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论文范文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30 11:15:15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论文

1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平台的构建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为指南,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挖掘研究生教育规律和内涵,不断拓宽培养口径,注重实践教学,突出创新科研训练,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发展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及时分类修订培养方案,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截至2012年6月,基础医学学科已培养了数万名本科以上医药卫生专门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1353名。近五年,本学科共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418人,目前有在读硕士201人。近五年累计获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专项基金12项。在读研究生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和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3篇,获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

1.1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当前,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经由传统学术型人才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转变,即医学硕士研究生已经走向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到能够直接为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服务的道路。因此,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规律,坚持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培养方案要科学合理,真正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需求。我校在长期的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基础上,基本形成了独具地方综合性大学特色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建立了“集体培养下的主带导师负责制”;明确了“以训练研究生科学思维、科研技能、创新精神为主,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和科研素质的养成,强调要结合基础和临床工作实际开展科研工作”的培养方向;确定培养过程的“三基三严”原则(即强调专业基本理论、科研基本技能、研究生基本素质,严抓学风、严肃科研态度、严格要求各培养环节的完成)。采取上述措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优化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过程中,切实提高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

1.2设立课程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生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基础知识平台的构建应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专题讲座等;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优秀教材的选择,教师要时刻关注医学科学发展动态,同时还亲自编写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如《感染微生态学》、《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医学统计学》和MedicalCellBiology等。

1.3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责任制指导教师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建立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制定选拔导师的量化标准,完善导师审核和退出机制,明确导师的要求和条件,重视导师地位,实施岗前培训,杜绝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的“三无导师”,加强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应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通过“借智促学”引进“特聘教授”,共享“长江学者”,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作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参与研究生培养。近五年来,我校基础医学学科已邀请国外学者7人次、国内学者10人次来校讲学。目前我校基础医学学科已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美国爱荷华大学、美国北卡大学、日本高知大学等国外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邀请美国MAYO医学中心陈炳坤博士等国外著名学者访学并联合指导研究生教学。应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导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我校每年派出中青年访问学者3-5人次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进行交流。通过导师培训和讲座交流,借鉴国内外优质学术资源,提升基础医学研究生师资队伍水平。

2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措施

从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来讲,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要培养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学工作的专门学术型人才,并逐步向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形成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复合型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目标是提高研究生的创造性,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认知品质,使其在本科学习基础上进行更高级、更系统、更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建立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知识结构[5]。近五年来,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对基础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主要是汲取国内部分高校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特点,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公共学位课程的同时,要牢固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把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作为毕业考核的重点,视创新知识能力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新的培养方案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融为一体[6]。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原设公共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共15门,远远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研究生学习的需要,导致学生缺乏深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专业创新能力,抹杀了研究生的个性素质;原有研究生课程设置滞后,跟不上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着其对原有知识的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桎梏。为破除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的上述弊端,我校对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拓宽知识面,增加适应性,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具体来说,在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改革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2.1建立组织机构为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我校于2011年成立了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基础医学院院长担任,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基础医学下二级学科学科带头人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并及时解决实施过程的问题。各学科课程设置要求科学合理,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突出对研究生基础素质、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比较完整的、高水平的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按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学术与实践活动等七个类别设置课程。课程设置的原则是既要把握学科专业内涵,突出学科专业特点,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既要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我校各学科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既要贯彻按照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的原则,又要体现二级学科的特点;既要有统一的目标和要求,又要为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自主空间;既要认真总结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又要积极吸收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研究成果,广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科专业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模式。

2.2制定实施方案课程改革组织机构成立后,我校组织各二级学科带头人进行相关平台课程和相近模块课程内容的整合,定期安排各学科专业导师轮流开展学科新进展讲座。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同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有关讨论,鼓励年轻教师敢于提出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不断完善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2012年起增设了学术活动类课程模块,开设博士论坛(讲座),营造青年教师、在读研究生与教授面对面交流的学术环境。目前固定参与本论坛的共有26名医学博士和25名教授,同时,邀请校外特聘教授、著名学者来校作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丰富研究生模块式教学形式,扩大该教学形式的校内外影响力。

2.3设置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医学科研目标的实现与技术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为此,增设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学理论与实践、高级生物化学、病理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组织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实验动物学、电子显微镜技术等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由具有丰富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及实验室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和动手实验的机会。为保证该课程模块教学质量,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决定组织多学科导师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编写出面向实际应用的有针对性的研究生技术课程模块教材,主要有《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医学统计学》、《氮能神经生物学》、《实用医学实验技术与应用》、《医用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仪器与实验技术》、《医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教材对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及研究生教育理论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质量监督和管理是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学校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对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明确课程设置标准,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保证在现行课程体系下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只有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深入挖掘课程体系内涵,加强对硕士研究生主动学习、自主创新这一核心能力的培养,深化改革,实践探索,才能巩固和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

作者:王淑秋卢春凤徐辉单位: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佳木斯大学研究生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jichuyixuelunwen/66221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