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贷论文范文

校园贷论文范文

校园贷论文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贷 网贷平台 互联网金融 新形势

“互联网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层次,在这场互联网大潮中,校园贷平台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借贷业务相结合,极大地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在政策驱动下,各校园贷平台有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但网络借贷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逐渐重视,各部门相继发文要求对网贷行业加强监督管理。在今年下半年,火爆的校园贷市场急转直下,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很多学者以规范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为目的作文,鲜有对新形势下校园贷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促进校园贷行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大学生群体为目的,通过以当代大学生校园贷为对象,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校园贷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大学生财商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校园贷的若干建议。

一、校园贷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校园贷的发展现状,本文借助于问卷星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基本情况作了简单调查分析。调查期间为2016年11月13日至2016年11月20日。截止调查期间,共收到126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南民族大学本科生,涵盖不同院系和不同年级,主要包括财经类和非财经类群体,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均有所涉及。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代表性和合理性。下面从专业群体、大学生收支现状、贷款平台和贷款目的四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校园贷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群体对校园贷的态度

大学生群体作为校园贷的直接用户,其态度决定了校园贷的发展空间。问卷从是否财经专业设计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的专业对校园贷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所学专业对其态度影响并不大,但无论是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还是非财经类的大学生,仅22.22%对大学生使用校园贷持反对态度,绝大部分持中立或支持态度。自2009年银行收紧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来,大学生消费信用借贷一直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校园贷的出现与兴起弥补了市场空缺,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

(二)大学生生活费收入水平

大学生的收入水平现状,即月生活费的多少,是决定其使用校园贷进行借款消费的内在原因。如图 2反映,71.43%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2000元之间,还有部分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这笔资金并不能支持其旺盛的消费能力。校园贷便是一个能很好地满足他们消费需求的平台,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校园贷款会是刚需。

(三)校园贷平台使用概况

学生群体对各校园贷平台喜好以及使用目的分布是确定校园贷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据图3,在所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 有近一半(48.15%)的大学生使用的是传统电商平台所提供的校园贷业务,只有29.63%和22.22%的大学生分别使用的是分期购物平台和网络信用贷款平台所提供的校园贷业务。使用比例最高的传统电商平台主要有支付宝的“蚂蚁花呗”和京东的“京东白条”,它们规模大、利率低、信赖度高;以“趣分期”和“分期乐”为代表的分期购物平台在多轮融资后也初具规模,但利率较高;而网络信用贷款平台则名目众多,虽然现金贷款更加方便,但利率、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畸高。这表明,在校园贷市场中,大学生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合理的收费水平是校园贷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四)校园贷使用目的概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过校园贷的大学生中, 58.62%的目的为购物,6.90%为旅游,13.79%为学习。从数据上看,目前大学生使用校园贷主要是为了购物。这也为校园贷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校园贷细分市场中,购物贷款是主流,其他各类消费类型也极具有发掘潜质。

二、校园贷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存问题

虽然校园J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2016年3月河南郑州某大学生因借贷过多,最后不堪重贷在青岛跳楼自杀,随后又接连曝出的暴力催收、裸贷等恶性社会事件。该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关于校园贷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不少专家学者向国家有关机构建言献策,以规范校园信贷的发展。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也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份),上海、重庆、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相继颁布地方上的自律性法规以响应教育部和银监会的号召。社会舆论的一边倒,校园贷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高速发展后的校园贷坏账不断增加,高坏账率问题开始凸显。与此相对应,在近期有多家校园贷平台或宣布关闭或表示转型。

(二)原因分析

1、市场混乱,社会形象差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现有法律法规体系、金融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空白,相关的制度约束仅限于各基本法律的部分条文,缺乏成体系的约束,现在仍以行业自查自纠为主。所以校园贷市场现处于“无准人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状态,行业发展良莠不齐。近期,各大媒体对校园贷所引起的校园恶性事件报道也随处可见,校园贷几乎成为众矢之的。

2、注重短期效益,风险控制不到位

校园贷平台无需繁琐的征信认证和财务证明、具有高授信额度的特点。而且为了争夺市场,部分校园贷平台还不断放宽借款条件,只需大学生出示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贷款。但大学生一般无固定工作且生活费普遍较低,其贷款风险较大。此外,我国征信系统不完善,大学生信用信息缺失,各网贷平台之间没有统一的客户信用共享体系。部分大学生可能同时在多个平台借贷,远远超过自身还款能力。

3、大学生群体不成熟

相对社会人,大学生较为单纯、拥有较好的信誉。但因为大学生涉世不深,对自身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可能拖延还款,甚至拒绝还款;而且大学生的消费自控力差,信用状况也参差不齐。此外,大学生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缺乏延续性,每年都有一届毕业生离开校园,新的大学生用户又需要高成本去获取。

三、完善校园贷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规范市场秩序,重塑社会形象

一方面,针对市场混乱现象,建议有关部门应尽早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度层面上积极引导规范校园贷的发展。首先要对网贷公司的设立提高门槛,加强对网贷公司的市场准入资格审查;其次是规范借款程序,提高违法成本,对于各种标准划好红线,规定利率限额、信用条件限制,明确合法、违法的情形;最后是明确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加强执法合作。

另外一方面,校园贷企业需要做好公关工作,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对于现阶段已经出现问题的校园贷,要积极解决、及时回应,树立良好的行业公众形象;对于整个校园贷行业的未来发展,要制定行业间自律规范,避免恶性竞争。此外,还可以多渠道投入广告,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对校园贷的正确认识。

(二)完善征信体系,提高风控能力

首先,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征信管理。在“互联网+”的时代,各大高校已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大量体现大学生信用水平的数据已经存在,如在校期间所获奖惩,学费等相关费用拖延情况等。此外,网约车的违约情况、支付宝的使用情况等社会活动数据也是可视为综合考量的信息。网贷平台可以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按一定权重比例来确定大学生授信额度。

其次,需要建立行业间统一的信息共享制度。不久前,以分期乐、爱学贷、优分期为代表的几家主流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平合向行业发出自律公约倡议书,并成功组建了校园信用联盟、初步建立了恶意套现等不良行为“黑名单” 共享机制。为促进行业健康稳健发展,该共享机制可在整个网贷行业推行。

(三)提高大学生财商,增强消费黏性

各高校应将大学生的财商教育纳入教学安排之中,将其中一些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避免大学生盲目借贷,盲目消费。大学生自己也应该主动学习金融理财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将来一般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培养大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校园贷的习惯,增强消费粘性。校园贷平台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市场,在大学生将来步入职场后,依然可将其作为服务客户,发展其他拓展性业务。

四、结束语

校园贷的出现与发展是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必然产物,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其创造了不断完善的条件。虽然当下校园贷引发了一些社会事件,但只要范好市场秩序,控制好放贷质量,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财商,校园贷就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弥补市场空缺,充分发挥资本的经济效用。经过了几年的迅猛发展,现在是校园贷市场的转型期,各校园贷平台应把握好机遇,适应时代要求,积极转型,更好的服务大学生群体。

参考文献:

[1]张吉利.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商,2016(07)

[2]蔡昌达.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以高校学生贷款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08)

[3]杨阳.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校园贷款[J].广西教育,2016(04)

[4]瞿婵.论校园借贷消费的法律风险及规制[N].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7)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贷 网贷平台 互联网金融 新形势 

“互联网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层次,在这场互联网大潮中,校园贷平台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借贷业务相结合,极大地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在政策驱动下,各校园贷平台有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但网络借贷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逐渐重视,各部门相继发文要求对网贷行业加强监督管理。在今年下半年,火爆的校园贷市场急转直下,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很多学者以规范野蛮生长的校园贷平台为目的作文,鲜有对新形势下校园贷发展现状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促进校园贷行业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大学生群体为目的,通过以当代大学生校园贷为对象,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校园贷在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大学生财商等角度提出了发展校园贷的若干建议。 

一、校园贷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校园贷的发展现状,本文借助于问卷星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基本情况作了简单调查分析。调查期间为2016年11月13日至2016年11月20日。截止调查期间,共收到126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中南民族大学本科生,涵盖不同院系和不同年级,主要包括财经类和非财经类群体,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均有所涉及。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代表性和合理性。下面从专业群体、大学生收支现状、贷款平台和贷款目的四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校园贷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群体对校园贷的态度 

大学生群体作为校园贷的直接用户,其态度决定了校园贷的发展空间。问卷从是否财经专业设计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的专业对校园贷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所学专业对其态度影响并不大,但无论是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还是非财经类的大学生,仅22.22%对大学生使用校园贷持反对态度,绝大部分持中立或支持态度。自2009年银行收紧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来,大学生消费信用借贷一直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校园贷的出现与兴起弥补了市场空缺,迎合了大学生的需求。 

(二)大学生生活费收入水平 

大学生的收入水平现状,即月生活费的多少,是决定其使用校园贷进行借款消费的内在原因。如图 2反映,71.43%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2000元之间,还有部分大学生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这笔资金并不能支持其旺盛的消费能力。校园贷便是一个能很好地满足他们消费需求的平台,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校园贷款会是刚需。 

(三)校园贷平台使用概况 

学生群体对各校园贷平台喜好以及使用目的分布是确定校园贷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据图3,在所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 有近一半(48.15%)的大学生使用的是传统电商平台所提供的校园贷业务,只有29.63%和22.22%的大学生分别使用的是分期购物平台和网络信用贷款平台所提供的校园贷业务。使用比例最高的传统电商平台主要有支付宝的“蚂蚁花呗”和京东的“京东白条”,它们规模大、利率低、信赖度高;以“趣分期”和“分期乐”为代表的分期购物平台在多轮融资后也初具规模,但利率较高;而网络信用贷款平台则名目众多,虽然现金贷款更加方便,但利率、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畸高。这表明,在校园贷市场中,大学生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合理的收费水平是校园贷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四)校园贷使用目的概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过校园贷的大学生中, 58.62%的目的为购物,6.90%为旅游,13.79%为学习。从数据上看,目前大学生使用校园贷主要是为了购物。这也为校园贷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校园贷细分市场中,购物贷款是主流,其他各类消费类型也极具有发掘潜质。 

二、校园贷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现存问题 

虽然校园貸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2016年3月河南郑州某大学生因借贷过多,最后不堪重贷在青岛跳楼自杀,随后又接连曝出的暴力催收、裸贷等恶性社会事件。该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关于校园贷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不少专家学者向国家有关机构建言献策,以规范校园信贷的发展。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也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份),上海、重庆、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相继颁布地方上的自律性法规以响应教育部和银监会的号召。社会舆论的一边倒,校园贷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高速发展后的校园贷坏账不断增加,高坏账率问题开始凸显。与此相对应,在近期有多家校园贷平台或宣布关闭或表示转型。 

(二)原因分析 

1、市场混乱,社会形象差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现有法律法规体系、金融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空白,相关的制度约束仅限于各基本法律的部分条文,缺乏成体系的约束,现在仍以行业自查自纠为主。所以校园贷市场现处于“无准人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状态,行业发展良莠不齐。近期,各大媒体对校园贷所引起的校园恶性事件报道也随处可见,校园贷几乎成为众矢之的。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贷;高校;当代大学生

“校园贷”成为2016年最受关注的校园舆论话题之一。“校园贷”通常分为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分期购、花儿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如拍拍贷、你我贷等;三是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支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因为“校园贷”的“暴力催收”涉及面较广,除了对借款人本人实施暴力催收,甚至对借款人宿舍成员、同学、老师等人员施压,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秩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校园贷”引起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应全力配合,作出正确的应对机制,将非法“校园贷”抑制在萌芽状态。

一、当今高校“校园贷”的现况

“校园贷”在极短的时间在高校中快速蔓延,经笔者调查(参与调查学生1000人,共收调查问卷987份),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学生对“校园贷”的知晓情况、使用情况、是否愿意使用、通过何种平台进行使用、贷款用途、贷款金额和是否具有偿还能力等问题进行提问。

问卷数据显示,在被调查学生中,学生或多或少对线上贷款平台具有一定的知晓度,但对于其合法性和还款利息等并不了解,甚至有不少学生表示愿意使用贷款平台进行交易,更有五成以上的学生表示曾经通过“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支付宝借呗”等平台进行借贷,其中女同学占到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他们大多用来消费(包括化妆品、衣服、零食等),大部分学生表示具有偿还能力,也有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制力较弱、贷款数额较大,导致无力偿还。

二、当代大学生“校园贷”使用的现实问题

1、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消费能力较弱。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收入都来源于家庭的支持,作为借款人,他们并不具备独立的的还款能力,并且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契约意识不强。以上特点很有可能诱发贷款平台的“暴力催收”,继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2、“校园贷”贷款平台对贷款者身份确认的缺失,容易造成冒用他人身份进行贷款的现象。

3、“校园贷”具有低门槛,高利率的特点,大学生沉溺“校园贷”,不但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负担,也让自身心理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严重者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甚至选择结束生命等极端方式来面对巨额的贷款。

4、近年来,各个平台纷纷推出快速无抵押借款,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贷款平台和管理措施还不健全,学生分辨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弱,很容易陷入非法网贷的陷阱。

三、高校针对“校园贷”的应对措施

来势汹汹的“校园贷”,高校出台应对措施势在必行。

普及“校园贷”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校园贷”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并不清楚其根本属性和危害。涉及“校园贷”的学生甚至表现出侥幸或“天上掉馅饼”的态度,等到“暴力催收”时才认清“校园贷”的真面目已经为时已晚。所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贷”的性质、种类和还贷情况,是让学生远离“校园贷”最直接的途径。

建立学生良好的消费观,掌握学生的消费情况。高校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时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观念,避免出现从众消费心理,不攀比、不炫耀,尽量做到理性消费,结合实际量入为出。走入学生当中,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提炼重点关注学生,并持续关注。

建立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高校在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时应将“校园贷”列入重点,应教会学生如何避免高利率的贷款给自身造成伤害以及如何保证自身重要的信息安全。

重点关注产生网络贷款的学生,做好提前预防等工作。针对已经涉及“校园贷”的学生,要做好正确的疏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还款,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告知,对于没有还款能力的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密切关注,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四、总结

整治“校园贷”,高校治理仅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好的规范“校园贷”需要国家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加强网络贷款平台的行业自律,使其做到合法经营,促进网络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为大学生在校园学习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顾海亮.杜绝“校园贷”陷阱,构建高效和谐校园[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264.

[2]黄志敏.“校园贷”累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17.

[3]张吉利.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商,2016(4):203.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校园贷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25-03

近年来,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业相互竞争的焦点,校园贷这一新d产物也随之蓬勃发展。[1]自2009年以来,各种各样的校园借贷平台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年来“双十一”大热,更是为校园贷的迅速发展推波助澜。然而校园贷近期的负面新闻众多,为此我们必须先要去了解校园贷的使用情况如何。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南昌市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使用体验进行因子分析,希望能够了解校园贷的使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2]

一、问卷设计

(一)量表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了14个具有代表性的子指标对大学生校园贷的使用体验进行描述,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大学生校园贷使用体验量表评价体系

(二)质量检验

1. 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主要是检验调查数据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内部一致性这一信度指标,常用的是Cronbach’s AlPha系数,对问卷使用体验量表的14项进行初步信度检验:α=0883,问卷信度良好。

2. 效度检验

本文首先对调查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对于结构效度检验来说,KMO值为0840,大于05,同时Bartlett检验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认为该评价体系的内在效度较为理想。

二、校园贷使用体验因子分析

(一)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量表进行描述性分析,分别对量表中的14个题项求均值、中位数和众数可以发现:

(1)不担心泄露信息的均值仅为264,表示对“不会担心使用校园贷会泄露个人信息”这一说法介于比较不认同和一般之间,大部分学生在使用校园贷的过程中都会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这也恰恰是校园贷平台有待改进的地方。

(2)同学推荐使用、身边的人在使用、是一种新潮行为这三个变量的均值都略微低于3,这说明校园贷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潮流,自己选择使用也并不是受到了周围其他人的影响。

(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缓解资金压力和生活带来便利的认同度最高,其均值都接近于4。

(4)裸贷不会影响我使用、更愿意使用校园贷筹钱、会继续使用、会推荐同学使用这四个变量的均值都是在3以上,这说明外在因素对大学生使用校园贷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用过的学生更倾向于会继续使用。

(二)使用体验因子提取及命名

1. 使用体验因子提取

(1)可行性检验

KMO统计量的值为0840,接近于1,说明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同时, Bartlett检验的P值为0000,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该拒绝原假设,说明了此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2)提取公因子

表2中反映出了各因子能够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情况。根据提取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从中提取了四个公因子,其特征值的最初值分别为5648、1412、1334、1109,四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67878%,因子分析效果还算理想。

表2解释的总方差

2.使用体验因子命名

未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各个载荷值之间的差距不是很明显,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本文采用因子旋转的方法,使因子载荷值出现两极分化,经过旋转后的因子更有实际意义。

表3旋转成分矩阵

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载荷阵如表3所示,结合大学生校园贷使用体验的相关特征,由旋转结果可以得出:超前消费、缓解资金压力和生活带来便利这三个变量可以归为第一类,将其命名为使用便利因子;能维护自身利益、了解法规条例、不会诱导消费和不担心泄露信息这四个变量可以归为第二类,将其命名为使用安全因子;同学推荐使用、身边的人在使用和是一种新潮行为这三个变量归为第三类,将其命名为使用影响因子;裸贷不会影响我使用、更愿意使用校园贷筹钱、会继续使用和会推荐同学使用这四个变量归为第四类,将其命名为使用意向因子。

(三)校园贷使用影响指标分析

由因子分析结果可知,使用影响因子对大学生校园贷使用体验的影响最大,因此本文对使用影响指标做进一步的分析,同学推荐使用、身边的人在使用和新潮行为构成了使用影响指标。对于“同学推荐使用”“身边的人在使用”这两种说法,分别有248%、217%的大学生表示比较不认同,并且表示不认同的大学生的比例要高于认同的比例。对于“新潮行为”这一说法,有过半的大学生选择“一般”,在调查时有765%的大学生并不认为使用校园贷是一种新潮行为。

(四)校园贷使用意向指标分析

我们对使用意向指标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裸贷不会影响我使用、更愿意使用校园贷筹钱、会继续使用和会推荐同学使用构成使用意向指标,对于“裸贷不会影响我使用”这一说法,有449%的大学生选择“一般”,322%大学生的态度是认同,也就是此类事件并不会对大学生使用校园贷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更愿意使用校园贷筹钱”“会继续使用”这两种说法,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持认同的态度。

(五)校园贷使用便利指标分析

超前消费、缓解资金压力和生活带来便利构成使用便利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缓解资金压力”这一说法,有七成的大学生持认同的态度,仅有83%的大学生的态度是不认同;对于“超前消费”这一说法,表示一般和比较认同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297%、300%;对于“生活带来便利”这一说法,九成以上大学生的认同度在一般及其以上,仅有74%的大学生的态度是不认同。总体而言,大部分大学生都比较认同这三种说法,这也是校园贷深受大学生青睐的重要原因。

(六)校园贷使用安全指标分析

能维护自身利益、了解法规条例、不会诱导消费、不担心信息泄露构成使用安全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这四种说法,表示不认同的大学生的比例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对于“能维护自身利益”这一说法,有八成以上大学生的认同度在一般及其以上;对于“了解法规条例”这一说法,有570%的大学生表示“一般”,这说明大学生对校园贷相关的法规条例并不太了解;对于“不会诱导消费”这一说法,有接近四成大学生的态度是认同,即这部分大学生认为校园贷不会诱导自己消费。

三、对策建议

1. 对大学生的建议

(1)加强金融防范意识

大学生对“能维护自身利益、了解相关法规条例”这两个说法介于一般和比较认同之间,但是从近期发生的“裸贷”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实则缺乏这方面的认识。所以说在使用校园贷平台前,大学生要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金融防范意识,才能切实保护好自身利益。 [3]

(2)谨慎选择平台

对于个人信息,大学生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要盲目听信一些平台所推崇的零利率、低月息。如果确实需要通过校园贷平台借款,要选择可靠平台,详细了解其利率、还款期限、逾期后果等,然后再加以比较,选择合法的校园贷平台。

2. 对校园贷平台的建议

(1)借贷实行实名制

大部分学生在使用校园贷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担心信息被泄露,因为大学生使用贷款平台大部分都是在线上进行的。只需要个人信息即可贷款的方式,这显然是平台一大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建h平台实行借贷实名制,非本人不予贷款。

(2)进行信用评估再确定可贷金额

大学生的消费潜力巨大,但是又没有收入来源。所以在大学生借款之前,要事先对其进行信用评估,以此来确定可以贷款的金额。[4]合理数额内的借贷既能适当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又能促进校园贷平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

3. 对学校的建议

(1)加强校园贷等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

各学院应该通过“主题班会”“两微一端”、报告会、讲座、知识竞赛、横幅标语、海报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向学生普及金融信贷知识和网贷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要切实加强警示教育,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5]

(2)坚决抵制劣质借贷机构进入校园

对“校园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一说法中选择“比较认同”“非常认同”的人数居多。不得不说在便利性方面校园贷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校园贷门槛低,监管力度不够,因此学校应该坚决抵制不符合条件的借贷机构进入校园,坚决打击该类机构在学校内部的推广,联合学生共同抵制劣质平台进入校园。

参考文献:

[1]黄泽宇.互联网金融冲击带来的监管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6(15).

[2]陈文波.浅析校园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

[3]王久才,田金花.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5(16).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5篇

最近女大学生用借款的新闻被放大,做校园贷的互联网金融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为什么要说“再次”?因为在三个月前,就有一位男大学生假冒同学身份借款,欠下58万元巨款后自杀。基本相同的故事,加上“女大学生”和“”的噱头之后,终于搞出一个大新闻。

围绕这个大新闻有两个需要关注的问题:1.事件中的互联网公司到底有没有责任;2.校园贷业务会不会被彻底干掉。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提供借贷平台的互联网公司没有责任。这次的讨论实际上混杂了两类校园贷业务,一种是给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校园贷。自杀的男大学生就是在这类平台消费的。当然,说是消费,其实他是将贷款买的物品用于二手出售以换成现金.

另一种是撮合借贷的信息平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成人都可以在上面借入和借出,拍抵押的女大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平台上向其他普通用户借钱。

无论再怎么为校园贷模式挑刺,一个最基础的前提没法否认,那就是法律认可两个成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只要不超过法定利率的四倍就没问题。借款过程中确实很容易有各种问题,例如用手续费变相增加贷款利息,或者不情愿的胁迫,但是这些行为很难举证,就算被抓现行也不改变成年人欠钱该还的事实。

关于第二个问题,很多金融业老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校园贷当然有可能在合法的前提下被直接干掉。强调大学生作为成人应该承担责任是没问题的,为校园贷或某个人借贷平台脱责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金融行业什么时候可以不考虑最终后果的社会影响?

上至拿出熔断政策的证监会主席,下到鼓励贵金属交易平台的省级金融办,当结果产生严重社会问题的时候,再怎么解释执行过程合理都没有用。

校园贷这个行业最大的作死行为是,在金融这样一个讲稳定的领域里,专注发展大学生群体这个备受关注的不稳定因素,甚至敢动员更不稳定的社会闲散人员参与欠款追缴。

某租宝从一开始就号称自己是不一样的互联网金融,骗局败露后把整个P2P行业都拖进大坑。同样道理,不管现在这些做大学生市场的互联网企业是什么具体模式,逼出大新闻的结局只能是泥沙俱下,一起倒霉。

还记得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位男大学生吗?在新华网名为《警惕伸向“象牙塔”的金融黑手》一文中,死者的父亲认为,“如果社会贷款进入校园没那么容易,办理校园贷款程序没有那么简单,我的孩子也不会被高利贷逼死”。实际上,把人逼上绝路的真正黑手是,面对这帮不受监管的吸金势力,死者宁愿欠校园贷不还也不敢欠这帮人的钱。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校园贷;高利贷;不良诱惑陷阱

校园贷是针对大学生的一种金融服务,因其审核条件宽松,放款速度极快,又打着“无抵压、低利息”的口号,在大学校园这片沃土里滋长。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抽样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样本数据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近一成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占大多数,其平均贷款额度在3000元左右,而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3000万,校园贷款的潜在市场为数十亿的规模,这无疑成为了一道金融奇观,也成了各种网络借贷平台趋之若鹜的市场。

在笔者看来,因校园贷而发生的悲剧层出不穷,不断地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消费观,不断出现“裸条催款”、暴力催债、无力偿还高额债务而自杀的恶性事件,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校园贷的危害已不亚于高利贷。笔者这一论断看似危言耸听,却有现实依据。

一、其盈利模式相同

校园贷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收取手续费及各类逾期处罚金。据笔者收集的资料以及全国高校暴出的各类校园贷案例来看,打着低利息口号的校园贷产品其利息率本身并不高,但却有着高昂的手续费及各种逾期处罚金。

武汉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小周,通过某校园贷平台通过“裸条”的形式以零利息贷款5000元,在扣除了“审核费”、“照片保密费”之后,实际拿到手的钱只有2800元,按照贷款约定,需要在一周内还清,否则每周需要支付280元的逾期处罚金,直到还清为止。就算小周在7天内还清这笔5000元贷款,此时的实际周利率已达到了78%,转化为年利率却已达到惊人的4011%。根据我国法律,各类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年利率大约为24%,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其利息率的不透明和不明确就是校园贷危害事件的重要T因。

二、其放贷对象相通

(1)坚信我有能力还钱。不同的是传统高利贷人梦想着靠、赛马一夜爆富,而大学生大都是通过兼职来赚钱。现在大学生在校其间运用他们掌握的专业技术在社会是能够轻松拿到一份兼职工作,毕业以后找到正式工作后偿还贷款则更不是问题,而这洽洽却是问题所在。兼职越多,意味着你在校学习专业技能的时间越少,毕业找工作碰壁的机率也越大,另一方面兼职越多说明这一行业正在削减成本,无法承担全职薪酬和社会保障成本。

(2)放贷对象是一些自控能力极差却急于用钱的人群。不同的是通常意义上借高利贷的人普遍有、吸毒等不良恶习,辨识度极高,而使用校园贷的人群通常只是为了买奢侈品、高端数码产品等,难以准确界定。两者皆会因收入不能偿还贷款,进而走向以贷还贷的不归路,大都悲惨收场。

三、其贷款方式相近

简而言之即:无资产抵押,无担保借贷。只须提供身份证信息、家庭、同学联系电话、本人证件照片,签定一些暗藏有漏洞陷阱的借贷合同,即可通过审核,甚至有信用记录也可通过审核。信息不明确、程序简单化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无抵押借贷的特殊性,平台审核的不严谨都是校园贷危害事件的主要因素。

四、其催款手段相似

一旦贷款到期无法偿还,一些借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一些通过裸条借贷的,则会向学生周边的人发送等,给借贷人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提供另外的借贷平台,促使学生走向以贷还贷的不归路,出现了一开始借贷千元,辗转多个借贷平台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可以累计到几十万元的债务。以上种种形式,无不透露着高利贷的影子。其暴力催款手段是校园贷危害事件的重要导火线。

五、其社会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没有独立经济来源,支付能力弱是这一群体的特点。大学生消费意愿极强,在盲目追求新奇的数码产品及名牌奢侈品之下,银行信用卡又对在校大学生关上了大门,所以选择了所谓的“低利息”且借贷方便的各类校园贷。正因为以上原因,近几年全国各地高校屡屡出现因大学生不能正常按期还贷而产生高额逾期费用无力承担,最后走向了自杀的道路。

众所周知,高利贷的危害极大,世人皆敬而远之,而校园贷却是披着羊皮的狼。①校园贷更具有迷惑性。因校园贷经过各种形式的包装之后,伪装成分期贷、创业贷、助学贷、培训贷,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学生的视线。②易被不法分子冒名借贷。因各类校园贷平台只需要提供身份证等一些个人基本信息便可成功申请到贷款,这便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现实中借用培训、兼职、联谊等手段,盗取他人身份信息冒名借贷的案例数不胜数,让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无端承担经济损失甚至在银行征信体系中有不良记录。

六、结语

在超前消费和拜金主义的驱使下,让大学生变得有些空想不切实际,加之政府、银监会并没有对校园贷在动作过程中的合法性进行有效的监管,校园贷便成了一些不法分子谋取暴利的工具。另一方面,高校对暗藏陷阱的校园贷产品无法作出准确的界定,对校园贷平台又没有执法权,唯一能做的只是能加强学生的金融知识,普及各类校园贷的各类欺骗手段,除此之外无能力为。笔者认为,在政府、银监会没有合理、有效监管校园贷运作之前,应对校园贷进行紧急叫停,遏止校园贷悲剧再次上演。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R].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2015.

[2]顾海亮.杜绝“校园贷”陷阱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264-265.

[3]陆岷峰.高利贷盛行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N].南通大学学报,2012(5):110-113.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校园贷;信息泄露;监管;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44

1引言

2015年以来,趣分期、名校贷、分期乐等多家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信用贷款全面冒出。这些“校园贷”平台自我宣传主要是“无担保、宽审核、分分钟到账、免息”、申请门槛低等等。这些“校园贷”产品的共同特点就是:只要借款学生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等基本个人资料,就可以在“校园贷”平台上完成注册贷款。由此可知,“校园贷”大多具有申请方便、手续简单的特点。但是从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校园贷”也存在着审核信息不严谨、申请门槛较低、高利率、风险大等值得我们警惕的问题。2017年3月,湖南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以创业为名骗学生办理高额校园贷款。据该校的《关于李某案的情况通报》显示,涉案的校内学生达26人,每个学生被骗贷金额在1万元到7万元不等,涉案金额共计84.9396万元。目前李宁已经被刑事拘留。避免“校园贷”悲剧再次发生,推进“校园贷”P2P金融服务平台规范化运作,这已经成为高校、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校园贷”迅速发展的原因

“校园贷”之所以能被高校学生接受,且近几年以来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互联网金融推动了“校园贷”平台的迅速发展

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正式,互联网金融首次被纳入国家规划建议。“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类似于专门针对大学生的P2P平台,在国家“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再加之2009年银监会下发文件,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银行也随之停止了对在校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然而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仍然十分旺盛。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名校贷等新兴的、非银行的金融服务开始涌现,填补了这一市场。

2.2大学生消费欲望强烈,借贷需求旺盛

随着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崛起,大学生享受优质生活及追求时尚的愿望与不匹配的资金来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简单来说,他们超前消费的欲望比较强烈,收入来源主要是为数不多的生活费。攀比消费心理、模仿消费心理大大地刺激了他们强烈的消费欲望。只要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仍然强烈,“校园贷”就很难在高校中“销声匿迹”。

2.3放款门槛低

众多的“校园贷”平台,不仅加剧了行业内的“校园贷”竞争,也使得大学生进行校园贷款的门槛不断被降低。大多数“校园贷”平台对外宣传“无担保、宽审核、分分钟到账、免息、安全保密可信赖”。在校大学生仅需要在“校园贷”平台上提供学生证、身份证、户籍信息等基本资料,就能办理校园贷款。申请门槛低,手续非常简单,审核要求低。这样一来,一些经不住“校园贷”诱惑或者信贷需求旺盛的在校大学生就能非常轻易地贷到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校园贷款的风险。

3“校园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3.1涉嫌暴力逼债的问题

从裸条借贷到暴力催收,校园贷愈发“变味”。继媒体报道的女生裸借事件,又有媒体曝出云南红河学院的一名女生因借了“校园贷”未能及时还款,个人私密信息被公开在了学校贴吧上。采用在网络上公布借款人个人身份信息或者的方式来催还贷款的“网络催客”在“校园贷”的经营中已经屡见不鲜。在现实生活中,部分“校园贷”平台采用的催款方式,基本上是形式多样的威胁、恐吓甚至包括人身伤害等更为激烈的手段,迫使借款者举新债还旧债,从而极大地威胁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

3.2涉嫌非法经营的问题

即使“校园贷”放贷的利率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大多数“校园贷”平台的年利率仍然控制在20%以内,所以“校园贷”在目前法律上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但是,“校园贷”潜藏着一些风险,有的平台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如零首付、零利率等,实际上却收取各种名目的手续费。此外还故意隐瞒借款利率或者期限,这实质上就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题的规定》第28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3“校园贷”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

“校园贷”是以互联网为资源、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新型P2P信贷模式下的大学生金融服务,目前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并未依照金融行业的规范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校园贷”平台规范发展的关键和难点是网络是否安全,从现已发生的“校园贷”事件中,可以看出危及网络信息安全的要点有很多,比如技术原因、管理技术、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等。与此同时,申请“校园贷”贷款需要在校大学生提供学生证、户籍所在地址、学籍信息、身份证、父母联系方式等个人基本资料。这样一来个人身份信息非常容易被泄露出去,在校大学生极易处于弱势地位,从而陷入诈骗、欺诈等非法活动中,很容易触碰到法律“红线”。

4整治“校园贷”的建议与对策

4.1明确“校园贷”的监管主体,各部门实行联合治理

我国多年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分业监管,但“校园贷”平台尚未明确其监管的主体,所以大部分“校园贷”平台还处于灰色地带。“校园贷”平台与P2P信贷模式十分相像,但是却不一样,因为“校园贷”的目标群体是在校大学生。所以全国各个高校要迅速建立起校园贷日常监测机制,与此同时,也要尽快建立“校园贷”危机应对处置机制。教育部、各高校炔恳联系起来与银监会联合起来共同治理“校园贷”平台,应该尽快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联合管理“校园贷”平台。

4.2加快建设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

教育部、银监会等曾数次发文要警惕“校园贷”风险,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还是没能逃脱“校园贷”的圈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校大学生对于贷款的需求还比较旺盛的。要想在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政府应该发挥其经济职能,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无风险、渠道安全、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校园借贷服务。倘若是简单地提高“校园贷”平台进入门槛,减少“校园贷”平台的数量也只是无济于事。只要在校大学生还有借贷需求,“校园贷”平台仍会继续存在。所以,更加根本的途径是加快建设在校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除了大学生贷款,银行也可以为高校一些家庭贫困、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各类贷款,满足大学生的借贷需求。

4.3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使“校园贷”平台规范发展

“校园贷”没有任何理由成为法律监管的空白地带。在“校园贷”恶劣事件之后,政府紧急出台了文件来控制“校园贷”的风险。如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关于加强校园不良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但这些文件基本上都是涉及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加大在校大学生校园贷风险教育力度等有关内容,而针对建立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实时预警机制,及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诠释。“校园贷”的规范发展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高校、金融监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多部门的多方努力与配合,但是如今的缺陷是教育管理部门、高校、金融监管部门等机构缺乏监管“校园贷”的法律依据,在合格主体、执法依据上都存在瑕疵。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为治理“校园贷”提供法律依据,保障在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P2P网络借贷

如今,面对一些价格昂贵的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3C产品,很多大学生不再是“望洋兴叹”,而是通过分期付款、网络借贷等互联网方式提前享受这些产品,以满足消费欲望。

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些企业也灵敏地感觉到了大学校园市场的潜力,并积极推动校园信贷消费的发展。已有的校园借贷平台形式多样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为了探索校园信贷发展中可以实现的、更为合适的模式,也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选择借贷平台时辨识能力,本文在认识大学生消费信贷的现状基础上,分析目前校园借贷的优劣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以探索更有发展前景的校园借贷新模式。

一、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的现状调查与解析

随着信贷消费走入校园,大学生已经成为还贷一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校园贷款类平台呈爆发式增长,但由于监管不力、制度尚不完善、学生的自制力不足等因素,屡屡出现大学生受骗、钱财流失的案例, 因此,正确的认识互联网消费信贷带来的影响,并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学校所在地涉及武汉市、盐城市、南京市、普定市、镇江市等多个市区,数据来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月消费总额群体分布较为集中,贫富差距大

大W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于800~1200元和1200~2000元,低于800元或高于20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较少,但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少于800元,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方面正呈逐步拉大的趋势。与此同时,调查发现,学生间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差距大。大部分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与此产生强烈对比的是,贫困生的经济来源则大多来自于兼职或社会性补贴。

(二)贷款额度呈性别分化趋向,消费差异大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贷款额度明显高于女生,40.54%的男生需要的贷款的额度为5000元以上,而60.34%的女生所需贷款额度为1000元以下。

受男女性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贷款消费方面,男生多购买衣服首饰及电子产品,大多数女生则选择投入资金购买衣服及化妆品。

(三)借贷市场管理缺失,学生认知度低

现如今,市场中针对网络贷款消费的P2P平台已经超过千家,平台冗杂,大小规模不一,借贷周期、利率、额度等均不尽相同。大学生的贷款门槛低,但对贷款条款的认知度低,很多学生仅仅听过宣传,但对具体的国家政策全然不知,这导致了“还与贷”得不到平衡性保障,易出现经济纠纷,对部分大学生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扰乱大学乃至社会秩序。

(四)学生偿债能力不足,信贷环境混乱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月光族”的状态,金钱管理意识较差,与此同时,购物消费毫无节制,“贪图享受、提前消费”的观念也在大学生中间风靡开来,受畸形消费意识的误导,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无偿还债能力的情况下向网络信贷平台寻求贷款,以满足自身需求。信贷环境的混乱、市场监管的不足导致企业还款得不到保障、学生信用降低。

二、校园P2P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

根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3000万人,以人均借贷5000元来估量,校园借贷堪称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以网络为平台、独立于正规金融机构体系之外的个体借贷P2P平台大量涌入大学生市场,为大学生生活、创业等提供简单、快速、方便的贷款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大学生的资金短缺问题。

从2013年7月第一家校园分期出现开始,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校园借贷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大量风投资金参与到校园借贷平台的股权融资中,强大的资本推动校园借贷快速地被大学生认知并接受。

现如今,在校园借贷的快速发展进程中,P2P网贷平台顺应潮流抓住了机遇。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P2P网贷平台更将直面大学生群体,同时,随着大数据模型的不断完善,各平台之间也应该打破壁垒,共建针对大学生的征信体系和数据风控模型,完善平台的风控审核体系,共同维护行业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三、校园P2P模式现存的问题

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开始选择在校园内拓展其信贷业务, 推出各种专门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消费产品, 抢占校园消费信贷的市场。 在此过程中,虽然校园的信贷消费市场得到了开拓, 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市场准入的主体资格审查不够谨慎

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中小金融公司、借贷平台的资质审查问题;二是针对借款主体即在校大学生等金融消费者申请借款的身份、信用审核问题。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后者的规范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通过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向大学生提供 “裸条放款”,提供身份证和即可放贷。 监管的缺失, 准入门槛低正是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协议签订涉嫌非法经营的问题

虽然“校园贷 ” 类 P2P平台放贷的利率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 4 倍, 一般年利率也还控制在20 % 以内,因此,在法律上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但是,从相关报道看,实际情况是这些平台在收取约定的利息之外, 还会以罚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远高于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实质上就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贷 。

(三)存在虚假宣传欺骗诱导的问题

P2P平台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会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会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产生的额外金额,反而经常是以“零首付”、“零利息 ”等低门槛、低成本宣传广告进行欺骗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而消费欲望又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又有欺骗诱导交易之嫌。

四、校园P2P新模式的应对方法

针对现在校园P2P模式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立法机构应更加积极深入地参与进来。应加快规范金融消费市场立法的步伐, 明确各类金融主体市场准入资格,明确无效和可撤销的借贷合同的情形,明确司法救济的途径和方式。监管部门不仅对于平台要严格审核,还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形成统一的信用管理体系为了了解用户信用借贷记录和信用情况,降低借贷风险,规范市场借贷行为,让借贷行为实现良性循环,方便信贷平台在校园发展,让大学生的不良借贷适可而止,杜绝极端事件发生。

2. 学校方面应承担起准入的审核责任。对于进入校园的网络借贷平台,加强监管,为大学生借贷安全保驾护航。还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财商方面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普及正确的理财理念和基本的法律道德意识。

3. 平台开发者应避免模式上的同质化。开发者在设计平台运作模式时应该注重质量和个。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从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只有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业务和各类增值服务,才能保证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不断发展提高信贷产品的质量。

4. 校园借贷平台还可以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大学校园内的在线消费以及支付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因此在发展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借贷或分期服务,更能够被大学生所认可和信赖,在已有模式上寻找新突破。

在国家法律更加到位的保护下,在通过学校严格的审核与判断下,走进校园市场的借贷平台也并未必完全可靠,更加关键的还是学生个人的经济素养,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正确的的金钱观念、消费观念以及法律知识,运用自己的财商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借贷平台。

五、总结

P2P模式正在兴起阶段,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颖,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惯已经发生了改变,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校园信贷作为新兴潮流有广阔的需求和市场。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知虽然目前校园借贷平台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其前景是有发展势头的。未来是光明的,但发展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无论是对于监管主体还是借贷双方,本文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新对策都是有价值并且能够实行的。我们相信,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随着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校园信贷未来必将成为中小投融资者的广阔舞台。

参考文献:

[1]吕成羽,蔡倩,庞威龙.高校互联网信贷消费平台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6(11).

[2]周铭川.拿什么拯救陷入校园贷风波的大学生[N].新京报,2016-03-21.

[3]张吉利.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商,2016(26).

[4]王骄阳.高校学生校园信贷风险及防范对策[J].知音励志,2016(13).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校园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服务,已经风靡高校,但近年来有关校园网络借贷的负面消息频发,校园网络借贷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某高校为调研区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情况进行了了解,结合现实情况,从多角度分析校园网络借贷的现状,对校园网络借贷的现状和风险进行客观描述,总结校园网络借贷的特点,并剖析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和需求,发现无论是借贷平台本身还是大学生自身的不良消费习惯,都会促进一些不良校园网络借贷的发生。最后,我们从多方面思考,为控制不良校园网络借贷的发生和促进校园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网络借贷

2012年至2015年的四年间,我国大学在校学生数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到2015年止,已经达到了3647万人。这样广阔的市场及消费规模为网络借贷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6年,我国大学生的消费金额突破4000亿人民币,相比2015年增长了4.7%。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借贷平台越来越多。现在的年轻人主要以“90后”为主,他们在一个日新月异、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中长大,已经习惯了互联网生态,也更热衷于便利的电商消费模式。支付宝等移动支付与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出现,削弱了他们对货币的概念,使他们形成了敢于超前消费的前卫的消费观。大学生的这一系列特征促进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蓬勃发展。但是,由于法律的监管不严、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虚假宣传等原因,导致大学生过度借贷却无力还款,“裸贷”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极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本文以某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大学生网络借贷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校园网络借贷的特点,联系现实情况,对校园网络借贷的现状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剖析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和需求,从多角度出发,为防止不良校园网络借贷的发生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以促进校园网络借贷的健康发展。

一、校园网络借贷的起源及发展

校园网络借贷是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基础,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专门为大学生设计的一种贷款方式。P2P即“peer-to-peer”或“person-to-person”,意为个人对个人,“人人贷”是P2P网络借贷的简译。网络借贷在网上完成借贷交易,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并简化借款的复杂手续。

(一)校园网络借贷的起源

网络借贷起源于欧美,Prosper和Zopa分别是美国和欧洲最大的网络借贷平台,他们提供的C2C(customertocustomer)互联网金融服务,不需要银行的任何介入就可以实现客户之间的资金流动。相比传统的正式金融活动,C2C模式的金融活动显得更灵活,更具发展前途,成为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拍拍货是中国的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从2009年开始运营,如今已取得巨大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网络借贷平台越来越多,截至2016年底,上线运营的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超过2400家。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网络借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0638.72亿元,相比2015年全年网络借贷成交量(9823亿元)增长了110%。[1]

(二)校园网络借贷的时代背景

首先,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优的消费市场,市场潜力巨大。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以来,我国家庭最终消费保持连续四年加速上升,到2015年,我国家庭的最终消费额已超过了27万亿人民币。我国消费环境的逐渐发展是我国消费市场总额上升的原因之一。另外,拍拍贷、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平台的出现,也促进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同时,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变得更丰富,年轻人作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其消费增速远超家庭消费的增速。同时,年轻群体对互联网的高频率应用及网上交易的适应,也促进了网络借贷的发展。其次,传统金融无法覆盖大学生群体,互联网金融后来者居上。我国传统金融业不能覆盖类似于大学生这样既有信贷需要又市场广阔的群体,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白。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对这部分人群的信用水平进行鉴别,填补了传统金融行业的空白,推动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异军突起。校园借贷也牢牢抓住在校大学生这个庞大的信贷群体,逐渐迅速成长壮大。互联网技术与电商消费的发展,使大学生品牌意识和理财观念逐步增强,同时提高了对消费品质的要求。在当今时代,大学生更加渴望提高生活品质,消费行为得到升级。强烈的消费意愿加上没有过多可支配的收入,选择互联网金融服务成为了大学生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方式。数据显示,将近70%的年轻人都使用过分期付款,超过20%的人虽还未使用过分期消费但对其很有兴趣。

二、校园网络借贷现状及风险

(一)校园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校园网络借贷是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基础,专为大学生群体设计的贷款方式。投资人和贷款人通过P2P网络借贷中介,在网上签署协议,完成借贷,这样的贷款流程使贷款变得十分便捷。我国现在的校园网络借贷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为大学生提供分期付款功能的购物平台;二是P2P借贷平台,可为学生提供助学或创业资金;三是由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如蚂蚁借呗等。大学生只需在网上填写资料,通过审核之后即可申请贷款,操作方便,审核简单,形式灵活。[2-6]

(二)校园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

1.法律法规欠缺

目前,国家对校园网络借贷行业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该行业平台准入门槛低,既缺少行业标准,又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致使校园网络借贷在近年来频繁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监管工作缺位

现如今,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借贷并不陌生,但是,国家对此并没有做出过硬的规范与要求,加之搭建网络平台过程简易、投入资金少,从而导致了各种网络借贷平台的快速涌现。监管工作的不完善致使各种问题频发,例如,信贷额度不规范,利息制定不合理等。部分平台违规放贷,线下经营,收取高额服务费,把学生带入高利贷陷阱。[7-10]

3.行业缺乏自律

网络借贷平台没有规范的业界准则,缺乏行业自律性。部分平台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故意以借贷时间短、程序简化等条件来诱导学生进行网络借贷,[11-12]将学生带入利滚利的“高利贷”陷阱,使学生难以偿还。

三、校园网络借贷特点

(一)平台竞争激烈

在现如今的经济形势下,校园网络借贷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其与大型的传统电商企业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小型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获得外部融资显得十分关键,否则就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在竞争中惨遭淘汰。

(二)宣传推广力度大

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为获得市场,采取了多种推广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广告推销,如在大学生点击率高的网站对其借贷平台进行广告宣传。二是线下推广,通过发传单、贴广告等方式来进行宣传。三是采用招收校园的办法,在各个高校设置人推广并发展业务,根据其业绩支付一定的佣金。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校园的办法了解到借贷平台的。

(三)申请流程简单

网络借贷多采取线上交易的方式,在线提供从信息、材料审核到转账借款、利率计算、按期还款等服务。身份验证一般只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学生证等证件的电子材料,并不需要抵押证件,借贷周期短。

(四)授信额度不一

校园网络借贷中,大型借贷平台和小型借贷平台授信额度差别很大,大型借贷平台的授信额度普遍小于10000,小型借贷平台授信额度大小不一。另外,各借贷平台会根据对应的指标进行调整,比如,博士学历的授信额度比硕士大,“985”“211”高校的学生能获得比普通高校学生更高的授信额度。

(五)收取高额费用

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在借贷时收取的利息一般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平台还收取比例较高的手续费或服务费,当学生逾期还无法还款时,还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另外,有些平台为控制风险,还会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因此,虽然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利息设置看起来并未违法,但利息之外的费用十分高昂,这是网络借贷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

四、大学生网络借贷认知与需求分析

(一)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认知

1.大学生对校园网络借贷了解不深且接受程度较低

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不支持校园网络贷款的大学生占72.1%,表示中立的占23.18%,仅有4.72%的人表示支持。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只有9.01%的人使用过校园网络贷款,90.99%的人未使用过。与此同时,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反映自己身边只有少部分人使用过校园网络贷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借贷并未被大多数高校学生接受。

2.未使用校园网络借贷者的顾虑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未进行过网络借贷的学生比例较高,其中约16%的学生曾想尝试进行网络借贷,但因怕个人信息泄露和担心网络借贷平台的信誉等原因最终没有选择网络借贷。而有61.97%的学生没有网络借贷的需求,也表示对网络借贷并无兴趣。

3.贷款学生对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评价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半数进行过网络借贷的学生认为网络借贷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其中,28.57%的人认为这会使大学生忙于还贷,增加他们的生活负担,而14.29%的人的负担来自心理方面。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再次进行网络借贷时,52.38%的人表示不愿意。

(二)大学生网络借贷需求分析

1.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决定了他们的网络借贷偿还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支撑来源于父母,此外有2.65%的人是依靠亲友的帮助,这两类都可归为家庭提供,总共占比94.83%,这意味着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并不是依靠家庭获得的。同时,有26.45%的大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为自己赚取生活费。这两个事实表明,有一部分大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收入来源,即有独立承担贷款的可能,但大多数大学生不具备该能力。对于后者而言,借贷的利息最终会转嫁为家庭负担。

2.大学生资金短缺时的应对措施

对于资金短缺时如何应对,调查结果显示,有30%以上的学生选择向父母索要或者通过节约收集资金。尽管贷款平台具有放贷快、简便以及成交率大的优势,但选择网络借贷的学生不到2%。可见,大学生对网络借贷并不信任。同样,调查数据显示,绝大数学生认为网络贷款存在风险。因此,到目前为止,大学生对对网络借贷的需求十分有限。

五、存在问题

(一)平台风控能力不足

国内大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存在风控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意外发生的原因如下:一是网络借贷门槛低。一般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无需提供抵押或担保。二是平台资料审核不严格。校园网络借贷虽然实行了实名制,但身份证等个人资料有可能会被盗取,冒名贷款也时常发生。三是重复贷款。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并不审核借贷人的信用,导致大学生在不同平台重复贷款。四是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信贷不良率高。中国最大的网络投融资平台之一———“陆金所”的董事长计葵生曾表示,根据他们的数据统计,P2P平台不良贷款率在13%~17%之间。

(二)存在夸大误导性宣传

某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打着“零利息、零首付”的口号进行宣传,实则向借款人收取高额服务费来弥补“零利息”的损失,借贷的相关费用并未降低。“零首付”意味着借贷平台在发放信贷时,从借款人的贷款中收取20%的保证金,该行为实为变相收取首付,大部分借贷人难以区别这种概念。

(三)存在高利贷嫌疑

我国法律规定,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即年化利率高于18.4%)的贷款不受法律保护,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年化利率通常在10%左右,但如果把其他一系列费用算进去,大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都存在高利贷嫌疑。此外,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违约金换算成年利率也普遍高于18.4%,仍然存在高利贷嫌疑。

六、相关建议

鉴于目前校园网络借贷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净化网络借贷环境,促进校园网络借贷健康发展。

(一)加强大学生消费理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理智的消费观

学校在平时应多注重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正确消费理念,以避免盲目消费。第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消费动态,确保学生的消费正常、正确,对学生的超前、过度、从众等错误行为进行教育,并引导他们养成适度消费的好习惯。第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适当增加或削减学生的消费支出。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活动,让他们感受通过自身获得财富的喜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三,辅导员应及时发现校园内不良网络借贷的潜在风险,并通过电话、社交网络、校园广播等渠道向学生预警消息。第四,校方应通过讲座等形式来普及金融、互联网安全知识。加大对网络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网贷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加强金融知识学习,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政府应明文规定校园网络借贷的业务范围及互联网金融提供商的准入标准,使校园网络借贷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减少网络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政府应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个人借款额度提出明确限定,并健全督察体系,时刻监控校园网络借贷流程。最后,政府部门应坚持依法从严全面监管,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牟利者。

(三)确保监管到位

由于校园网络借贷为新兴产业,为了杜绝不法的网络借贷行为,监管部门应实时监控大学生的借贷行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宣传内容应通过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查,确保内容真实可信。另外,公安部门要对互联网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管。[13-15]

(四)强化行业自律

行业内部应签订自律公约,自觉遵守公约,杜绝虚假宣传、不良经营。同时政府要制定行业标准和自律惩罚机制,从而规范校园网络借贷行业,迫使不良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出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互联网借贷行业应运而生。2009年,银监会颁布相关文件,使得信用卡业务退出了大学生市场,面对我国数量庞大、购买欲望强的大学生群体,专门为大学生打造的校园网络借贷行业悄然兴起。该行业以其便利性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负面消息。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不仅收取高额的利息,而且还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从而把借款人带入“高利贷”陷阱。

不良校园网络借贷行为已经对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安全稳定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保护大学生群体,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设立监管机构,督促网络借贷行业强化行业自律。各高校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借贷行业发展前景乐观,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紫,钟鑫.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拍拍贷”“宜农贷”的案例分析[J].新金融,2015(2):42-45.

[2]唐宁.P2P:小额信贷的中国式创新[J].北大商业评论,2014(12):98-101.

[3]艾金娣.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2012(14):79-81.

[4]刘绘,沈庆劼.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52-59.

[5]陈宗元.探析第三方电子支付[J].金融科技时代,2012(7):58-60.

[6]包艳龙.P2P网络借贷平台衍生模式风险调查与分析———基于金融稳定的视角[J].福建金融,2016(2):44-46.

[7]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3(4):32-35.

[8]王艳,陈小辉,邢增艺.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12):46-47.

[9]汪志敏,刘晓冬.电子商务时代网上支付安全的分析与解决[J].中国商贸,2009(11):83-84.

[10]王梓淇.P2P网络借贷平台探析[J].时代金融,2012(8):38-40.

[11]张艳琴.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288-290.

[12]潘从武.校园网贷流行易纵容不理性消费[N].法制日报,2015-02-27(4).

[13]黄金亮.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1.

[14]宋传文.大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219.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校园贷;存在原因;传播;观念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其调查显示,在面临资金不足的状况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如果你是在校学生,只要在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大学生金融服务成了近年来P2P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类别之一。而本文则致力于对校园贷产生与存在条件的分析,以便于在根本上提出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的解决校园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校园贷”是在近两年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词语,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贷款平台,目前已经融入了很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仅仅凭身份证,学生证,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就可以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贷到一笔贷款。然而这种门槛极低的贷款方式,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高利率,高手续费,暴力催款等不正规的贷收款方式也导致了多起校园悲剧的发生。

一种现象的产生其背后必有经济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而我们只有弄清楚其背后的层层原因,抽丝剥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不禁反思,像这样对学校与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极大破坏的不和谐因素,又是如何产生与存在的呢?

一、校园贷的非正规宣传途径

在之前的某段时间里,各大校园,地铁站,商场等各种公共场合的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摆放满礼品的小摊位。路过的人只要扫码下载APP并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就可以获得礼品。没有人知道这个名为借贷宝的APP是做什么用的,但在礼品的诱惑面前,大家普遍选择了掏出手机…

如此强硬的财力攻势,背后到底是一个怎样庞大的势力,又有怎样精密的计划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如今校园贷势力愈发强大,其背后的利益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与前期那些投入相比,对于背后的操纵者自然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

而且传统的校园贷是指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这些全部都是从网购平台上衍生而来的。众所周知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是主力军般的存在,拥有庞大的数量。日常接触十分密切,当校园贷贷款方在这些软件上不断的普及与校园贷的相关内容,向大学生洗脑时,便有大量的对金融常识不甚了解并有超前购物需求的同学去接触校园贷。可当真的接触后才发现,什么低息低手续费全都是骗人的。

还有学校附近大街小巷随意可见的校园贷小广告,以及上网时突然弹出来的关于校园贷的页面信息,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校园贷越来越为学生群体所熟知。不断的扩大其受众群,完善其背后产业链,累积高额财富,然后再将大量的钱投入到宣传中去,恶性循环。也就是这样,才使校园贷这个词在短短的两年内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引起各方的密切关注。

二、当代大学生的超前消费观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3%的大学生选择校园贷是由于购物需要(买化妆品、衣服、电子产品等)。由此可看出借校园贷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由于超前消费,而并不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导致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会更加谨慎的考虑自己未来的还款能力,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却可以依仗着身后的父母,而肆无忌惮的做出一些他们无法自己负责的行为。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在使用校园贷的群体中,若还不上款,有高达百分之70以上的人会选择告诉父母,让父母为自己善后。这代人多为独生子女,其选择是与父母的溺爱与从小养成的观念所分不开的。但是为了买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者超出整个家庭能力范围的物品,欠下高额债务与利息,再让父母去善后,显然不是已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的正确做法。

这也是侧面证明了为何校园贷在网购平台上传播信息如此有效,能最大强度的诱导学生购买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物品。当然平台的信息输出自然是校园贷的强大推手,但是学生群体的消费观念也尤为重要。适度的超前消费虽然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作为还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群体来说,学会理财,合理的规划自己的生活费,适度消费才是适合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观念。

三、社会监督体系的不健全

校园贷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极其成熟的产业链,当然这其中有种种的不合理成分所存在,但由于发展迅猛,等大家反应过来时,这个行业已经日趋成熟。

曾有一个针对11家网络借贷及分期平台的调查,在这个调查中,只有1家平台的其中1个项目要求借款人是985、211院校的本科、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并且需要拿到offer才可,其余所有平台的申请资格基本上只有一个要求:“在校大学生”。

综合大多数情况来看:对于大部分校园贷来说,唯一的门槛就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这个门槛之低,几乎相当于没有门槛。而这些没有门槛的借贷,看似光鲜的校园金融,绝非“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般诗情画意。而是在背后用威胁、连坐等非常规手段来搞“风控”,本质上无异于高利贷,把一些大学生活活的逼上了绝路。

@样门槛低到不合理,对贷款人的审查方式极其不严格的贷款方式不仅存在还发展的如此迅猛,其中我们社会的制约与监督体系没有做到位,占了很大的原因。

这里的监督,不止是政府对放贷方的监督审查,也是学校对校园内猖獗的校园广告的管理打击,更是家庭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与监督。而正是因为并没有这样完整的监督体系的建立,对校园贷贷款公司的审核与考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漏洞,才使校园贷肆无忌惮的存在与校园之中。

四、解决方案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加以深层次分析,并提出相应方案对策,不能任校园贷继续疯狂的发展下去,给更多的大学生造成灾难。

学生个人加强自身正确消费观念的养成,理智消费。充分了解校园贷的相关知识,给自身以警醒,避免落入陷阱。

学校进行严密控制,避免校园贷肆无忌惮的“走”进校园。取缔学校内的各种校园贷机构,严禁校园贷广告在学校内投放。并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以及金融知识的普及,让其对校园贷有正确的认识,选择正规的贷款渠道来解决困难。

政府部门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对网络中虚假的广告宣传进行管控,以减少校园贷的传播。对校园贷的贷款机构进行必要的审核监督,确保其对贷款人严格的审核制度,以及合法的利率条件,保护好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从成因出发,全方位多层次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好校园贷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让恶性事件不再发生,还所有大学生一个和谐安宁的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卢艺方,段昕昕.“校园贷”现状调查及金融、法制监管建议――以河南四所高校和两所高中为例[J]. 时代金融,2016,(32):238-239.

[2]黎博,徐加宇.论校园贷风险防范[J].西部皮革,2016,(20):121.

[3]顾海亮.杜绝“校园贷”陷阱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264-265.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11篇

我们在引用他人的论点、数据等内容载录下来,在论文引用的地方标注出来,把它的来源作为参考文献列出来就可以了。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关于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张胜利.局域网内网格计算平台构建[J].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工业大学,2007.3.

[2]殷锋,李志蜀,杨宪泽等.基于XML的校园网格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12.

[3]殷锋.网格关键技术及校园网格应用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

[4]王海燕.基于.net的校园网格异构数据统一访问接口[J].计算机工程,2010.6.

[5]韩旭东,陈军,郭玉东,等.网格环境中基于Web服务的DAI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5.

[6]郑荣,马世龙.网格环境下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8,34(22).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霞,齐菊红.校园网安全防御体系的相关技术及模型[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1):122-124.

[2]智慧.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3):94-96.

[3]高杨.浅谈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4(11):135.

[4]樊建永,薛滨瑞.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在校园网络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

[5]李斌.学校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

校园网论文参考文献:

[1]沈卓逸.校园网贷规范发展策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812.

[2]包艳龙.“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征信,2016,(08):7375.

[3]谢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7374.

[4]林丽群.网贷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育探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4850.

[5]马俊.浅谈高校校园网的管理[J].长沙医学院学报,2008(7):93.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大学生;校园贷;网贷机构;商业银行 

借着国家推动“互联网+”政策的东风,金融搭乘着互联网列车飞速向前,校园贷业务也随着网贷行业的发展进入人们扬中。一方面校园贷业务可以平衡大学生资金短缺与超前需求间的不匹配问题,对金融机构库存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另一方面,校园贷的相关监管法规空白,行业建设不完善,校园网贷悲剧丛生。因此,本文将从校园贷整体的发展现状入手,逐步分析,总结得出可行的改进意见与措施。 

一、大学生网贷发展现状 

(一)起步阶段 

2014年,大学生网贷萌芽。分期乐、趣分期和爱学贷陆续宣布进军校园贷市场,在校大学生成为了网贷机构最大的潜在客户,一些网络贷款的盈利大约在7%~20%之间甚至更多。面对大学生如此广大的客户群,以及非常可观的利润,成百上千的校园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应运而生,校园网贷市场迎来爆炸式增长。 

(二)发展阶段 

2014-2015年间,网贷机构数目急剧增加。由2013年的600多家增长至1300家左右,增幅超过100%。随着网贷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校园贷行业也迎来了巅峰时期。2015年1月,爱学贷完成4000万元的A轮融资;3月,分期乐获京东集团战略投资;4月,趣分期宣布完成昆仑万维领投的1亿元D轮融资;8月,趣分期表示获得了蚂蚁金服领投的约2亿美元E轮投资;9月,爱学贷完成中银系领投的3亿元B轮融资,并获得中国银行50亿元授信。校园贷作为网贷的一张,2015年正是它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问题阶段 

在网贷机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日益繁荣之际,其潜在问题也逐渐暴露。据未央网于2015年5月26日的《大学生网贷现况简析》指出,截止2015年4月初,征诚征信研究部基于大数据技术统计得出,在25132个已经发生逾期30天以上的数据中,有3550人将欠款还清,还款率为15.24%。从具体金额看,逾期大学生的人均欠款总额为2992.46元,人均总罚息为963.73元,罚息占欠款总额的32.2%,并且逾期大学生的人均逾期笔数是3.91笔。而同时期的各种新闻媒体对于多起校园贷违规事件的报道也同样反映出校园贷问题日趋增多。 

(四)改革阶段 

2016年4月,银监会联合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贷款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校园网贷行业第一份正式的约束性文件出台。2017年4月,银监会发文《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2017年5月,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对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的开展,暂时交由商业银行进行操作。 

(五)发展趋势 

从目前来看,从事校园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网贷机构,二是商业银行。本文认为,目前“通知”指出暂停网贷机构进入校园贷市场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予各大网贷机构整改时间,最终有关部门会依照整改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取消这一禁令,放开校园贷市场。 

目前商业银行银行积极响应“通知”要求。2017年5月,建行和中行向市场推出其校园贷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该产品为纯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为1000元至50000元,年利率为5.6%期限灵活,可全额提现,在1年内随借随还,按使用天数计算利息;工商银行正与乐信集团旗下的分期乐联合开发一款“工银分期乐联名卡”,将于6月6日启动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大学等九所高校的线下试点。商业银行加入网贷行业的具体情况还有待观察。 

本文将根据目前最新的管理措施,本文在风险分析以及监管改进意见将偏向于分析商业银行,部分观点将围绕商业银行展开。 

二、风险分析 

本章将结合调查问卷中的有关内容,针对大学生网贷中的风险进行风险的定性分析,并分别从贷方与借方的角度进行阐述。其中借方部分专注于大学生在参与校园贷款时出现的各种风险,而贷方部分则根据通知要求,对目前提供校园网贷的金融机构——银行进行校园网贷风险分析。 

(一)借方风险分析 

1.信用风险 

校园贷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信用贷款,它面临的其中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在信用贷款中,借出方通过参考借入方的征信数据或者是在银行中的信用记录,从而确定发放的贷款金额。但是在校园贷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大部分大学生信用记录几乎没有,在各个传统的信用体系方面都难以获得其真实可靠的信用数据,缺乏对照,這就使得校园贷的信用风险难以可靠衡量。 

2.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不对称风险并非完全属于借方,在贷方也是有一定的存在的,贷方部分将会在下一节中继续介绍。由于网络贷款的特殊性,操作流程大部分基于网络平台,申请过程一般为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提交申请,经过贷款审核后发放贷款。在这一个贷款流程中,贷方所获得的所有相关信息来自于借方在申请时所提交的信息,由于网贷形式的隐蔽与不确定性,网贷机构难以得出准确的审核结果,这也是在部分校园贷案例中盗用信息贷款的主要原因。

3.偿还风险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部分不能提供稳定的还款资金,或者说现金流对于各项突发事件的波动性较大,很容易面临偿还风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偿付能力低。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集中在1300-1600元/月,而月消费水平也集中在1300-1600元/月,这就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除去兼职等方式获取资金外,每月的净现金流值较低。 

流动性低。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当大学生预计未来现金流出现短缺时,主要会采取打工挣钱、将个人资产变现或者向家人索要资金这三种方式来弥补。不考虑家庭补助的情况下,其他的诸如兼职、奖学金、助学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的方式在紧急情况下流动性不足,即使是变卖个人资产,必定需要一定的周转时间。在这一系列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偿还贷款时很可能面临流动性不足的情况。 

风险抵抗能力低。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每月可获取的资金较为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任何事故导致资金损失,将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每月预留的还款资金,导致资金链紧张,贷款偿付能力对风险的波动率高。 

(二)贷方分析 

1.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网络贷款中,贷款合同由贷方制定,而借方只能被动接受,基本上没有修改条款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贷方就有可能通过贷款合同中的某些条款,来达到对自己更加有力的局面。这就是贷方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在P2P校园网贷时期,网贷公司经常利用某些隐形条款为自己謀利。例如大部分网贷公司提供的利率为名义利率而非真实利率,而其他诸如采取不同的利息计算方式、收取服务费等等方式更是数不胜数。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经管类专业或者说是有专门研究了解过的大学生,很容易被对方所蒙蔽。 

2.资金风险 

在校园贷只能由银行参与的通知要求下,对于可能产生的校园贷违约情况,商业银行银行将面临着坏账导致的资金风险。现今的网贷采用P2P模式,网贷机构通过类似于证券化的操作方式,将网贷分散重组后提供给投资者。虽然机构不同可能具体操作不同,但是在面临贷款损失时,机构本身一般不会遭受很大的损失,然而这一状况在商业银行中完全不同。 

银行参与校园贷业务所用的资金是来源于储户在银行中的储蓄资金,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种负债,一旦贷款发生违约,银行将以股本权益弥补损失,增大银行破产风险。而另一方面由于政策与社会福利的需求,银行不能过高要求贷款利率,这就使得校园贷业务对于银行本身来说并不是好的投资。 

三、大学生网贷风险模型 

(一)传统模型 

传统的贷款风险度量模型主要基于贷款者的信用程度以度量贷款风险,如KMV、Logistic模型、Z模型及Zeta模型。这类模型或量化、或定性,但都认为在较高的置信水平下,贷款质量与贷款者信用程度呈正相关。这显然是有缺陷的。 

在贷款运营中,最终目标是还款,中介目标是信用。但是由于上文所述原因,在校学生群体的信用等级与还款能力之间的关联度小。大部分学生群体缺乏主动收入,其主要还款源严重依赖于生活费,一旦生活费出现波动甚至损失,贷款质量将迅速下降。 

一笔贷款质量的好坏只决定于未来真实现金流,即使是一笔长期贷款,只要未来现金流充裕,那么该笔贷款也是优质的。信用指标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真正决定贷款质量的,还是借贷者在贷款周期内(或稍长的一段时间内)的预期收入。 

(二)基于RAROC模型的贷款风险度量模型 

1.模型简介 

本模型从商业银行视角出发,基于贷款的资产类属性,参考RAROC模型,将校园网贷视作银行的一项资产,从银行收益角度分析风险。由于银行的投资是贷款额,收益是贷款者在贷款期限内偿还的各期现金流。若将贷款者在投资期限内所有的现金流入,都视作银行可获得收益,则认为: 

贷款风险率表示着贷款盈亏的不确定性,当r为负值时,有损失可能性,当r为正值时,有收益可能性,当r大于某一设定值(R)时,该笔贷款可以视为优质贷款。在这里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简单的公式计算出R。当r≤0时,拒绝放贷;当0

R=rf+rr 

在这里rf 表示近期的中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rr表示需要的回报率,由银行的总资产回报率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出,权重参考各银行的总资产。 

四、校园贷行业改进意见及措施 

在校园网贷初期发展阶段中,由于相关监管缺失,产生很多问题。基于上文分析,我们在信用评级、信息共享、激励机制、贷后管理、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六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一)基于模型构建信用评级 

目前校园贷存在着难以定量信用风险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的信用贷款信用评级方式(参考现有资金或者未来现金流),大学生网贷存在着其它的影响因子,需要针对性的添加到评级系统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上一章所给出的大学生贷款风险率的计算公式。以贷款风险率为核心,建立一个专门用于大学生网贷的信用评级体系,加入其它可能的外部因素影响(如:担保人)以及其它可以侧面反映出大学生信用的因素(如:奖惩记录),按一定量的权重加总求和后,对评分进行等级划分,构建出大学生网贷的信用评级体系,有针对性的对校园贷进行一个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 

(二)信息共享机制 

校园贷业务一直存在着的问题就是贷款人信息不能实现共享,这就导致了部分不法分子重复借款的现象。目前的网贷市场可以视为是一种OTC市场,由于中央清算所(信息共享)的缺失,交易都存在着信用风险。目前情况下,相比于网贷机构,银行之间存在着大量信息交流与业务往来,具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通过建立贷款人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很快确定贷款人的历史贷款记录、现有贷款金额以及历史操作行为,这样有助于避免恶意借贷导致的风险。 (三)奖惩机制 

在目前的银行校园贷产品中,贷款利率水平都是确定的,如建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年化利率为5.6%。由于逆向选择,这个利率是考虑了坏账下所要求的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信用良好借贷人的利益。所以在发放校园贷的时候,对于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大学生可以适当减免利息。对于有不良记录的大学生给予适当加息处罚。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引导大学生正视校园贷,培养对自身信用的正确了解与重视。 

(四)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指从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各项管理与服务活动,本文定义为由于贷款影响因素的变动而导致风险变化的管理活动。在校园贷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网贷机构难以通过贷款人进行贷后管理。这点可以参考工商银行试点与校方合作进行校园贷的模式,通过与学校建立溝通,通过学校获取大学生的相关信息,得知贷款大学生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前预测违约的发生,并及时对贷款进行管理。 

(五)行业自律 

网贷行业目前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管理之下,该行业协会于2015年12月31日获准组建,是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建立的部级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而到目前为止,网贷行业自身并没有成立一个组织完善的全国性官方协会,但存在着大量地区性的组织机构与社团,但都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只能提供有限的平台汇总信息,无法有效约束会员。通过加快官方的网贷行业协会的组建,可以加强对网贷行业的约束力,督促网贷行业正常发展,引导校园贷业务走上正轨。 

(六)政府监管 

虽然目前有关部门在逐步跟进校园贷改革,大量发文建议办法与管理条例,但目前为止还没能够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网贷机构管理办法,只能暂停网贷机构从事校园贷业务。这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降低了校园贷行业的不良影响,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校园贷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所以就现在这个阶段来看,政府加快网贷行业相应监管部门的建设,划清监管职权范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贷行业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校园贷业务才有可能重新开放给网贷机构进行操作,促进行业真正健康发展。 

五、总结 

当前国家政策对网贷机构开展大学生校园网贷进行限制,使得大学生网贷逐渐摆脱了原先市场秩序紊乱。但是大学生存在的超前的消费观、较弱的自身能力评估以及有限的资金来源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文经过一系列分析,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来对校园贷进行更好的管理,让更多大学生能够更安全,更方便的获得贷款,建立一个安全完善的校园贷行业。 

注:此文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421084] 

参考文献: 

[1]刘懿增.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10): 34-38. 

[2]蔡桂芳.浅谈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以拍拍贷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28):306-307.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校园贷”法律素养大学生教育

一、“校园贷”及其折射的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问题

(一)“校园贷”及其问题

当代社会,大学与社会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大学生群体亦呈现出了诸多个性化的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当下高校大学生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一般都年满十八周岁。在法律意义上来说,其应已经具有完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应该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而从社会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大学生还应当属于“大孩子”群体,具有“人大而心不大”的特征:较之于原来的中学生活,大学生外在的表现是年龄大、期望多,但是,这些大孩子们在社会经验、心智发展等方面还是不够完善,其仍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引导。因此,在社会生活的经济来源方面,青年大学生其主要还是依赖于家庭和父母,并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在大学生年龄增大的同时,其参与社会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空间不断扩大,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也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所以,当代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扩大的同时,其在创业、交往、培训等各类生活需求也在增加,相应地,其各类资金需求也在不断增多。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其在创业、培训、交往、消费等社会生活方面面临的资金需求问题是现实而具体的。早在2002年,我国就有商业银行开始尝试推行大学生信用卡,以期解决青年大学生面临的这些资金需求问题,从而也拓宽银行机构自身的业务市场。但是,在银行向大学生提供信用贷款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拖欠信用卡、违约的现象逐渐增多。这无疑对银行机构的业务安全及大学生的诚信履约问题,提出了巨大挑战。最终,银监会于2009年曾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进一步收紧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的业务,至此以后,已经少有商业银行再向大学生群体提供信用贷款业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对相关商业银行贷款的严格控制,无疑给借助互联网东风发展起来的校园网络贷款,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正规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是的严格审查、控制行为不同,非银行网贷机构打出了金融创新的名号,其推出的“校园贷”产品确实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便捷性的特征:许多非银行网贷机构“校园贷”在发放贷款时甚至不需要“面签”,不需要提供担保人的书面保证,不控制贷款用途,不采取风险管理等等措施,对青年大学生贷款条件的限制大大放宽。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而这一规模在2015年才260亿元。但是,“校园贷”在以美好面孔出现的同时,却也同时出现了诸如“套路”、“陷阱”等多方面的问题。在众多推出“校园贷”产品的平台之中,不能排除一些别有用心的放贷机构,本身目的可能就是诈骗钱财,专门寻找这些不经世事的大学生们下手。毫无疑问,面对这些缺乏自制力、风险意识不足的“大孩子”,放款贷款限制将具有极高的风险。随着“校园贷”的发展,“裸条借贷”、“高利贷”等问题也被频频爆出,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因此,一段时间以来,“校园贷”一词也似乎也完全“污名化”,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公众对其甚至出现了避之唯恐不及的感受。

(二)“校园贷”的治理

“校园贷”来势汹汹,国家已出台各类法律法规来规范其的运行。总体上看,相关国家监管机构对其采取的是“控”和“导”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校园贷出现的各种乱象,银监会和教育部曾在2016年多次发文进行整治,以严格控制和规范着“校园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不得向未成年学生发放贷款”等各类明确规定。但是,当前高校里确实有众多大学生存在创业、培训以及消费等现实的金融服务需求。相关政策如果一味地“控”而不“导”,必然会引起系列其他问题的出现。因此,监管部门除了政策上的“控”,对校园贷市场的规范也在采用“导”的方法。曾有观点认为,因为银行对大学生的信贷业务服务不到位,大学生就不得不找网络或者社会上的高利贷。对此问题,在国家相关监管机构的引导下,各大银行机构推出了相关“校园贷”的金融服务,例如,中国银行在华中师范大学首发了“中银E贷校园贷”产品,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分行推出面向全国范围的金蜜蜂校园快贷产品等。毫无疑问,更多的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迈入校园金融领域,为校园贷的规范化提供了可能。与网贷平台的校园贷产品相比,银行推出的校园贷在利率、费率上等方面有很多优势,其催收手段也更加温和,从而也更容易被借款人所接受。尽管监管机构密集出台了多种整治措施,但在2016年至2017年间,仍有众多因“校园贷”问题的产生的悲剧在不断上演。2017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三部门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至此,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力监管之下,备受争议的“校园贷”问题至此以后应该不复存在。

(三)“校园贷”问题反映的大学生法律素养问题

随着各类银行机构“校园贷”产品的出现以及监管部门暂停网贷机构业务通知的出台,由非银行网贷机构推出的“校园贷”或许会成为历史,但“校园贷”问题所引起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问题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应该说,“校园贷”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其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之间不无关系。2016年,新京报、名校贷等有关媒体和机构,曾对八万多名在校大学生做过专门的调查,让我们看看调查结果。“你知道校园贷的金融、法律风险吗?”,有六成大学生不知道;选择“清楚知道”的只占百分之四点零五。“你知道利率多少算高利贷吗?调查显示,知道正确答案的,只占百分之一点五。事实上,以上问题,应该是一些基础性的常见法律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的,才受法律保护;超过24%的部分,即为高利贷,可以拒绝支付。实际上,在“裸条借贷”中,放贷人对外传播借款人裸体照片的行为,首先涉嫌违反民事法律相关规定,属于侵犯借款人的名誉权及隐私权;另外,这种行为还涉嫌触犯刑事法律,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及敲诈勒索罪。“我又不犯法,学法有必要吗?”这是一些开始学习法律的人常有的疑问。确实,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在论及法律话题的时候,很多人会将法律同警察、监狱、法庭等等这些惩罚犯罪分子的国家机器联系起来。青年大学生尚未完全踏入社会,很多人也因此可能认为学习法律对大学生来说并无太多现实意义。实际上,今天的大学,与社会有密切联系。用一句时下的流行词来说,社会“套路”太深,大学也不例外。法治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正是要让大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和理解法律的本质,从而能运用法治思维来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其对于保证当代大学生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处于校园环境之中,自身违法的可能性小,因此没有学法的必要,显然是不够的。

二、“校园贷”问题对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的启示

毋庸讳言,“校园贷”敲响了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的警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类似“校园贷”问题的相关校园金融问题可能还会不断出现。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治素养教育,以正确认识和应对类似“校园贷”的各类校园金融问题:

(一)校园金融产品不一定违法,但大学生选择相关金融服务则应慎重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校园贷”实则为我国众多P2P网络贷款产品中的一个类别,其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年轻在校大学生群体。“校园贷”的出现,不失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金融创新。特别是在相关监管机构收紧银行对大学生的信用贷款而当下大学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却不断增长的社会背景之下,“校园贷”的出现,确实解决了不少高校大学生在创业、消费、培训等方面现实的金融资金需求。然而,大学生裸贷、自杀、离家出走等系列恶性事件的集中爆发,则使人们看清了“校园贷”的所具有的天然高风险属性。“校园贷”出现的诸多问题,固然有过去的监管措施不力、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备以及网贷机构不规范运作等方面的原因,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不足,尤其是在选择相关校园金融产品之时应加强识别能力。在2017年教育部等主管部门关于“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的通知之前,“校园贷”本身的存在并不违法。但是,同学们在选择相关校园金融产品时应慎之又慎。较之于传统银行借款需提供纷繁复杂的手续来说,许多借贷平台的不要书面保证、不控制贷款用途等等放款贷款限制的措施,实则隐藏着巨大风险。“裸条借贷”、“高利贷”等现象,正是属于打着“校园贷”的合法幌子而干着违法的勾当。对此,当代大学生未来在选择类似“校园贷”的金融产品时务必慎重,敏锐识别各类不法问题,要避免自己因一时之需陷入相关的借贷圈套。

(二)大学生应加强自律,并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规范是否能产生实际的社会效果,有待于其是否能被人们转化为内心的自觉并得到实际的遵行。随着相关政策法规及监管举措的完善,相信“裸条借贷”、“高利贷”等完全“污名化”的“校园贷”将一去不复返,校园金融的发展也将会越来越规范。但是,未来的校园金融能否健康发展,还有待于同学们自身。因此,青年大学生务必从自身做起,加强自律,要有自己合理的财务规划。同时,如果遇到“高利贷”、“裸条借贷”等违法借款、催款问题,大学生也应学会拿起法律武器,对违法犯罪行为勇敢说“不”。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风险防范

一、大学生网络借贷的背景

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校园里的大学生通过提交有关身份资料的方式,就可以向有关的网络平台获得一定数额的贷款。在获得这些贷款之后,校园里的大学生经常会用于购买苹果等数码产品,再通过兼职的方式偿还所获得的贷款。除此之外,也会出现在继续资金的情况下,大学生向有关的网络平台进行借款。因而,在校的大学生向网络平台进行借款,其原因有两类:一类是因为经济拮据,无法支付相应商品的价款,即我们所谓的“穷”;另外一类是因为急需用钱,如家里出现变故,需要使用较大数额的资金,即我们所谓的“急”。[1]2016年3月,河南某学校的学生因沉迷网络,利用多位同学的身份信息向网络平台进行了数次借款,前后共借款达数十万元,因为到期无法偿还借款,其和家人受到借贷公司多次的催款,甚至是威胁,最终该学生跳楼去世。[2]而后,通过将身份证放在胸前,然后自拍,将此种方式所拍的“照片”作为信用抵押给借贷平台从而获得贷款,也就是所谓的“裸条”。“裸条”借贷事件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再次将网络借贷推向了公众的视野。校园网贷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购物平台,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分期购物;其二是网络借贷平台,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助学大学生或者帮助大学生创业;其三是电商提供的信贷服务,如京东白条。[3]校园网络借贷所引发的社会高度关注,始终都绕不过一个问题:校园网络借贷该如何进行监管。

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了《关于加强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着手对校园网络借贷进行监管。在社会高度关注校园网络借贷的情况下,从法律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借贷所存在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在明晰大学生网络借贷存在巨大风险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对校园网络借贷进行风险防范更是重中之重。

二、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

在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借贷的主体,其在网络借贷中的角色可以分为两类:

1.大学生作为网络借贷中的出借人。网络借贷出借人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风险:首先,网络借贷所涉及的资金交易,均签订的是电子合同,因而网络借贷出借人面临着电子合同的合规性的问题。依据《合同法》第33条[4],出借人和借款人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应当具有确认书。此外,电子合同的合规性问题还体现在是否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生成,是否存在电子签名或者手写签名,是否明确了借贷双方鄂主体;其次,网络借贷中出借人所拥有的债券的合法性的风险。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对于出借人的债券的合法性作了相关的规定,同时对于所约定的利息也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再次,网络借贷中出借人面临着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在网络借贷平台中需要借贷双方将相关的个人信息提供给网络借贷平台,因而可能存在网络借贷平台将出借人的个人信息泄露给其他人的情况;最后,因为网络借贷平台的特殊性,网络借贷的出借人通过平台所的类似于资产证券化的借款标的欣慰,可能被认定为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5]

2.大学生作为网络借贷中的借款人。网络借贷的借款人可能面临着以下风险:首先,大学生作为网络借贷的借款人,可能存在被诈骗的风险。网络借贷平台管理不够规范,缺少风险的应对机制,对贷款诈骗分子难以识别;其次,大学生作为借款人可能因为经济问题而被强迫接受利息较高的贷款,远超过银行同期利率,对于尚未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而言是有害的;再次,在履行完相关的贷款手续之后,因在校大学生并未有收入来源或者仅有很小部分的收入,因而在还款日期到来时难以按期偿还,很多学生被迫接受利滚利,最终导致借款数额巨大;最后,由于网络借贷平台要求提供相关的身份信息,因而同样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6]

三、大学生网络借贷的风险防范

大学生面对各种网络借贷的风险,做好风险防范至关重要。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和银监会办公厅共同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对于大学生网络借贷风险的防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7]:

1.对于不良网络借贷应该加大监管力度。网络借贷平台的确为大学生理财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因为P2P等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不够,因而出现了上述部分的风险。因而,对于网络借贷风险的防范,首先应当从加强对网络借贷平台的借贷开始,即要求应出台对网络借贷平台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比较集中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规定,同时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应在各个环节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2.对在校学生应加强网络借贷方面知识的普及。很多大学生在网络借贷方面的知识尤其风险防范的意识基本为零,很多大学生因为网络借贷而面临各种问题,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就是因为对于网络借贷方面的知识缺乏,尤其是法律方面的知识的缺乏。

3.加强大学生资助体系和征信系统的建设。如前所述,大学生进行网络借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穷”;二是因为“急”。因此,加强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十分必要。此外,大学生之所以能够“拆东墙,补西墙”地进行网络借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征信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因而加强大学生征信系统的建设也十分必要。

注释:

[1]参见潘从武、武运波:《校园网贷流行易纵容不理性消费――法律界人士呼吁加强行业监管》,载《法制日报》2015年2月27日,第4版。

[2]参见史洪举:《对“校园贷款”不能放松监管》,载《民主与法制时报》2016年3月22日,第2版。

[3]参见张燕:《记者卧底女大学生“裸条”借贷调查:疯狂的校园借贷》,载《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5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是成立。”

[5]王家卓,徐红伟主编:《2013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版,第129页。

[6]参见季振华、郑依晴:《大学生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及其管理对策》,载《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3期。

校园贷论文范文第15篇

一、校园网贷现状

根据“网贷之家”网站显示,截止到2017年2月,我国网络贷款运营平台达到2335家,其中问题平台数量59家。而目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的网贷平台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爱学贷、分期乐等大学生专属的分期购物平台;第二类是P2P贷款平台,如人人贷、名校贷等民间借贷平台;第三类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如支付宝旗下的蚂蚁花呗、京东旗下的京东白条等,主要提供在其购物平台中的分期付款。

银监会在2009年叫停给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业务,校园网贷以门槛低、无需抵押、办理便捷、可分期还款等特点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笔者对本校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95.3%的学生知道网络贷款,17.2%的学生使用过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大型在线购物平台的分期付款,1.4%的学生使用过针对大学生的校园网贷平台,而22.9%的学生表示急需资金时会考虑使用网贷平台。由此可见,校园网贷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并且已经打开了一定的市场。

二、不良校园网贷的危害

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贷款都用于超前的高消费,本来就是可以预见的无法偿还。有些贷款数额不大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省吃俭用或打工兼职赚取报酬归还贷款,但是一部分大学生无力按期定额的归还贷款,因而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形式,从不同的校园贷款公司借贷,更有甚者冒用同学的名义向校园贷款公司借款归还贷款和继续消费,产生更多的贷款。

不良的校园网贷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无力偿还贷款的时候,不但经常接到校园贷款公司的电话、短信威胁等,而且可能会遭受关押,逼迫甚至毒打。轻者则是依赖家人的偿还,大学生的家庭往往成为了校园贷款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造成了许多本来就辛苦供养大学生的家庭陷入了经济深渊。严重的例子则是对大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例如河南某大学大二学生在欠下50多万校园贷款之后无力偿还,选择跳楼自杀,引起舆论哗然,更让社会各界陷入沉思。

三、基于网络新媒介开展抵制校园网贷的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需要拓展思路,基于网络媒介的便捷性与实时性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至今日,?W络新媒介普及面非常之大,特别在高校大学生的年轻群体中,可谓人人使用。传统的通话、短信几乎都被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所替代,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借此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与教育。

高校辅导员可以使用即时通信软件组建群组,例如家长群、班干群,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更书面化,有证可查。这类软件还可以发送视频、图片诸多包含不良校园贷款的事例的内容,还可以借助微博传达一些被校园贷款坑害的学生的事例,直观传达相关的思想教育。

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主要在消费水平上与年纪成正比关系,随着年级升高,消费水平往往越高。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对毕业后的规划开始有了思考。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炫富行为以及攀比之风,有些学生价值观会随之发生改变,进而改变为不符合自身定位的消费习惯。在这些高消费面前,满足基本生活的生活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种类繁多的校园贷款公司见缝插针的向学生进行了贷款。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学生进行合理消费,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为准则

努力学习才是学生时期最重要的事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毕业后的生活也至关重要。充分了解校园贷款公司的贷款原则,认识不良贷款的漏洞与猫腻,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知道不良校园贷款是如何通过不公平的合同诱导学生进行贷款而“骗取”高额的利息、滞纳金与服务费。

2、培养学生的诚信观,认识社会的诚信体系

教育学生关注自己的诚信,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教育学生不良的信用度给自己将来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借助新媒介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实时直观的教育

积极开展“抵制不良校园贷款”的主题班会、活动,模拟各种情况让学生们亲身计算校园贷款的利息、滞纳金与服务费,计算在无法按期归还贷款的情况下,需要偿还的金额,用直观的数字教育他们不良校园贷款给他们带来的不是肆意消费而无后顾之忧的贷款。

4、利用新媒介对学生进行管理

首先利用家长群组督促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观察学生的消费习惯是否发生改变,例如突然消费水平提高,找家长要钱等情况。要求家长定期反馈学生情况,便于早期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处理。其次,利用班干部群组分配班干部定量观察同学消费习惯变化,例如短时间内大量购物,经常出入饭店等消费场所,以及借取其他同学的身份证等身份证明文件等,要求班干部对此类情况及时汇报,并将这些学生纳入重点观察名单。再次,定期走访学生宿舍,观察学生的生活情况,与他们交流思想并进行相关教育。尤其对重点观察名单上的学生进行特别的留意与观察,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让他们了解到其中的危害,从而自发地拒绝不良校园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