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特征范文

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特征范文

时间:2022-06-02 04:59:00

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特征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环渤海地区范围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北京市、天津市。研究所需的工业行业经济增长、工业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以及反映区域资源消费和环境治理技术水平的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02-2011年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统计年鉴。考虑到石油类环境统计数据的可得性,重点分析2003-2010年间的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特征。

1.2重点行业筛选

通过查阅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排污系数手册初步筛选出石油类污染物排放行业19个。然后,依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分行业环境统计数据,对工业行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排序,筛选出累计占石油类排放总量80%以上的前11个行业(去除食品制造业)。最后,结合行业特征污染物,最终选取15个重点石油类污染行业进行统计分析。

1.3数据处理及方法

环渤海地区工业经济和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相关数据是通过对“三省两市”数据进行加和汇总得到。其中,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产生量为去除量和排放量之和。采用单位产值工业废水及石油类污染物产(排)污量即产排污强度反映重点工业行业环境污染水平。由于分地区分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不统一,产值数据采用工业总产值替代。其中,工业废水产(排)污强度是指万元工业总产值所产生(排放)的污染物量;石油类产(排)污强度为石油类污染物产生(排放)量与石油类污染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选取工业总产值(X1)、工业增加值(X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3)、15个重点石油污染行业总产值(X4)、石油开采与加工业比重(X5)、原油产量(X6)、工业废水治理投资(X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X8)、万元GDP原油消费量(X9)、重点行业企业数量(X10)、石油开采与加工企业数量(X11)共11个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方法筛选主要影响因子。

2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时空特征

2.1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特征

2.1.1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据环境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0194万t,达标排放量323337万t,直排入海量为44579(t表2);到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到421888万t,达标排放量达到411610万t,直排入海量为35209万t。总体来看,2001-2010年间,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占全国及沿海地区排放量的比重略微降低,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不断提高;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占我国沿海地区直排入海总量的比重大大降低,说明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回收利用率有所提高,工业经济技术水平和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分地区来看,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是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源区,三省合计占排放总量的88%~94%(图1)。从年度变化上来看,山东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到2010年占到环渤海地区总量的49%;其余各省市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就直排入海量而言,辽宁省占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的63%~73%;但在2007年以后,辽宁省所占比例有所降低,山东省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所占比例则提高了6%。

2.1.2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具体来看,2003年排放量为4763.4t,随后2004-2005年有所降低;2006年达到最高值5508.3t,接着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09年降到最低值1767.1t,为2006年的1/3;而2010年又有所反弹,达到2087.8t,比2003年减少一半多。总体来看,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其占沿海地区和全国的比重并没有明显下降。分地区来看,辽宁省和河北省的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两省合计占环渤海地区的65%左右。从时间变化趋势上来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的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辽宁省工业废水石油类排放量在2006年和2010年出现大幅上升。从地区比例结构上来看,山东省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比重上升,2009年超过河北省,成为环渤海地区工业行业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重点源区。

2.2重点工业行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产排污强度变化特征

2003-2010年间,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污强度和产污强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大部分年份低于全国水平。具体来看,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污强度由2003年的21.4g/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64g/万元,产污强度由2003年的330.23g/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34.86g/万元,降幅均达到89%以上。分地区来看,北京、天津和山东省的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污强度总体上低于环渤海和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在2007年以前排污强度高于全国水平,2008年以后开始下降;辽宁省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污强度却一直高于环渤海地区和全国的平均水平。从变化幅度上来看,天津市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污强度降低幅度最大,说明其石油污染行业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3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地,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大小受工业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程度、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生产的技术工艺、工厂的机器设备水平、环境管理政策措施以及污染治理投资能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针对选取的11个指标,通过SPSS统计回归分析发现,X3、X4、X5、X6、X7、X8、X117个因子组合,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拟合方程为:Y=1.748X3-3.402X4-2.059X5+2.932X6+0.885X7+4.567X8+1.467X11,说明工业化水平、石油开采与加工、污染治理投资、工业行业资源利用与消耗水平以及重点石油污染行业污染源数量是影响2003-2010年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因素。

3.1石油开采与加工的影响

环渤海地区石油储量非常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陆域分布着华北、胜利、大港、辽河、南堡五大油田,海上已建成油气田21个,拥有采油井1419口,海上采油平台178个。2001-2010年间,环渤海地区原油产量从5536.5万t增加到7667.8万t,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比重从33.82%上升到37.77%。原油产量增长的同时,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经济规模和企业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目前,区域内已建立大连石化、抚顺石化、燕山石化、齐鲁石化、天津石化等多个千万吨生产能力的炼油基地。到2010年,区域石油开采与加工行业总产值达13698.18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34.98%;相关企业数量增加到895个,占全国的33.98%。石化产业高度集聚的特征使得环渤海地区工业源石油类污染物排放在全国一直占据较高的比重。

3.2工业经济规模和行业结构的影响

依照环境经济学理论,如果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工业经济规模越大,自然资源的消耗就越快,工业废水排放量就越多。2001-2011年期间,环渤海地区工业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25.53%,工业废水排放量总体上随着工业经济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但是,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并不随着重点石油工业行业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而是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工业内部结构、工业经济技术水平、污染治理水平等因素可能对工业废水石油类排放量变化的影响更大。相同经济规模条件下,区域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不同,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染物种类及其产生量会有所不同。长期以来,环渤海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工业化水平较高,从而导致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源污染物排放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差异性的工业部门结构也使得各地区工业废水及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结构有所不同。如石油开采与加工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主导行业,2010年三类行业合计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71%;而山东省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本省工业总产值的9.89%,占环渤海地区同类行业的比重高达66.57%。工业行业结构的差异性使得两省在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及其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结构中占据不同的地位。

3.3治理污染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影响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反映了一个地区对环境治理和投入的力度;一般地,治理投资越多,污染物排放量会减少、环境质量就会得到更好的改善。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排放量随着整个工业行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表现出某种滞后性。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能使初始产品、中间产品的生产装备技术性能提高、生产工艺大大改进,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大大减少生产排污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降低石油类污染排放。选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反映资源利用水平,分析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与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万元工业增加值石油类排放量整体上随着用水量的下降而降低,两者相关系数达0.88,说明同等经济规模条件下,随着工业经济技术进步和水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工业行业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会大大降低。

3.4管理政策与环境法规的影响

管理政策和法规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与管制是影响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因素。近十年来,环渤海地区实施了包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一系列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工业废水以及石油类污染物排放。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各省市清洁生产促进条例(2008年左右)的施行,有效地促进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这也是2008-2009年间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排放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石油类排放量达到近年来的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总之,健全的管理政策体系以及环境法规,能够促进产业向着环境友好型的结构调整,把工业污染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以达到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目标。

4结论

通过对2001-2010年间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波动中上升趋势,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不断提高,工业废水直排入海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山东省、河北省、辽宁省是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重要源区,且排放重点开始向山东省转移。

(2)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6年排放量最大,达到5508.3t,2009年降到最低值1767.1t,2010年又有所反弹。辽宁省和河北省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量合计占环渤海地区的65%左右,山东省正取代河北省成为环渤海地区第二大源区。

(3)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污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天津市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污强度降幅较大,说明其石油污染行业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4)工业化水平、石油开采与加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工业行业资源利用与消耗水平以及工业企业数量是影响2003-2010年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石油类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因素。此外,管理政策和法规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与管制对该地区石油类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长远来看,延伸石化行业产业链、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和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有效发挥产业规模集聚和污染集中治理效益,是控制区域石油污染的根本途径。(本文来自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于璐吴晓青周保华翟珂单位: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特征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ylw/aqsclw/64561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