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2005年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02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选《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2003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执教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分别于2000年6月、2002年12月荣获甘肃省第四届、第六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她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承担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该课题于2003年5月通过市级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同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并颁发了结题证书,该研究成果2004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2005年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盛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02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讯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2003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执教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分别于2000年6月、2002年12月荣获甘肃省第四届、第六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

一、二等奖,她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承担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该课题于2003年5月通过市级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同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并颁发了结题证书,该研究成果2004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新晨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记__小学教师李__同志

李__,陕西宝鸡人,1964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85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初中、小学数学教学,从1992年起,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她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被誉为“小学数学教坛上的一颗明星”。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20__年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__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选《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20__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执教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分别于20__年6月、20__年12月荣获甘肃省第四届、第六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她于20__年10月至20__年1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承担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该课题于20__年5月通过市级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同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并颁发了结题证书,该研究成果20__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陈省华,男,1966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现任教于南海区第一中学,1991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1991年7月至1994年6月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7月年至今在南海区第一中学工作。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至今已满六年,根据有关规定,现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

二、申报理由:本人从1991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近12年,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任班主任5年,级组长7年。其中1991-1994年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起至今于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同时被聘为中学一级数学教师。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6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6-2006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6-2006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6-2006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6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6-2006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6-2006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6-2006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6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6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6年学习flash软件,2006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6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6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6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6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二、申报理由:本人从*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近12年,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任班主任5年,级组长7年。其中*-*年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年起至今于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同时被聘为中学一级数学教师。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年光荣加入中国*。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学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1年学习Flash软件,2002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2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1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3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陈健华,男,1970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现任教于南海区第一中学,1991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1991年7月至1994年6月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7月年至今在南海区第一中学工作。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至今已满六年,根据有关规定,现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

二、申报理由

本人从1991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近12年,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任班主任5年,级组长7年。其中1991-1994年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起至今于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同时被聘为中学一级数学教师。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0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0-2001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1-2002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2-2003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1年学习Flash软件,2002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2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1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3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本课题首先通过理论研究给出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对每一位师范生进行“植入式实践教学”,让他们在大学四年期间主动参与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成长。最后通过对优秀毕业生的定性研究与对所有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定量研究,提升研究成果。本着“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不放过人才培养的各个教学环节,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对于从教型学生,在“植入式实践教学”中强调通过多渠道养成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分析教材熟悉教材;中小学数学解题方法和科学素养提高;教师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观摩与实践,说课及模拟上课的演练;教师应聘面试的技巧训练等。(2)对于考研型学生,分院制定考研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考研;强调考研生的专业学科知识,打好基础;强化英语学习,尽早通过英语六级,积极备战考研英语;通过考研辅导班,积极聘请校外硕士点名师名教授名博士上课或讲座,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等。(3)对于其他型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服务性岗位锻炼机会;鼓励自主创业,为创业者提供一切便利及帮助;多开展“就业发展专题讲座”“、模拟小招聘会”等活动,拓展就业渠道。

2“植入式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技能的行动研究

2.1行动研究的内容

(1)教师专业素质培养:从大一开始,在学生中进行普通话、三笔字等过关训练,强化教师语言艺术修养,确保每生拿到教师资格证书。(2)解题能力提升训练:大学四年,坚持做一定量的高考题、中考题,熟悉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提高解题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厚积薄发。(3)说课及模拟上课的训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集体备课,每周定期进行说课或模拟上课的训练,不定期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指点。(4)各科教学的观摩与实践:提早到中小学课堂进行教学观摩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在毕业实习阶段基本消除一上讲台就紧张,一开口说话就忘词的状况,加快成长的步伐。

2.2行动研究的策略

2.2.1成立师范生技能协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四年不间断指导学生成立师范生技能协会,每年吸收新生入会,以点带面,营造全院师范生主动参与师范生技能训练的浓厚氛围。拓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确定从大一到大四这四年时间每个阶段教学认知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操作技能、教育技术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专业品质等实训目标,并实施实训方案。2.2.2成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小组,在研究中学习锻炼四年不间断一年级安排每月一次的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改革等相关讲座,让学生感受教育改革的时代气息,激发教育研究的兴趣,学习教育教学科研方法。二年级开始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关的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申报学生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三年级确定毕业论文课题,通过到中小学调研和研习等搜集研究资料,进行模拟实习、模拟论文写作。四年级结合教育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写作。通过学生科研课题,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2.2.3安排体验性见习、研究式见习和集中实习,深入教育基地四年不间断一年级每月用1~2个半天时间,组织学生走进中小学,去感受课堂、体验教育,感知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二年级开始安排一周体验性见习,深入课堂听课,组织学生评课,认识学科特点及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三年级安排两周研究式见习,进一步熟悉课堂,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四年级进行集中实习,并实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方法,让学生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深入课堂,参与教学实践[2]。2.3.4鼓励家教或支教,通过教学熟悉学生熟悉教材四年不间断在大学四年期间,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家教或支教。“家教”不仅可以让师范生们自食其力,减轻家庭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家教,可以让他们更多接触今后的教学对象,了解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通过家教还可以熟悉中小学教材,对各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个初步的认识。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深入农村中小学或民办小学支教,利用自己的专业献爱心,增强师范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总之,师范生技能训练要校内校外结合,相辅相承。2.3.5依托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让师范生与老教师同堂参与免费培训四年不间断从2011年上半年以来,我们承担了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近3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师范性“”卓越性”两大特色,聘请了很多校内外著名教育专家前来讲座或下中小学开课。每次开班,我们都组织本院师范生与老教师同堂免费参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植入式实践教学”研究成果

3.1“植入式实践教学”课题成果

(1)学生科研课题成果:从2009年到2012年,我们指导学生参与校级或省级科研项目多达68项,在省内外发表高质量论文近10篇。(2)师范生技能比赛获奖情况:从2009开始,我们组建了师范生技能行动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多人获得校级一等奖及二等奖,另一人获得省级三等奖,一人获得省级优胜奖。由本学院组建的师范生技能协会还获得校十佳协会称号。

3.2实验班与对照班就业情况分析

选取同级同专业的学生组成A、B两个班,学生按入学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同分数的按姓氏的首字母排序),1为A班,2为B班,3为B班,4为A班……如此进行组班,在施行干预之前A、B两班学生总体水平相当。入校后,对A班进行“植入式实践教学”,称为实验班,未对B班进行干预,按常态培养称为对照班。A、B两班学生于2012年6月顺利毕业。截止2012年8月底,实验班的就业率与签约率都大大超出对照班,数据对比见表1。其中,实验班在签约的33位同学中除1位公务员,2位大公司职员,5位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外,其余的25位都就职于教育系统,成为中小学教师,与师范专业的培养计划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植入式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研究初见成效。另外,考研学生数A班为8人,B班为5人,研究生正式录取数A班为5人,5人都是重点师范大学研究生,B班为1人。可见,考研比例及升学率实验班大大超出对照班。对于09级师范生,我们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了培养。众所周知,09级师范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但截至2013年8月中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尤其是签约率却好于2012届,数据见表2。

4结束语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xx,男,46岁,汉族,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二、专业技术

2010年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改正自己存在的缺点,工作上团结协作,方法上开拓创新。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担任六年级安全与生活教学、学校党务、安全工作、群团组织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学校创建、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德阳市卫生单位、德阳市文明单位,四川省爱路护路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等管理工作,牢记宗旨,武装思想,保持先进,尽职尽责,严格自律,创新工作。

模范守纪,以身垂范。我认真坚持政治学习,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发扬奋发向上、勇于负责、勤勉敬业的精神,继续加强学习党的十七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学习和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同志,热心助人,热情服务,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追求卓越,创新工作。不断加强学习业务知识,2010年4月,参加了“四川省德阳市灾后重建幼儿园园长培训班”;2010年6月,参加了“四川灾后重建幼儿园长高级研修班”培训;2010年7月,参加了“2010年西部十二省(四川)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部级专题”培训;2010年8月,参加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培训;2010年11月,参加了“四川省省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观念,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向优秀管理人员学习现代科学的管理经验,在管理方面狠下工夫,思想政治工作耐心细致,安全管理,科学规范,做到制度保证,措施到位,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类人员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目标责任,与各类人员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加强日常检查与督促指导,把安全工作抓紧抓细抓扎实,还和二分部教师一起指挥交通,对师生负责,为师生营造安全氛围,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锐意进取,成效显着。勤于学习与施教,勤于思考与总结。创新思路,敢于实践,以解放思想的理论勇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分管党务、安全等工作,开动脑筋,开拓创新、认真负责,扎实工作,规范管理,取得了多项荣誉,爱路护路工作被推荐表彰为“四川省爱路护路宣传教育示范学校”,为学校荣获国务院第五次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成果着述

分管党务工作,被孝泉镇党委表彰为《灾后重建先进党支部》,科学发展观活动受到区委组织部、教育局、孝泉镇党委的高度评价;和全体行政、教师并肩携手,团结协作,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安全稳定、争先创优工作表彰为“旌阳区先进单位”,爱路护路工作被推荐表彰为“四川省爱路护路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学校被国务院表彰为“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

2010.4.23 《科学育儿 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文章,在德阳市灾后重建幼儿园园长培训结业演讲词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网站”刊登;

2010.5《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研究》参加旌阳区校本科研课题优秀成果评比获得 “壹等奖”;

2010.5.6 《灾后重建 德阳市50余幼儿园园长受训》新闻稿,在《四川新闻网德阳频道》刊登;

2010.5.14 《德阳:孝泉民族小学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新闻稿,在《四川新闻网德阳频道》刊登;

2010.7.16 《武大师生灾区传深情 温暖孝泉学子心》新闻稿,在《四川新闻网德阳频道》刊登;

2010.9 撰写论文《探索有效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德阳市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德阳市 “壹等奖”。另有多篇新闻稿件被四川新闻网德阳频道》采用,“让廉洁植根师生心田”、“教师礼仪与有效沟通”等博文被“小学教师之家共享教育资源”采用。

四、培养人才

2010年12月16日,参与指导教导副主任黄孝荣在1.3班上的《认识钟表:整时的认识》、杨忠安老师在2.1班上的《观察物体:对称》、张涛老师在3.1班上的《数学广角:搭配组合》教研课,实践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成果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好。并对教师进行了《解决问题与小学数学教学》培训讲座,提升教师素质。12月29日,指导美术教师詹雪梅《杯子设计》汇报课,效果好。

五、学术活动

2010.4.16—20日,参加“德阳市灾后重建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培训;

2010.6.6——10日,参加了在北京中华女子学员举行的“四川灾后重建幼儿园长高级研修班”培训;

7月26—28日,参加了在绵阳市举行的“2010年西部十二省(四川)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部级专题”培训;

8月18—20日,参加区师培中心“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培训;

11月5—12日,参加“四川省省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六、学习进修

参加了“四川省德阳市灾后重建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学习,“四川灾后重建幼儿园长高级研修班”培训,“2010年西部十二省(四川)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部级专题”培训,旌阳区师培中心“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培训和“四川省省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等,自学了“邓小平、xx、xx论科学发展”等书籍。6月10日,参加了在北京中华女子学院举行的“四川灾后重建幼儿园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及考试,获得了《中国幼教园士》称号;参加了旌阳区师培中心进行的教师师德规范学习培训及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七、奖惩情况

2010.5《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研究》参加旌阳区校本科研课题优秀成果评比获得“壹等奖”。

2010.6.6——10日,参加了在北京中华女子学院举行的“四川灾后重建幼儿园长高级研修班”培训,荣获“中国幼教园士”荣誉称号;

2010.9 撰写论文《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德阳市小学数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壹等奖”。

2010.12 法制学校创建和爱路护路工作受到孝泉镇表彰。个人被推荐表彰为“德阳市2010年法制城市创建工作先进个人”。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学教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949年至1957年法学教育的初创时期;1958年至1976年法学教育的挫折和停滞时期;1977年至1993年法学教育的重建和恢复时期;1994年以来的急速发展时期。

(一)法学教育的初创时期(1949-195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当时全国53所高等院校设有法律系,有在校法学本科生7338人。[1]1952-1953年进行"院系调整",对原有53个法律系进行整合归并,创设四所政法学院,即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并在六所综合大学设置法律系,即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东北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法律系、复旦大学法律系和西北大学法律系,构成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四院六系"。在一举废除中华民国时期的全部法学教科书之后,代之以从苏联引进的各种法学教材,并聘请苏联专家担任主要科目的授课教师。至1957年才出版了新中国自己的第一套法学教科书。至1957年,全国累计招收法律本科生12569人,毕业法律本科生10856人,当年有在校法律本科生7954人。

(二)法学教育遭受挫折和停滞时期(1958-1976)

1956年开展所谓"整风反右"运动,强调阶级斗争和否定法治的左的思潮泛滥,凡是主张法治和主张法律具有继承性和社会性的法学教师均受到批判并被划为"资产阶级",导致了中国法学教育的急遽萎缩和衰败。1959年撤销了主管法学教育的司法部。四所政法学院被下放地方,并压缩招生规模。

196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各政法院系师生被分批编入四清工作团(队)深入农村参加"四清运动"。至1966年5月,"四清运动"升级为""。包括政法学院在内的全部大学停课,称为"停课闹革命"。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被撤销,称为"砸烂公、检、法"。整个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1966年,包括政法学院在内的全部大学停止招生,1968年政法学院和综合大学法律系被撤销,仅保留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两个法律系。中国法学教育出现了长达10之久"停滞期"。

(三)法学教育的恢复时期(1977-1993)

结束,需要重建法律机构和法律体系,恢复法律秩序。首先就是重建在中被撤销的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还要重建50年代被废止的律师制度,急需大批应用型法律人才。国家领导人多次谈及法官不够、检察官不够、警官不够、律师不够。

为了重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恢复律师制度,采取了所谓"专业归队"的应急措施,即将分散在各地各行各业的法律人才调回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或者鼓励其重操律师职业。但据资料显示,1949年至1976年,全国仅毕业法律本科生23618人。按照邓小平的意见,中国建立高度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需要50万律师,区区2万多人,即使至结束时都安然健在,且全部"归队"到各律师事务所,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据1983年对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的干部队伍的统计,属于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属于高中和中专学历的占33.6%;属于初中学历以下的占58.3%。其中,法律大专以上毕业的占3%;接受过短期法律知识培训的占54%;未接受过法律知识培训的占43%。可见,尽快恢复发展法学教育,加快培养法律人才,是中国在结束后所面临的最重大、最紧迫的课题。

1978年西南政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法律系开始招生,当年全国法律专业招生人数共696人。紧接着,北京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相继重建、开始招生,各综合大学也陆续重建法律系开始招生。至1993年,已有5所政法学院和130个大学法律系,已培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5万多人,有在校生4万人。此外,还有114个成人高等政法院系,已培养成人本科、专科学员10万多人。还有58所中等司法学校,已培养中等法律人才近10万人。基本满足了改革开放后重建法律秩序、法律机构对于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四)法学教育的急速发展时期(1994-)

随着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大,人们对法学教育的认识也在深化。特别在1993年决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之后,国家对法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任务,不仅要继续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而且要为各级政府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培养大批高层次、多样化的法律人才。导致中国法学教育的飞速发展。据1998年的统计,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普通高校214所,在校生8万余人;另有成人高等政法院校150所,在校生8.6万人;中等法律学校57所,在校生2.2万人。

1998年"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急速扩张,进入所谓"大众化"发展阶段,设置法学本科的普通高校激增,招生规模成倍增长。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1998年为214所,2001年为297所,2004年为269所,2005年增至564所,2006年达到606所。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当年新招法学本科生108779人,法学博士生2305人,法学硕士生22465人;在校法学本科生414309人,法学博士生7520人,法学硕士生57752人;毕业法学本科生76140人,法学博士生1191人,法学硕士生12912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教育的创设。至90年代中期,高等法学教育虽有很大发展,但培养法律人才的数量和类型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建设法治国家和加入WTO,急需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有必要开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的新途径。于1994年论证、提出方案,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借鉴美国法学院JD教育的成功经验,创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教育。开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1995年为8所,1997年为13所,1998年为22所,1999年为28所,2003年为49所,2004年增至60所。从1996年开始至2006年,累计招生近50000人,其中已获得学位18102人,现有在校生近30000人。

现今中国已经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法学教育体系,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普通高等法学教育,包括政法学院(大学)和综合性大学法学院,以及财经、理工、农林、医学等单科性大学的法学院、法律系,主要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应用型法律人才(法学本科、法律硕士);少数培养学术型法律人才(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第二种类型,是成人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包括法律函授、法律夜大、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官学院、检察官学院、政法干校等,主要培养法律辅助型人才(法律专科);第三种类型,是中等法律职业教育,包括29所司法学校和27所司法警官学校,培养中级法律人才。

二、中国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类型

(一)法学本科教育

新中国建国初期学习苏联的经验,实行"院系调整",建立四所单科性政法学院,并在六所综合大学设置法律系,即所谓"四院六系"。四所政法学院为四年制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业务型法律人才,即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培养业务干部,统称为"政法干部"。六所综合性大学的法律系为五年制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型法学人才,即为各综合大学、政法学院及法学研究机构培养法学教师和研究人员。

改革开放初期重建法学教育,四所政法学院与大学法律系的本科教育均为四年制,其培养目标相同,均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而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的任务,改由各政法学院和部分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教育承担。

80年代至90年代中,各政法学院和大学法律系曾经按照法学"二级学科"设置专业,如法学专业、经济法专业、国际法专业、行政法专业、诉讼法专业等,并相应将法律系拆分为法学系、经济法系、国际法系、行政法系、诉讼法系等。90年代中期在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之下,各政法学院和大学法律系改为按照"一级学科"设置本科专业,亦即将原先的法学专业、经济法专业、国际法专业等合并为一个专业:法学专业。

法学本科教育的对象,是经国家统一高考合格的高级中学毕业生,统一实行4年学制。法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分为五类课程:第一类为公共必修课;第二类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第三类为专业选修课;第四类为实践教学必修课;第五类为综合素质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实践教学必修课,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科目,学校和学生均无选择、变更余地。专业选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由各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教学条件开设,学生自由选修,达到所要求学分即可。

法学本科学生,在四年期间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法学研究工作或担负法律实务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属于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按法学"一级学科"设置,不做细致的专业分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要求掌握法学基本原理,掌握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招生对象,是通过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考试,并经培养单位复试录取的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的学制为三年;非全日制学习的学制不超过四年。以课程教学为主,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着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毕业并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总学分不得低于75学分。采取灵活考核办法,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按法学"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分为三类课程:第一类为必修课程、第二类为推荐选修课程、第三类为自选课。其中,第一类必修课12门(32学分);第二类推荐选修课8门(要求选修13学分);第三类自选课(8学分)。必修课科目和第二类推荐选修课科目,均由该《培养方案》统一规定,第三类自选课由培养单位自行确定。

考虑到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法律专业教育背景,也没有从事法律职业的实务背景,2006年修订后的《培养方案》,特别增加第四类实践必修课程(12学分):法律文书课(起草合同书、公司章程、诉讼文书、仲裁文书等的训练,由律师、检察官、法官讲授);模拟法庭训练课(由教师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辅助指导);法律谈判课;法律实践课(在法院、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2-3周)。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撰写学位论文(10学分)。考虑到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2006年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规定,学位论文应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不限于学术论文的形式,可以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专项调查代替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由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其中须有一位校外专家)评阅;学位论文答辨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至两名实务部门或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课程考试合格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三)法学硕士学位教育

法学硕士学位属于学术学位。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对象,是具有学士学位的法学本科毕业生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应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统一划定各学科硕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线,由招生单位决定录取。法学硕士学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法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能力的学术型法律人才。

特别要说明的是,与一些发达国家把硕士学位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过渡型学位不同,中国的硕士学位是一个独立的学位。中国的硕士学位教育是独立的培养阶段,学制较长(一般为3年),要求较高的学术水平。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3年。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为主,集体指导为辅的方法。

课程设置分为:第一类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外语课。第二类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一般3-4门。第三类社会实践必修课;第四类选修课。学习方式,采取自学、听课、讨论等方式。课程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一次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然后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不少于3万字。在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答辩前,应由两名副教授以上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至少有一名外单位的专家。答辩不合格的,可在一年内修改,重新答辩一次。硕士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由答辩委员会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经院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审查合格的,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四)法学博士学位教育

法学博士学位,属于中国现今三级学位的最高学术学位。特别应注意的是,中国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既不同于将博士生作为导师的科研助手、不重视课程学习、通常无须修课的欧洲模式,也不同于着重课程学习、须修满大量学分的美国模式,而是兼采欧美两种培养模式的长处,具有中国自己的特点,即在实行导师制的同时,也有课程学习的要求,但不要求修大量的学分。

法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以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如具有高等学校的讲师职称)者为招生对象。培养目标是,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高级法学理论研究人才。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能少于3年。导师个别指导和课程学习相结合,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设置:(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必修课);(2)外语课,第一外语(必修课),第二外语(选修课);(3)专业基础课(必修课);(4)专业课(必修课);(5)选修课。课程学习,采取自学、听课、讨论等方式。

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学年。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为10万字。按照《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科学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根据《学位条例》第六条规定,博士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达到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者,授予法学博士学位。

三、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法学本科教育存废之争

中国法学本科教育长期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原来属于教育部的综合大学法律系的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术型法学人才,二是原来属于司法部的政法学院的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从事审判、检察、公安和律师实务的应用型法律人才。进入九十年代,综合大学法律系本科教育与政法学院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已经同一,其结果是,法学本科毕业生既不符合学术型法学人才的要求,也不符合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要求。在九十年代中期,借鉴美国法学院的经验,创立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之后,发生了法学本科教育存废的争论。目前争论虽仅局限于网络等媒体,但问题重大,值得关注。

(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宭境

创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试验,逐渐成为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主要途径。现在面临的问题有二:

其一,由已有培养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开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造成同一法学院既培养法学硕士研究生,也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尽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加强教学与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要求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法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以弥补法学院在法律实践方面的缺陷,但往往难于切实贯彻落实。许多法学院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都与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没有实质差别,最终导致所谓"学术型人才缺理论,应用型人才缺实践"的问题。

其二,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法律硕士研究生从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职业的前提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而检察院、法院或者律师事务所等法律职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法律硕士学位获得者并不优先考虑,造成法律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后能够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的人数极少,大部分法律硕士毕业生不得不在法律职业之外另谋出路,与创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初衷相悖,且造成法律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学者建议将司法考试与法律硕士生入学考试合二为一,将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司法研修合二为一,获得法律硕士学位即有从事审判、检察与律师职业资格。新晨

(三)法学硕士学位教育的困惑

现行法学硕士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参照苏联的副博士学位,主要特点是要求过高,3年时间要完成修课与学位论文写作的任务,并且与博士阶段的学习缺乏衔接。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为从事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培养学术型人才。只是十年前法学硕士研究生人数还很少,毕业后一般都有机会进高校做教师。但自高校"扩招"以来,在校法学硕士研究生人数激增,而毕业后能够进入法律教学和研究机构的人数极少。除少数报考法学博士研究生外,绝大多数法学硕士学位毕业生都选择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或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超级秘书网

绝大多数法学硕士只能从事实务工作,而培养目标却坚持学术取向,造成法学硕士学位教育中的许多矛盾、冲突和左右摇摆,结果弄得非驴非马,不知所措。并且,大批法学硕士研究生涌入法律实务部门,挤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机会,造成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冲击。因此,有的学者建议压缩法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普遍的观点认为,应当缩短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学制,降低其学位论文的学术要求,甚至主张取消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将法学硕士学位教育作为攻读法学博士学位的过渡阶段。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36-03

自我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根据教育的主体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对自我提出任务,将之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认识、选择、反省、调控等,提高和完善自我[1]。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在我国民族教育政策支持下,汉区高校接收的少数民族生源。他们在文化、语言、体貌特征、风俗习惯、信仰、基础教育等方面不同于一般高校学生,与一般高校的学生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独特性[2]。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教育培养,关系到少数民族青年的健康成长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鉴于此,本研究对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丰富对在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教育理论,促进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教育。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于2012年12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生源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五年学制少数民族医学生为研究样本,共计117人;分别为维吾尔族90人、哈萨克族10人、蒙古族5人、回族4人、朝鲜族4人、柯尔克孜族3人、满族1人;其中,一年级23人,二年级20人,三年级34人,四年级22人,五年级18人;年龄17~26岁,平均(21.82±1.85)岁;男56人,女61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应用医学生自我教育问卷[3]进行评定。问卷共计27个条目,每条由“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5级评分,分别赋值0~4分,问卷总分108分;归为自我调控、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实现4个因子;其中,自我调控因子共12个条目,满分48分;自我认知因子共8个条目,满分32分;自我完善因子共3个条目,满分12分,自我实现因子共4个条目,满分16分。本次测量中,自我教育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909,分半信度为0.878。

1.2.2 调查方法 被试者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统一主试、指导语,调查问卷以匿名方式作答,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19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8.32%。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级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

不同年级医学生自我教育总问卷、自我调控因子、自我认知因子、自我实现因子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经LSD检验,自我调控因子三年级评分显著高于一、二、四年级(P < 0.05),五年级的评分显著高于二年级(P < 0.05);自我认知因子评分三年级显著高于二、四年级的评分(P < 0.05),五年级高于二、四年级的评分(P < 0.05);自我实现因子评分五年级显著高于一、二、四年级(P < 0.05),三年级的评分显著高于四年级(P < 0.05);自我教育总问卷评分三年级显著高于一、二、四年级(P < 0.05),五年级评分显著高于二年级(P < 0.05)。提示三年级、五年级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情况优于其他年级。

2.2 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差异

女性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调控因子、自我认知因子、自我实现因子以及自我教育问卷总评分显著高于男性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该项目上的评分(P < 0.05)。见表2。

2.3 不同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差异

方差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满族医学生自我教育总表及各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将本次受试的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来自同一医学院校既往调查的409名医学生[3]自我教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自我教育问卷及其4个因子上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医学生(P < 0.05)。见表4。

3 讨论

以往对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大学生有明显的心理成熟过程[4]。大学一、二年级是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区的高校,需要逐步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5]。在此阶段,学生需要接触相对陌生的生活环境、适应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同时还会接触复杂的医学基础知识,此期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而在此阶段,学生对自我教育的认知和定位还很不明确,自我教育能力尚未健全。进入大学三年级,随着医学专业课的开设,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社会阅历的进一步增加,大部分学生倾向于主动获取更多医学知识,以增长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此期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意识处于较高水平,能够有目的地学习和完善自我。因此,三年级医学生的自我教育评分较高。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行动中会遇到主观因素造成的困难,自我教育也经常受个人自我教育的自控性的影响,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生源是定向培养的,在本科毕业后需要回到生源地工作,这些学生的毕业去向较为明确,由于学生本身对大学的学习已形成较好的学习策略,加之四年级阶段的课业负担相对较轻,此期这些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业和发展教育约束产生松懈。而另一部分非定向的少数民族生源在四年级会面对重要的人生发展抉择,主要是本科毕业后就业或是攻读研究生,此阶段较为彷徨,存在对自己未来前途的不确定思想,学生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影响自我教育的顺利稳定完成。五年级医学生的发展抉择已经明朗,此期学生或是准备考研,或是加紧练习临床技能为工作做准备,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能够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态度端正,自我约束力很高。因此,问卷中五年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实现、自我调控因子的评分较高。

本研究发现,女生的自我调控因子、自我认知因子、自我完善因子以及自我教育问卷总评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男女生在行为认知、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女生心思较敏感、细腻,善于自我约束,以形象思维居多;而男生倾向于逻辑思维,不拘泥于小节,行动容易受情绪化支配。另一方面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性别角色教育有关[6]。男性的自我优越感要高于女性,男性往往是勇敢的、外向的,而女性则是谨慎的、内敛的。这些性别与性格关系的个体自身因素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素造就了女性在应对生活和学业中的问题时能够对自我有较好的认知,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不断完善自我;而男生在遇到文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时,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自我教育约束力略有欠缺。对医学生自我教育应以个体社会化为基础[7]。实施自我教育活动的大学生是完成了基本社会化的个体,他们已经掌握一定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具备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对教育内容具有自主的甄别与选择能力。此阶段的教育应更注重群体化与个性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需要进行教育引导。

从少数民族聚居地到非少数民族聚居区,从已熟悉的本民族生活环境到非本民族生活环境,这种看似地理位置的转变也会给学生带来生活、心理上的变更体验。本研究发现受试对象虽是来自于不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但在自我教育水平方面,各个少数民族间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各个民族的学生均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在应对文化差异和学习任务等方面的挑战程度相似有关。

做好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培养,并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务,也是为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贡献。本研究将汉区少数民族医学生与普通医学生自我教育情况比较发现,少数民族医学生在自我教育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医学生。这与吐送尼沙·艾力[8]的研究结果一致,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压力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在学业上非常刻苦,表现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民族地区走进大学校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是该民族的精英群体,他们担负着对本民族文化变迁的引领和传承以及学有所成之后贡献本民族社会经济建设的双重任务[9]。虽然大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由于来自较为偏远地区,学习基础薄弱,教育的不全面和深度不够导致其在学习方面较为吃力,但和其他医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较高,能够较好地自主约束自我的学习行为。

医学专业具有学制长、课程门类多、实践性强、英语能力要求高、学业负担重等特点[10]。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生除了要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还需要适应医学专业特有的这些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和学业适应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本研究发现,相比于汉区生源的医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自控性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激励并保持少数民族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积极性,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自我教育的优势,树立学习自信,实现学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48.

[2] 段青梅,王东.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7):2070-2074.

[3] 臧爽,计永利,田伟,等.医学生自我教育问卷的编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126-129.

[4] 向红,周正.采用SCL-90测评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19.

[5] 杨玉芹,崔茂应.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调查与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176-177.

[6] 杨金江,秦庆,罗晓云.对新疆大学等九所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5):57-62.

[7] 李继宏.论自我教育与个体社会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3,(21):40-42.

[8] 吐送尼沙·艾力.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3(6):92-94.

[9] 何志华,叶宏.教育人类学视阙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以成都某高校彝族学生为例[J].学术探索,2012,(5):178-181.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摘 要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及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外国语学院2009级女生及衢州学院2009级女生2009-2011年三年间的体质测试数据及两年体育锻炼态度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09级外国语学院女生均好于2009级全院女生。

关键词 女大学生体质 锻炼态度 比较分析

一、研究目的

在大学生体质整体水平不断下降的背景下,通过比较2009-2011年三年间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目的在于寻求外国语学院2009级女生连续三年体质测试合格率100%的原因及大学生体质变化规律,为提高大学生体质贡献一份力量。

二、研究方法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对测试成绩建立数据库,采用最新的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水平取p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质测试成绩分析

从表1至表5可以看出2009级外国语学院女生2009-2011年四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每年均有提高。全院2009级女生2009-2011年四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呈现出2010年测试成绩好于2009年测试成绩,2010年测试成绩好于2011年测试成绩的趋势。在对2009级外国语学院女生与全院2009级女生2009-2011年四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的比较中发现,在2009与2010年两者四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基本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2011年2009级外国语学院女生除握力成绩外的三项测试成绩均好于全院2009级女生,且有显著性差异。

(二)产生差异性的因素分析

1.由于大一、大二时在校学生必须完成体育选修课,很大程度上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二者在2009年和2010年体质测试成绩及锻炼态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均有上升趋势。

2.大三时在校学生取消体育选修课,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也是全院09级女生体质下降及锻炼态度下降的原因。反观外国语学院2009级女生,由于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工作,每天下午由院体育部组织学生进行长跑锻炼,体质测试成绩及锻炼态度得分均呈现显著上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体质健康方面,2009级外国语学院女生和2009级全院女生在2011年呈现显著性差异。

(二)建议

1.加强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应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一项或多项体育技能并能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只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锻炼。

2.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应该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材内容,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2]。

参考文献: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科研引路精益求精勇创佳绩——记小学教师李**同志

李**,陕西宝鸡人,1964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85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初中、小学数学教学,从1992年起,潜心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她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被誉为“小学数学教坛上的一颗明星”。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2005年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盛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02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讯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2003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执教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分别于2000年6月、2002年12月荣获甘肃省第四届、第六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她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承担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该课题于2003年5月通过市级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同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并颁发了结题证书,该研究成果2004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1.1研究对象

主要针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各年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以“基本功技能大赛”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查询,将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问卷调查法。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填写、回收的方式。共发放450份,回收问卷400份,回收率88.8%,其中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借助计算机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信息。专家访谈法。笔者走访调查宁夏的大学负责基本功技能大赛考核的老师及相关专家,针对宁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中期考核”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结果与分析

2.1宁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近3年中期考核现状分析

2.1.1宁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近3年中期考核完成情况

调查显示,每年的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体育教学论学科学生们得完成情况相对较好,运动技能的完成情况相对于理论考试来说相对较弱,学生们的基本身体素质完成情况相对较弱。综合评定靠近合格线人数较多,并且每年综合评定不合格的人数都在逐渐增加。原因在临近基本功技能大赛的同时同学们都积极准备着各类考试而运动人体科学里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教学论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又是事业编、特岗教师、考研等考试科目里的重头戏所以在该考核内容中体育教学论和运动人体科学的完成情况相对较好。运动技能的完成情况相对于理论考试来说相对较弱,据了解大多是因为大二过后就再无其他课,只有一周两节课的专业选修课。学生们的基本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导致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所以完成情况相对较弱。通过表1反应了我校近三年中期选拔考评机制的完成情况督促我们发现问题,并警示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2.1.2中期考核内容、形式、目标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需求状况

从内容上看,中期考核涉及到教学技能、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对学生未来走向体育教师的岗位奠定基础,但考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四年级第二学期,通过对40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许多学生在二年级结束体育技术课程后,很少进行体能训练,大多数四年级学生体能下降,几乎无法应对高强度的技术考试,必须提前复习和恢复体能。并且对四年级学生来讲,中期考核会占用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应对考研、公务员、特岗教师等考试,对学生未来就业和身体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从考核形式看,中期考核要求学生通过试卷和技能方面的测试,但学生将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应用能力没有过多的要求,使得学生考核仍然只浮于表面;从培养目标看,中期考核的目标在于培养合格优秀的体育教师,但是中期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入考核项目中,例如对学生说课能力进行考核,教案制定的考核等。

2.1.3中期考核考评机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宁夏大学调查分析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当前中期考核出现的问题。

(1)目的不明确。

四年级学生在结束理论课程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后,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位论文研究,在进入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对四年级体育教育本科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使学院单位和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使考试合格的同学顺利拿到学位证并对考试不合格的同学给予惩罚。但是,目前的现状令人担忧,相当数量的学生对中期考核目的并不清楚。宁夏大学体育学院虽然针对每一届毕业生都制定了中期考核相关规定,但四年级学生没有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相当一部分人是一片茫然,不知中期考核的具体目的是什么。

(2)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一般来说,四年级学生对学位论文的开题、学位评审以及答辩工作相当重视,但是对中期考核工作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认为是走走过场,随意应付。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应该省略了中期考核这一环节,认为中期考核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学生未来就业。

(3)学生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大学招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培养方式的多样化,生源能力参差不齐,加上学生通过紧张的高考,进入大学缺乏自控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得部分学生在就读期间浪费时间,荒废学业,体能也在逐年下降。更多学生只是在考试前几天将精力放在考试的几门课程上,而耽误了与学位论文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自身能力的培养。

(4)考核方式僵化。

笔者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负责中期考核的老师进行咨询,发现中期考核方式僵化、简单化,缺乏灵活性。一般中期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这种考核虽然看似涉及理论与技术,但考核内容还是显得单一、枯燥,不仅没有涉及对学生教师技能的考核,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系统的学习体育类各方面知识。

2.2对中期考核改革的结果与分析

2.2.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考核时间调整的看法

通过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同意中期教改的学生和教师进一步调查,对中期考核在时间上的调整,有75%的学生赞同考核时间调整到三年级举行,另有25%的学生认为中期考核没必要进行,认为此种考核无意义,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对30名不同专业的教师运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得知,有24名教师同意中期考核应当进行改革,不仅在时间上调整,内容和形式也应与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未来就业目标相结合做相应的调整;16名教师认为中期考核时间无需改变,三年级进行中期考核时间过早,到毕业体能、技术等方面会受到影响,建议应当在四年级第二学期举行,只在考核内容方面添加相应的教师技能的考核,对分值进行调整。

2.2.2对考核内容与形式改革的分析

内容形式改革:从本届各参赛学生对项目内容设置及评价指标统计结果来看,有60%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容的设置认可;有70%学生对技术技能类内容设置较认可,认为符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实际。但同时有4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术项目内容设置不合理整体缺乏技能要素,重“技”轻“能”的竞技化痕迹明显,单纯地以技术水平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与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形成错位,不符合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目前中期考核内容过多,难以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掌握。中期考核的形式、内容、方法应该是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终身体育”这一理念,让学生毕业后能掌握1~2项、2~3项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中期考核的内容要着重体现科学性、实效性,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比较多样、实用的考核内容,并结合各校现实情况和物质条件,合理安排,不从理论上照搬,也不从过程中去硬套。既要考虑体育教育的终身性、锻炼的健身性、休闲的娱乐性,还要考虑体育文化的传播及对人的个性全而发展的塑造。更新后的考核内容,能让学生在考核中系统地掌握综合能力,并通过课外体育俱乐部进消化和吸收,进而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一体化”模式。评价方式改革:把中期考核作为必修课程、争取优胜、提高中期考核影响力,固然能够使学生们非常重视中期考核。但作为体育改革发展与专业建设而言,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短期效应”。我们仅用考核的成绩作为孰优孰劣的评价标准,无疑与学校举办中期考核的目的和考核价值相背离,所以优化和改评价指标体系是使考核从“短期功利化”向“长期效益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考核标准可以根据考核内容检测的重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

2.2.3根据中期考核方案对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进行调整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若中期考核在时间、内容、形式上进行改革,那么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也应当做相应的调整。从考核时间调整的角度讲,中期考核的时间如果调整到三年级的第二学期,体育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安排应当在一年级到二年级期间完成,三年级第一学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复习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恢复体能,为第二学期的中期考核做准备。从考核内容调整方面讲,中期考核应当针对公务员、特岗教师面试等技能进行考量,其中若添加说课和教案制定等考核,那么应当在三年级加入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从考核形式调整的角度讲,中期考核不应是一个时间点,而应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阶段。因此将一年级到二年级部分分科考试成绩与三年级最终的中期考核成绩相结合,在成绩的比重上更多倾向于中期考核的成绩,这样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教学实践有机的联系起来,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对学生和老师都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2.4根据中期考核方案制定奖惩措施

为提高学生对中期考核的重视程度,中期考核结束应当将最终成绩与学位证挂钩,通过学院教师中期考核专题小组讨论研究,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规定综合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将无法取得学位证书,成绩优异的学生有资格参加学院的评奖评助等活动。

3结语

针对上述学生中期考核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调查问卷的信息,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明确中期考核目的

只有让同学自身重视起来,才能真正使中期考核做到实处。长久下去,必有实效。对学生而言,应当在思想上重视中期考核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复习工作。对于老师而言,应做好全面指导工作。中期考核各个考核内容的负责导师应亲自审阅,提前布置。培养单位应该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配备足够的专业的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学生明确中期考核的重大意义,从而在思想上得到重视。

3.2提高中期考核主体——学生的能力

作为中期考核主体的本科生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是基本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一些如社会风气、经济问题和就业压力等客观因素,导致一些学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就更需要导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加强学生教育,使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上。

3.3改革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内容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等教育;相关分析

学者们关于高等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大多以改善教育为根本目的,强调教育对经济的作用。比如天野郁夫在原有教育结构中导入“二元制度”;夏子贵、罗洪铁认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专业变革的基础。四川省作为西部大省,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加,从对该省的现有研究来看,缺乏将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对两者的相关性作定性的验证,而如何让高等教育结构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分析

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本文以三大产业产值来度量产业结构;并且高等教育中的学科专业结构与三大产业结构有如下对应关系:第一产业——农学;第二产业——理学、工学;第三产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哲学、医学;故以各专业学科的毕业生人数来衡量高等教育结构。为此构建了两个向量:x=(x1x1,x2x2,……,xnxn)y=(y1y1,yiyi,……,ynyn)来计算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皮尔逊系数。其中xixi表示四川省第i年的产值,yiyi表示四川省第i年的毕业生人数,i=2004,2005……2014;从计算结果来看:第一产业专业学科毕业生人数与对应产值的r值为0.98,第二产业为0,97,第三产业则为0.96,两者的r值接近1,即三大产业的产值与毕业生人数存在强正相关。这也就意味着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结构,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但是四川省产业结构和毕业生的结构发展趋势不一致(见图1)。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相对于毕业生比重较高,整体呈现出产值向毕业生靠拢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和毕业生比重在2007年左右出现交叉后产值上升,毕业生比重下降,距离在2012年达到最大;第三产业毕业生比重整体为上升趋势,而产值则在33%-40%之间波动,两者所占比重有扩大的趋势。

二、结论和建议

从相关性系数来看,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存在强相关,所以要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从人才培养方面着手,一方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降低毕业生的失业率;从变化趋势来看,两者的发展趋势不统一,所占比重的差距有加大的趋势,为此应做到:

(一)农业发展逐步求精,实现从求量到求质的转变

四川省2004——2014年的第一产业产值与发达省市相比比重过高,且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比重低于对应的产值水平,这就要求四川省的农业应朝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在教育方面,就要求从基础学科开始进行改革,加强如农林业、建筑业等学科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农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二)促进第二产业,由资本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

2006年以后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比重开始低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一方面说明四川省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说明第二产业的人才资源还不能满足其发展,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工学和理学类学科的规划,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才,使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的转变,从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四川省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是低于第三产业毕业生的比重的,也就是说第三产业类学科的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有必要立足于区域特色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此外在2011年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迅速提升,并高于全国的平均发展速度这在短时间内可以拉动四川地区经济的增长,但长期可能导致第三产业劳动力不能适应企业的转型,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求稳而非求快。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四川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天野郁夫和陈武元,2001,《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特罗“理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第4期1-11.

[3]夏子贵和罗洪铁,《专业变革:跨世纪人才培养的宏伟工程》,四川教育出版社,第16-26页.

[4]陈羽洁,《中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比较研究》,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学位论文,2012.

[5]王建波,《跨国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的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

[6]陈万明和沈婷,《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中的时滞性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第1期73-76页.

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表2在追求成功这个维度上,一年级与二年级、一年级与四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二年级与四年级、三年级与四年级这几个年级相比较,P值均>0.05,没有显著差异。一年级与三年级之间相比较,P<0.001,说明一年级和三年级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其结果是:一年级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要明显地高于三年级的学生。这里可能由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校,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比三年级的学生要高。根据以往研究结论,在追求成就动机的维度上随着年龄递减而该文中一年级与四年级并未出现显著差异。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原因可能是我院在对三年级与四年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上存在差异,以及班主任工作有关。在避免失败这个维度上,我们可以看出,大一与大四、大二与大四两个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他两个年级之间没有差异。

一、讨论

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特征是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处在同一年龄阶段,其成就动机的发展具有共同趋势,但由于教育不同,社会条件不一样,加之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其成就动机的发展也会表现出差异。

(2)客观因素中的社会就业压力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成就需要引起的成就动机是社会和教育的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随着学生年龄、知识的增长,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形成越来越起促进作用。社会传统思想认为,从事体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与其他社会热门专业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竞争的需要,因此,体育院校大学生必须在学好自身文化课的同时,好其他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3)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相反,一个教学水平很低的教师很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教学威信,无法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的作用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形成是不容忽视的。以往的调查研究表明,专家认为抱负水平、自信心、能力、自尊心和成败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而学生则更客观地觉得社会就业压力、荣誉感、好奇心、父母期望及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其成就的积极性影响较大。专家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考虑到抱负水平高的大学生好胜心强、自觉性高,成就动机水平比抱负水平低的大学生更高。学生则从自身的需要出发,认为目前社会就业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追求学业的成就动机。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对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成就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一年级与三年级在两个年级的学生追求成功这个维度上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一年级与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学生在避免失败这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二年级与四年级两个年级的学生在避免失败这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总体看来,在追求成功维度上一年级和二年级要高于三年级和四年级,在避免失败维度上四年级和二年级要低于一年级和三年级,而在两种动机的合成的成就动机趋势上一年级和四年级要优秀于三年级和二年级。2.建议结论中三年级在综合成就动机上要低于其他年级,因此要加强对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和说服教育。针对我院研究的状况提出具体建议,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合理的成就目标,通过正面引导和言语激励,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启发学生在战胜困难和体验成功中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2)为学生树立可接近和效仿的榜样,让学生不断进行良性的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建议以四年级为榜样对三年级进行教育。

(3)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归因,以保持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学生通过归因可以认识、预测、控制自己随后的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