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抗战前新生活运动视域下社区教育论文范文

抗战前新生活运动视域下社区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3 11:53:33

抗战前新生活运动视域下社区教育论文

一、新生活运动中社会教育的特征

新生活运动开展的识字运动、文体活动、珍惜时间、禁止黄赌毒、讲究个人清洁卫生等多项活动,对于营造优美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整个新生活运动中,关注社会、改造社会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抓手,在这个方面,新生活运动开展的许多活动具有现代社会教育的意义。

(一)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由于近代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时期,使得这时的社会教育有着救亡图存的重要意义。在新生活运动中,提出“礼义廉耻”作为中心准则,就是希望把“礼义廉耻”融入国民的日常生活中,使民众做到“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六项标准,实现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因此,新生活运动的精髓在于“礼义廉耻”为核心的民族传统文化。认为,“凡是一个民族,能够立在世界上,到几千年不被人家灭亡,这个民族一定有其立国精神的所在”,当前发起的“新生活运动就是我们立国精神的重建”。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上、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因此,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来进行新文化运动,可以唤醒民众潜藏在内心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改变鸦片战争以来“东亚病夫”的形象,有利于培育和弘扬国人的民族精神,增强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改良生活习俗新生活运动是从国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入手,期望改变国民落后、混乱的生活习惯,重塑社会风气。1934年5月颁布的《新生活运动纲要》规定:“新生活运动者,我全体国民之生活革命也。以最简易而最急切之方法,涤除我国民不合时代不适环境之习性,使趋向于适合时代与环境之生活。”作为一场社会改良运动,新生活运动提出了许多改良生活习俗的主张。例如,在衣食住行方面,规定“衣服章身,礼貌所寄;莫趋时髦,朴素勿耻”“饮具须净,食物须洁;注意微菌,生冷宜戒”“黎明即起,漱口刷牙;剪甲理发,沐浴勤加。厨房厕所,尤须净扫;捕鼠灭蝇,通沟清道。“”举止稳重,步武整齐。乘车搭船,上落莫挤;先让妇孺,老弱扶持”。新生活运动从生活的点滴入手,使国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民族健康。在改革社会陋俗方面,新生活运动总会开展了节约运动。“针对国民之生活堕入纸醉金迷之中,有以奢侈为阔气者,更有以用洋货为光荣者,以致民俗腐蚀,纲纪败坏,故本会早有节约运动之侣行,藉挽颓风而固本。”为改变婚丧嫁娶的奢侈之风,国民政府颁布《婚丧仪仗改正办法》,制定各种婚礼的规定,并提倡“集体结婚”,反对铺张浪费。为了培养国民的良好习惯,新生活运动提倡费用宜简,储蓄以及保险,同时提倡守时,改变国民做事拖拉、漫不经心的状态。

(三)提高文体素质新生活运动期间,政府拿出专用经费用来实施失学民众补习教育,各种夜校、技校、工厂识字班和乡村识字班纷纷开设“,依教育部计划,自民国廿五年起至卅一年止,全国数千万壮年文盲,可以完全肃清”。普及女子教育与成年女子补习教育是新生活运动中妇女工作的重点,1936年安徽省“妇女工作委员会组织成立,即举办第一期妇女识字训练班,计有学员四十余人”。教育部还帮助各地成立81个巡回教育电影放映区,计划到1941年在全国每个县都设立一个放映区,播放唤起民族意识和公民常识的教育电影;还聘请专家在中央广播电台播放知识技能讲座,通过架设在全国的各种播放设备向广大国民宣传文化技能。同时,新生活运动主张普及体育运动,以体育活动为正常娱乐来转变社会风气,各省相继开展了各类体育活动,丰富国民的文化生活。如浙江省“为提倡运动起见,在社会服务场处广场及汽车站以内各马路举行风筝比赛”、湖南省“分期举行各项健康比赛与体育运动大会”。

二、新生活运动对当前发展社区教育的启示

回顾新生活运动的风雨历程,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造福民众的历史贡献。在开展社会教育方面,新生活运动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给贫困者讲授了知识技能,在国民中宣传了现代社会公民道德,普及了各种教育,从而提高了国民素质,给国人指出了一条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道路,但是在宏观层面,新生活运动的社会教育功能却是失败的,这值得当前我们发展社区教育引以为戒。

(一)过分强调文化灌输功能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累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财富,内容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中,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影响着社会秩序和民族精神。所以,如果恰当地继承、合理地利用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华的部分,就能被现当代人们认可和接受的,并成为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全面发展,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的重要文化因素。新文化运动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为中心准则,希望恢复中国固有道德,实现民族复兴。从继承发扬的角度来说,国民政府宣传传统文化,可以鼓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推进。然而,新文化运动虽然以恢复中国传统文化为诉求,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新文化运动的各种规范却是以禁锢人民思想、甚至愚民的方式来实现。在1934年《新生活的意义和目的》演讲中,说道:“新生活运动的最后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国民的生活,行动上能够整齐划一四个字,这个整齐划一四个字的内容,是什么呢?亦就是现在普通一般人所说的‘军事化’,我亦常常讲过,整个军事教育,其最后目的,不过是要受教者的精神和行动都能够整齐划一。”在心中,新生活运动的目的是要实现法西斯集权政治,从而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简单地照搬传统文化道德来禁锢人们的行为和思维,这是一种极端愚民的政策,必然导致失败。

(二)形式主义严重,缺乏群众基础表面上新生活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参与运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都是依靠行政命令来强力推行,民众缺乏自主自愿意识。深究原因,新生活运动的目标严重脱离现实,大多数措施停留在空谈的阶段,缺乏实施的现实依据。国民政府时期,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我国的侵略步伐,另一方面国内军阀连年混战,造成民不聊生的局面。同时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大多数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大多数人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时,大谈“礼义廉耻”,岂不是痴人说梦?脱离现实的新生活运动目标宏大,但是没有操之可行的具体细节,没能改善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没有在世界各国面前有强硬的对外政策,而仅仅是以说教为主,必然会被国人所唾弃。当前我们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一些地方经济利益驱动现象明显,热衷于办学习班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地方做表面文章,往往是为了追求获奖、挂牌或是通过诸如“学习型社会”的评估、鉴定而开展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沦为花架子,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地方“雨过地皮干”,热衷于运动,不关注效果。这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忽视农村社会教育的需求新生活运动从改善国民素质,改善国民生存环境出发,推行的社会教育措施符合当时城市下层民众的需要,带来了一定的实惠,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但是却忽视了广大农村的需求。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为主的国家,市民阶层在民国时期有了发展,但仍然很弱小。在广大农村,数千年根深蒂固旧生活习惯和贫困影响下的农民,现代化的曙光虽然已经照进了中国,但是依然没有温暖广袤的农村地区。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在城市,新生活运动的推行也紧紧围绕大中城市开展,广大农村地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缺乏农村支持的新生活运动犹如“镜中花”“水中月”,虽美好却不实用,没有农村的支撑,必然会遭到失败的打击。当前,我们开展的社区教育,依然存在城市为主、忽视农村的现象。社区教育开展得风风火火,一派祥和局面。但是到乡镇看一看,大多数乡镇冷冷清清。在乡镇开展社区教育,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农民掌握各种技能知识,而且能健全农民的文化体育生活,增进农村的社会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当前的社区教育,只有立足农村、面向农村、开发农村,才能真正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全体国民终身学习的目标。

总之,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是同一概念不同时期的演化,新生活运动作为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在社会习俗改善、国人良好生活培养方面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教育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存在,它必须先改变人们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之外,通过长期的说服、教育和劝导才能实现,因此,在民国时期,新生活运动的社会教育目标是不现实的,只有在当前国富民强的时候,社会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作者:赵河单位: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被举报文档标题:抗战前新生活运动视域下社区教育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sqjylw/6608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