关部门配合,举办各种类型的形势政策宣传报告会。3、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为领导决策和党员教育工作服务。坚持深入基层调研,摸准干部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提高理论宣讲的质量。二、组成人员团长:刘正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副团长:谭国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企业工委书记组员:杨国民市文明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成保市纪委常委、纪检监察一室主任孙国林市委组织员、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唐辉市委组织员、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管理科科长王国华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韦国芳市局副局长孙勇先市科协副主席毛俊市检察院预防科科长周彦市司法局宣教科科长朱国祥市农林局畜牧兽医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眭培林市委党校主任科员、高级讲师陈建玲市委党校教研科科长、高级讲师朱利霞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恽建农市委党校教务科科长、讲师丁美娟市委党校函授科科长、高级讲师周丽萍市委党校财务科科长、讲师王佳好市委党校培训科科长、讲师姚小梅市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高级讲师雷雪辉市委党校函授科副科长、讲师孙卫疆市委党校成教科副科长、高级讲师秦泽洲市委党校教研科副科长、高级讲师许必文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孙春燕市委党校高级讲师李栋市发改委综合科科长杨雪琴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杜文玉市信息产业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亚平市外经贸局外资科科长王贞娟市委统战部科员三、有关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党员教育讲师团是我市党员教育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党员教育工作制度化规划化建设、促进全市党员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讲师团成员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讲师团的工作,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科学安排,充分发挥好讲师团的作用。2、提高宣讲质量。讲师团成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调查研究,根据基层的需要,及时充实和调整宣讲内容,提高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建立健全制度。讲师团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管理科,负责人员安排、联系协调等日常工作(联系电话:656****)。办公室要围绕党员教育的总体规划和讲师团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为讲师团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