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

校本教材论文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标准 基本内容 途径方法 评析

一、资源利用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颁布与实施,以及《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让美术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蓬勃生机,乘着课改的春风,为促进我校办学质量与素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校提出:以学生兴趣发展,促教育并进,让学生个性张扬,与共性交融;求学生潜能发掘,与品行辉映,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如何实现这一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以学生兴趣发展,促教育并进”,可见满足学生兴趣是最基本的出发点。美术学科是最易吸引儿童兴趣的学科,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答案是肯定的,即开发校本课程。《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资源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会涉及到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又带有明显的原生性和零散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筛选和验证,彼此也未形成联系,有些资源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必须经过认真甄别、选择和加工、改造才能使用。

二、资源利用的选择标准

1.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美术水平与认知能力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资源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其难易程度是否适用于该年段的学生。wWw.133229.cOM如在校本教材《儿童水彩画》一册中,《花儿朵朵》、《叶儿片片》其资源来源于校内的花卉、草木,非常契合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易于学生表现。因为低段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较为简单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会易于学生的接受。

2.有利于满足学生兴趣,促进想象的发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要保持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的持久,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内容必须来自学生的生活或熟悉的、普遍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具有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内容。如在校本教材《儿童水彩画》一册中,《美味快餐》一课的设计,其内容来自学生十分熟悉和喜爱的麦当劳、肯德基。由于学生对快餐食品的喜爱因而对食品(汉堡、薯条、可乐)的外观、味道、形状、色彩十分的了解,学生画起来乐在其中,也容易表现出来,极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

3.有利于特定绘画表现形式

儿童作画的工具、材料、种类可谓琳琅满目,绘画材料使用的不同其画面效果也会千差万别。由于我校校本教材定位于儿童水彩画的角度,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多考虑了易用于水彩画的表现方式。这里的水彩画是从广义层面上讲的,泛指一切用水质颜料进行表现的绘画形式,把水彩颜料、水粉颜料、丙稀颜料、国画颜料等表现的形式包括其内。如:校本教材一册中《水之舞》,主要表现水的彩色波纹与水中的彩色倒影,二册中的《霓虹闪烁》主要表现霓虹灯的色彩与造型的变化,都能很好的运用水彩画来表现。

4.有利于就地取材

我们生活的社区蕴涵有丰富的资源,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可以完全成为我们选择的对象,如校园文化、自然景观、民风民俗等,可根据受众群体的年龄特点来加以筛选,因而不必舍近求远。如:《儿童水彩画》一册中《校园巨人》、《花儿朵朵》、《叶儿片片》等内容就来源于校园的教学大楼以及校园的一花一草。《兴澳海底世界》则选材于社区南滨路上的“兴澳海底世界公园”,其丰富、新奇的海洋动物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三、资源利用的基本内容

1.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环境的题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主要的场地,也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校园里无论是花草树木、窗台草坪、操场跑道还是满屋的桌椅板凳、林荫小道都会留在学生们的记忆深处,还有那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无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可见,校园内蕴涵着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大胆发掘并合理的开发利用。

2.反映社区的自然景观、地域特色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风貌。要合理的利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或地域特点,方显校本课程“本土”的意味。如:《儿童水彩画》一册中《空中客车》是以重庆特有的长江索道为题材;二册中的《大金鹰》则以南山中的金鹰雕塑为题材;《雕梁画栋》则是以重庆人们大礼堂为题材等等,这些都很好的代表了重庆城区本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3.反映当地民风民俗、民间艺术、历史文化

民间性的东西具有独特而恒久的生命力,各地民风民俗、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等渊远流长。本地不同的地区,也有相当丰富和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可资采摘,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而且对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儿童水彩画》二册中《吊脚楼》、《老街》、《城门》、《茶馆》、《巴渝人家》、《黄桷古道》等课文都反映着重庆特有的物象,以此让学生了解重庆过去的历史和人们生活的环境状况,显示了课程的文化内涵。

4.反映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与发展面貌

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也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现代文明的发达也造就了现代城市景观的繁荣与文化的多样。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周围到处矗立着高大的楼房,车水马龙般的城市交通、浓烈的商业气息四溢弥漫,琳琅满目的广告强烈的充塞着我们的眼球与耳朵……。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现实呢?其现代社会文明的丰富性,需要有所选择和利用。如校本教材第二册中,就以南滨路为题材,选择了《南滨风帆》《南滨楼阁》《南滨使者》等进行设计。

四、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当对课程资源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加以选择时,如何将其转化为校本教材或者课程资料呢?常用的方法有:

1.影像记录法

利用数码相机记录下你想要的画面对象,依靠图片传达出的“真实”,以直观的方式保存下课程利用的资源。这中方法常用于对校本教材编写的资料收集。

2.摄像纪实法:

利用摄像机进行影像的动态录制,这种方法可以更生动直观的呈现课程资源采集的原始情况。特别适用于对稍纵即逝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记录保存。

3.实地写生法

主要依靠实地绘画的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记录和利用,通常会带领学生一起实地采风、考察,并进行写生。这种形式不仅能有效的获得课程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能直接地把课程资源用于教学。

4.文字叙述法

通过实地采访、询问并用文字记录,把课程利用对象的情况,生动、完整的收集并保存下来。这种方法常与影像记录或摄像纪实相结合,能增强相关事物、事件、人物等的理解,利于启发创作灵感和构思,作出内涵丰富的作品。

5.录音记录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记录特定对象的声音、或环境的气氛等,常与影像记录相结合使用。

6.实物收集法

通过对特定物品的收集和展示,如:具有历史意义的字画、古董等,让学生在欣赏、玩味字画、古董等时,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样就让这方面的课程资源走进了校本课程,并发挥积极作用。

五、资源利用的评析

我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自己的特色,首先,具有鲜明的“本土”色彩。本校校本课程很好的体现了走进学生生活的要求,选择的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环境,并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与山水相呼,与人文相映。

其次,具有最大限度挖掘各种课程资源潜力的融合性。课程资源不局限于校园,而是融合在校园、家庭、社区、社会的大环境里,于水彩画有利、有用且便于表现的课程资源都会融会在校本课程中。

其三,凸显“水彩画”的功能性。用多姿多彩的水彩画的功能来表现鲜活而丰富的儿童生活,增进课程对儿童的适应性。

其四,满足学生多样化兴趣爱好的丰富性。回归儿童生活,因应儿童的兴趣爱好,本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形象生动、难易适度、图文并茂,彩色精印,为儿童乐于接受。

其五,对情感教育的渗透性。在利用社区资源的同时,把资源中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历史故事通过多种美术活动形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进行感染、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

其六,体现研究性。把校本课程与课题研究结合,以研究来引领、带动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利用,能有效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的质量。

用于学生的课程,可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主动性与意识明显不足,教师在其中有完全包办之嫌。学生也是课程的建构者,这是我们不应当忽视的。 参考《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世纪;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

前言:中职语文校本教材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再结合本校的课程总目标、实际教学需要以及学校的基本情况,以本校教师为主进行编选的。中职语文校本教材更加的适合中职语文教学实际,有着其他教材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要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充分的认识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适当的原则来进行开发与建设。

一、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现状

在中职教育中,已经对语文教材进行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忽略了中职语文教育规律,也没有充分的理解中职语文教育,所以中职语文教材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选文标准模糊,缺乏时代性,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教材在内容上比较陈旧,缺乏强烈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在选文过程中,忽略了能够反映出现代社会风貌、生活、价值的材料,过多的注重了政治性和思想性;二,共性有余,个性不足,中职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能够适合多个学校和专业,可以培养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却缺乏专业针对性,只能解决语文学科中的共性问题,涉及到专业能力时就不能很好的解决;三,课时安排不符和实际,中职语文教育的实际课时已经减少了很多,然而,在有些中职教育中还不够重视课时安排,在课时安排时很随意,甚至无论哪个教师都可以进行语文教学。

二、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

(一)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还没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这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非常的不端正,而且语文基础也比较差。一般来说,中职的学制为三年,在校学习的时间为两年或者两年半,剩下的时间为实习时间,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专业的学习上,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尤其是语文的学习。

现今,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要求,中职教育进行了改革,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四有”。在这个过程中,中职需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开发出适合的语文校本教材,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是中职语文教育目标及语文课程自身改革的需要

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就是一个个性发展的时代,教育为了更好的发展,就需要符合时展的特征,培养个性教育。在2000年新颁发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个性发展的要求。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既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生存、关心他人、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置课程,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等。

(三)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发展的要求

在中职教育中,学校更为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而忽略文化课的教师培养,尤其是语文教师,这一点从语文教学课时减少上就能看出来,更不用说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由此,教师提升自己的机会就变得少之又少。而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的落后,就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开发出语文校本教材,并让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的原则

(一)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教材在进行选文时,既要有古代经典作品,还要包括现当代的优秀作品,要坚持时代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古代的经典作品有很多种,在进行选文时,可以根据中职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现当代作品的选择则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职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接触的事物逐渐的增多,生活环境也不断地扩大,思维将会变得更加的活跃,学生如此的发展特点就需要校本教材在选文时不仅要坚持现在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将来的实用性。比如在选择古典作品时,可以选择《战国策》中的《冯谖客孟尝君》,这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进行语文校本教材开发时,要充分的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让校本教材内容符合学校的特色,所以,因地制宜原则中的“地”所指的就是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各项基本条件、学校的实施条件、学校的教师素质情况。在这三大因素中,教师的素质情况是对校本教材的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师既是教材的编写者,同时也是教材的使用者,并能及时的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反馈。除了这三大因素外,还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因素,因为校本教材开发主要就是为了学生。

(三)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原则

语文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从这个角度看,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将生活中常见的内容融入进教材内容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生活化,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感悟人生。

(四)“双基”训练和文化教育两手抓的原则

由中职的生源特点和中职的办学目标决定了中职语文校本教材要特别重视基础性,基础性包括两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是,具备“双基”训练的语文校本教材并不能称之为是完美的教材,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性的学科,它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还承载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这种特性决定了语文校本教材在进行开发和建设时要坚持“双基”训练和文化教育两手抓的原则,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之外,要尽量的让教材富含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出学生的语言素质。

结论: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校本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就是脱离了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体现不出来。为此,中职学校积极的展开了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作为开发和建设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开发语文校本教材的必要性,在结合中职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相关的原则完成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艳红.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现状分析及开发与建设必要性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03):118-119.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3篇

实践教学对于完成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都有重大意义,但是仅靠教师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还是难以达到的,必须有能满足要求的校本实训教材。这其中大多数教材都是采取理论内容加课后习题的形式编写的,不仅没有划分专业,而且内容上和经济法一般理论教材没有任何区别,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用效果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既然公开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实训教材,那么开发校本经济法实训教材就迫在眉睫。参与编写校本实训教材,对老师来说,是专业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要编写教材,就要认真钻研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就要认真选择课程内容,就要认真研究授课对象的特点,这是一个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

二、开发校本实训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发校本实训教材过程中,为了避免开发出缺乏科学性和地方特色的质量低劣的校本教材,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树立创新意识。每个学校在办学特色、核心的办学理念都是各具特色的,开发校本实训教材应建立在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同时不重复别人,也不能仅是简单的粘贴和复制,必须运用创新意识,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创造出更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校本实训教材,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创新,努力做到由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和“编教材”的转变。

2.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发展。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高职学生的特点就是基础比较薄弱,自我控制力和自我规划性都比较差,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经济法课程本身又很枯燥,这就要求开发校本教材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来进行。在摸清高职学生的现有知识程度的基础上,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目的。

既然开发的是经济法实训教材,那就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教师仅需要根据教材做适当的安排和指导即可,编写中要结合经济法这门学科国内外最新知识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设计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能积极学习性。

3.注意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的关系。实训教材对于理论教材而言,主要起到的是一个辅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更立体的消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未来的岗位工作积累一点经验,在实训教材开发时,可以对理论知识点作概括性的介绍,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大篇幅的编写理论知识。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4篇

课程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和学校和品位与学生存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是循环递进的关系。对学生现状视而不见,对教学内容不做改革, 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业、道德以至个性心理等发展都将受到抑制, 将会出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循环指责, 招生、管理和就业三难的局面。开发校本教材, 可以解决生源质量和培养之间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我校自2005 年以来开发校本教材《英语200 句》, 用于一年级专业班学生学习使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试就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和方法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 略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

(一)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 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和教学方法, 并且知识广博, 是“全能型” 人才。而事实上, 在语言学习中, 每个教师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英语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开发校本教材, 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 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一专多能”, 充分挖掘了每一个教师的潜力, 有助于塑造“全能型” 和“专家型” 兼备的教师。

(二)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在开发了若干套英语校本教材后, 通过实施和评价,最终确立一批符合地方和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把它们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 有效地提升学校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一) 服务学生, 服务企业, 服务地方

1. 有用: 内容贴近, 体现专业

(1) 日常用语和对话, 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将来生活。

(2) 贴近专业英语知识,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未来工作。学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有利于学生服务于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2. 有趣:题材有情趣,操练有乐趣

(1) 新颖活泼, 操作便利。本教材由日常用语(everyday-english)、对话(dialogues)、专业句型(specialized- patterns)和词汇(words)、谚语(proverbs) 几大板块组成。内容采用英汉对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内容紧扣热点,与时俱进。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社会热点,较多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现出极强时代感,而且难度适中,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容易引起共鸣,激感,产生兴趣。

(二) 因时而新,不断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漫长而且艰巨的过程,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 使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为时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材内容有用和有趣。就《实用英语》而言,这是次尝试,有些地方仍有有待改进。如:

1. 在以操练为主导模式的课堂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题材都可操练内容, 但如模式的操练内容, 参考选用, 则操练会更有可操作性。

2. 现在校本教材还未细化到不同专业不同教材,可以把教材分为两大块: 一是日常用语,这为公共内容,所有专业必修。二位专业拓展,可与日常用语平行,供不同专业班级选用,使其更有实用性。

3. 办学条件的欠缺和开发理念的不成熟。教材教材的开发还可与音像出版单位,校园网等合作,当然也不排斥与兄弟学联手开发,强强联合。

三、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实践是教材开发的必经之路。教材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绩,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 课程评价是教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教材只有经过课程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 要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应该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教材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四) 校本教材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教材;编写;选材;个案列举

引言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校本课程的内涵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过程。而校本教材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媒介。两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校本教材的编写不是简单的删增书本内容,也不是知识内容的堆积拼凑。作为教师,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教材编写的知识及校本教材编写中的理论和方法,既可以提供理论的支撑,最重要的是为广大教师提供方法的指导。若盲目地编写校本教材,既耽搁了教师的时间,也扰乱了学生的学习。

1.校本教材的概念

“校本”是什么?英文是school-based。可以解释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教材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教材的出现,“其目的就是要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与不同特点,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既能促进国民共同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朱慕菊,2004)。

校本教材由学校自己开发,能更好体现学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也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主旨(钟启泉,崔允漷,张华,2001)。校本教材中包含的内容有:学校的办学思想,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实际,人文环境,学生的文化背景等。校本教材一般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曲艳,2005)。

2.校本教材的编写

2.1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

编写的依据,也称之为基础思想,基本思路,或者叫可行性论证。校本教材的编写的依据主要是从这四个角度来阐述的:学校教育的策略,课程资源整合的需要,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材留有开放﹑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校本课程大面积地开展的时候,学校的教育策略也会顺应趋势,从自身特色出发,编写校本教材。课程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和课堂教材等,编写校本教材也是对学校及周围环境,人文科学,历史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校本教材这一途径,重新定位课程思想,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同时,有可能调节课程方式。校本教材是课程资源整合完善的一种有效载体,成功且相对丰富的校本课程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能向学生提供最迫切需要的教育和知识,发挥他们充分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大胆思考和创新。而教师不再是利用现有教材“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而应该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去改造和挖掘周围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2.2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

校本教材的编写有其独特的编写原则,本文认为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突出地方性。编写校本教材突出地方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本地的一些文化知识,亲近本土文化,宣传和保存本地独特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突出地方性是校本教材之所以能成为统编教材补充的必要条件(石岁春,2009)。

(2)学校特色性。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所进行的,所以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编写的基础,校本教材要以学校为中心,以学校的特色为本。

(3)趣味性。校本教材要适合学生阅读,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让学生能够读,喜欢读,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校本教材的编写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蔡一凡,2008)。

(4)实用性。实用性指编写的校本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最需要,最直接实用的素材内容,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强,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校本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关注的今天,清晰的学校发展定位与办学理念是学校求生存﹑求发展和创特色的基石。因此校本教材要体现学校的发展性,也一定要考虑教材使用的可操作性,即教师能否带领学生在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完成预想的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以独立的课题形式呈现校本教材比较有保证。另一方面,校本教材也要有便于学生自学的提示,这就要求编写教材时对基本的知识点介绍清楚,有一定让学生课外自学的指导。总之,校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一是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二是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创建(李贵先,2001)。

2.4如何选材及该注意的问题

校本教材有选编﹑改编﹑自编三种主要形式,不管哪种形式“选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教材的质量。Hutchinson&Water在编写外语校本教材时提出选材时应该考虑的几个方面:(1)选材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选材话题的时代性,最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选材的内容容量适度,以便学生驾驭。(4)选材内容的难度和跨度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衔接,学生才有信心去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获得更高的知识和技能。(5)选材内容的可操作性。(6)选材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7)选材内容能够反映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本质。(8)选材内容对教师的技能和素质也会有提高。(9)选材内容应该提供语言运用的正确模式。

这些选材的指导意见,可以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当然也不排除在编写某些科目的特殊性。

2.5怎样编写校本教材

在明确了校本教材的概念,编写教材的原则及校本教材编写的一些理论前期工作后,就开始正式编写教材了。

首先,明确编写教材的出发点,就是对材补充,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其次,确立校本教材的主题,主题便是教材的个性体现,也是教材的生命力。有了主题,才有利于切合实际去补充知识。

最后,校本教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3.校本教材个案呈现

根据以上探讨的问题,笔者针对高一学生设计了一套校本课外英语教材。首先,有必要阐述在编写这本英语校本教材时所借鉴的外语教材编写的一些理论背景知识:一是基于生活话题的教学主题;二是基于学情的语音教学和词汇表设计;三是螺旋上升的结构设置;四是基于情境的多种学习方式;五是基于生活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马利娟,2009)。

案例:

笔者所在家乡是甘肃省天水市。笔者设想编写的教材是关于介绍天水的英语综合活动课,书名是“我美丽的家乡-天水”。包括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情感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家乡乡土文化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再者,因为天水是我国西北部著名的旅游城市,这本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外语知识,热爱自己的家乡,宣传自己的家乡。本教材以家乡概貌,家乡建设,名胜古迹,名优特产,民间传说,民谣谚语为体系编成了六个单元。每单元有四至七个小节内容。并且,在本教材中,笔者还设计了参与式为主的思考讨论,旅游参观,调查研究实践等活动。做到了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下面我大概描述一下本教材中节选的一个单元的设置:

Unit3 Place of interests (about Tianshui)

Part1:Let’s learn some vocabulary about this unit (some difficult words related with this unit)

Part2: Let’s listen to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bout introducing the certain place of interests of Tianshui

Part3: Let’s talk (a dialogue about this sentence ‘the place of interests of my hometown is…’ the dialogue can be practiced by two roles)

Part4: Let’s read (a reading material about a certain place of interests of Tianshui, the material is about 300 words, including the attractive pictures about the related place)

Part5: Let’s discuss (how to introduce the beautiful place of interests of your hometown to your friend)

由于版面的限制,本校本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未能详细呈现词汇,阅读片段,听力或者相关的视频材料,但选择内容的时候遵循和参照了本文所介绍的一些选材的方法指导。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本家乡外语介绍和了解的需要。

4.结语

因为校本教材有着统编教材不能比拟的一些优势,所以应该鼓励学校的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合作编写校本教材。但是,编写校本教材不是随意的,必须保证它的科学性,确保教材的质量。否则,质量不高的教材既耗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加重他们的学业负担,也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阐述了一些有关校本教材的理论知识,介绍一些编写的方法论指导,并呈现出一本实例校本教材。但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件复杂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蔡一凡.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问题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8.(4)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 校本教材

课程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和学校和品位与学生存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是循环递进的关系。对学生现状视而不见,对教学内容不做改革, 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业、道德以至个性心理等发展都将受到抑制, 将会出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循环指责, 招生、管理和就业三难的局面。开发校本教材, 可以解决生源质量和培养之间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我校自2005 年以来开发校本教材《英语200 句》, 用于一年级专业班学生学习使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试就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和方法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 略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

(一)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 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和教学方法, 并且知识广博, 是“全能型” 人才。而事实上, 在语言学习中, 每个教师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英语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开发校本教材, 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 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一专多能”, 充分挖掘了每一个教师的潜力, 有助于塑造“全能型” 和“专家型” 兼备的教师。

(二)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在开发了若干套英语校本教材后, 通过实施和评价,最终确立一批符合地方和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把它们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 有效地提升学校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一) 服务学生, 服务企业, 服务地方

1. 有用: 内容贴近, 体现专业

(1) 日常用语和对话, 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将来生活。

(2) 贴近专业英语知识,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未来工作。学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有利于学生服务于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2. 有趣:题材有情趣,操练有乐趣

(1) 新颖活泼, 操作便利。本教材由日常用语(everyday-english)、对话(dialogues)、专业句型(specialized- patterns)和词汇(words)、谚语(proverbs) 几大板块组成。内容采用英汉对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内容紧扣热点,与时俱进。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社会热点,较多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现出极强时代感,而且难度适中,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容易引起共鸣,激感,产生兴趣。

(二) 因时而新,不断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漫长而且艰巨的过程,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 使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为时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材内容有用和有趣。就《实用英语》而言,这是次尝试,有些地方仍有有待改进。如:

1. 在以操练为主导模式的课堂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题材都可操练内容, 但如模式的操练内容, 参考选用, 则操练会更有可操作性。

2. 现在校本教材还未细化到不同专业不同教材,可以把教材分为两大块: 一是日常用语,这为公共内容,所有专业必修。二位专业拓展,可与日常用语平行,供不同专业班级选用,使其更有实用性。

3. 办学条件的欠缺和开发理念的不成熟。教材教材的开发还可与音像出版单位,校园网等合作,当然也不排斥与兄弟学联手开发,强强联合。

三、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实践是教材开发的必经之路。教材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绩,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 课程评价是教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教材只有经过课程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 要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应该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教材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四) 校本教材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崔允淳.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廉洁教育 教材 编写体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01-02

一 对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研究的必要性

所谓“教本,教学之本”。①说的是在教学中,教材乃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手段。可见,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的地位。高校廉洁教育教材是根据高校大学生德育要求和行为规范编写的廉洁教育教学材料,其意义是多角度、多层面的。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廉洁教育教材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教材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教材一方面引领教师的教,另一方面又启迪着学生的学。同时,教材的整合性还将知识与能力相协调,让学生在阅读看得见的文字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高校廉洁教材的功能还体现在它是高校进行廉洁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手段。

正因为高校廉洁教材在廉洁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大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是为了编写出一部科学的、高质量的教材,更重要的是关乎廉洁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 三本廉洁教育教材简介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由肖忠优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由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由钟俊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这三种教材的使用数量相当。

1.肖忠优《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

肖忠优先生主编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内容从宏观上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全书共分七章,分别是:绪论;廉洁社会的公敌:腐败;中外各国反腐败概览;全球化视野下的反腐败;腐败离我们有多远;反腐倡廉:现在就行动;职业选择与腐败风险。②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陈万柏、张耀灿先生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编者在吸取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新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进程,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释,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考察。该书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主要是从思想上来实现的。③

3.钟俊生《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廉洁观念,践行廉洁行为,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该书既可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又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教学参考书,还可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④

三 三本教材编写体例及特点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腐败现象也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反腐倡廉”工作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材层出不穷,教材的编写体例也日渐多元化。从总体上来看,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体例在不断更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肖忠优先生所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该教材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就其编写的体例来看,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前言、内容和后记。这样的编写体例几乎是所有教材乃至所有著述的编写模式。在教材中,作者论述了廉洁教育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不仅应该是高级‘知识人’、高级‘技能人’,更应该是比普通人水准更高的‘道德人’,应该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求他们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本领,同时也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政治合格、作风正派的合格人才,使他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共奋斗。大学生作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成长过程关乎着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能否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可以说,在众多的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但从编写体例上看,它区别于其余两种教材:整本教材的编写是按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要求来编写的,虽然在教材内容中有对“廉洁教育”比较全面的论述,但是,较其余两种教材而言,它的主线不明显,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廉洁观念,践行廉洁行为,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的编写体例也有其特点:一是侧重文化解读,削减理论论述。全书内容分为十个章节,着重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文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在阐述“廉洁教育”这一概念时,并不单从概念的定义判断上下工夫,而是侧重对中国古今廉洁文化的解读,消除读者对理论问题的排斥心理。二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作者在对本书章节的安排上,把廉洁教育同大学生的职业前景与人生规划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如整个第九章就“廉洁与大学生成才”为主题,讨论了廉洁教育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四 关于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编写的思考

在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问题上,如何扬长避短、兼收并蓄,编写出科学、高质量的教材,为廉洁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我们通过对以上几种典型教材的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校廉洁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指导思想,是指要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换言之,也就是要把“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就其学科性质而言,笔者不敢妄下结论,需要有关专家去分析和总结,我们“高校廉洁教育”这门课如何与高校思想政治课、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相区分而又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探寻出一条适用、有效的廉洁教育路子,更好地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廉洁奉公、诚信守法、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人才。高校廉洁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时代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把“腐败”从大学生的思想中排除,净化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其次,是对教材的取舍问题。随着高校廉洁教育的兴起,各种各样的教材和课程资源不胜枚举,如何选择精品教材,淘汰劣质教材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一本好的教材,一定要坚持用开放的胸怀去兼收并蓄,不断吸取本课程教学中的新建议、新经验、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经受住教学的实践检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再次,高校廉洁教育同一般的大众教育一样,需要的是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不断努力。在大学校园里,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态度和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较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此,开展廉洁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政干部、政工干部的各自角色作用。通过广泛的、经常的廉洁教育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点面结合的廉洁教育工作新局面,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注 释

①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②肖忠优.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③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④钟俊生.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张文军.关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04)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本地校本教材;编写;困惑;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34-01

我们知道,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渠道。尽管学生在这个主渠道里能够学到该阶段应该学到的相应的历史知识,但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囊括各地“琐碎”的历史进化镜头,因此,学生学完了初中历史教材后,对本地历史进化的过程一无所知也就不足为怪了。为弥补这一缺憾,有些“好事者”,编写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不过,细细翻看各地编写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感觉其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之处。

其困惑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本地历史校本教材不能与现行课程教材相铺相成

编写本地校本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本地历史进化、进步过程的认同,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同时,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运用,达到同现行的课程教材互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的目的,如此,能极大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然而,许多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恰恰就忽略了这一目标――编写的体系和顺序不能和课程教材同步;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不能对课程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补充;没有通过广泛的采访和实地考察,仅凭搜索的“库存”资料进行编写,造成许多“误差”……凡此种种,就造成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不能与现行的课程教材相铺相成的后果。

二、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没考虑当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

常理上,在编写本地校本教材时,应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喜好,编写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浓厚兴趣。可是,许多地方在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仅凭教师编写者个人的喜好进行编写。由于教师“站得高看得远”,其编写出来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学生会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如此编写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编者没考虑当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既不能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也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其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没有吸收学生作为编写者

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学习的主角是学生,学生是学习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主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也应该是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编写的参与者。然而,各地历史校本教材的编写者清一色的是本校的初中历史教师,看不见一个学生的身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本地历史。组织学生搜索本地历史资料;查阅本地历史史志;搜集本地历史文物;参观古迹、遗址以及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同老师一起共同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这样编写出来的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才能使学生喜闻乐见。

如上困惑,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

其中,最亟需思考解决的有如下三个问题。

一、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

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编写及使用,是近几年来发生的新生事物。各地在具体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如此看来,各地初中学校,在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由于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导致出现的偏差及错误一定“大有人在”。因此,期待课程开发及校本教材编写专家尽快研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使之在编写本地历史校本教材时,能有“理”所依、有“理”所靠。

二、期待领导的大力支持

由于现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教材内容是唯一的中考内容,导致了上至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至各地初中学校领导对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热情不高,领导只注重现行历史课程教材的教授和学习,忽视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教授和学习。要知道,本地历史教材的开发与使用,是对现行课程教材的有机补充。学生学好了本地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就能较好地推动学生学深学透现行的初中历史课程教材的内容。因此,期待领导们对本地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的大力支持。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本教材;职业性;先进性;立体化

教材是体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具体教育目的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校本教材是教材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搞好高职校本教材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林业技术专业高职教育教材使用现状

我院的前身为广西林业学校,有50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回顾我院林业技术专业高职教育历史,使用的教材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借用本科教材

办高职教育之初,由于没有相应层次的教材,所用教材多为这一类。实践证明,这类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实践内容明显不足,不太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二)沿用中专教材

在没有较适合的本科教材可供借用的情况下,部分课程沿用中专教材。相对而言,中专教材比较注重职业性和实践性。但高职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中专教材也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三)使用校本教材

在教材匮乏的情况下,校本教材应运而生。2002年以来,学院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了林业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工作,至2006年底共开发校本教材7本,极大地满足了林业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现在回头看,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存在两方面的不足:(1)部分教材没有按照“能力本位”和“必须够用”的思想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拼凑痕迹明显,质量不高;(2)多数教材仅是文本教材,品种(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使用统编高职教材

2006年下半年,林业技术专业高职统编教材在教学中陆续使用。但统编教材目前也仅是文本教材,品种(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开发时间仓促,部分教材没有真正贯彻“能力本位”和“必须够用”思想,没有按“工作过程导向”(生产流程)进行设计编排,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校本教材建设的探索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我院是较早开发的林业技术专业的校本教材之一,教材开发过程中在突出职业性、体现先进性、形成立体化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拓宽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得到同行教师和学生的好评,2007年该教材列入“十一五”期间第一批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立项建设项目。我们的做法是:

(一)学习高职教育理论

办高职教育之初,我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为此,课程组加强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学习周济部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讲话和张尧学司长《坚持就业导向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讲话,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领会高职教育的精神实质,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

(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为了使校本教材体现当地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地林业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科学技术应用的现状,我们在开发校本教材前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首先,通过走访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林业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对课程进行科学定位;其次,对广西林木种苗生产中的热点问题和适用新技术进行调研;再次,检索相关科技文献,了解林木种苗生产领域的科技发展现状和技术规程。

(三)制订教学基本文件

教学基本文件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实施考核和开发教材的基础。课程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生产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制订了理论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教学基本文件,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校本教材建设提供了依据和规范。

(四)开发文本教材

为了顺应林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教学改革的趋势,课程组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胆革新,历经多年反复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开发了文本教材。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注意根据“职业性”、“必须够用”和“先进性”原则整合教学内容,同时以“程序化”的方式编排教材。

首先,根据林业生产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20个实训项目,增加了技能训练内容;再以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为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融入适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如增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引用了最新的林木种子品质检验规程等。

再次,在教材的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的编写模式,采用了“程序化”设计编排。即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按生产流程或工作过程的顺序、以“程序化”的方式编排教材。如扦插育苗顺序为:插穗采集基质选择消毒处理催根处理扦插插后管理。

(五)建设立体化教材

在文本教材开发的基础上,课程组于2005年开始尝试建立课程试题库、研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以及建设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

1.建立课程试题库。为便于学生巩固学习效果,建立了理论知识试题库,提供了参考答案;同时,为促进学生自觉地加强技能训练,建立了技能考核试题库,并制订了详细的量化评分标准。试题库紧紧结合林业行业《林木种苗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开展建设,增强其针对性和应用性。

2.研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是教材立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变革的需要。为适应这一需要,课程组在总结以往经验和认真研究教学基本文件与文本教材的基础上,拍摄了大量苗木生产过程的影像,精心制作了与纸质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并在教学中应用和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现代的学生,对网络和视屏上的“东西”往往有浓厚兴趣,而对纯文本的“东西”兴趣较低。为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利用校园网站,建立了课程教与学的网络平台,将教学基本文件、文本教材(含实训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音像制品和课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上网,并建立了网上答疑信箱和学习效果自测栏目。这样,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学习时间和方式更加机动灵活,学习情景仿佛身临其境。

三、校本教材建设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教材建设的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高职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应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首先,应树立以“选择性、个性化、立体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其次,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注重教师释疑解惑和学生质疑相统一,注重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再次,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质量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

(二)摸清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是教材建设的基础

校本教材要真正做到突出职业性、体现先进性,必须摸清当地社会发展对相关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当地相关产业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及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状。为此,在开发校本教材前,应开展广泛的调研,掌握充分的第一手资料。

(三)“工作过程导向”是设计编排教材和整合教学内容的途径

“工作过程导向”旨在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校本教材开发应把“工作过程导向”作为设计编排教材和整合教学内容的基本途径,以对应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即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为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和组合。

(四)网络教学平台是立体化教材的标志性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是立体化教材的标志性建设,是校本教材建设最终应达到的目标。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有3方面:(1)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间相互交流和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2)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和空间,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学习地点、时间、方式灵活,学习情景仿佛身临其境,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提高学习的效果;(3)师生间互动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内”,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成为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

(五)组建一个“能战斗”的团队是建设高质量教材的保证

校本教材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一个“能战斗”的团队为之长期奋斗是难以达到目标的。首先,要有一个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具有项目管理能力的负责人,全面负责教材开发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其次,要有一支讲奉献、能吃苦、肯协作、会钻研、敢创新、善总结的教师群体,分工负责教材建设的各项工作并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最后,要有熟悉网络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音像制品的摄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与维护、升级。

校本教材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性、先进性、立体化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故教材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校本教材更新周期短,能及时地不断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这是统编教材无法比拟的,是校本教材的优势所在,也是校本教材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清华.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3).

[2]刘彩琴,路建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10篇

课程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和学校和品位与学生存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是循环递进的关系。对学生现状视而不见,对教学内容不做改革, 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业、道德以至个性心理等发展都将受到抑制, 将会出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循环指责, 招生、管理和就业三难的局面。开发校本教材, 可以解决生源质量和培养之间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我校自2005 年以来开发校本教材《英语200 句》, 用于一年级专业班学生学习使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试就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和方法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 略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

(一)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 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和教学方法, 并且知识广博, 是“全能型” 人才。而事实上, 在语言学习中, 每个教师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英语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开发校本教材, 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 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一专多能”, 充分挖掘了每一个教师的潜力, 有助于塑造“全能型” 和“专家型” 兼备的教师。

(二)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在开发了若干套英语校本教材后, 通过实施和评价,最终确立一批符合地方和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把它们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 有效地提升学校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一) 服务学生, 服务企业, 服务地方

1. 有用: 内容贴近, 体现专业

(1) 日常用语和对话, 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将来生活。

(2) 贴近专业英语知识,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未来工作。学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有利于学生服务于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2. 有趣:题材有情趣,操练有乐趣

(1) 新颖活泼, 操作便利。本教材由日常用语(everyday-english)、对话(dialogues)、专业句型(specialized- patterns)和词汇(words)、谚语(proverbs) 几大板块组成。内容采用英汉对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内容紧扣热点,与时俱进。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社会热点,较多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现出极强时代感,而且难度适中,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容易引起共鸣,激发情感,产生兴趣。

(二) 因时而新,不断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漫长而且艰巨的过程,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 使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为时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材内容有用和有趣。就《实用英语》而言,这是次尝试,有些地方仍有有待改进。如:

1. 在以操练为主导模式的课堂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题材都可操练内容, 但如模式的操练内容, 参考选用, 则操练会更有可操作性。

2. 现在校本教材还未细化到不同专业不同教材,可以把教材分为两大块: 一是日常用语,这为公共内容,所有专业必修。二位专业拓展,可与日常用语平行,供不同专业班级选用,使其更有实用性。

3. 办学条件的欠缺和开发理念的不成熟。教材教材的开发还可与音像出版单位,校园网等合作,当然也不排斥与兄弟学联手开发,强强联合。

三、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实践是教材开发的必经之路。教材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绩,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 课程评价是教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教材只有经过课程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 要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应该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教材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四) 校本教材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11篇

注:本论文是科研课题《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论文。

【摘要】校本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重要环节。目前统编应用文写作教材的突出不足是在文体选择、例文选取、写作实践设置、单元模式构建方面缺乏专业针对性。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其校本教材的编写应从本院校实际出发,立足本院校开设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并适应本院校的教学改革需要。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32-01

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高职院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如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等,其中校本教材建设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好的校本教材可以渗透一个院校与办学特色相契合的校本文化,可以促进一个院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体现一个院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一个院校的教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 高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当前以“应用文写作”命名的,以高职高专师生为适用对象的教材数量不少,其中不乏由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编撰,由知名出版社出版的部级规划教材。此类教材内容翔实、理论精当、选文规范,但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统编教材在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各高职院校在汲取统编教材优点的基础上开发研究适合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

1.1 基于岗位能力的需要:统编教材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内容设置上不能够同时满足不同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一本教材往往既有针对理工科专业的科技文体写作,又有针对财经类专业的财经类文体写作,这样的教材难以适应地方产业或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更难以满足不同专业院校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1.2 基于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高校的逐年扩招,尤其是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得到了有力保障,但同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学苗质量下滑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各院校都在教学改革方面下了很大力度。尤其是对于应用文写作这样一门传统的理论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模式为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而当前的教材还在沿袭理论讲授-写作练习的老路,已经很难适应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1.3 基于教材实用性的需要:教材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依据。教材的编订应该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另外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根据不同院校的生源基础情况及人才培养方案编纂适合自身情况的校本教材才能更好与相邻课程进行衔接,构建更为合理的课程体系。

1.4 基于资源优化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解决目前的应用写作教材普遍存在的文体选择及例文示范与专业相脱节的问题,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自行印发讲义、习题等教学材料或课堂多媒体演示的方式予以补充。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统编教材专业性不强方面的不足,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零散的教学资料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把握,更谈不上课后的针对性复习。

2 高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依据

国家教育部2006年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应紧密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并以之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依据。因此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正确把握本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关系,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应用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与教材的具体编写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校本教材建设还应当体现出一个院校的办学特色及教学改革思路,既体现教材紧贴行业实际的针对性、先进性,又体现教材的特色性,实用性。

3 高职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开发策略

3.1 教材内容的确定,要基于本院校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在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日益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涵盖内容驳杂,文体多样,写作的难易程度差异性大,专业性要求不等,既有各个行业日常工作所需的共通文体,又有不同行业适用的“特需”文体,因此根据本院校所开设专业在应用写作方面的岗位能力需求选定教材内容是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环节。

在教材的编写之初编写者应当通过到相关企业走访、与行业专家座谈、甚至深入企业实践等方式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以掌握教材适用对象今后就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再经过深入剖析研究从各项岗位能力需求中析出与应用文写作相关联的能力需求,并以此为依据选定基本的教学内容;最后还应依据应用文写作这一科目的教学规律对所选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之成为科学的教学体系。

3.2 教材例文的选取,要以贴近专业,新颖、规范、短小为原则:对于应用文写作学习者来说,通过对例文的分析体会写作格式及方法,通过对例文的品读培养语感,通过对例文的借鉴提高写作水平,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要过程,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材的编写中要对例文的选择予以高度重视。

首先例文的选取要尽量贴近专业。贴近专业的例文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易于接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应用文的确是今后工作中上传下达不可或缺的工具,进而对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并逐渐地产生学习兴趣。另外,贴近专业进行选文,使教学活动安排更为有的放矢,也是校本教材相比较统编教材的优势所在。

其次例文选取要做到新颖、规范。统编应用文写作教材比较突出的一个弊病即是例文陈旧,甚至很多教材选用的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越发难以理解当时写这些文章是在何种情境之下,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写者应当关注时代和专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深入企业或通过相关网站查找,积累新颖的例文。同时还应严格把关,甚至亲自动笔修改,以确保选文的规范性。

再次例文选取要以短小为原则。级别过高或体量过长的文章不适合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品读及仿写,难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尽量选取级别低、体量小的文章作为教学例文。

3.3 写作实践的设置,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中写作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所完成的应用文的质量是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但写作又是需要大量运用创造性思维的高强度脑力活动,学生往往耽于懒惰,不肯用脑。这就需要教材的编纂者在写作实践的设置上多费心思,使之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载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在写作情境的设置上要与本院校所开设专业相结合,以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任务驱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用任务完成的成就感来鼓舞学生。其次,写作实践的难易程度要与本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强调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因为学生的文化素质不高而过于降低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感觉缺乏挑战性,也不能制订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的写作标准,以免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另外,写作实践的形式也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文章写作,病文改错、例文仿写、口头作文甚至到相关行业企业搜集例文进行赏析都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方式。

3.4 单元模式的构建,要与本院校的教学改革相适应: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传统基本素质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可以说是一门讲授和练习的进行都比较艰难的科目。为了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不同院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目前课程改革的共识是在教学中以职业工作流程为线索,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以职场情境导入,通过任务驱动和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格式并进行写作训练,这样的教学改革在实际教学当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的改革对校本教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注意与本院校的教学改革相适应,在单元模式的建构上应当突出教学适用性,运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例文赏析、理论归纳、综合实践等模块构建每一单元教材内容的组织形式。使教材真正成为有益于课堂教学组织,有效配合教学方法运用,方便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的教学信息载体。

参考文献

[1] 覃碧卿.高职文化素质课校本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 高永贵 罗先凤.基于评估体系的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研究[J].网络财富,2008,(4)

[3] 张建. 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当代教育论坛,2005,(12)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校本教材;建设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断成熟,培养目标逐渐明确。为了进一步强化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必要进行专业校本教材建设,使专业教学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目标。

一、校本教材建设的背景

“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是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组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专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并不断修改完善。在教材的选用上,经过不断实践,发现现有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发编写适应高职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1]

二、校本教材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对教材其他内容的开发

首先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材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知识的应用。其次,现有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偏重经典理论和基础知识,缺少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知识[2] ,这与高职专业设置要紧密联系行业服务链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教材内容与高职“双证书”制度中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也缺乏有效衔接。

因此,在《口腔疾病治疗技术》校本教材编写中将增添新材料、新技术知识如CAD/CAM义齿技术、种植义齿技术,补充应用性知识如牙周病牙在义齿修复设计中的影响、常见口腔病的预防等内容。

2.增加医技沟通知识,突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职业技能分解。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义齿加工企业、口腔医疗机构、齿科器材研发与销售和口腔医学网站管理,其中义齿加工企业是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就业途径。

毕业生制作的口腔修复体进入临床,常常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不符合医师或者患者要求,从而要求返工的问题,导致了多方面的损失,医师时间和材料上的浪费,患者复诊次数增加,医患信任度下降;对技师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损失,最终将导致医技、医患关系不和谐,甚至产生矛盾。为了避免义齿的返工率,关键在于技师与医师之间良好的沟通。

为了满足现代义齿加工企业对技师拥有良好医技沟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的校本教材应增加医技沟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校本教材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准体系,强调知识对技能的支撑作用,避免学科化或理论化倾向。我们应以此作为校本教材建设的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规范,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

校本教材虽然不公开出版,但是编写必须科学规范。教材的编写还应建立在科学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基础之上,内容、结构都应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特色,体现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

2.教材内容的选取遵循“实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成员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哪些理论是必要的,学到什么地步就够用了,他们非常清楚。因此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有必要请专业委员会进行指导和论证,以保证教材理论知识“必需、够用”。

3.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的应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简化理论知识的阐释与推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必过度追求学科自身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着重讲清理论的应用思路、应用方法,“以例释理”,将基础理论融入实例分析中,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内容的整体优化

“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应围绕后续核心课程的设计编写教材内容,并与职业能力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应听取后续课程和职业岗位一线专家对教材编写的意见,使教材的内容得到整体优化。在教材结构、体系和编写风格上,要突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传统的学科型教材编写风格要进行大力改革。运用教学目标分析法,先确定教学目标,再精选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理论内容着重介绍理论要点,应用思路和方法,并通过病例分析法,先介绍病例,再引入结论,再扩展到理论分析,从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能力要求的掌握。

5.教材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1)理论课教材。除教材主体内容外,可在各单元内容中设立“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病例分析”“知识拓展”“课堂互动”“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内容,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课教材。主要分为实训目的、实训内容与步骤、实训提示、实训思考、实训测试等模块。

(3)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部分教学内容(如口腔精密附着体、种植牙技术)的理论性或操作性很强,仅有传统的文字教材是不够的,应以教材为重点,辅以其他配套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应补充数字化资源如大量的图片、多媒体设备、教学投影仪、多功能移动录播系统等,实施多媒体教学,以便学生牢固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

6.校企联合开发教材

为了突出职业特点,有必要进行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引入到教材中,使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充实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与一线技术人员的联合,缩小高职教材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实际有用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四、总结与展望

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体系比传统教科书的概念要更广泛,是涉及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立足改革,突出重点,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全力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校本教材,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校本教材开发是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财会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本文以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由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校本教材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编写,达到实用、适用、好用的要求,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根据校本课程设置开发科学、合适的校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校本教材建设越来越被各职业学校重视。本文拟以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进行探讨。

一、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的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于几年前就已启动,从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出发,注重校本教材的“技能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首先,重视“技”的教育。校本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并根据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学生的认知合理地开设课程,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中更突出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使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按“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技能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的顺序开设课程,并根据开设课程组织财会教师编写《基础会计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初级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等系列校本教材,但这些教材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好。

其次,重视“能”的教育。只有真正掌握该专业中的技术才能将之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每一课程达标要求加以科学、合理地规定,确定最终的考核标准。考核时重视最后的结果,更注重过程的考核。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将每一学科每一学期分四个考核时间,分别为第一次月考、期中考、第二次月考和期末考。并将考核内容及要求加以细化,最终考核标准体现了学校对该专业各学科的总体要求。考核标准有会考标准、相应的证书标准以及学校标准。对于某一具体课程,还要将课程的每一章、每一节的达标要求加以细化,这要求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对每一小节达标要求加以具体规定,校本教材和相应的考核标准相辅相成。

二、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在财会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师资不能完全满足开发优质校本教材的需要。首先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在重技能、促就业的前提下,各职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任务一般都比较多,加上专业教师比例大多不足,要全面地开发某一专业的校本教材系列,还有一定的困难。其次。教师专业技能欠缺,要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参与人员最好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而现有的教师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分配到中职工作,工作过程中又较少机会到企业实践,技能及实践经验比较欠缺。

2 校本教材的创新程度不够。职校教师大多在基层工作,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远不如高校教师,因此,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难以跟上专业知识的更新步伐。

3 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待提高。校本教材的开发在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时,更应考虑企业的需求,即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这是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的难点。

(二)对策分析

1 通过多方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一是校校合作。一所学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师是有限的,可以联合其他学校相关教师共同加以开发。将开发内容合理地分工,集合优势力量共同开发。这样,可以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二是校企合作。企业可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为优化校本教材的实践内容奠定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可使财会校本教材更具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校内教师到企业实践需要多方力量通力配合,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都应为此努力。三是专家合作。专家是校本教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通过聘请社会或高校的专家、学者当顾问、作指导,校本教材的开发就会更具有专业性和前瞻性。这样,既可提高校本教材的开发效率,又可使开发的教材更具校本性。

2 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首先,在编写形式上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开发的模式,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以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按这种体系编写的教材更容易被学生喜爱并接受。其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的内容都有所变动,因此,在开发会计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规定及时进行内容更新。此外,还应根据学生反馈的校本教材使用情况,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学生。

3 提高校本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就学生方面而言,校本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应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在编写时应根据内容的深浅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有不同的选择,便于进行分层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不同的选择,大大提高教材的适用度。另外,还应考虑职高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注意多设置一些动手操作,少设置一些理论研究;多一些公司作业,少一些课堂教学,等等。就企业方面而言,校本教材应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开发内容。开发团队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相关作业,或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开发团队,使教材编排更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学生现在所学的就是他们将来就业所用的,教材内容应尽量具体化、岗位化、实用化。

【参考文献】

[1]唐仁斌,深刻领会评估内涵促进校本教材建设[j]腴西教育,2008(12)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14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旨在为社会培养较为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校本教材开发,能有效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发展。教学是中职学校的工作核心,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提高知识技能的有效载体。因此,对教材的引进开发,关系中职学生知识技能暨个性内化结构的形成质量。除引进国家、地方统编教材外,中职学校开发建设具有一定地域特色、浓厚色彩的校本教材,尤为重要。

那么,何为校本教材?如何打破开发“瓶颈”?……这些问号背后,课题解答迫切!日前,笔者随同由铜仁市委政研系统,市职校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编写工作领导小组暨各区县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黔东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调研组”到铜仁市的江口、松桃、碧江、万山等8县2区,遵义市的务川、湄潭、凤岗、新蒲等10县3区2县级市,重庆市的大足县职业教育中心、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永川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轻工业学校、工交职业教育中心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等各职校,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翻阅资料、个别询问、召开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了各校的经验做法,围绕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成果、校本教材编撰出版情况交流学习,看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巨大潜力、激活了创新改革的理论思维,借此调研机会,谈点一管之见,仅供大家商榷。

一、基本情况

以贵州德江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该校始建于1984年,现有教职工20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66人、在校学生3218人,学校图书室、运动场、蓝球场、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种教学设施齐全,16万册余册藏书丰富了校园生活。有社会公共部、学前教育部、电子电工部、汽车编修部、农业药护部5个专业部16个专业,并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药物制剂、护理2个专业,乌江农林经济学院设在职校,是一所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转移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宗旨、市场为导向”办学方针,构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办学思想;围绕“文化建设为基础、专业建设为核心、素能建设为重点”办学思路;提炼了“尊重学生、以生为本、全面发展、适应社会”教育理念;探索了“研究学生、研究学校、研究市场、研究社会”根本方法;定位了“道德品质、行为能力、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分类了“技术型、艺术型、服务型”专业类型。2010年9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德江、榕江等5个县城培育发展为区域性中等城市。德江抢抓机遇,倾力打造“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黔东北教育中心”。

在此背景下,德江职业教育发展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使命,从发展构想到发力跨越,通过实践,描绘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远景蓝本。顺时应势,2010年,职校独立办学,重新组建了校领导班子,致力于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围绕“一个中心、五个校园建设”,即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全面启动平安校园建设、健康校园建设、绿色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人文校园建设。2011年,德江组织专家对职校进行调研,出台了《德江关于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意见》《德江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等文件,打造一流现代化职业教育中心,引资修建职业学院,并在城南划拨土地330亩,按容纳6000人标准投资2.6亿元新建了德江中等职业学校。缘于大胆的构想和既定目标,该校大胆创新,埋头苦干,抓重点,破难点,稳步推进职校发展。尝试“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工学结合”等办学方式,在探索发展与创新管理中,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人员队伍、社会专业技能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工程,实行准军事化、精细化管理育人模式,强势推行普通话、开足沟通礼仪课、推行素能进课堂、全力打造艺术团,锤炼了先进的办学思想,实现了“理念创新突破、学校转型突破、专业设置突破、招生人数突破”四大突破,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较困难的大环境中连续5年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一路行进,德江职校铺就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崛起之路,为建设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人才支撑。与此同时,面对省委省政府赋予德江区域城市的建设定位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明确要求,职校讲师人又如何顺应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肩担校本教材开发、更好冲关破局?

二、亮点做法

所谓校本教材,即指为达一定目的、依据学校现有资源条件一贯特色并注重市场反馈满足学生需要、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的“教材资源”,如案例、书本、媒体、音像、影视、图片、课件、教师、教具、设施、材料、环境、后援系统等,可指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包括教育政策、支撑教学、教学服务人财物等在内的一切要素,是对国家和地方统编教材的补充扩展,有“基于学校自主开发、现有环境生存根本、乡土味浓贴近学生、时短法活知识广”特征,与统编教材相比,校本教材更能满足市场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德江职校自2010年12月被评为贵州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生为本、加强管理、扩大规模、注重内涵”,贯彻执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改革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树立品牌、提高品位、做好做优、做大做强,走出了自己的办学新路。成立了以德江教育局党组成员、德江职校校长王强为组长,副校长杨建宣、王明标、杨飞及党组书记丁应光为副组长,各直属工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德江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主管校本教材具体信息、资料收集、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校本教材开发背景、总体目标、方式内容、主要途径、实施评价等内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经费落实到位,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善于创新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成为倡导自学、鼓励创新、温故知新、一举多得、多措得力的职教发展“德江模式”、“德江经验”、“德江做法”。到目前,队伍机构日趋合理,课程改革成果丰硕:有专任教师123人、中级职称78人、高级职称48人、专业带头15人、双师教师45人、校级名师26名、市级骨干30人、省级名师4人、省级名室3个、重点专聘127人,专兼比例1:1,外出充电100余人次、国培省培58人、学者来访11人……先后编撰出版了《铺床》《合唱》《应用写作》《傩乡文化》《锻造人生》《钢琴入门》《服装工艺》《汽车底盘》《中职安全教育》《无菌技术操作》《英语基础模块》《服装设计与加工》《茶叶生产与加工》《汽车轴连杆机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等系列校本教材。

譬如何守能、游万妮老师主编的《应用写作》,分章介绍了应用文写作、常用条据便条、社会礼仪、公共宣传、公共行政及经济职场法律等各类应用文的概念特点、种类格式,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知识与操作相互渗透、理解与训练相互穿插,自撰引用了大量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易懂易诵的例文,共8章81种应用文体例完整、适应面广、形式新颖,融工具性、通识性、可操作性于一体;又如张月蓉、何守老师能主编的《傩乡文化》,立足于德江本土傩戏的起源追溯、发展轨迹、历史概况、研究价值、产业经济、发展建议,揭秘了这个拥有600余年历史、迄今世界闻名且更推出亚洲、欧洲、美洲版各大译文字幕同频共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神秘面纱,活生生向学生展示了民间傩堂戏的幽默风趣、诙谐逗乐、语言美极,反映了土家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陶冶学生情操、传承悠久文化、笃志明礼成才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再如黎世刚、安强老师主编的《合唱》,立足学前教育音乐教师创作、改编、编配的合唱歌曲、经典名曲2大内容谈出独到见解,为培养学生具有演唱多声部合唱曲能力以便今后担任音乐教学工作暨开展合唱活动夯实了理论基础;还有谭华、冉光平老师编著的《锻造人生》,以讲述某校两要好同学,或因成绩优异被重中录取、大学毕业后经多年努力仍一贫如洗甚至为交不起房租,或因中考落榜就读职校、毕业后以所学技术从临时工做起最后却成为名企老板、开上豪车住上别墅娶上婧妻生了孩子而其乐融融这一典型故事为例,让学生从中略悟一二、举一反三,走出未来辉煌人生路为校本教材内容主线,穿插外观形象篇、营销广告篇、市场开拓篇、中职教育篇内容撰写,文字隽永,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符合当前职校生成长特点要求所需等等。以上专著为落实《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现代职教特点、办学实情,以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知识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竞争意识为宗旨而撰写,经雕细琢、值得学习、值得借鉴、值得参考,不失为中职学校课程开发好教材。

三、所存问题

和统编教材不同,校本教材的开发主体是学校个体乃至教师个体,各校特色、教师水平,不尽相同,开发中也会存在这样那样差别。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校本教材无论数量抑或种类都相对较多,这与职教培养多样性应用型人才教育宗旨有关。故此,在研究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时,就不能照搬普通学校开发思路,应紧密把握职教发展规律特征、入手实际。目前,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尚处初步发展阶段,面临问题急需重视。笔者尝试解析几个典型问题。

(一)中职学校不重实际,盲目跟风

伴随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市场多样需要已推动诸多产业发展,中职教育更在其中。然,部分中职学校却过分注重市场的短暂需要,抛弃学校实际,忽视中职学生能动性发挥、认知水平特点,设置应急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开发配套教材。这种教材因时间仓促,对市场需要把握不准,在结构、质量上必然存在较大缺陷,造成学校人、物、财力损失,亦令教材编写者、使用者因浪费大量精力而产生极大挫败感。盲目“跟风”的必然后果,是职业学校在市场竞争下的盲从盲动,阻碍了职业教育大进步。

(二)开发主体良莠不齐,质量差别

教师、学校是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目前典型组织形式有二:以学校为单位、有组织有系统开发校本教材;以学校教师、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发校本教材。其主要问题是:一是有些学校因基础条件、师资力量长久未得补充,开发处于劣势,而另一部分学校在建立之初拥有良好基础条件、师资力量并随历史发展有所更新,开发时占具优势。二是有些学校教师没能及时更新观念、理解职教本质,临时受命开发校本教材,质量低劣在所难免;而有些中职学校教师学历层次较高,进修机会更多,为开发水平较高的校本教材,创造了先决条件。

(三)各级领导重视不够,缺少经费

校本教材从初期立项、成果出来至专家评鉴,整个过程,皆需经费。若无保障,教材开发很难进行,纵能勉强继续,质量亦是不高。

(四)开发机制有待完善,不够规范

因受利益驱动,某些中职学校机构以开发校本教材为由,自编出版质量低下教材,既危害学生学习又危害职教工作。就目前而言,职业教育地位低,校本教材开发设计未受重视,缺乏必要监督检查制度,致其开发机制不完善,很难在精细化、程序化上与统编教材同一起跑。

四、解决对策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这表明接受职业教育者的广泛性与职业教育所肩负责任的艰巨性。教学是中职学校的工作核心,关系具体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实施实现;与普通教育教材开发重知识逻辑不同,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更强调融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念,更注重贯彻“学做一体化”思想,更关注培养“知行统一”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校本教材开发实践中,应正视已有问题困难,寻找根源,改进策略,解决问题。

(一)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开发机制

为校本教材开发提供全方位保证。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学校领导在人、物、财力上要高度重视教师自主开发教材、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尤其双师型教师参与进来,增加外出交流机会、提高个体学术水平、创造有利内部环境、注入更多新鲜活力。职教普教教材开发虽存不同,然二者仍有相通之处。普通教育经过长久发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材开发体系。现阶段的开发机制不完善给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开发,造成很大困难。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性参照普通教育教材开发体系,但不应一成不变照搬泯灭职教特色,教育部门应加强研究、健全机制,使教材开发规范、实效。

(二)兼顾市场需要,确保持续发展

市场需要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在开发校本教材时,既要避免多精力投入追逐市场关注某点,造成学校特色整体围着市场转被动局面,要密切关注用人市场多元要求,坚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渗透创新思维理念、推进创新能力形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实际、拓宽理论基础、坚固专业技能、满足就业需要、考虑晋升转岗等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一专多能型复合型人才。

(三)注重特色开发,多融编程举例

校本教材最大特点是“校本”,要适合本校实际,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脱离实际即非校本。如各学校机床设备的数量型号数控系统不同、教学条件水平不同、师资力量不同等这些差异都应充分考虑,这直接影响实训教学模式,而不同教学模式决定校本教材编写章节。通过最大化考虑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开发实用性强校本教材体现特色,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技能、快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目的;传统理论教材过多介绍理论原理,很少编程举例,建议在讲解编程指令时讲解一两个指令就针对性安排一个程序编程示例,使学生加深对程序指令的认识,编程示例中的图纸力求多样化,学生通过学习编程示例掌握各种产品加工工艺、编程加工方法等综合知识。

(四)加强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投入

笔者认为,行政部门应采取在政策上倾斜职业教育投资力度举措,设立专项资金开发校本教材、成立专门机构确保专款专用,使高质量校本教材,成为加速中职学校发展“源头活水”。

总之,基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在规律,各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十分必要,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开发实施,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

校本教材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校本教材开发是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财会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本文以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由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校本教材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编写,达到实用、适用、好用的要求,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根据校本课程设置开发科学、合适的校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校本教材建设越来越被各职业学校重视。本文拟以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进行探讨。 

 

一、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的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于几年前就已启动,从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出发,注重校本教材的“技能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首先,重视“技”的教育。校本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并根据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学生的认知合理地开设课程,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中更突出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使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按“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技能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的顺序开设课程,并根据开设课程组织财会教师编写《基础会计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初级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等系列校本教材,但这些教材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好。 

其次,重视“能”的教育。只有真正掌握该专业中的技术才能将之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每一课程达标要求加以科学、合理地规定,确定最终的考核标准。考核时重视最后的结果,更注重过程的考核。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将每一学科每一学期分四个考核时间,分别为第一次月考、期中考、第二次月考和期末考。并将考核内容及要求加以细化,最终考核标准体现了学校对该专业各学科的总体要求。考核标准有会考标准、相应的证书标准以及学校标准。对于某一具体课程,还要将课程的每一章、每一节的达标要求加以细化,这要求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对每一小节达标要求加以具体规定,校本教材和相应的考核标准相辅相成。 

 

二、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在财会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师资不能完全满足开发优质校本教材的需要。首先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在重技能、促就业的前提下,各职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任务一般都比较多,加上专业教师比例大多不足,要全面地开发某一专业的校本教材系列,还有一定的困难。其次。教师专业技能欠缺,要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参与人员最好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而现有的教师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分配到中职工作,工作过程中又较少机会到企业实践,技能及实践经验比较欠缺。 

2 校本教材的创新程度不够。职校教师大多在基层工作,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远不如高校教师,因此,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难以跟上专业知识的更新步伐。 

    3 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待提高。校本教材的开发在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时,更应考虑企业的需求,即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这是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的难点。 

 

(二)对策分析 

1 通过多方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一是校校合作。一所学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师是有限的,可以联合其他学校相关教师共同加以开发。将开发内容合理地分工,集合优势力量共同开发。这样,可以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二是校企合作。企业可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为优化校本教材的实践内容奠定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可使财会校本教材更具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校内教师到企业实践需要多方力量通力配合,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都应为此努力。三是专家合作。专家是校本教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通过聘请社会或高校的专家、学者当顾问、作指导,校本教材的开发就会更具有专业性和前瞻性。这样,既可提高校本教材的开发效率,又可使开发的教材更具校本性。 

2 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首先,在编写形式上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开发的模式,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以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按这种体系编写的教材更容易被学生喜爱并接受。其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的内容都有所变动,因此,在开发会计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规定及时进行内容更新。此外,还应根据学生反馈的校本教材使用情况,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学生。 

3 提高校本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就学生方面而言,校本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应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在编写时应根据内容的深浅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有不同的选择,便于进行分层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不同的选择,大大提高教材的适用度。另外,还应考虑职高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注意多设置一些动手操作,少设置一些理论研究;多一些公司作业,少一些课堂教学,等等。就企业方面而言,校本教材应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开发内容。开发团队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相关作业,或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开发团队,使教材编排更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学生现在所学的就是他们将来就业所用的,教材内容应尽量具体化、岗位化、实用化。 

 

【参考文献】 

 

[1]唐仁斌,深刻领会评估内涵促进校本教材建设[j]腴西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