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育论文范文

教育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教育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教育论文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美术观念落后、片面

我国很多幼儿园的美术观念落后并且片面,并且大多集中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肤浅的,把美术与画画混为一谈。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某些功利主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美术是不实用的,认为画作是浪费时间才完成的有技巧的废纸,除了美术特长生,考大学也不看画画怎么样。这样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在幼儿时期美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即使让孩子去学习绘画,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美术的教育价值,也不能转变其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美术教育不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社会和家长自身的责任。

(二)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式都过于死板,缺少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模式化地进行教学:教师先把范画展示给幼儿,接着幼儿照着画,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种千篇一律的美术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专业绘画的基础教育,已经远远超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范畴。过于机械和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虽然教授了一些美术知识与技巧,但从本质上限制了幼儿思维的扩展,抹杀了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对艺术的感悟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消失殆尽。

(三)师资力量不足、匮乏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启蒙者,但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师都不是美术学院毕业,甚至都不是美术专业,因此很多教师缺乏相对专业的美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非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不能从整体上启发幼儿的思想,不能引领幼儿理解艺术领悟的真谛,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艺术天赋等。缺乏美术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其教育方式和理念往往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会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美术思维的锻炼与提高,甚至会使幼儿失去对美术的兴趣,阻碍其发展。

(四)课程方式内容单一

继续阅读

民间传统艺术教育论文

一、现代艺术教育中民间传统艺术的价值所在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

在现代艺术教育中引入风格淳朴的民间传统艺术,其本质并非让学生片面、生硬地追求与模仿艺术形象上的原始与荒蛮,而是通过强化这一方面的学习来实现对其内涵的理解和精髓的升华,借以充实自我艺术创造,使民间传统艺术在创新中与现代意识发生碰撞,达到审美层面上的互补和统一,焕发非一般的光彩。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延续。

民间传统艺术在历史车轮碾过后,雄健的底蕴越发显现出来了,其将思想理性有机融合到鲜活的艺术形象中,用以宣扬正面历史人物形象、进行道德教育。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生价值理想,决定着民间传统艺术家肩负着启蒙教育的责任,而民间传统艺术那一股“寓教于乐”的独特方式与亲和力,不时启迪着人们的道德理念、人生价值和审美情趣,这便是民间传统艺术隐于艺术形象下的潜在价值,也是现代艺术教育中得以突围的亮点所在。

二、民间传统艺术对高校

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1.教育模式--灵活创新。

继续阅读

幼儿感恩教育论文

一、以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感恩教育

游戏是孩子快乐的天堂,孩子的一日生活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的游戏中开展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语言“老婆婆的枣树”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了解故事中的感恩语言,体验故事里的爱和温暖。在健康活动“我为小兔搭房子”这个活动中,让幼儿体会小兔无家可归的可怜,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引导幼儿帮助小兔克服困难,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感恩。

一、注重实践活动,提升幼儿对感恩教育的行动

1.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感恩的乐趣。幼儿理解能力弱,利用抽象的道理进行说教,对他们来说,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我们注重实践,创设情境,开展了一系列感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为他人做事的乐趣,在父亲节来临之时,我们开展了“我为爸爸挤牙膏”“我为爸爸倒杯茶”等活动;在母亲节来临之时,开展了“我给妈妈洗洗脚”“我给妈妈梳梳头”等活动;在重阳节来临之时,我们开展了“我帮爷爷奶奶捶捶背”“我帮爷爷奶奶扣纽扣”,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孩子真正体验了生活,也真正体会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回报他人的乐趣。

2.捕捉教育时机,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在大班孩子毕业之时,开展了“让幼儿园更干净”的主题劳动活动,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拿起抹布、水桶,对幼儿园的栏杆、滑梯、扶梯等进行了清洁,体验了劳动的喜悦,增强了对母校的留恋和感恩之情。还组织了旧书捐赠活动,有的孩子拿出了自己喜欢的画册,有的拿出了自己阅读过的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短短的一周时间,共收到图书四百余本。在毕业典礼上,我们将这一份满载着对弟弟妹妹深情厚意的图书递给了园长,交给了幼儿园。我们送的是图书,传递的是爱心、感恩心,这样的活动使感恩教育在实践的层面上“活”了起来。

三、加强家园合作,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双管齐下,教育收到双重效果。

1.家园配合,达成共识,沟通互补。幼儿园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温馨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所以家园共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向幼儿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相关知识,如利用家园联系栏、网站、感恩墙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告知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的意义,向家长发放关于感恩教育的传单,面对面的交流感恩教育,同时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感趋向,并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家园配合,达成共识,沟通互补。

继续阅读

中国生命教育论文

一、生命教育的学科地位

生命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关于其学科地位的讨论也开始了。生命教育学科地位的探索实质就是生命教育应该以何种方式开展,以何种方式与现有教育体系相融合的问题。现有研究中关于生命教育学科地位的讨论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张将生命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另一种则偏重于讨论生命教育与心理、思想政治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主张生命教育应该与现有的学科相融合。

(一)生命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探索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必须有完整的体系结构,包括教育目标、内容、课程设计的建构及师资的配备。王健认为如何在幼儿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在我国仍然处于空白状态,“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尚没有答案。[11]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的开展已经有明确的实施标准,可以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已经初步得到解决。钱淼华在对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研究较为散乱,至于“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良好解决。[12]总体上看,生命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探索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研究者多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来思考其作为独立学科的价值,缺乏对生命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实际实施途径和保障机制的探索。

(二)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探索相对于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者更多地主张将生命教育与现有课程相融合。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对精神文明的需求随之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008年,卫生部、教育部等17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较为具体的中期规划和要求,要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课,配备心理健康教师。2011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中。生命教育如何依托现有成熟的心理和思想政治学科开展,既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又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课程负担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卢琰对高校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探讨,指出三者教育总是相互交叉渗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在育人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使学生建立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互相尊重。他认为应该将三者的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全面型的教师。

二、生命教育的实施标准

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之一,标志着生命教育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生命教育要实现规范化的发展必须依托科学的标准展开课程设计和评价。我国生命教育实施标准的制定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较为成熟,而在幼儿和高等教育阶段相对滞后。

(一)基础教育地区标准林立,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随着生命教育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发展,生命教育逐渐得到政府支持,许多地区开始制定生命教育的标准。2004年辽宁省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2005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2005年山东省《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其中将“生命教育”作为地方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领域。2006年北京大学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决定自2007年起全面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并列入科研计划,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白皮书立项,并重点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总之,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标准的制定处于方兴未艾,各地区发展百花齐放的状态,而全国尚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

(二)幼儿和高等教育尚无明确标准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生命教育标准研究的发展和实施,幼儿和高等教育阶段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幼儿阶段的生命教育研究文献中尚未看到对开展标准的讨论。高等教育研究中唯一提出的明确标准来自云南省教育厅的“三生教育”。“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云南省的“三生教育”从对幼儿到高等教育各级学校制定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指导意见,也成为各地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参照标准。

继续阅读

课外艺术教育论文

在现在艺术培训市场红火的背后,也有许多的隐忧。最主要的还是一个管理问题,规范化的问题。在小城市,一些小的培训没人管,没有资质的培训比比皆是,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一些培训机构也很为难,他们希望可以取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办学,也渴望正规办学,可是又不知道在那办,如何办,这些都是很具体很现实的问题。我有几个朋友开办美术培训多年,规模也不小,一直想向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申请一个培训执照,经过多年的努力仍没有成功,也没有给出一个不予办理的理由,更让人费解的是时不时还有人前去检查,提醒他们办学没有取得许可,属于非法办学。一方面要求正规办学,一方面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不给予正规办学的许可,这给当地的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的隐忧。

在以一线城市这样的局面要好一些,一般都是取得了办学许可的才可以办学,但是在对这些培训机构的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最近培训机构发生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些事故还特别严重:有学生因为培训费用和培训单位发生矛盾的,有学生因为培训机构管理不当发生事故的,也有在培训招生中存在严重违规违纪的等等问题。这些都无不说明加强管理对于现在的艺术培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实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的视而不见。如何才能够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还是需要对艺术培训,或者说是整个培训市场加以规范,采取有问题不回避,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解决问题。第一,解决的是规范化办学的问题。这个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有达到了主管部门规定的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主管部门就应该给予发放相应的许可证明。如果采取“疏”的原则,只要管理到位,一定会出现一批对艺术教育有很大促进作用的培训学校或机构。第二,是关于制度建设问题。涉及到培训的问题很多,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化建设,就培训的管理而言,难度会很大。

比如关于培训的收费问题,很多培训机构没有标准,想怎么收就怎么收。这一点在高中的美术培训中尤为突出,三个月的培训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收费的昂贵让许多学生家长苦不堪言,无法承受,但是苦于对学生成才的渴求也无可奈何。几个月的培训,培训机构的开支是多少,利润几何?这些难道就没有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吗?想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关键是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只有有了制度才可能做到规范。当然制度的建设还应该做到全面和具体,因为只有这样的制度才具有可操作性。第三,关于管理。有了制度就需要有力的执行,不执行的制度也就是一纸空文。所以,加强培训机构的管理是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培训机构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因为在近几年都有培训机构在安全方面出问题,这给我们教育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那些只为利益不为学生的培训机构敲响了警钟,不重视制度建设和不重视自身管理的培训机构终究不会得以生存而被社会摈弃。其实,管理问题也就是一个重视程度的问题,我们的管理者往往重视的是学校教育,对于校外教育相对放松,让许多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自由度太大,这或许是造成现在艺术培训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艺术培训只是众多培训市场的一小部分,但是它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却是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都不可回避的,只有设身处地的去调研,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去解决培训学校或者机构的困难,那么我们的各种校外培训才可能成为健康发展,也才能够让校外培训成为校内培训的补充。

作者:任孟均单位: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继续阅读

中职会计教育论文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出来的学生面临就业难局面的因素

(一)学生生源素质低。

反正是想方设法、多渠道招收,不限分数、不限能力、不限人品,只要能来一律招收,这样招收进来的中职生的素质可想而知。对这些招收进来的中职生而言,让处在这样年龄的他们走上社会太嫩了,把他们送向高中深造,又根本学不来那些文化知识,所以不管是家长、亲朋好友,还是本人,以及初三班主任,都鼓动他们选择中职学校。这些学生大多厌学,文化基础薄弱,即使有些学生想学习专业知识,也未必学得来,上课睡觉、说话、玩手机、捣乱现象随时可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培养出专业性人才难度很大。

(二)会计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各校编制有限,因此不能随时招收教师。一旦有了编制,就必须是985、211大学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这些名校的毕业生在如今经济社会中,不想到社会地位低和待遇不高的职校施展才华;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的,稍微有水平的也不想来。真正进入职校的老师素质一般,因此新生力量不足,而招生规模却不断扩大,造成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而言,目前总共有八位会计专业老师,三位上升为中层领导。他们附带上几节课,工作重点在行政管理上,全校五百多位会计专业学生就指着五位专业老师。其中四位老师已进入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和自身体质压力等多种因素并存,很难专心投入到教学中。还有一位是刚录用进来的,念的是工商专业,并非会计专业。这些都导致从事会计职业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老教师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要求,经常与新制度脱节。学校虽派遣老师脱岗培训,但名额有限,不能随时更新。本来人手就不够,又有老师脱岗,无疑给在岗老师雪上加霜。学校不得不大量外聘教师,但又面临经费紧张问题,所以只能聘请周边大学的在校生,这些人可以说自己都乳臭未干,没有一点教学经验,却要来教学实践性很强的会计专业,真是纸上谈兵。此外,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普遍缺乏基本技能训练的设施和场所。就我们学校而言,只开设了一间会计模拟室,这样平常也没用,把桌子上装装样子的材料收起来就可留给计算机专业学生用。等到有领导或外人参观时才作为会计模拟室。还有一间会计电脑室,留着上会计电算化课,一间沙盘室,不过玩玩游戏而已,并没有渗透多少会计知识,真正用于会计技能训练的并没有,所以以能力为本位的会计教学难以落实。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教材陈旧,不能随着会计制度的变更而变更,不能适应新的行业标准。我校所用的教材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里面有些内容没有随着会计制度的变更而变更,甚至出现多处错误。学校针对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多次进行了课程设置改革,以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会计模拟为主要课程,但我认为这些课程并非会计专业学生非修不可的课程。因为这些课程教材内容出现重复,如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在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及报表编制等方面重复,甚至同一业务前后出现不同核算。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持证上岗,考虑到有家长看重这本证书,所以把较多课时安排给财经法规和会计基础两门课。会计证的考试对这两门课的要求重在理论,所以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这与会计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格格不入,学生虽然拿到会计证,但因为缺乏会计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找到工作。第三学年把学生散放到社会上,让他们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真正实习。即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没有真正接触到会计业务,所以学生的实践只不过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闭门造车,造成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的严重失调。待学生毕业后,觉得学校教的知识空且不适用,很难在短期内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方法落后。

继续阅读

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一、鼓励儿童独特的审美与表现

1.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儿童兴趣在上每节课之前,教师都需要利用一些工具,如投影仪、电脑、幻灯片或启发式的语言,抓住儿童的兴趣点,让儿童在顺其自然的状态下走入课堂,进而开始教学。若不做前期工作,避免不了生硬的授课方式,儿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必需的。

2.尊重绘画原创,倾听儿童心声毕加索曾说过,他一辈子都在追求像孩子一样画画。儿童所创作的作品有他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是纯粹的、天真的,和他们的心灵一样。他们接受美术教育并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技法,更多的是有其情感上的体验,与其精神相结合,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是他们自身思想的表达。虽然教师授课的主题相对固定,但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有其个性的一面。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绘画的原创部分,保留其独特的绘画表现,鼓励儿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多采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美术课堂材料的多样性是深受儿童喜爱的,儿童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儿童更愿意接受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纯粹的图画已经不能满足儿童的需求,他们渴望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而尝试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会让他们兴奋不已。有些儿童对于单纯的绘画有较好的控制力,但在操作工具时还是显得有些生疏。儿童的兴趣不会因为这点小挫折被磨灭,他们会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中更加投入,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有时候,虽然作画的材料是一样的,但可以制作出不一样的作品。以纸盘为例,白色的纸盘可以让儿童在上面涂色作画,也方便剪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纸盘作为儿童的手工材料,将纸盘一裁为二,一种是以纸盘作为小鸟的身体,另一种是以纸盘作为水母的身体。同种材料不同的做法带给儿童极大的乐趣,他们对纸盘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如作为小乌龟的壳、小狮子的脑袋(周围加上碎纸条)或是对折成西瓜等,儿童新奇的想法不断涌现,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后内容去实践、探索。

三、重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成果

1.儿童相互欣赏,提高审美能力每次课程结束时,笔者都会要求儿童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互相欣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会问他们:“你们觉得哪个小朋友的作品好?哪里好?”这时候儿童会自己思考并说出他们的想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让儿童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秀之处,相互之间的赞赏让儿童更加有自信、有激情。

2.教师恰当评价,激发创造动力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吉拉德•培特森在《观念改变行为:与孩子一同成长》一书中谈到:“我们小的时候想象非常丰富,长大以后就没了。这是怎么回事?”在他看来,首要原因是儿童的幻想没有得到家长的鼓励,而对儿童最有力的鼓励,是父母亲对他的爱、兴趣和注意。同样,教师对儿童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互评结束后,教师往往作出补充,在对儿童作品进行表扬之后,可以用“你这里……画会更好”这样的方式激励儿童改进,而不是用否定的语气与儿童交流,教师要学会用正确的交流方式和儿童相处。

继续阅读

儿童赏识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代的美术教学打下了成人教育的烙印。各式各样的美术班里,往往都掺杂着成人的意志和评价标准。在评论学生的习作的时候往往侧重于习作的整洁度、填图效果、比例和谐与否等方面,而忽视了习作的自主性、独创性、彰显力,使一幅幅儿童画按照成人的意愿,一笔一画间透露出成熟,甚至整幅作品都是家长代劳,这样的美术教学无疑是自欺欺人的,这样的美术课堂也会缺少儿童应有的活泼与天真。美术往往会被认为是副科,不受重视,学生往往把这门学科当成兴趣去学习,感兴趣就多学些,不感兴趣就不学,部分教师也有职业倦怠,赞许和赞赏成了课堂的稀缺品,美术教学的现状真的有些令人堪忧。

二、赏识性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儿童画的创作过程

“儿童是画其所想而非画其所见”,因而,评价儿童画时不能以“像不像”为标准,儿童有儿童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笔墨间都会彰显儿童特质,所以教师要真正成为儿童的艺术领航者,就要放下架子,降低身份,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在他们的画中其实没有对错,没有瑕疵和美玉之分,教师只要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用赞许的口吻去评价,多鼓励少批评甚至是不批评,多指正少呵斥,就可能会诞生未来的画家。你的呵斥和教训有可能永远伤到了他们的自尊心,有可能这辈子都要讨厌美术,讨厌老师。多多用赞赏开启学生们追求梦想的钥匙,用激情和赞许点燃创造的火花,使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性在无拘无束中,在教师的赞赏中得以提高,美术课必将成为学生尽情挥洒情感,发挥想象的多彩舞台。

2.赏识中增强绘画的信心

教师的赞许和表扬往往成为学生们的创作动力。教师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儿童画往往稚嫩有余,教师就要善于在淡描乱画中,发现学生的闪光之笔,给学生以赞许和鼓励,培养学生们习作的信心和勇气。儿童往往都有胡乱涂鸦的嗜好,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笔下的万物也许都是七扭八歪的,粗细、长短、颜色等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教师能不吝仔细的赞赏,用自己肯定的赞许去迎合学生们渴望的目光,信心也许在这一刹那就“润物细无声”了,“你真棒”,“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可以的,老师相信你”,相信在学生们心中播撒的是阳光,收获的必将是春色满园。信心满满去绘画,信心满满去生活。

3.赏识让教师跳出技法教学的固有模式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