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

中药炮制学论文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1篇

对中药材的进行炮制之前,一定要清楚的认识中药材的性质。对含有毒性的中药材的炮制,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2]。常见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

2净制法

主要是指药材通过净制的处理过后,使毒副作用祛除。例如:白首乌的外皮含有剧毒,经过加工之后,大大降低了何首乌的毒性。又如:巴戟天的木质心中含有大量的铅,祛除木质心过后,使铅的含量大大降低。再如蕲蛇:因头部有个毒腺,并且含有大量的溶血性毒和出血性毒[3],当人畜被咬伤之后,即内脏出血,所以必须要祛除该蛇的头部,祛除毒性。

3水制法

水中祛毒,毒性溶解于水中,降低毒性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洗、泡、漂、浸、润、水飞等。下面介绍两种。

3.1浸泡法

长时间的将药材放进流水中浸泡,已达到祛除毒性的目的。例如:生天南星,该药含有剧毒,在进行炮制之前,必须要用水浸泡上10天,并且每天都要换水,一直到该药材没有白心,口试稍带麻辣感觉。槟榔的炮制也需置水中浸泡,每日换水,约浸3~5d,捞起置容器内,经常淋水,润透,切薄片干燥

3.2水飞法

药材通过反复的研磨,使其成分溶于水的毒性被祛除,从而达到祛毒的目的。例如:雄黄,有效成分As2S2是不溶于水中,但是剧毒成分的As2O3则溶于水;经过水飞制成了极细的粉末,并反复的操作,使其有毒成分逐渐溶于水,降低毒性。一般雄黄:水=1:500以内,水温大于90℃,除去As2O3的效果最好。

4火制法

借助外力火处理药材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广泛的,常见的方法有:炒、炙、煅、煨等。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法。

4.1炒法

4.1.1清炒法

该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例如:苍耳子,性温,味较苦、辛;有毒。将干净的苍耳子放进锅内,使用中火清炒,直至成焦黄色即可,然后碾去刺,筛干净。该药经过清炒之后,毒性降低,止痛、祛风湿,并且还能通鼻窍。槐花炭190℃以前制备的,其止血作用随制炭温度升高而增强,以190~195℃制成的槐花炭止血作用最强。所以有些药材清炒时,对温度的掌握很重要。

4.1.2米炒法

米炒主要是为了矫正臭味,降低毒副作用。例如:斑蝥,性热,味辛;含有大毒。将米放进锅中,中火加热直到冒烟,再放斑蝥混合清炒,直至将米炒成黄棕色再取出,祛除米、头、足、翅,晾干即可。炮制后的斑蝥,降低了毒副作用,气味也得到了矫正,并可以内服。

4.2炙法

该方法包括多种:酒炙法、醋炙法、盐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

4.2.1醋炙法

该方法能够引药进入肝脏,从而增强活血止痛的功能,降低药材的毒副作用,缓和药材的性质,还能矫正臭味。例如:延胡索,性温,味苦、辛;归于脾脏和肝脏;能活血、止痛、行气等。用定量的米醋读延胡索进行闷润,直至米醋被吸收完,然后将延胡索放进锅内用文火炒干,然后取出晾干即可。一般醋炙法100千克药物,用米醋20~30千克,最多不超过50千克。

4.2.2蜜炙法

该方法能够降低副作用,矫正辛臭气味,润肺止咳、益气补脾,缓和中药材的性能等。例如:甘草,性平、味甘;先用水稀释蜜,再将稀释好的蜜汁倒入甘草中,搅拌闷润,放进铁锅中使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的时候再取出晾干即可。蜜炙后的甘草性温,调和诸药,和胃益气等。蜜炙法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25kg。

5水火共制

利用水和火共同炮制药材,降低或者是消除药材的毒副作用。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煮、蒸、淬等。

5.1煮

将药材放进适当的容器之中,加上适量的清水煮,用以祛除药材的毒副作用。例如:川乌,该药材毒性较大,通过蒸或者是煮4~6h之后,能够降低毒性。清半夏在炮制的过程中先清水浸泡(夏7天,冬14天左右),日换水1~2次,泡至稍有麻辣感,再加白矾煮透,或加白面制团切薄片干燥,即得清半夏。

5.2淬

将药材煅烧红后,迅速将其放进凉水或者是在醋中,使其达到酥脆。例如:醋淬自然铜(每100千克自然铜用醋25~30千克)。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2篇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3篇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4篇

炮炙,今通称炮制,系指用火力将中药材加工制成中药饮片的一种方法。炮制,主要包括炮与炙。炮法又称炒法,如斑蝥炮法:用糯米、小麻子与斑蝥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用血余裹,悬于东墙角上一夜,至明取用。斑蝥有剧毒,气味奇臭。炙法即是用火烤制法,最典型的炙法是淫羊藿加羊脂油炙。淫羊藿经羊脂油炙后,可增加淫羊藿苷的含量,淫羊藿苷能兴奋性机能,使分泌亢进,精囊充满后,刺激感觉神经,兴奋,有温肾助阳的作用,用于阳痿、。羊脂油炙淫羊藿、用米炒斑蝥的首创者,即是药界雷公――雷激。

雷,时称“雷公”,南北朝刘宋药学家,擅长药物炮制技术,雷总结了前人炮制经验,使炮制由过去零星的记载系统化,形成了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本书全面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第一次总结,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制药学专著,佚文尚可见于《证类本草》。

《雷公炮炙论》所载炮制方法全、规定细、专一性强。书中载有蒸法(包括加辅料蒸)、煮法(包括加辅料煮)、炮法、煨法、炒法(包括各种辅料炒)、煅法、炼法、浸法(多种辅料浸)、洗法、飞法等多种炮制方法,涉及除去非药用部位、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粉碎、切制法、干燥法、盛药容器、炮制时间和药量、药材真伪和优劣、部分的炮炙理论等。该书收载约300种药物的炮制法,已具备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古代制药基本原则,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中药炮炙学成果,对中药的制作和临床应用,具有开创性贡献,为历代医家所沿用。《雷公炮炙论》的问世奠定了炮制学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

《雷公炮炙论》原著早已亡佚,这一书名,始载于宋代《图经本草》,后被宋代唐慎微所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引用,流传至今。建国以后,由王兴法辑校整理而成的(辑佚本)问世,并将雷氏原著散落在各家本草著作中的精髓内容尽录其中,基本上较为符合雷氏原作的面貌。该书共分上、中、下三卷,所载药物268味,记载了药物的性味、炮炙、煮熬、修治等理论和方法。该著全面论述了中药炮炙前后的制备基本知识,包括真伪优劣药材的选择、修治和切制,文武火候的掌握,以及醪醴辅料的取舍和操作工艺流程等。

此外,该书还介绍了中药饮片的贮藏、炮制作用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并系统地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被后世奉为中药炮制的经典准则。正如敦煌出土《五藏经》所云:“雷公妙典,咸述炮炙”,它对后世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影响颇深。明代李中梓的《雷公炮炙药性赋》和明代缪希雍撰写的《炮炙大法》等中药炮制专著均是在整理《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分别汇总了一些民间炮炙经验而著成,从而使中药加工炮制技术日臻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中药炮制学。

《雷公炮炙论》所提到的中药炮炙方法达17种之多,被后世称为“雷公炮炙十七法”,其中包括炮、炙、煨、炒、煅、炼、曝、水飞等常用的炮炙方法,这些方法实用性强,至今仍然沿袭应用。《雷公炮炙论》对药物的净制、粉碎、干燥、注意事项等内容论述详尽。其中粉碎法就有细锉、捣细、捣筛极细、杵粉、研、酵磨、槌破等。火力是药材加工炮制的主要环节,书中提出文武火、文火、武火、中火等火力,这一经验已被汤剂煎煮广为采用。

书中论述了不同加工形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如:水淘覆盆子是为了“去黄叶并皮蒂”,去山茱萸核是因为“其核能滑精”,去荜茇皮“免伤人肺,令人上气”,制水银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毒性等。本书突出炮制的方法、目的和要求,特别是关于注意事项的要求十分具体,其中多数较现代炮制要求要详细,具有重要的科学性。为今后中药炮制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雷的中药炮制理论对当今中药饮片工业具有重大影响。今日,一批经验高超的老药工在传承,他们依然沿袭其理论遵古炮制,以确保药物的疗效。正是: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药炮制;知识产权;惠益分享;专利制度;商业秘密保护

[中图分类号] DF523;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b)-0172-05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reached a consensus about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mandatory standard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irrational research focus and the documentation of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 of China is not adaptable to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which is a unique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specially in the patent system and the business secret protection system. In view of the issues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and the system of benefit-shar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reinforcement theory research, published compulsive standard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s & key technology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prepar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enefit-sharing; Patent system;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对加强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知识法律保护已取得共识。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重要桥梁,其蕴含的理论和信息是实现中药材物质与中医药知识产权进行交流的关键因素,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是以专利制度为核心构建的,其在中药炮制领域具有现实的不适性,无法实现对中药炮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惠益分享制度为重新构建和塑造中药炮制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1 中药炮制的传统知识产权属性

1.1 中药炮制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在中医药悠久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药炮制成为我国中医药资源中一个独有的制药技术和工艺。中药炮制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求和调剂、制剂、贮藏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材加工处理的技术和工艺的总称。中药炮制在中医药悠久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并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是我国劳动人民和中医先贤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炮制,古代也称之为“炮灸”“修治”“修制”“修事”[1]。有关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于战国至秦汉的《黄帝内经・灵枢》中首次载“治半夏”[2],这表明中药炮制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应用。中药炮制工艺一般散见于历代本草专著,其对采摘时节和取药部位等有特殊的要求。

我国第一部制药专著《雷公炮灸论》,一般认为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代(一说五代或赵宋)[3]。该书对当时流行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其载炮制方法被后人称之为“炮灸十七法”。该书对后世炮制理论和工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本书久已亡佚。至明清时期,中药炮制工艺和理论最终完善成型。明朝缪希雍所著《炮灸大法》为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该书共载439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并以药物类别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等14部分类列举各药物的炮制工艺[4]。明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修治”一项。建国后,我国医药工作者在传统中药炮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经炮制加工后中药饮片的生物碱类成分、苷类成分等成分含量的变化,改进并完善中药饮片的现代炮制工艺。

1.2 中药炮制的表现形式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通过炮制能改善甚至改变中药的药性,如改变中药的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润燥等药性,同时可提高方剂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调整方剂适应证范围。现代药学研究表明,炮制工艺对中药饮片的生物碱、苷类、有机酸、鞣质类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较大影响,相关实验表明炮制工艺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因此炮制工艺为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节。中药炮制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炒法、灸法、煅法、蒸煮法、复制法、发酵法、发芽法和其他制法。在中药炮制过程中,一般会对生药选用特定辅料和特殊的工艺流程进行处理。中药炮制中所使用的辅料一般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两类。常用液体辅料一般为酒、醋、蜜、生姜汁、甘草汁、盐水、麻油等,常用固体辅料为糠麸、滑石粉、米、白矾、豆腐、羊脂油等[5]。

1.3 中药炮制的传统知识产权属性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炮制辅料理论和炮制技术等传统知识和传统工艺的集合体。中药炮制显然属于我国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范畴,中药炮制本身则兼具了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其无形财产不仅包括中医药理论、炮制辅料理论以及专利、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等,也包括以“南樟北祁”为代表的药市所建立的品牌。在传统中药材交易过程中,药帮以童叟无欺、炮制讲究而著称,其无形地扩大了中药炮制的影响力。民谣“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即为明证。明清时代较为出名的药帮为樟帮、建昌帮、京帮、川帮。在近代,普通民众最为熟知的当属京帮同仁堂。不同地区的炮制技术具有不同之处。如在炒法中对辅料的选择,南北方即有明显差异――南糠北麸[6]。有形财产体现在必须经过炮制的道地药材、炮制辅料本身、为炮制而设计的器皿和与炮制相关的书籍文献等。

2 惠益分享制度的提出

2.1 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目标利益

在传统私法理论中,赋予权利所有人对其产出的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权是为了保持权利所有人积极创作和研发的动力。现代知识产权法制度创立的初衷之一是加强创新动力,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公共福利[7]。商品的价值是在流通过程中体现的[8],知识产权作为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仍需在动态的流通过程中实现而非静态的持有实现。因此尊重和保护个体权利人的独占权外,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更加强调对智力成果的利用和创新,并以此实现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公共福利的双赢[9]。私权不可滥用原则是法学的基石之一,个别人和利益集团不当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实现对中医药知识产品的事实垄断。我国医药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亦未在中药炮制领域实现,减缓甚至阻碍了医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2.2 惠益分享的提出及目标

在国际上,将知识产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融于一体最为综合化的管制性努力体现在1992年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将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作为其三大目标之一,该公约的通过与实施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传统知识的承认已达成了初步共识。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规定,每一个缔约国在取得遗传资源时,需征得资源提供国的事先知情同意并负有信息披露义务。规定信息披露的义务是防止未经授权或未给予合理补偿而使用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知识[10]。印度已在惠益分享制度方面创立了“印度模式”[11]。印度政府于2002 年通过并颁布了印度的《生物多样性法》(Biological Diversity Act),并于2004年出台其实施规定《生物多样性条例》(Biological Diversity Rules)[12]。印度在惠益分享所取得的成就对我国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无法协调不同产权行为带来的冲突,一方面是由中药炮制本身的现状导致的,另一方面和专利制度本身的漏洞有关。惠益分享制度为解决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对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知识的保护不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3 中药炮制现状

中药炮制在中药与中医沟通中发挥着桥梁作用。经过炮制后的中药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而是包含了中医理论、中药理论、炮制理论和辅料理论等多信息的集合体。中医和中药二者不可分割,以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凭借治疗效果呈现。同时中药炮制具有群体性和继承性,并以我国传统工艺的加工而具体呈现。

3.1 中药炮制强制标准的缺位

中药材进行炮制的前提即是辨证施治,因此中医的开方配药亦可称之为对患者用药的个性化定制。以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尚无法通过量化实验或者数据说明不同炮制方法的关键因素为哪些,更无法解释炮制的机制和原理。基于对以上因素的考量,我国政府在国家层面未对中药炮制技术标准进行规定,而是将相关制订权下放至省一级。各地炮制标准的差异是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保护中适用标准模糊的原因之一。

3.2 中药炮制研究重心的偏颇

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是强调君臣佐使,同一方剂不同剂量的改变则其针对的“证”截然不同。典型的如小柴胡汤,善用小柴胡汤的医家亦被戏称“柴胡先生”[14]。过于强调定量和数据分析而忽视中药炮制原理和疗效的研究重心明显是不妥的。药理学方面过于注重生药性能和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化学方面多是提纯并发现有效成分,我国学术界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典型的如青蒿素的提出和道地药材鉴定方法的改进[13]。然而由于中药材绝大部分为天然物,其成分复杂且有效成分极难确定,因此仅对比研究炮制前后单一成分的定量变化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3.3 中药炮制知识文献化及古文献整理的欠缺

我国传统知识大多属于超出原住社群以外的、散播型的传统知识,呈现分散、不特定的状态并具备高水平文献化的特征[15]。由于传统中药炮制的高度文献化,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公开且很容易掌握的技术;第二类是虽已公开,但不易被掌握,需要由某些特定的人进行操作的,如一些毒性药材的炮制技术;还有一类是不适宜公开的、特殊的炮制技术[16],典型代表为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中药炮制的高度文献化致使确定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主体的边界较为模糊且难以确定。此外,我国对中医药类文献的整理工作不够充足,更未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数据库,致使我国民众对中医药存在着认识的误区,阻碍减缓了中医药在国际间的传播。

4 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

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但尚未有针对中药炮制的专门法。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弱项,在中药炮制方面尤为突出,这与中医药作为我国为数不多具有优势领域的地位是不相符的。对中药炮制的保护更多地散见于《民法通则》《专利法》《药品管理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中,在实务中更多的是依据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规章。

4.1 专利保护制度的困境

我国现行的专利制度为中药提供了保护,但除了中医器具发明专利、中医器具实用新型专利和中医器具外观设计专利外[17],中药炮制并未进入专利保护的范畴内。

中药炮制的权利主体不符合要求。我国专利制度要求专利的授予对象必须是特定的权利人。绝大部分炮制知识和工艺流程是由中药行业中的不特定人群所掌握的,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发展是以集体创造、拥有为基础的,具有群体性的特征。因此中药炮制的权利主体不符合专利制度要求。

中药炮制不符合专利制度的“三性”要求。现行专利制度具有较高审查标准――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中药炮制的传承和发展是通过师徒方式进行,外人往往难以探查,甚至可以说部分中药炮制知识和技术是中药炮制行业公开的“秘密”,中药炮制很难达到专利制度的新颖性要求。专利制度中对技术工艺进行公开的要求,与中国传统行业“宁舍一斗金,不传一口春”的传统相违背,中药炮制的专利化也不利于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发展。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困境

我国政府已于2006年建立了“国家+省+市+县”4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其中中药炮制技术作为传统医药种类的一项出现在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200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孝涛和中国中药协会的金世元成为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14年7月16日,我国政府共公布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批,共涉及13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但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现对中药炮制的法律保护仍存在若干问题。首先,中药炮制存在主体不适格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十四条对知识产权进行了排除性规定。因此,中药炮制的知识产权保护无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实现。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虽对中药炮制传承人进行了规定,将传承人作为中药炮制工艺技术的典型代表而对其权利未进行规定,因而具有象征意义。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并未涉及中药炮制被他国组织非法攫取利用的问题,仅就中药炮制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做出相关规定。

4.3 商业秘密保护现状及困境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很显然中药炮制技术属于商业秘密中的中医药技术信息。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说被认可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1961年国际商会(ICC)通过的《保护技术秘密标准条款》为标志[18]。其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具有同等作用。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商业秘密保护中药炮制知识产权尚存在争论。在实施中药炮制技术秘密保护时,仍面临以下问题:首先是对人的倚重,难以物化。商业秘密的权利客体是非物质性的信息,难以完全物化,对人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涉及中药炮制时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在不同节气下中药炮制的工艺流程发生改变,工艺流程的调整和辅料种类、物料多少的确定均严重依赖老药工师傅的经验。在炮制过程中老药工师傅的经验化操作对中药饮片的药性影响很大。其次,侵权认定标准模糊。中药炮制权利边界的不确定和中药炮制强制标准的缺位致使难以认定侵权。最后,具有秘密泄露的风险,具有通过合法途径破解的风险,如可通过反向工程进行破解。因此现阶段在中药炮制领域实施商业秘密保护仍具有一定困难。

5 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5.1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

我国尚未有针对中药炮制的专门法,同时部级别的中药炮制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的缺失使得中药炮制知识产权侵权难以认定。虽然《中医药法(草案)》中明确了以中药炮制和传承人享有的知情权和利益分享权,但中医药利益分享制度的建立是一系统工程,对中药炮制的保护仅依靠《中医药法》显然是无法实现的,除此之外也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支撑。同时尽快出台中药炮制强制标准不仅有利于加强中药炮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质量管控,也可进一步促进我国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5.2 加强中药炮制理论的研究

中医用药的特点是医药不分家,医家往往也是药家。典型的如医家辨证开方时往往注明炮制方法。中药炮制的目的之一是转化、调整中药材的四气五味及冷热寒凉。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炮制工艺流程后中药材的药性、药效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扩大中医药传统知识在国际间的影响力,加强中药炮制理论、辅料理论等研究是当前保护中药炮制知识产权的务实之选。

5.3 中药炮制技术分级管理制度的建立

根据中药炮制技术属于散播型传统知识的特点对其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可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将中药炮制技术按照一类、二类、三类进行层级管理。中药炮制技术一类为已公开且易掌握的技术;二类为已公开,但流传于特定群体且操作难度较大,如一些毒性药材的炮制技术;三类为不适宜公开的、特殊的炮制技术。通过层级管理,在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的前提下实现对中药炮制关键技术的管控,从而长期保持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

5.4 加强对古文献整理并建立数据库

自春秋战国后,中医药便已自成体系。历代中医药流派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思想以及中药炮制的工艺流程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在汗牛充栋的中医药典籍中,其中许多宝藏尚待研发。我国在古籍整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如部分学者根据权衡器考证法、货币考证法和黄金密度考证等手段并结合文献论证确定仲景方中的用药度量衡古今折算[19-20],但与浩瀚如烟的文献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进行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时,需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化的工作。相关研究表明在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电子数据库的建设路径更为适合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21],建立中医药数据库也是与将来知识产权更依赖数据化工具的趋势相一致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的中文版“中国中药专利数据库及其检索系统”(CTCMPD)是典型的传统医药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我国自1985年至今所有的中药发明专利,但与我国古文献中记载的常用中草药、经方、秘方等相比较,该数据库的不足之处非常明显。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数据化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我国专利制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均已取得了高度的发达,对惠益分享制度的研究无意于对抗专利的优势地位,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是辅的地位。对以中药炮制为代表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的系统性工程。通过对惠益分享制度的研究可为重塑和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延年,刘晓秋.现代中药炮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

[2] 修彦凤,张永太,王兴发.半夏的炮制历史沿革[J].时珍国医药,2006,17(9):1774-1775.

[3] 吴皓,胡昌江.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4] 明缪希雍.炮灸大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2.

[5] 程志立,王凤兰,刘剑锋,等.中药炮制技术流变及标准制定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2):355-358.

[6] 钟凌云,龚千锋,杨明,等.传统炮制技术流派特点及发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9):3405-3408.

[7] 李俊,崔艳新.新一轮国际知识产权规则重构下的中国选择――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目标[J].知识产权,2015(12):10-16.

[8] 王海明.劳动价值论新探(上篇)[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15.

[9] 知识产权强国研究课题组,韩秀成,陈燕,等.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理论思考[J].知识产权,2015(12):3-9.

[10] 王艳,宋晓亭.中医药传统知识利益分享思路建构[J].河北法学,2013,31(9):119-124.

[11] 张倩.论遗传资源利用的惠益分享制度[J].知识经济,2015(1):16-17.

[12] 林燕梅,成功.印度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4(10):87-91.

[13] 杨柳,张小溪.传统物质科学知识的筛选:来自青蒿素与古新星表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1):119-121.

[14] 朱步先.漫话“柴胡先生”[J].中医杂志,2006,47(12):949-950.

[15] 张陈果.论我国传统知识专门权利制度的构建――兼论已文献化传统知识的主体界定[J].政治与法律,2015(1):79-92.

[16] 彭艳,王凡彬.中药炮制技术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4):305-307.

[17] 董国锋.中医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1,93(5):24-28.

[18] 周蕾.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28.

[19] 何丽清,傅延龄.《伤寒论》方药计量中重量单位的考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9):19-21.

[20] 李宇航,郭明章,孙燕,等.仲景方用药度量衡古今折算标准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9):597-600.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6篇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内容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108-02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science of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U Ying1,2, ZHOU Ping3, ZHOU Hui4, DENG Zhongjia1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611137, China; 2.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3.The First Middle School of Liuzhi District, Guizhou Province, Liupanshui 550002, China; 4.The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of Liuzhi District, Guizhou province, Liupanshui 550002,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pecialty of science of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ending o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forming practice, we carry out the initiative research on increasing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of science of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Science of proces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reformation; Teaching effect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特色课程,是在学习中药学、中医学基础、方剂学、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后进行本课程教学的,因为正确使用中药,明确同一中药不同炮制品种的临床功效至关重要,所以它对优秀的中医药工作者来说是一门必修课[1]。中药炮制学作为中药学专业课程的时间已有40多年,并且在全国中医院校辛勤从事中药炮制学教学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已取得较大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药炮制学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中药炮制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有比较大的进步,但仍然和现代中药饮片炮制的生产、管理、应用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鉴于中药炮制学学科自身特点,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学好中药炮制学,总结以下几个要点:

1 实施多学科交叉联系式教学

中药炮制学主要内容包括,①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临床疗效、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分类及辅料、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炮制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2-3]。②中药炮制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炮制工艺、炮制标准、炮制功效等内容。对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应重点地讲深讲透。如将中药炮制方法加以概括是,主要内容有炒法、炙法、煅法、蒸煮法等,学生不仅要掌握它们的概念、作用,还要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③中药炮制学课程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加强和中医基础、临床知识的联系,因为中药专业的学生的中医基础课程如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都是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以前开设,而中药炮制学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以后开设,学生学习时间差距较大,对知识的相互联系因此也较差;另一方面,中药专业学生不上中医临床课,所以就需要授课教师多给学生补充中医临床的知识,以实现中药炮制学课程不脱离实际,不仅教会学生药物炮制的工艺,也要教会他们炮制工艺的目的。

2 学为主、教为辅的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讨论话题,并对要点、难点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后自由发挥。例如以生熟同用的酸枣仁,生升熟降的萝卜子等为讨论话题,让学生们说说为什么因为炮制,药效发生相同或者相反的作用,学生可以从药理、药效、药物成分等对这一话题进行充分发挥。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和中药生药的纽带,课堂上除重点讲述中药炮制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对比阐述中药材生品和制品的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主动式参与课堂教学,将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而且记忆深刻。

3 寓教于乐式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查找一些有趣的与中药炮制学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比如药食两用的食品药品,在课堂上以多媒体的形式串讲,一幅幅让人垂涎欲滴的烹调画面,再配上老师的精彩讲解,相信学生会对药品的理解更加深刻,当然主要是炮制。课堂上也可以结合讲述同学自己做菜的过程。在上课的过程中,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一方式,有时候在得意讲述自己做菜经历时可能会忘记自己是在上课,通过老师的陡峰一转,迅速联系到中药炮制,学生感觉到一下子柳暗花明,发出感叹“原来炮制就是这样”,使学生感觉到上课的快乐。另外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比如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4 中药与西药比较教学

中药、西药本来就是中医、西医两套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两大体系的政策也是鼓励共同发展。因此,老师在授课时不能孤立地讲解中药或者是西药,应就二者的联系,对同一病症治疗的优点与缺点加以阐释,同时在中药方面有所侧重,让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全面。通过实验来验证中医基础理论,便于学生加深理解中医炮制理论,中药功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兴趣教学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其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中药炮制的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任课教师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本学科、本课程、本教材的特点,适当加入生活中烹调技术,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创造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增加户外实习,辨认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采摘、加工,多看中药炮制示范光盘等,加深印象;上课时辅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中药炮制品的制作过程等等。

6 注重与学生交流

作为教师,应该要在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学有所用是关键,时时与学生交流沟通,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和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实现教学相长。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较多,涉及中药产地、炮制工艺、炮制成分及功效的变化、现代的药理研究等,学生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时教师应该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与学生交流可即时了解到他们的疑问,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4-5]。

中药炮制学是操作性较强的一个专业,长期以来我们对中药炮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甚明确或者说是不符合市场需求,以至于学生对中药炮制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不清楚。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指向性偏差,忽视了对实践环节的强化,这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影响。笔者认为,应废除不利于中药专业发展的旧的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老师的辅助地位,不断提高文化和实践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乔喜芹.中药炮制教学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2006,19(6):480.

[2]沈力,张建忠.中医专业中药炮制教学现状与改革刍议[J].医学研究,2002,10(20):24-26

[3]于述斌,汪凤敏.谈中药用量十原则[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83-84.

[4]黄文华,李秀英,王英.浅谈《中药炮制学》的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9):1117-1119.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内容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可见,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药的种类很多,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艺多属于手工作坊生产,尚难适应现今工业化的生产,因此研究炮制技术,改进炮制工艺是当务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医临床;炮制品应用;教学改革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之一,《中药炮制学》不仅是中药等专业本科学生的主干必修课,还应该在中医及相关专业增设该门课程。临床中医生应当系统掌握中药炮制理论,能够恰当选用各种炮制品。但现今社会分工趋细,医药“分家”严重,部分年轻的中医不会使用。

本文结合近几年我院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经验,及对三部古代医药学家的著作、广西南宁的两家医院的炮制品使用情况调查,探讨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 对三部古代医药著作收载炮制品的探究

1.1 研究方法: 对《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和《千金翼方》统计以下内容:①所载处方数量;②处方中用到的中药的种类;③所用中药交叉应用,先后总共出现的次数,其中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的次数;④甘草入方的次数,其中用炮制品的次数。

1.2 结果: 《金匮要略方论》载262个处方,共用186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972次,其中180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药物出现次数的18.5%,甘草入方89个,其中30个方用炙甘草;《金匮玉函经》载115个处方,共用86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547次,其中126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药物出现次数的23.0%,甘草入方69个,其中53个方用炙甘草;《千金翼方》载1990个处方,共用568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10593次,其中2541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药物出现次数的24.0%,甘草入方461个,其中424个方用炙甘草。

表1两家医院炮制品使用频率

表2炮制方法的应用情况

2对广西南宁两家医院中医处方炮制品的调查

2.1 研究方法: 近期分别对广西中医学院专家楼和广西民族医院中药房的处方调查以下内容:①抽取的处方总数;②所抽取的处方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的数量;③各种不同职称的医师开处方的数量;④各种不同炮制品出现的次数;⑤炮制方法的应用情况。

2.2 处方中炮制品使用结果: 前者处方共7416张,其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6181张,占处方总数的87.4%,每张处方中含1至9种炮制品;后者处方共657张,其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485张,占处方总数的73.8%,每张处方中含1至11种炮制品。合计两家医院抽取的处方共8073张,其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6966张,占处方总数的86.3%

2.3 炮制品使用频率较多统计: 广西中医学院专家楼含有炮制品的处方共涉及110种炮制品,广西民族医院含有炮制品的处方共涉及62种炮制品,其中使用较多的前5味见表1。

2.4 炮制方法统计 两家医院所使用炮制方法共有24种,前10种见表2。

3讨论

有报道张仲景的《伤寒论》载112方,共用83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563次,其中315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其中甘草入方83个, 81方用“炙品”,仅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的甘草汤(单方)和桔梗汤重用生甘草[1]。本文对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和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说明古代医药学家非常注重使用炮制品,尤其注重使用炙甘草。通过对甘草的生用和炙用,使生泻熟补,充分体现了依法炮制与辨证论治的密切关系。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92-02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熟悉中药饮片的性状、特征及临床应用,目的是培养具有传承与创新双重能力的高素质中药炮制人才。中药炮制学的课堂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其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教师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还关系到学生在今后进一步深造或工作实践中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中药炮制相关学习与工作。因此如何提高中药炮制学的课堂授课效果,值得各位教师重视、思考和探讨。笔者在高校主要从事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些感触与心得,今诉诸笔端,以期与前辈、同道共同探讨。

一、明确“现代中医药”条件下中药炮制学的学科特点

(一)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并以此理论来解释炮制作用[1],如某方某药用何种炮制品才能保证临床疗效?中药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用生品,取其气味具薄,轻清升散,和解退热的功效;在“柴胡舒肝散”中用醋炙品,其升散作用减弱,舒肝止痛力增强[2]。故必须具有中医中药基础理论知识;中药经炮制后会引起中药成分质和量的改变,也会引起药理作用的改变,因此需要应用中药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要判断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必须知道传统及现代的鉴别检验知识与技术,故必须了解中药鉴定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炮制又与制剂紧密相连,炮制是制剂的第一道工序。因此在学习本学科前,必须有相关的中医中药知识储备,并能灵活运综合地运用各门知识与技能。

(二)中药炮制学是一门既传统又现代的学科

中药炮制是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它随着中药的发现而产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基本就有了炮制的记载,这一传统制药技术几千年来是以中医临床疗效为基础的,是根据大量人体临床实践经验得出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的、有效的用药制药方法而逐步完善的,其内涵深厚。作为一门我国独有的传统的绿色制药技术,受法律保护,不得出口和转让,并于2006年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中药炮制学科发展方兴未艾,虽然与其他学科相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药炮制的历史较短[3],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目前中药饮片的生产基本全部工业化、现代化,中药炮制正在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科学研究的重点。

二、开课前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在头脑中有计划,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找到教学的方向感,在教学中有自信,授课时游刃有余。以下三个方面在开课之前需要认真准备。

(一)准备教材

目前就中药炮制学学科来讲,常用教材主要有“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等。被各个学校作为教科书使用的有4到5种。作为中药炮制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在授课前至少选取2到3种教材,进行认真研读,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学校情况和所教学生专业特点,选则最合适教材。也可以将你认为比较合适的作为主教材介绍给学生,授课时以此教材为主,教师在备课时兼顾其他教材的优点,融合到授课内容中。

(二)了解学生

“教学”一方面是教师“教”,一方面是学生“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是提高授课效果的前提。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储备,明确中药炮制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水平,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等情况,以便因材施教,确定授课时选择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撰写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是一个学时的教学方案,也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方案,还可以是一个章节的教学方案。授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及对学生的了解,认真撰写教学方案。

三、授课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

(一)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中药炮制学的课堂授课中大多数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被称为“填鸭式”教学,但它仍是一种不可完全被替代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中要讲究教授内容的有效组织,提高语言的精炼度与感染力,还要在讲授时适当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就某一题目展开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例如在讲炒黄药物时,向学生提出哪些药物的炮制体现了“生升熟降”、“生猛熟缓”的传统炮制理论,并鼓励学生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学生就可以从药物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对此话题进行充分发挥,对课堂上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作为课后作业,检索文献资料,在下一次课上进行解决。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授课效果。

(二)所授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药炮制学教学内容的讲授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与实际生活、社会现状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炮制的热情与积极性。例如绪论在讲中药炮制发展时,“现代是中药炮制的振兴与学科形成时期”,我们在教学时就会将目前炮制学科的发展状况、发生的与炮制学相关的事件引入教学,像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进行的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项目等等;在讲到“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时,就会向同学介绍现实生活中饮片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各论在讲到具体药物时,对于一些重点药物的讲解,也要联系实际,比如在讲“丹参酒炙”时,我们会向同学介绍“丹参滴丸”是第一个成功进入美国FDA的中药制剂,开创了中药制剂进入国际市场的先例。通过这些与时俱进的讲解,让学生对中药炮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炮制知识的积极性。

(三)讲授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辅助设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总论部分的讲授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药材、中药饮片及相关器物、人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神农尝百草图介绍炮制的起源;通过相关本草古籍、作者及一些盛药制药器物的图片介绍中药炮制的发展历程,加深学生对炮制的理解与认识,使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在各论讲述时,安排了中药炮制传统炮制方法的教学录像,形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学内容,如炒法中的清炒山楂、王不留行,蛤蚧烫阿胶;炙法中的酒炙当归、白芍,蜜炙甘草、百合;煅制白矾;蒸首乌及其他一些药物的炮制。这些教学短片的引入,弥补课堂单纯讲授的枯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授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中药炮制学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如中药材来源、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炮制品质量及成分功效的变化,现代药理研究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一一讲授,面面俱到。教师应在课后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有疑问的进行解惑,对想深入学习的给予鼓励与扶持,最大量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笔者根据中药炮制学的课程特点,及其在中药学专业中所占据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从对中药炮制学学科的认识、开课前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课后与学生交流互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加强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众所周知,中药炮制学的课堂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其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教师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还关系到学生在今后进一步深造或工作实践中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中药炮制相关学习与工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如何去提高《中药炮制学》课堂授课效果的思考,从而让此课程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龚千峰.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

[2]王延年,马跃平,侯柏玲,等.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实践[J].药学教育,2014,30(6):43-45.

[3]高慧.论提升《中药炮制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手段[J].医学教育,2009,38(10):132-133.

[4]张科卫.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若干途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8):43-45.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中医临床;炮制品应用;教学改革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之一,《中药炮制学》不仅是中药等专业本科学生的主干必修课,还应该在中医及相关专业增设该门课程。临床中医生应当系统掌握中药炮制理论,能够恰当选用各种炮制品。但现今社会分工趋细,医药“分家”严重,部分年轻的中医不会使用。

本文结合近几年我院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经验,及对三部古代医药学家的著作、广西南宁的两家医院的炮制品使用情况调查,探讨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 对三部古代医药著作收载炮制品的探究

1.1 研究方法: 对《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和《千金翼方》统计以下内容:①所载处方数量;②处方中用到的中药的种类;③所用中药交叉应用,先后总共出现的次数,其中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的次数;④甘草入方的次数,其中用炮制品的次数。

1.2 结果: 《金匮要略方论》载262个处方,共用186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972次,其中180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药物出现次数的18.5%,甘草入方89个,其中30个方用炙甘草;《金匮玉函经》载115个处方,共用86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547次,其中126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药物出现次数的23.0%,甘草入方69个,其中53个方用炙甘草;《千金翼方》载1990个处方,共用568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10593次,其中2541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药物出现次数的24.0%,甘草入方461个,其中424个方用炙甘草。

表1两家医院炮制品使用频率

表2炮制方法的应用情况

2对广西南宁两家医院中医处方炮制品的调查

2.1 研究方法: 近期分别对广西中医学院专家楼和广西民族医院中药房的处方调查以下内容:①抽取的处方总数;②所抽取的处方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的数量;③各种不同职称的医师开处方的数量;④各种不同炮制品出现的次数;⑤炮制方法的应用情况。

2.2 处方中炮制品使用结果: 前者处方共7416张,其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6181张,占处方总数的87.4%,每张处方中含1至9种炮制品;后者处方共657张,其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485张,占处方总数的73.8%,每张处方中含1至11种炮制品。合计两家医院抽取的处方共8073张,其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6966张,占处方总数的86.3%

2.3 炮制品使用频率较多统计: 广西中医学院专家楼含有炮制品的处方共涉及110种炮制品,广西民族医院含有炮制品的处方共涉及62种炮制品,其中使用较多的前5味见表1。

2.4 炮制方法统计 两家医院所使用炮制方法共有24种,前10种见表2。

3讨论

有报道张仲景的《伤寒论》载112方,共用83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563次,其中315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其中甘草入方83个, 81方用“炙品”,仅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的甘草汤(单方)和桔梗汤重用生甘草[1]。本文对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和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说明古代医药学家非常注重使用炮制品,尤其注重使用炙甘草。通过对甘草的生用和炙用,使生泻熟补,充分体现了依法炮制与辨证论治的密切关系。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药炮制; 质量标准; 炮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R94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27-01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又称炮炙、修事或修治。中药炮制对药物的主要作用有增加疗效、减轻毒副作用、纠性、纠味、保质、除杂、便于贮存等,其目的就是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中药饮片是中药汤剂起效的前提和基础,而中药炮制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

1中药炮制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炮制质量的下降引起饮片质量的下降,最终导致临床疗效的下降。

净制还比较粗糙。净制的目的是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但实际操作时炮制人员往往不够重视,炮制方法不当,该炒不炒,该制不制,这在农村基层表现尤为突出。一些商家和炮制单位从经济利益出发,为了降低成本,也会简化工序,导致饮片质量下降,本应炮制入药而使用生品的比比皆是,如白术、白芍直接水润切片,炙甘草、醋制元胡以生品代替等。炮制工艺不统一,各地用药习惯不同,南北差异较大,存在着严重的“各地各法”和“一药多法”的问题。生熟混杂,在一些清炒的种子、果实类药材中,往往混杂部分生品,这是不法商家为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在炒制品中故意掺入部分生品。或炮制人员责任心不强,在炒制过程中不愿及时翻动造成。

1.2专业人员匮乏,设备陈旧落后。

由于目前炮制加工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且往往被视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从而出现了中药炮制人员后继乏人的局面。加之各基层单位对饮片的质量普遍重视不够,经销商和药农常常使用未经培训的非专业人员进行炮制操作,极不规范,饮片质量可想而知。炮制设备的陈旧落后、生产方式的手工作坊式是中药炮制现代化的障碍之一,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炮制加工设备满足不了当前中药炮制的需要。

1.3管理体制不健全,造成流通领域的混乱。

饮片加工缺乏系统的管理是饮片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管理体制不健全,法规建设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管理渠道不畅。炮制研究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资金投入少,与中药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炮制研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进展相当缓慢。局部研究多,系统研究少,近几年中药炮制研究具有综合性实验研究增多的趋势,往往从化学、药理、工艺、质量等多方面综合性深入开展研究,但总的来说,由于重视不够,经费投入过低,大部分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内有关中药炮制研究的课题仍然极少,大量的炮制研究呈局部的、零散的状态,多数无力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单味研究多,复方研究少,成分研究多,药效研究少。

1.4实验研究多,生产、临床研究少。

因体制原因,使得愈精心炮制,经济亏损愈严重的现象普遍存在,生产部门无心也无力开展炮制研究。许多炮制研究的有益成果,迟迟得不到临床用药的认可和验证,临床上对炮制品的对比应用研究几乎为零。炮制研究以工艺为多,对于规范市场所急需的炮制品标准和辅料标准则研究较少。使药品监管部门无据可依,这对于中药炮制规范化是非常不利的。如何改进这些工艺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是中药炮制面临的重大难题。

2中药炮制研究的主要对策

2.1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关法规政策。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大至药厂、药品经销商,小至诊所、药农都可以进行饮片加工,中药饮片的炮制加工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所以,国家应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关法规,健全监督机制,提高药政管理部门和药品检验部门对中药炮制用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应用的监督管理。尽快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实行《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制度及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制度,提高饮片生产的准入门槛,扶持国有饮片生产企业,并规范、整顿现有的药材、饮片市场,严厉打击以伪充真、以次充好的违法犯罪现象。要制定相关法规,使中药炮制加工的管理和经营都有法可依。

2.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国家应从政策高度,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设置炮制专业、创办中药炮制刊物、普及中药炮制知识等来提高各界对中药炮制工作的认识,尤其是培养年轻中医师的炮制与方剂密不可分的意识。我国各中药高等院校应成为培养中药炮制专业人才的基地,应增设炮制专业,并在各中医药类专业中增加炮制课程总量,增设有关中药炮制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培养高等研发人才。同时,重视基础教育,办好中等专业,尽快为企业和医院培养一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员工,形成一个高、中、初级技术人员的阶梯队伍,并形成科研、开发、生产一条龙的体系。最后,还应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尽快改变当前中药炮制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

2.3采用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尽可能借助其他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采用多学科的系统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尽管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炮制处于一种被淡化、忽视的境况,但这种境况也在逐渐有所改观。建立中药炮制生产新体系,提高本学科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为宗旨。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中药炮制的美好希望和前景。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日益推进,为适应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中药炮制的手工作坊式加工形式将逐渐为工业化过程所替代,这其中必然会导致中药炮制方法的变化,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随着科技水平及中药制药的发展,中药炮制将逐渐完成其从宏观到微观,从模糊到精确,从单一到系统,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化。

参考文献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14篇

本文结合近几年我院开设《临床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经验,及对三部古代医药学家的著作、广西南宁的两家医院的炮制品使用情况调查,探讨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对三部古代医药著作收载炮制品的探究

1.1研究方法:对《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和《千金翼方》统计以下内容:①所载处方数量;②处方中用到的中药的种类;③所用中药交叉应用,先后总共出现的次数,其中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的次数;④甘草入方的次数,其中用炮制品的次数。

1.2结果:《金匮要略方论》载262个处方,共用186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972次,其中180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药物出现次数的18.5%,甘草入方89个,其中30个方用炙甘草;《金匮玉函经》载115个处方,共用86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547次,其中126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药物出现次数的23.0%,甘草入方69个,其中53个方用炙甘草;《千金翼方》载1990个处方,共用568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10593次,其中2541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药物出现次数的24.0%,甘草入方461个,其中424个方用炙甘草。

表1两家医院炮制品使用频率

表2炮制方法的应用情况

2对广西南宁两家医院中医处方炮制品的调查

2.1研究方法:近期分别对广西中医学院专家楼和广西民族医院中药房的处方调查以下内容:①抽取的处方总数;②所抽取的处方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的数量;③各种不同职称的医师开处方的数量;④各种不同炮制品出现的次数;⑤炮制方法的应用情况。

2.2处方中炮制品使用结果:前者处方共7416张,其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6181张,占处方总数的87.4%,每张处方中含1至9种炮制品;后者处方共657张,其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485张,占处方总数的73.8%,每张处方中含1至11种炮制品。合计两家医院抽取的处方共8073张,其中含有炮制品的处方6966张,占处方总数的86.3%。

2.3炮制品使用频率较多统计:广西中医学院专家楼含有炮制品的处方共涉及110种炮制品,广西民族医院含有炮制品的处方共涉及62种炮制品,其中使用较多的前5味见表1。

2.4炮制方法统计两家医院所使用炮制方法共有24种,前10种见表2。

3讨论

有报道张仲景的《伤寒论》载112方,共用83味中药,交叉应用,先后出现563次,其中315次用脚注形式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其中甘草入方83个,81方用“炙品”,仅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的甘草汤(单方)和桔梗汤重用生甘草。本文对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和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说明古代医药学家非常注重使用炮制品,尤其注重使用炙甘草。通过对甘草的生用和炙用,使生泻熟补,充分体现了依法炮制与辨证论治的密切关系。

中药炮制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中药炮制学;中药学专业;教学设计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2015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本科中药学专业质量国家标准》的规定,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毕业生[1]。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针对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中药炮制学》课程目标是着眼中药学专业,培养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要求学生掌握传统中药炮制理论和炮制技术,掌握炮制原理,构建中药制药、新药研发思路。《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学位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更好的了解中药、掌握中药,便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更好的进行中药生产、加工与研发。

2进行有效学情分析

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3]。掌握学生的背景专业知识,知识构架与专业培养目标,除此之外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模式与就业意向,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的调整[4]。

2.1了解学生学习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药传统技艺兴趣浓厚,然而对常见炮制方法掌握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中药炮制经验,尤其是对成品性状把握不够。课程组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侧重中药炮制技艺中影响成品性状的注意事项,中药炮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点以及在炮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通过实验课教学,老师示教,学生实操,使学生掌握药物的炮制方法。此外,学生对炮制原理的掌握,尤其是对传统中药炮制原理掌握、理解不够。教师在讲解时应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相关中医学科的背景知识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2.2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中药炮制》课程针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与改革实践已开展,同时中药炮制学也进一步细分化为临床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化学等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造教学队伍和教师知识的“升级版”。作为青年教师,更应当加强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如与《中药炮制学》联系紧密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药理学》等内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将上述知识内容有机的融合到课程设计当中,将会起到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5]。

2.3做好教材选用工作

目前就中药炮制学学科来讲,常用教材主要有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划教材、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等。本课程组在教材选用方面,选用最新版本国家统编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由龚千锋教授主编,并且能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同时,课程组老师拥有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药炮制学》规划教材、中国科技出版社的《中药炮制学》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药炮制学》教材,进行集中备课时认真研读,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和特点,融合到授课内容中。

3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的能否达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围绕“三个目标”和“三个层次”进行合理设置。

3.1设置“三个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其在设置时除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外,还应体现重点和难点。以“蒸制何首乌”教学单元为例,将知识目标设定为:掌握何首乌的蒸制方法,何首乌蒸制前后药性的改变,制首乌“乌须发、益精血”的科学内涵,熟悉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了解熟地的现代产业化炮制方法。能力目标设定为:通过对何首乌蒸制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及生熟何首乌的临床功效,能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合理使用炮制品。同时,学生还应了解何首乌炮制现代研究概况,具备一定的文献综述能力。情感目标设定为:①通过对何首乌蒸制的学习,培养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中药炮制的兴趣,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用以指导临床开具处方及鉴别中药饮片,熟悉中药炮制研究的基本思路。②通过讲解何首乌的蒸制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项、炮制原理、炮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中药炮制研究基本思路,使学生认识到中药饮片“生熟异治”的重要性,炮制对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和炮制对用药安全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对中药炮制学的学习兴趣和深层次思考,激发学生对中药炮制的学习热情,巩固其专业思想,培养中医药思维。

3.2着眼“三个层次”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同行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过程应着眼“点、线、面”三个层次展开[6]。3.2.1点设计用图片导入、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示讲授“蒸制何首乌”的教学内容。开篇展示学生两张何首乌图片,以问题“能乌须发的何首乌是哪种?”为导入点,展开课堂教学。从何首乌的炮制历史沿革,到何首乌的蒸制方法(包括炮制辅料、操作注意事项、现代工艺参数);讲授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功效、适应症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在教学主体内容讲解过程中,可穿插适当案例和中医药理论,强化中医药思维,指导学生掌握何首乌蒸制的方法、炮制原理和药效作用。此外,结合课下自主学习任务的拓展,延伸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文献整合、实验设计等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上述点设计,可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可以讲述何首乌蒸制的整体知识框架,能够运用思维模式图来理解、记忆何首乌炮制的知识脉络;②学生能够掌握何首乌的炮制方法、炮制辅料、炮制注意事项、炮制原理、现代研究等,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意见,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3.2.2线设计①将“蒸制”章节项下的其他药物的蒸制方法与本教学单元“蒸制何首乌”的炮制方法进行横向比较,使本章节内各教学单元不同药物的蒸制方法形成“线”,如地黄的蒸制、黄芩的蒸制、黄精的蒸制等药物炮制中都运用到“蒸制”这一常用的炮制方法,在学习各个药物的炮制方法时,要注意到各个药物炮制方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区别点和联系点,各教学知识点相互关联,形成课程内的“知识线”。②在讲授“何首乌蒸制”这一教学单元时,要用到学生前期学到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内容,还要用到后期中药药理学学科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应将上述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形成各课程之间的“课程线”。③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何首乌的炮制”对实验动物的“补肝肾、益精血”的影响实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的科研思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通过上述线设计,可达到如下教学目标:①学生能归纳比较不同药物的蒸制方法、炮制辅料和炮制原理,并且能记忆重点教学内容。②学生能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炮制原理,训练科研思维。3.2.3面设计将本教学单元所讲授的“炮制改性”这一中药炮制原理与药物化学中药物的结构修饰改变药物功效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中药炮制的优势,培养中医药思维,鉴定中医药信念。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炮制虽繁不能减人工”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面设计,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深层次思考。

4妥善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将“一特色”、“双思维”、“多方法”并重。4.1教学内容上应突出“一特色”,注重“双思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突出课程特色。《中药炮制学》的教学重点仍然在于其特色———炮制。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炮制”为重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应围绕炮制理论、炮制方法、炮制原理、炮制研究等几方面内容展开。同时还应穿插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知识,讲解中药炮制原理,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7-8]。如:在讲授何首乌的炮制原理时,因生何首乌具有泻下作用,需要与黑豆汁进行拌蒸后泻下作用消失或减弱,产生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这与中药炮制理论“生泻熟补”相一致,同时我们引入“五色养五脏,黑色入肾经”、“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等中医药理论,在传统中药炮制层面揭示其中药炮制原理,然后结合现代研究结果,制首乌泻下作用消失,产生能提高实验动物造血功能的作用,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揭示了何首乌炮制的科学内涵。4.2教学方法上应运用“多方法”,使用“多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同时,逐步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角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PBL法、“三明治”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运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9-10]。同时,学生采取课堂听课,课下“基于主题”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行。在课堂讲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辅助设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神农尝百草图介绍炮制的起源;通过相关本草古籍、作者及一些盛放药制药器物的图片介绍中药炮制的发展历程,加深学生对炮制的理解与认识,使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